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初中物理两年实验常考点汇总,建议替孩子转发打印!

[复制链接]
subot 发表于 2024-7-6 22:07:05|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探究二力平衡实验
1.在探究二力平衡问题时,什么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答:摩擦力
2.你认为右图哪个实验更合理?
答:甲,因为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实验效果影响大。
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答: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都可以判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实验中如何改变拉力的大小?
答:通过改变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大小.
5、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答:改变拉力的方向。
6、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答:将纸板从中间剪开,观察纸板是否还处于平衡状态。
7、如何探究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答:把纸板转动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8、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大、方向、共线。
9、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10、选择静止状态的原因:
匀速运动状态不好控制
11、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
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
(2)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4)转换法应用:
通过拉力的大小来反映摩擦力的大小
(5)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拉力大小等无关。
3.探究力与运动关系实验:(牛顿第一定律)
1、此实验让应让下车怎么滑下来?目的是什么?
答: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来;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通过什么知道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减小地越慢?
答:小车运动的距离,阻力越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运动减小地越慢。
3、这个实验斜面有何作用?
答:使小车滑下的速度相同。
4、实验结论:
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物体不受阻力,他将保持运动直线运动,并一直运动下去。
5、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答: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6、牛顿第一定律能否通过实验探究出来?
答:不能,只能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出来,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7、将此实验略加修改还能做哪个实验?
答:(1)将斜面长一些,增加刻度尺和秒表可以探究速度变化的实验(2)保证平面的材料相同,增加一个木块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4.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有: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此实验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为什么?
答:木板不容易产生形变,而海绵容易产生形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3.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不能说压强越明显,因为探究这个实验时还没有提出压强的概念)
4.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海绵形变的大小来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转换法;而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具体受哪个因素影响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5.如果将图乙中的海绵换成木板,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放海绵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答:相同,因为压力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有其他因素无关,改成木板后只是我们观察不到效果而已。
6.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她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5.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


1、由图1、图2可以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有流动性。(因此在太空失重情况下液体不会产生压强)
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方法?
答: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通过观察什么开知道液体压强大小的?
答: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高度差也大说明液体产生的压强也大”
4、实验前的两个操作:
(1)先检查U型管左右两边的液面是否相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液面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明显,则气密性良好)
5、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高度差没变化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答:气密性不好,拆下来重新安装。
6、使用的U型管是不是连通器?
答:不是
7、此实验U型管内液体为什么要染成红色?
答:使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
8、比较甲乙实验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比较乙丙实验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9、如图甲乙,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和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
答:相等,因为两侧产生的压强相等,液体密度相等,所以深度也相等。
10、如图丙,左侧金属盒的深度和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
答:U型管内高度差比金属盒的深度大。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两边压强相等,所以U型管内高度差比金属盒的深度大.
11、测量出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能否算出金属盒在左侧液体中的压强?
答:能,因为两侧压强相等。
6.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1、实验更合适的操作顺序是:
b a c d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
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3、此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关系是:
Fa-Fc=Fd-Fb
4、实验结论:
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7.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的调节:
左高左调,右高右调。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在调节平衡螺母。
2、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
3、选择杠杆终点作为支点的好处:
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将砝码换成测力计的好处是:
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方便。
5、将砝码换成测力计的缺点是:
测力计本身有重量,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6、如上图,乙图和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作怎样变化:
由大变小,原因是力臂由小变大。
7、你认为哪个图更合理?
答:丁图,实验不受弹簧测力计的重力的影响。
8、使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最终目的是:
更能正确认识力臂。
9、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是结论具有普遍规律。
8.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原 理:有用功/总功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同一滑轮组: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6)测量机械效率时为什么不能使弹簧测力计静止?机械效率会怎样?
答: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绳子和滑轮之间没有摩擦力,拉力示数会变小,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偏大。
9.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1)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2)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木块被小钢球推动的距离多少
使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目的: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3)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5)斜面的作用:是物体具有速度并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6)水平面的作用: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
(7)能量转化:在斜面上机械能转化过程: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 在水平面上能力转化过程:动能转化为内能。
(8)木块最终停下来的原因:在水平面受到摩擦力。
(9)实验推理与假设:当水平面绝对光滑,小球将做匀速直线匀速,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10)超载、超速问题判断:超速时,质量不变,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超载时,速度不变,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11)用小球做实验有不足之处是:不能保证小球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