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毫无胜算,冈村宁次为何还要打场芷江作战?惯性思维在作怪

[复制链接]
zijiang 发表于 2024-7-6 17:08:24|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知毫无胜算,冈村宁次为何还要打场芷江作战?惯性思维在作怪

豫湘桂战役还未结束,日军第十一军参谋主任岛贯武治就挨了当头一棒。
打这一棒的既非蒋氏,亦非薛岳,而是他的的老上司,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
自横山勇出任第十一司令官以来,岛贯武治、第三师团师团长山本三男、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赤鹿理这3个人就紧密团结在横山勇身边,屡屡与畑俊六对着干。
按照惯例,每逢岛贯武治做好一份作战计划后,只需上交畑俊六即可,可他偏要同样交给日本参谋总部一份。
在畑俊六看来,这就是横山勇和岛贯武治在挑战自己。
衡阳之战后,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已经七零八落,仅能维持前线日军三分之一的需求。可横山勇和岛贯武治却不顾这个事实,偏要向南继续追击。
要知道的是,第十一军可是日军在华中仅有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一旦有失,华中巨大的战略空间将无人填补。
为此,日本中国派遣军参谋主任天野正一奔赴前线,要做通横山勇和岛贯武治的工作,可却遭到了岛贯武治的拒绝。
日军的指挥系统很“奇葩”,看似上下级之间壁垒森严,但对参谋们例外。
日军内部盛行“下克上”文化。就以第十一军司令官为例,看似高高在上,其实说话管用的是参谋长中山贞武。同理,中山贞武也要听岛贯武治的。
这好像是个悖论,可在日军中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别说在第十一军,就算在日军大本营中,那些中将或者大将做出的决策,只要大佐、中佐甚至少佐参谋们反对,也是要听这些参谋的。
虽然岛贯武治的强硬让天野正一和畑俊六无可奈何,但岛贯武治的支持者横山勇,却因此丧失了一次绝好的升官机会。
此时日军面临的困境有两个:
其一、百万大军深陷中国战场,脱身不得。
其二、太平洋战事失利。尤其是马里亚纳群岛的失陷,让盟军从中国东南沿海实施两栖作战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作为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的畑俊六,此时的目光就不能紧盯着武汉一地,而是应该回到南京坐镇。
因此,在华南的战事,就需要新成立一个方面军来主持。要知道的是,这次豫湘桂作战可不仅仅是第十一军这一支部队,还包括了华南的二十三军。
如果横山勇不是那么桀骜不驯,如果不是岛贯武治那么不听招呼,这个新成立的方面军司令官“板上钉钉”就是横山勇的。
横山勇也踌躇满志,因为第十一军参谋长中山贞武早就按照他的意思回复了畑俊六询问是否新成立方面军的意见:
“可。好的办法是,直接把第十一军升格为方面军。”
很明显,中山贞武的意思是,这个方面军司令官应该由横山勇当。
畑俊六自然不希望这样。

在他看来,新成立的方面军司令官不仅要有指挥作战的能力,还要有驾驭第十一军这匹桀骜不驯的野马的能力。
反复权衡之下,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任新成立的第6方面军司令官。
在当时条件下,冈村宁次无疑是上佳的人选了。
接到调任的命令后,冈村宁次也没客气,他可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把1938年第十一军刚组建时的阵容全部搬到了第6方面军。
按照冈村宁次的想法,如果能够借此机会把第十一军的各级主官全部换掉,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可大战还未结束,临阵换将是大忌。冈村宁次按捺住要把横山勇换掉的心思,仅换掉了一个岛贯武治,把刚到派遣军任职不久的井本熊男调到第十一军担任参谋主任。
可战争机器一发动起来,仅派来一个井本熊男是没有用的。
第十一军好像有一个“怪圈”似的,凡是来到第十一军的参谋主任,无一不被横山勇引导到疯狂进攻这条路上来了。
井本熊男到第十一军不久,就忘记了冈村宁次派他来的初衷,不仅同意横山勇和中山贞武的部署,还在中山贞武询问他,一旦冈村宁次不同意继续进攻的作战计划该怎么办的时候,说出了要“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的话来。
于是,第十一军在横山勇的率领下又连下全州、柳州和桂林,甚至还派出第3师团和13师团各一部深入到贵州的独山和都匀。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别看第十一军来势汹汹,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要说打桂林和柳州还有几分战略意义的话,打独山和都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充其量只能吓蒋氏一跳。
仗打到这个份上,冈村宁次算是明白了,第十一军从上到下都不能用了。
1944年11月22日,在出任第十一军司令官满两年后,横山勇终于高升为本土西部军司令官了,职务由上月良夫接替。
单纯“明升暗降”横山勇是不够的。为了掌控第十一军,冈村宁次又对不听自己招呼,仅听横山勇命令的三个主力师团的师团长下了手。
第三师团师团长山本三男被调回本土,并出任第93师团长;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赤鹿理被调往关东军,出任112师团师团长;116师团师团长岩永旺还不如以上这两位,被调回本土后仅担任西部防卫军司令部部附一职,失去了兵权。后来还是横山勇不过意,才把他调任155师团长。
要知道的是,第3、13、116师团可是日军的甲种精锐师团,岂是93、112和155师团这种丙种和丁种师团可比?
理顺了第十一军的指挥关系后,冈村宁次终于可以顺心地当他这个第6方面军司令官了。

1945年1月底,滇西缅北会战结束,日军第56、2、18三个精锐师团被基本歼灭,。中印公路由此打通,滇缅公路重新连接。
对于在抗战中苦苦支撑的中国来说,滇缅公路重新通车,意味着美援进入中国的速度会加速。
冈村宁次估计,按照美援进入中国的速度,在1945年上半年,将会有10个美械师编成。到了年末,这个数字将会增加到30个。而且,中国部队在1945年上半年,势必会进行大范围的反击,留给他的时间有已经不多了。如果不能够在1945年春、夏之交击破重庆军,日军将再无机会。
因此而,冈村宁次决定,在1945年上半年进攻重庆。
在他看来,相比之前的“川陕攻略”,日军需要连续打败第五战区、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才能获得上佳的进攻位置,现在第十一军所处的广西宜山这个位置,是一个绝好的地点。
冈村宁次的计划是:
其一、第十一军由宜山出发攻击贵阳。占领贵阳后,由13师团留守安顺,防御由昆明方向而来的中国部队的反击,其他各师团进攻成都
其二、由从关东军调来,负责填补第十一军发动豫湘桂会战后留下空隙的20军由邵阳方向进攻芷江,摧毁芷江机场后,向重庆进攻。
其三、驻守宜昌的第39师团沿长江水路向万县攻击前进,吸引第六战区部队不得援救重庆。
其四、华北方面军向一战区进攻,牵制胡宗南部不能救援成都。
其五、华南的23军也应向第四战区和第七战区发起牵制作战。
可冈村宁次的计划却没有被批准。
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的评价是,冈村宁次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盟军在中国东南沿海实施两栖作战,而不是让你去攻打重庆的。冈村宁次的计划属于轻重不分,本末倒置。
其实,梅津美治郎倒是希望盟军在中国东南沿海实施两栖作战。
该公的思路比较另类。他认为,盟军在中国东南沿海实施两栖作战对日本是好事。只有这样,才会使盟军在中国战场陷入与日军的苦战,从而延缓盟军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的时间。
因而,日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的防御不仅不能加强,反而要松懈,只有这样才会吸引盟军上岸。不然,盟军就会转头从琉球上岸了。
对于梅津美治郎想要引诱盟军在中国东南沿海实施两栖作战的想法,冈村宁次表示支持。
同时,冈村宁次又表示,只有攻击重庆,让盟军产生一种重庆朝不保夕的错觉,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们在中国东南沿海实施两栖作战。
就在冈村宁次和梅津美治郎在探讨“四川攻略”是否可行的时候,冈村宁次的老部下,时任日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的宫崎周一却不耐烦了。
他虽然自1938年第十一军初建的时候就是岗村宁次的参谋主任,又是冈村宁次担任第6方面军司令官时期的参谋长,于公于私都与冈村宁次有着不错的交情。
但此时宫崎周一却认为,梅津美治郎对冈村宁次的计划“轻重不分,本末倒置”的评价是对的。
宫崎周一认为,此时日本当务之急的事情是本土防御。
因为正在进行的菲律宾战役虽然还未结束,但日本海军的航母已经损失殆尽,制海权和制空权已经失去,日军败局已定。

1945年4月5日,盟军占领琉球。这就意味着盟军完全没有必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实施两栖作战了。
在这种局势下,上海和山东半岛将很有可能成为前线。
为此,宫崎周一还准备抽调第十一军的第3师团到徐州、13师团到北平、34师团到天津、39师团到上海备战。
第十一军一下子被调走4个师团,还拿什么来攻略四川?
可宫崎周一不可能明着反对冈村宁次,他也只能把冈村宁次的计划书交给手下处理。果不其然,冈村宁次这位大将的作战计划不出意外地被两位少佐参谋给否决了。
就在日军参谋本部为冈村宁次的计划议论不休的时候,冈村宁次为四川攻略而进行的两次准备战役已经打响。
1945年4月8日,第五战区长官部所在地老河口失陷。
4月15日,湖南境内的日军二十军在司令官坂西一良的指挥下,向湘西芷江发起了进攻。
在琉球已经失守,盟军随时都可以对日本本土发动进攻的情况下,冈村宁次为何一定要发动一次根本就打不赢的战役呢?
在日军军级将领中,冈村宁次一向以精明、干练、头脑清醒著称,可在明知毫无胜算的情况下,这位“头脑清醒”的司令官为何还要犯下这种低级错误呢?
日军作战,只要命令下达,部队已经展开,在没有合理理由的前提下,是不得停战的。哪怕局面对自己严重不利,仍然要惯性出击。这是日军中的惯性思维。
这种惯性思维,很有可能是冈村宁次在明知没有获胜把握,或没有太大战略意义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发动“芷江作战”的原因。
抗战进入到1944年以来,日军的战略在整体就上处于一种晕头转向状态。哪怕是被他们视为大胜的豫湘桂作战。
豫湘桂作战,日军虽然在战术上有可取之处,但在战略上却毫无用处。因为日军一旦在南太平洋失守,本土就在盟军的轰炸机航程内。就算他们打通了陆上交通线,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说,冈村宁次念念不忘的四川攻略还算有几分战略价值的话,那么,动用日军在湖南仅有的主力部队攻击湘西芷江机场,意义更是不大。充其量能够起到掩护第十一军从华南向华中、华北调动时免于挨中国空军轰炸而已。
战后,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也承认:
即使攻下了芷江,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或许对第十一军从广州向北转进(撤退)有所帮助?
战役具体的指挥官都对自己发起战役的目的如此含糊,看来,在1945年,日本真的是日薄西山了。
再来说说进攻芷江的日军20军。
20军本是关东军战斗序列,由于第十一军是豫湘桂作战的主力,各部队被抽调一空。为了使“占领区”不至于出现真空地带,畑俊六把20军调到了湖南,填补第十一军调走后留下的空白。
20军早就是一个“空架子”了。虽然在名义上是一个军的番号,但实际上仅有第47师团算是主力。其余4个混成旅团都是由守备队临时组建起来的。
这种部队是打不了大仗的。

无奈之下,畑俊六只得从第十一军抽调第64、68、116师团编入20军。
衡阳一战,第68、116师团已经被打残。虽然日军在衡阳会战后紧急向中国战场调派了20万新兵,并且把10万新兵补充给了第十一军。但要注意的是,这次日军补充的真的是新兵,而不是过去那些复转的老兵。
因此,日军各主力师团看似齐装满员,但实际战斗力连过去的三成都不到。以116师团为例,新兵数量就占了全部兵员的五分之四。
因此,116师团虽然仍然顶着甲种师团的帽子,但实际上已经沦落为丙种,甚至丁种师团了。
至于第64师团,战斗力更是堪忧。他们在中国战场能够起到的作用仅是下乡抢粮。
那20军主力第47师团的表现如何呢?
第47师团号称主力,但表现其实还不如第64师团。
第47师团也是由守备队组建而成的,只不过组建时间稍长。芷江会战爆发时,第47师团仅来了一个重广支队,师团主力还未赶到。
可就是这个重广支队,让日军丢尽了脸面。
重广支队的对手是王耀武部的第73军。在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中,第73军战斗力是较弱的,在鄂西会战、常德会战和长衡会战中就没打过好仗。
1945年初,第73军沾了王耀武的光,主力第77师换上了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得到很大提高。
73军的战斗力虽然在第四方面军中属于较弱的,可也是历经大战的老部队,对付重广支队这种从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来说,还是有把握的
果然,73军和重广支队一交手,重广支队立即原形毕露,有百余名士兵因为畏战开始装病。
这还不算什么,滑稽的还在后头。
支队长重广见状,只得派人护送这些“伤兵”回后方。派了多少人护送呢?一个大队一千余人。
“伤兵”倒是送出去了,可护送“伤兵”的这个大队却遭了殃,在返回部队的路上被中国部队全歼。
至于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战前战后的态度更是判若两人。
坂西一良其实是个“学院派”。他军旅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军事院校或参谋本部任职。仅有的几次在部队任职,也是按照晋升惯例,需要在部队历练一下而已。
因此,坂西一良的作战经验其实是很匮乏的。
本来,坂西一良是要到琉球去担任第32军司令官的,可是因病未能成行。接替他的牛岛满后来战死于琉球,坂西一良算是逃过了一劫。
坂西一良虽然作战经验很匮乏,但骄横却高出其他日军将领们不少。
芷江会战打响后,坂西一良屡屡受挫,面前这支中国部队的表现和他印象中的中国部队截然不同,不仅部队训练有素,战术精良,而且火力强劲,日军毫无进展。
坂西一良此时换了另外一副面孔,之前那股骄横之气再也见不到了,见到的只是他每日的借酒浇愁。
因此,在芷江会战中,中国部队无论在兵员数量、兵员素质、装备、士气乃至于双方指挥员的能力上,都要远胜日军一筹。大战还未爆发,结局其实就已经定了。
可一贯以头脑清醒著称的冈村宁次依然不顾一切的打了“芷江作战”,究竟是一种惯性思维在作怪还是他在迷惘中期待奇迹的出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