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编号的「杜苏芮」,不应被我们轻易忘却

[复制链接]
netfly 发表于 2023-8-11 02:31: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风杜苏芮已经消散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杜苏芮」这个台风编号也已经永远停止使用。然而,我们其实更希望,人们能够更长久地记住「杜苏芮」,记住这场让北方多地成为一片泽国、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乃至人员伤亡的台风。
有人会说,我们为什么要去记忆这样一场天灾呢?雨太大了,就会发生洪涝灾害,这不是一定的吗?千年以来,我们不都是这样度过的吗?
不,也许并不一定。起码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反例,例如:荷兰。风车之国荷兰,一个大部分国土在海平面以下的国家,然而洪水对它造成的压力却并不大。 1953 年,荷兰爆发了一次非常大的洪水,把国土很大面积给淹没了,之后荷兰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修筑了世界最大的可移动防风暴大坝,在全社会层面提高城市的储水防洪能力,然后彻底改变了荷兰「逢雨必涝」的魔咒。
日本的东京,同样是一个反例,作为一个极易受到台风侵袭的城市,东京却极少出现内涝的情况。这不是因为东京靠海,而是因为东京在城市的地下建造了一大片堪称「地下宫殿」的储水设施。东京的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在「向上生长」,其地下的根系也同样堪称发达。
往更远的时间去追溯,公元前 7 世纪,伊特拉斯坎人为罗马人修建了马克西姆下水道。这个被誉为罗马「最引人瞩目的成就」在 2500 年后的今天,仍在投入使用,确保着罗马不会成为「威尼斯」。那么,为什么我们建了一个又一个的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的高楼,却无法建成一套与之相配的下水道体系呢?难道我们真的连 2500 年前的人的城建水准都无法达到?
或许答案很简单:地上的政绩看得见,地下的政绩看不见。
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建设方案,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与此相反,这项工程却没有「看得见」的资金回报和政绩回报。除此之外,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防治内涝的法律法规不同,我国除了一部《防洪法》,在防城市内涝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如此,内部没有刺激,外部没有制约,各地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去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城市有钱修地铁,却没有钱修下水道。
正应了作家龙应台所说:「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因为,「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似乎应该感谢这样一场大雨,因为它将原本藏于地下的问题,带到了地上,以这样一种激烈的方式让我们意识到之前城市建设的不足,也必将规范我们之后的城市规划思路。
我们常说,「多难兴邦」。多难为何能够兴邦?因为灾难的到来,可以让我们的人民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更加拥有凝聚力、向心力;因为灾难的过后,我们会记住曾经伤痛的记忆,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预防、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真正做到人定胜天。
所以,请记住这一场大雨。(作者 赵亚麟)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