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权势有多大?

[复制链接]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23-11-27 10:31:2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官职是:
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秦王。
一、依据: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六月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颁布《立秦王为太子诏》:
“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国。
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秦王世民,器质冲远,风猷昭茂,宏图夙著,美业日隆。
孝惟德本,周於百行,仁为重任,以安万物。
王迹初基,经营缔构,戡翦多难,征讨不庭,嘉谋特举,长算必克。
敷政大邦,宣风区隩,功高四履,道冠二南,任总机衡,庶绩惟允。
职兼内外,彝章载叙,遐迩属意,朝野具瞻,宜乘鼎业,允膺守器。
可立为皇太子。
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二、这些官职的内涵

一是中央宰相官职尚书令、中书令;二是京畿官职雍州牧;三是军队官职天策上将、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蒲州都督;四是地方官职: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五是顶级爵勋的上柱国、太尉、秦王。
(一)中央官职,李世民任尚书令、中书令

1.初唐朝廷架构中的三省宰相设置
初唐的朝廷架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权力最大的部门。
尚书省为一正二副,正职为尚书令,副职为仆射,设尚书令、左仆射、右仆射各一人,规定尚书令“掌典领百官”,左右仆射“掌统领六官”;中书省为双领导制,长官称为中书令,设两位中书令;门下省为双领导制,长官称为侍中,设两位侍中。

以上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均为宰相。至于中书省、门下省的副官侍郎,与六部尚书平级,均为正三品。
《新唐书.百官一》:“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六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侍郎二人,正三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门下侍郎二人,正三品。”
如上所述,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设置共计宰相职位七个,一坑一人,所以不存在什么虚职,均是实职。

2.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前夕,大唐宰相实际情况
尚书省三宰相:尚书令李世民、尚书左仆射裴寂、尚书右仆射萧瑀;
中书省二宰相:中书令李世民、中书令封德彝;
门下省二宰相:侍中李元吉、侍中陈叔达。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被诛杀,其他宰相裴寂、萧瑀、封德彝、陈叔达全部在场“陪高祖海池泛舟”,)
3.李世民是唐朝长期担任尚书令的唯一一位,此前隋恭帝时期李建成曾短暂担任义师政权尚书令,但唐朝建立后,李世民是第一任尚书令,一直干到玄武门之变,其后长期虚悬,后代仅唐德宗李适短暂担任过。“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李世民还尝为中书令呢,臣下们怎么对中书令没有“避不敢居其职”,还是因为尚书令权力过大的逻辑。
(二)京畿官职,李世民任雍州牧

1.雍州牧,说白了就是长安市市长,李世民是唐朝第一任雍州牧,这要上溯到李氏入关中夺取长安时,那时候叫京兆尹。
617年,十一月初九李氏义师攻取长安,李渊立杨侑为傀儡皇帝隋恭帝,十一月十五隋恭帝封李渊为唐王。接下来的七天里发生了很多事,这时候文武官佐请立李世民为储,“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李世民放弃世子之位,拿到了当时最重要的京兆尹。十一月二十二,“己巳,以李建成为唐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秦公,李元吉为齐公。”
2.当时京兆府治权几乎囊括了李氏实际控制的全部关中区域。
京兆府包括二十个县,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京兆府包括万年(赤,以朱雀大街为界,管理大兴城的东半城,东宫、东市皆在其辖区)、长安(赤,以朱雀大街为界,管理大兴城的西半城,西市等皆在其辖区)、咸陽(畿)、兴平(畿)、云陽(赤)、泾陽(畿)、三原(次赤)、渭南(畿)、昭应(次赤,临潼)、高陵(畿)、同官(畿,铜川)、富平(次赤)、蓝田(畿)、鄠县(畿)、奉天(次赤,乾县)、盩厔、好畤(畿)、武功(畿)。京兆府共分为487个乡和120个坊,其中长安、万年二县占104个乡和长安城内全部108坊。京兆府廨署位于朱雀大街西长安县所辖的光德坊东南。长安县廨位于街西,西市之北的长寿坊;而万年县廨则位于街东,东市之西德宣阳坊。
注意,当时义师控制的关中地区不大,其西边界仅仅到武功西边的扶风城,当时窦璡盘踞在扶风不肯归附。我们看到,西到武功,南到娘子军活动过的鄠县、盩厔,北到云阳、三原,东到蓝田、渭南,将义师当时控制的区域大部囊括。看图中的红线区域。



红框内为京兆尹辖区,囊括了当时李氏实控的关中大部

所以京兆尹特别重要,李世民当时既掌握军权,又掌握义师最核心区域的治权,在他眼中这比世子之位更重要。
3.次年,李渊将京兆府改为雍州,李世民也从京兆尹成为雍州牧。雍州是京畿所在,涉及政权安危,极为特殊。雍州牧一直是李世民的官职之一,从来没有失去,直至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时,雍州治中高士廉“率吏卒释系囚,授以兵甲,驰至芳林门,备与太宗合势。”这支官吏、士兵、武装囚徒组成的军队步行五公里,穿街过市畅通无阻,到芳林门与李世民合势。



玄武门之变时雍州府衙部队的进军路线

(三)军队官职天策上将、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蒲州都督

1.天策上将
(1)天策府副官是长史、司马,而不是侍郎,是一个典型的军事机构,其配置系统而庞大。

“天策府置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并掌通判府事。军咨祭酒二人,谋军事,赞相礼仪,应接宾客。典签四人,掌宣传导引之事。主簿二人,掌省覆教命。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掌书疏表启,宣行教命。功、仓、兵、骑、铠、士六曹参军各二人,参军事六人。”
(2)天策府的级别很高,与中书省、门下省平级,高于兵部,是大唐最高军事机构。

唐俭原担任正三品的礼部尚书,天策府成立后改任天策长史;宇文士及原担任正三品的中书侍郎,后调任天策司马,又以天策司马的身份于武德八年十一月初十暂时代理门下省最高长官侍中,“庚子,以天策司马宇文士及权检校侍中。”等到李元吉到任侍中后,宇文士及又回去继续担任天策司马。
所以,天策府的两位副官皆是当时朝廷实职重用的正三品人物,跟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平级,而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比正一品的亲王还要高。——天策府的配置是“长官正一品+副官正三品”,比“长官正二品+副官正三品”的中书省、门下省还高,至少跟它们平级,远高于兵部。——天策府是跟三省平级的最高军事机构。
天策上将、太尉李世民在实职上是大唐军界第一人,这也是与他的威望向匹配的。
2.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这个官职是622年李世民灭刘黑闼后得到的封赏,李渊颁布的《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制》:“御侮折冲,朝寄尤切,任惟勋德,实伫亲贤。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宇量凝邈,志识明劭,爰始缔构,功参鼎业。廓清秦陇,茂绩以彰,戡定周韩,戎威遐畅。河朔馀寇,取若拾遗,济代逋诛,克同振朽。宣风都辇,综务朝端,政术有闻,纲目斯举。宜加襃宠,式兼常秩,总摄戎机,望实惟允。可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馀并如故。”
此职掌宫禁宿卫、巡警、仪仗,统内外府兵,位高权重。玄武门之变时,长孙顺德领导的左骁卫、吕世衡所在的右骁卫、敬君弘所在的左屯卫三支禁军,都是效忠秦王的反水部队。
如果说天策府是军界的中央机构,那么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就是军界的领兵实职巨头。
3.蒲州都督
蒲州位置极为重要,卡在太原、长安、洛阳三角形的中枢上。
蒲州是太原与长安之间的中枢屏障,这是极为重要的边军将职。武德年间,突厥入寇严重,尤其是颉利可汗亲率军队大规模入侵时,李世民皆率军从蒲州前往抗突。
武德五年,颉利特别活跃,先击杀定襄王李大恩,又让刘黑闼引突厥万余骑入抄河北。又亲自率五万骑南侵汾州。又遣数千骑西入灵、原等州。“时颉利攻围并州,又分兵入汾、潞等州,掠男女五千余口,闻太宗兵至蒲州,乃引兵出塞。”武德八年七月,“颉利集兵十余万,大掠朔州,又袭将军张瑾于太原。瑾全军并没,脱身奔于李靖。出师拒战,颉利不得进,屯于并州。太宗帅师讨之,次蒲州;颉利引兵而去,太宗旋师。”
一旦京畿有变,蒲州都督府是关键位置的一支边军!而且它扼于长安、洛阳之间,关键时刻可以控制长安到陕东道大行台的通道。
(四)地方官职,李世民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1.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是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官职,它是跟朝廷尚书令平级的巨职。
行台是当时一种特殊的政治机构,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辖区内的一切军队、政务权力归行台,大行台是行台中的最高级别。陕东道大行台是一个庞然大物,以洛阳为治所,辖区是陕州以东直到大海的庞大区域,也就是原王世充、窦建德的两国所在,称为东中国更合适。
621年五月李世民虎牢关一战擒两王后,十月二十六日李渊下诏,规定: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从尚书令、仆射到郎中、主事,品秩均与中央尚书省平级,只是官员数目较中央尚书省少一些。辖区的行台、军队、各州政府全部隶属。

“庚戌,诏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自令、仆至郎中、主事,品秩皆与京师同,而员数差少,山东行台及总管府、诸州并隶焉。”注意,这里的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而是隋唐时“跟关中区域相对的山东区域”,比如瓦岗诸将、河南望族均称为山东人士。
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跟那个逆天的朝廷尚书令是平级的,是东中国实际的土皇帝。这两个逆天职位都是李世民。
等到“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李渊来探望,对李世民说:“第一个提出反隋的谋略,消灭平定国内的敌人,这都是你的功劳。我打算将你立为继承人,你却坚决推辞掉了。而且,建成年纪最大,作为继承人为时已久,我也不忍心削去他的权力啊。我看你们兄弟似乎难以相容,你们一起住在京城里面,肯定要发生纷争,我应当派你返回行台,让你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由你主持。我还要让你设置天子的旌旗,一如汉梁孝王开创的先例。”
李渊趁机要李世民离开长安,到陕东道大行台当他的东中国土皇帝去。但李世民若离开,就是放弃已在囊中的尚书令等中央巨职,政治版图将被大范围侵吞。李世民以不舍得离开老父亲为由推辞,但李渊坚持让他去洛阳。此事李世民是毒酒受害者,但是却反被图谋。
《资治通鉴》:“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世民涕泣,辞以不欲远离膝下,上曰:“天下一家,东、西两都,道路甚迩,吾思汝即往,毋烦悲也。””
李世民也受够了,关键天策府的僚属们很愿意离开这个难受的长安,于是他们接受这个方案,准备去洛阳。将要出发了,李建成李元吉又慑于李世民的军事能力而不放心,怕放虎归山,于是又劝李渊改变了主意,让李世民继续留在长安。
“将行,建成、元吉相与谋曰:“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乃密令数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又遣近幸之臣以利害说上,上意遂移,事复中止。”
2.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益州道行台包括益(治所在今成都)、利(治所在今广元)、会(治所在今茂县)、鄜(治所在今富县)、泾(治所在今泾川)、遂(治所在今遂宁)六州。李世民灭刘武周时获得这个官职,“置益州道行台,以益、利、会、鄜、泾、遂六总管隶焉。”《秦王益州道行台制》:“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器宇冲深,体识明允。专征阃外,茂绩克宣。敷政京畿,嘉声已著。镇抚岷汉,佥论攸宜。可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辖区既有川蜀区域,也有陕北区域,如图



益州道行台辖区图

(五)上柱国、太尉、秦王。

上柱国是勋最高级,太尉是正一品的三公,秦王是亲王之首。
三、总结

1.李世民这些官职,包含中央、地方、军队、京畿、宫廷宿卫诸领域,而且几乎个个都是顶级,他是最高的将相,换别人但凡获得其中一个都是了不得的。
2.李世民领衔的与三省平级的机构就有四个:尚书省、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中书省、天策府。
3.李世民还有铸币权,“癸酉,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诸州,秦王世民、齐王元吉赐三炉,裴寂赐一炉,听铸钱。自余敢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
4.从地理看,长安南面、北面均有益州道行台辖区,长安东面是蒲州和陕东道大行台,长安本身坐落于雍州,统辖京畿卫戍部队和宫廷宿卫部队,任中央机构尚书省、中书省、天策府长官。
可谓从内到外从高到低立体梯次配置,全领域全维度大包围。
这是李世民全部的权势吗?不是!以上仅是对其官职和职权的探究,仅是“实”的权势,没有谈“虚”的权势。——李世民的盖世功劳,巨大的军事威望,拥有的百姓民心,拥有的朝廷政望,才是他最大的权势!

天下大乱时是谁首倡义谋并募兵控制晋阳,是谁霍邑之战扭转战局,是谁坚持兵贵神速入关中,是谁带数万西路军仅用十天横扫关中膨胀到十九万奠定夺取长安?是李世民。
刚刚打下长安不足一月,秦国超过二十万大军向长安压来,长安震怖官民战栗之时,是谁击败敌军?是李世民!
武德元年,刘文静殷开山战败后,六成唐军主力被杀,数位总管被俘,秦军虎视长安,长安震怖之时,是谁迅速击败敌军,当年就将对方灭国?是秦王!
武德二年,当李元吉丢失太原,裴寂葬送唐军主力,李渊手敕“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关中震骇之时,是谁渡河面对敌军,并次年一举灭掉对方政权,夺回太原?是秦王!
武德四年,是谁虎牢关一战擒两王,迅速削平乱世,底定中原?是秦王!
武德五年,是谁将在河北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刘黑闼迅速平定?是秦王!
武德七年,是谁阻止李渊焚毁长安迁都,长安没有被放弃?是秦王!
还是武德七年,是谁在颉利突利二可汗举国入侵打到长安脚下时率百骑两军阵前单挑颉利可汗逼盟突厥?是秦王!
武德八年,是谁在颉利可汗率十余万铁骑肆虐并州时出征,逼退突厥?是秦王!
他一直是我们的希望,长安人无法不一次又一次感念秦王的庇护,他是一道光,整个中原都感念他的恩德!
不止百姓感念拥戴,连朝廷中无数的官员也拥戴!
不止万千士卒拥戴,各级能打不能打的将领们也拥戴!
——他有很多官职,却没人觉得不应该!
——他明明官职权势遮天蔽日,却让天下感受到的唯有上善若水!
——他明明功德巍巍高不可攀,却让天下感受到的唯有信任依赖!
——他就像海水,我们浸泡其中,他无处不在!
天下何人不通秦!
这就是李世民的权势。


没有人愿意与他为敌,除了他的兄弟及其党羽!
没有人能让他受委屈,除了他的亲爹和他自身遵从规则的素质!
没有事情能让他犹豫,除了苟全亲情的徒劳祈盼!
可,你们被我包围了,却以为可以杀我。
全部回复20 显示全部楼层
钻石王老五 发表于 2023-11-27 10:32:2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大的权利靠自己王府的护卫加几百个囚犯杀兄囚父,权势这两个字被侮辱的太厉害了。人家司马昭杀曹髦用自己自动手吗?董卓废少帝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衰]
石之轩 发表于 2023-11-27 10:32: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两家夺权之后是改朝换代了,李渊于李世民是君父,李建成于李世民是兄长,如果李世民调军队入京,甚至杀入宫城,从法理上讲就是谋反了。虽然事实上玄武门事变也是谋反,但法理上不是,用王府护卫和囚犯则可以以“自卫之名行谋反之实”,因为从本质上讲玄武门事变就是功臣谋反,只不过这个功臣是当朝皇帝的嫡二子,也就伪装成了“夺嫡的谋反”。因为其他的谋反成功必须要废掉当朝皇帝才能顺利登基。因此,总而言之,太宗是不想在法理上成为“谋反”,而是需要做成“自卫”式的谋反。
草鞋林 发表于 2023-11-27 10:33:3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理又被强奸一次。你这是惯犯了。
sohosky 发表于 2023-11-27 10:34:3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的东西没有考证,但是最后一段话肯定不对。我记得玄武门之变后至少有两次地方叛变
狐狸的梦魇 发表于 2023-11-27 10:35: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卫靠奇袭斩首的么[思考]
ma625748 发表于 2023-11-27 10:36:0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懂你的意思。事变肯定是谋划好久了,但方式确实是突然袭击。
yuyuyouling 发表于 2023-11-27 10:36:1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变前李元吉已经要接替李世民带秦王府诸将抵御突厥了,李世民再不动手就无了,这叫啥权势遮天,这答主做一下天策上将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的名词解释就叫权势遮天了吗[思考]说破大天玄武门一关长安城里跟着李世民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干的就那么几百人。长安城外面再多的军队心属李世民,如果被剁下来展示的脑袋是李世民的,这些军队也只能效忠李建成。
macroblue 发表于 2023-11-27 10:36:2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赞成你的观点[大笑]咱们观点并不冲突,什么是真正的权势,即使有李渊的诏书,即使李元吉要率军,即使调走,李世民一召唤,一些将领、谋士仍是听命李世民愿效死力,武德朝的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很多权力的实际掌控者并非李渊,但未来贞观之治表明李世民是一个崇尚各司其职政治有序之国度的人,他既不可能放弃权柄又尽力遵循理想的政治生态,这种矛盾是武德朝诡异父子兄弟关系的根源。说到底,李渊权势来自李世民,从小唐国君主到统一中原的大唐皇帝,地位一步步升格来自李世民的开疆拓土,不要高估内政后勤的作用,窦建德就是实例,决定中原走向的是李世民的武力。反之,李世民的权势并非如一般皇子来自李渊的赐予,而是毫无侥幸的自我积累。权势观一定要参考南北朝隋以来的政治生态,而不要拿宋明清模式比对。
Brian 发表于 2023-11-27 10:36:4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首先,武德朝的皇权肯定没有完全掌握在李渊手中,军权肯定有一部分掌握在李世民手中。其次,如果玄武门失败,必然是有一部分秦王部下归属东宫。再者,必然有反抗李建成的军队。玄武门事变后,罗艺不就跟李世民对着干嘛。但是,要说李世民权势遮天这也不对,只能说有翻盘的能力,并且权力不亚于太子。
123下一页
发帖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