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纸一墨,拓古传今——80后妈妈潜心传承“古代文物摄影”全形拓

[复制链接]
碎雨寒辰 发表于 2024-7-7 04:59:51|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传拓技艺最难的一个分支。它是以墨拓为主要手段,要求拓制者综合运用素描,绘画,装裱,剪纸等技法。全形拓是凭借墨色浓淡把器物原貌形象具体的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特殊技艺。

袁海娣专心致志地拓印着一座青铜鼎的花纹
7月4日,青岛市市北区的一间工作室内挂满了各种珍贵青铜器、钱币、陶罐等器物的全形拓作品。袁海娣坐在一排摆满拓印、文物等题材书籍的书架前,专心致志地拓印着一座青铜鼎的花纹。

袁海娣小心地将青铜器上的花纹拓印下来
据了解,全形拓最早诞生源于浙江。据清徐康撰《前尘梦影录》载“吴门椎拓金石,向不解作全形”巡道光初年,浙禾马傅岩能之,六舟得其传授。清道光同治年间,淮县陈介祺在六舟模板全形拓的基础上采用分纸拓法,使全形拓技法有了突破性发展。

一方面,在照相技术普及之前,它是保存文物影响资料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全形拓可以表现出器物本身的质地质感,具有摹形得神的艺术价值。此外,在原物遗失或者不方便展览时,全形拓片更显得弥足珍贵。

袁海娣开创了一些全新的全形拓品类
全形拓这项古老的复制技艺,是一比一原汁原味的还原器物本身,它的直观性,传真性大大胜于摄影,一直以来全形拓拓片被视为“下真迹一等”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全形拓这种费时费工的纯手工技艺急剧走向衰落,逐渐成为了稀罕而珍贵的艺术品种,今天这门技艺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边缘,目前国内擅长全形拓的前辈已经屈指可数。

拓印前用尺子测量标注尺寸,在纸上画出和器物1:1大小的线描图
2023年袁氏全形拓传统技艺入选青岛市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技艺由袁顺岭先生始创于民国时期,最早以拓制青铜器为主,历经四代发展,现在拓制有青铜器,紫砂壶,太湖石等。袁氏全形拓从曾祖父袁顺岭开始,已经传承了上百年。袁海娣女士作为袁氏全形拓印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自幼传承家学,后拜金石大家贾文忠为师。

在袁海娣的梳理操作下,青铜器的一小块花纹跃然纸上
袁海娣1982年出生在齐河,年少时因觉得有趣跟随父亲袁兴平学习了一些平面拓及全形拓,后来随家人来到青岛。2005年在齐东路一家书店的机缘巧合,一本书重新激发了她对拓印的热爱,随后的近20年里,她仅购买和研读相关专业书籍,就摆满了多个落地书架,花费了近三十万元,更别说购买的各色可供拓印的文物及相关产品。她这么多年做的茶叶生意赚来的钱,大多花费在这项技艺的研究上,而她也因为钻研拓印,放弃了一些生意上的收入和发展。因内心的痴迷和不懈的努力,袁海娣将此技艺传承延续下来。

青铜器全形拓
这些年来,袁海娣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积极创新,将青岛特产、海产、崂山绿石等特色与全形拓技艺完美结合,开创了一些全新的传拓品类。袁海娣告诉记者,她经常在晚上孩子睡觉后才开始潜心钻研拓印,经常一坐就到半夜,“夜晚特别宁静,我感觉我一做起拓印,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它是我的精神食粮!”

以青岛海鱼作为题材的全形拓很受欢迎
后来,袁海娣女士的作品《独占鳌头》入选山东省“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传拓题跋作品展,全形拓作品多次入选青岛市文联主办的艺术创作展。袁海娣女士常年义务开展全形拓公益班,致力于全形拓技艺的传承保护工作。近年来,袁海娣乐此不疲地奔波在各处非遗的公益课堂,她说:“能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拓印文化传递出去,我觉得很知足!”


袁海娣的作品《万世鼎盛》被收录进《中国国家画院2023教学文献》

袁海娣的作品被收录进《中国国家画院2023教学文献》

拓印的砚台

全形拓印紫砂壶


把青岛海产作为拓印对象。

一些文物上文字的拓印集。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