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993年侯宝林逝世,后人整理遗物,却意外发现王光美的亲笔信

[复制链接]
Benf 发表于 2024-7-5 15:44:41|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相声的人不会不知道侯宝林老先生。
他生逢乱世,欣逢盛世,亲身经历新旧社会两重天。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说:“侯宝林被尊为相声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家。”
在他76年的人生生涯中,侯宝林与以他代表的相声艺术家把相声带到千家万户,也带进中南海。你看,台上站着侯宝林,台下坐着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王光美……笑声正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毛主席会见曲艺界人士,左三为侯宝林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
侯宝林先生,1917年11月出生于天津,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侯宝林的家中并不富裕,年幼时,他就被带到北京,给别人家做养子。不过养父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小小年纪,他就做过不少生计,9岁时侯宝林就开始以捡煤核、卖报纸、拉水车为生,贴补家里生计。
那是一个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代,百姓生活都成问题,饥寒交迫成了生态,人们只能在苦难中求生存。1929年,为了有个饭碗,12岁的侯宝林拜了师,开始学习京剧。
学戏曲的日子是艰苦的,那时候为了学戏,家里人一般会与老师立下字据,言明:“投河溺井,死走逃亡,与师傅无干,中途不学,要赔偿损失……”这近似于“卖身契”了。
签好字据后,侯宝林就开始学习唱戏了,老师的教法是“不打不成器”,每一次学戏的孩子都会被打,当然,每天除了挨打,还有严苛的训练。
当时侯宝林的师傅在北京天桥三角市场与别人搭班卖艺,年少的侯宝林白天就跟着师傅去天桥卖艺,晚上又要到各处表演去,日子过得很难过。

侯宝林与郭启儒
1933年侯宝林在西单商场唱京戏时,正好碰见相声艺人高德明、朱阔泉、汤金澄等人也在附近表演,侯宝林对此萌生兴趣,开始学习相声,并拜相声艺人常宝臣为师。
慢慢地,侯宝林不唱戏了,他有空就去临近相声场子听高德明、朱阔泉、张杰尧、汤金澄、华子元等人说相声,学习相声。1937年,他就开始与郭启儒合作,在京津一带表演相声。
这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人们食不果腹,连生命都受到威胁,根本无暇听相声,在之后战乱不断的十余年里,侯宝林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表演相声,学习相声。
人们常说,“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好像人人都会说几句玩笑话,但相声并非人人都会的,侯宝林对此特别用功。在他的相声艺术生涯中,侯宝林先生极为重视语言的推敲。
譬如侯宝林教徒弟说相声,有一场表演里,一人问另一人:“多大了?”那人回答:“二十一了。”
侯宝林看到,直接将他们的表演喊停,直接让改词,把“二十一”改成“二十八”。事实上,年龄大小对这场演出并没有大的影响,但侯宝林坚持改掉。
他说:“二十一的‘一’是齐齿呼,音细,在剧场里不容易送到观众耳朵里去;‘八’是开口呼,声音响亮。而且,‘一’的手势也不配合,‘八’就好办了。”这种细节,侯宝林思量极深,让旁人不仅赞叹叫好,这也可见他对相声的用心,不愧为“大师”。

侯宝林
1949年7月,已经在相声界颇有成就的侯宝林先生受邀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上,他聆听周恩来关于国内形势的报告,在日寇与蒋介石国民党的压榨下,百姓受苦多年,彼时苦日子就要结束了,人民即将迎来新生。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侯宝林一直都是相声界的领军人物。他的相声不仅受到普多大众的喜爱,更走进中南海,侯宝林多次为国家领导人讲相声。

侯宝林
相声说进中南海
毛主席:侯宝林是个天才
北京刚刚解放时,毛主席与其他领导人就在原来的美国驻华使馆听侯宝林表演相声,毛主席一般会坐在第三排的中间位置,朱老总总是坐在他旁边。
有一次在叶剑英、彭真的筹办下,侯宝林与郭启儒在东交民巷的北京市委机关礼堂表演相声,那是一个新段子《婚姻与迷信》,内容包括很多新旧婚姻的对比,毛主席专门来听他的相声,听完后还止不住的称赞:“侯宝林是个天才,是个语言研究家。”
后来,侯宝林多次被邀请到中南海春藕斋,给毛主席表演相声。毛主席特别欣赏侯宝林的相声,听到高兴时,常常开怀大笑,对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来说,听相声实在是一项很不错的休息方式。
侯宝林有一个作品《关公战秦琼》。据资料记载,《关公战秦琼》这段相声早在三十年代就已经问世,由相声前辈张杰尧先表演的,后来侯宝林又在张杰尧的版本上进行修改,在1962年正式演出,侯宝林将表演与军阀的残暴结合起来,针砭时弊。
毛主席很喜欢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侯宝林和郭启儒表演完了,毛主席带头鼓掌,大声赞叹:“侯先生,再来一个嘛。”
毛主席听相声一般只听一遍,唯独《关公战秦琼》,他要求再演一遍,听个酣畅淋漓。有时候侯宝林来中南海演出,毛主席还会专门点这个表演,以前听相声毛主席从没点过节目。

毛主席接见文艺工作者,右二是侯宝林
1974年,毛主席亲笔提名侯宝林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5年毛主席病重,无法到剧场去看演出,侯宝林接到中央的命令:为病中的毛主席录制相声。侯宝林专门为主席录制了他喜欢的《关公战秦琼》等12段相声录相带,可见毛主席对侯宝林的相声有多认可。
后来侯宝林回忆:自己给毛主席说过150多个相声段子,其中传统的段子有100个左右,新创作的有50多个。
当然,除了毛主席,中南海里喜爱侯宝林相声的还有周恩来、刘少奇等许多领导人,侯宝林每次都为他们尽心尽力地演出。

侯宝林表演相声
周总理:宝林同志写一点东西嘛
周总理听相声时很专注,1956年侯宝林与郭启儒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他们讲《阴阳五行》。
一人问:“锅字怎么写?”另一人回答:“左边一个金……”,“有金了……”,周总理高兴地笑了一声,整个人都沉浸在演出中。
周总理与侯宝林夫人交谈时,提起来:“侯宝林放手一点嘛,写一点东西嘛。”他鼓励侯宝林创造更多好的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相声。

周总理
王光美:紧紧地握手
因为表演相声,侯宝林先生与中南海的诸位领导人也有了更多深切交往,有一次他表演结束,受邀与各位领导人一起观看卓别林的电影作品《杀人喜剧》。
刘少奇王光美夫妇就坐在他的旁边,因为影片是英文的,王光美就为刘少奇翻译,影片中出现一个英文单词“CHLOROFORM”,王光美翻译出来,这是“氯仿”的意思。
但她很疑惑,便低头自言自语:“这是干什么用的?”坐在一旁的侯宝林听见了,回答王光美:“是一种麻醉剂。”王光美当场愣住,她很诧异,相声大师还会涉猎这种生僻英文。
侯宝林看出了王光美的诧异,他解释“我只是看过剧本”,即使如此,王光美已经对这位相声大师刮目相看了。
虽然王光美与侯宝林平时的交往很多,却对彼此都记忆深刻,1977年的国庆招待会上,王光美与侯宝林又坐在了一起,他们相谈甚欢,王光美还多次关心侯宝林的生活。

刘少奇与王光美
1981年,王光美在《工人日报》上发表文章,还专门将报纸给侯宝林送来一份,上面写着:“宝林同志指正,王光美。81年1月28日”。这是王光美亲笔题写的,侯宝林很珍惜,特意将这份报纸悉心珍藏起来。
侯宝林赠送王光美熊猫烟,王光美还专门给他写了亲笔信:
“宝林教授:您赠给的熊猫烟,我已转送给‘刘少奇纪念馆’保存,并将其陈列于其怀念室中。您的真情厚意我也向主管同志转述,谢谢您对刘少奇同志的深情怀念,紧紧地握手!王光美”
侯宝林之所以赠熊猫烟,因为刘少奇喜欢抽,而王光美寄过来的亲笔信,侯宝林也一直珍藏着,这是他与中南海领导人的深情厚谊。
值得一提的是,侯宝林先生逝世后,后人还在遗物中发现了王光美的这封亲笔信,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侯宝林
侯宝林病逝
行至晚年,侯宝林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他患上了胃癌,1991年,侯宝林做了胃癌手术,耄耋之年的王光美老人在秘书的陪同下,也来看他。
即使重病在床,侯宝林也没有放弃对相声艺术的传承,在病床上,他完成了《毛主席听我说过的相声》的编纂工作,与朋友们讨论研究相声相关的论文有亲朋好友来探望他,关心他的病情,他口中侃侃而谈的还是相声的历史。
1993年元旦前夕,侯宝林听说,他住的医院要开联欢会,他还专门给护士口述了一小段相声,让他们在联欢会上表演,毫不意外地,侯宝林先生的段子给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带去很多欢乐。
1月13日,吴晓铃教授来探望侯宝林,身体已经很虚弱的侯宝林先生依旧求知若渴:“吴先生,请教您一个问题,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是什么出处?”
他对于语言的研究没有尽头,关于侯宝林先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吴晓铃教授回去查阅研究,他将《礼记》中的相关词条抄录下来,寄给侯宝林的女儿,让女儿到医院去,念给侯宝林听。

侯宝林、刘宝瑞、马季在演出
1月20日,马季从外地匆匆赶回来,看望侯宝林。
马季,是侯宝林先生的学生,也是我国相声史上的一个代表人物,是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侯宝林先生看到马季到来,心情格外好,精神也好了不少。
他兴致勃勃地与马季谈论起相声的艺术,侯宝林表示,最具有生命里、也是最难把握的至高境界,就是“现挂”,也是俗话说的临场发挥,他给马季列举了自己表演相声多年来,最满意的几场表演。讲起他热爱的相声,病床上的侯宝林先生绽放着光芒。
只是,他的身体肉眼可见地愈发虚弱,体重降低到不到80斤,为了方便他进食,医护人员给他的食管里放了一根金属管。侯宝林手术后醒来,感叹着说:“以后我是不能坐飞机了,身体里放条金属管子,海关就通不过。”

侯宝林先生
躺在病床上,侯宝林先生还在不停地“抖包袱”。
著名漫画家方成来看他,方成的牙不太好,侯宝林就对医生说:“你给他看看,镶好一点儿,这么大个名人,不能让他当‘无齿之徒’。”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他看《新白娘子传奇》,说:“许仙的故事,是爱情故事,也是社会故事,你看见那个老道没有?太坏了……”迷迷糊糊中,他气呼呼地将法海称为“王八蛋”。
侯宝林先生卧于病榻,却还是不忘带给人们欢笑,人们希望能留住他。可1993年2月4日下午,侯宝林先生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以前侯宝林先生常说:“我一生都是把欢笑带给观众,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别观众,我也会带着微笑而去。”他告别了观众,把欢笑留了下来。
临终前他说:“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总觉得我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
而今相声艺术在后人的传承下发扬光大,那点点滴滴的笑声,便是侯宝林老先生喜闻乐见。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