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配朱安,无性无爱,守活寡41年,死后在周家连个坟头都没有

[复制链接]
pbk8495 发表于 2024-7-4 16:26:5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杜甫《佳人》
她没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却嫁给了才华横溢的一代文豪。
她是旧时代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小脚女人,却嫁给了深受西方先进文化熏陶的反封建斗士。
他们是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却因“父母包办婚姻”的社会主流走到了一起。
作为被封建思想禁锢的女性,丈夫不爱自己,她选择了静静地等待。

她爱了他一辈子、等了他一辈子、在丈夫家做了半辈子保姆,无性无爱整整41年,一生无儿无女。
最终孤单离去,甚至身死之后,连个坟头都没有。
她就是朱安。这个名字或许不太熟悉,但她实则是鲁迅的原配妻子。而她的悲剧,也是从与鲁迅成婚开始的……
从孔子“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高论开始,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也一直延续着。
朱安从小就被这样思想充斥着,她出生于地地道道的传统家庭。

在朱家,为了证明自己是好人家的女孩子,必须缠足;在朱家,女孩子是不应该去读书认字的,只有学好做饭和女红,才是她们的本分。
但鲁迅不一样,出身世家,从小便开始接受西方文化,他不仅不接受封建思想,还深深地厌恶着。
从古至今都讲究“门当户对”,并不是说经济和条件要多么契合,而是最好做到灵魂匹配。这样势均力敌的婚姻才能更长久。

如果二人灵魂不能做到平等,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一个人拼命逃,另一个人使劲追。无奈的是,鲁迅和发妻朱安就是这样。
朱安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深受婆婆喜爱的三从四德,竟成了逾越在她和鲁迅之间最遥远的鸿沟。
他们是在父母的包办之下完婚的,准确来说应该是鲁迅是被自己的母亲骗回老家完婚的。
百善孝为先,虽说鲁迅在外留学很多年,但骨子里的“孝道”是无法丢掉的。

“母病重速归”,鲁迅看到母亲的信件,急忙赶回了老家。
一进家门,鲁迅的脑袋和身体就被许多双手按压着,稀里糊涂拜了堂、成了亲。回了神来一看,站在他身旁的妻子,正是朱安。
完婚当晚,鲁迅与朱安并未过多交流,而是自顾自睡去了;第二天,鲁迅直接新房都不进了,睡到了婚房;第三天直接丢下了新婚的妻子,跑到了日本。
没有理由,丈夫在新婚后离家远去后,朱安不吵不闹,只是选择默默等待,等待着那个男人可以回头。不知道这段委屈和苦楚朱安是怎么样挺过去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婚结了,朱安的悲剧也开始了。

相比新婚之夜二人共处一室,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朱安不仅没得到鲁迅心里的认可,甚至都没有资格与鲁迅同住在一间卧室里。
“只要我做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他就会来爱我了吧”。
多年后,朱安等到了,但不是鲁迅回头转意的温情,而是他与另一个女人——许广平结婚、生子、过日子的残酷事实。
朱安得知这个消息时,许广平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鲁迅终究还是遇到了自己钟意的女人,但他也辜负了另一个女人的一辈子。
之后,鲁迅与许广平结婚、生子、吃饭、玩乐,他们的日子在不断地向前走,甚至一向喜爱自己的婆婆都沉浸在有了孙子的喜悦中。

只有朱安,一直在原地踏步。不管自己多么孤单、绝望和伤心,只要太阳照常升起,她就可以像铁打的一样,在几十年里日复一日,依旧照顾婆婆的日常起居。
自此,那两条被迫相交的平行线再次偏离,走到了一个分岔路口。
1936年10月,鲁迅病逝了,朱安也坐实了“寡妇”这个身份。那一年,她已经58岁了,成为了一个老太太。
在之后的日子里,她和婆婆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苦日子。又过了几年,老婆婆也走了。
朱安与婆婆
此时的朱安走也走不动了,眼神呆滞,虽说许广平也会接济朱安,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混乱年代,物价突飞猛涨,仅仅依靠接济生活,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时常能看到朱安拿着一碗稀饭、就着一碗咸菜,那就是她的一顿饭,即便如此也很难保障基本的食宿。
朱安被逼无奈,只好变卖鲁迅的藏书,维持自己的生命。但遭到了鲁迅朋友和许广平的万般阻挠。
在一瞬间,朱安的理智和隐忍全都倾巢而出,她颤抖着身体吼道:“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要保存我啊”!

短短的一句话,说尽了她一生的卑微与苦楚,道出了自己一生的委曲求全。
朱安的一生,无疑是个悲剧。
丈夫身前得不到疼爱与关心,丈夫身死之后自己连一顿饱饭都吃不好。
从结婚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不是朱安了,她的一生都在追赶着鲁迅,却还是没赶上。
在临终前,朱安还写信乞求许广平,希望可以把自己和鲁迅葬在一起,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朱安的眼界很小,小到只能放下鲁迅。
鲁迅的眼界宽阔,但唯独没有朱安的一席之地。

朱安是一个卑微到骨子里的女人,她不懂爱也不懂反抗。
但仔细一想,生活在那样一个年代,又能怎样反抗呢?比起一纸休书后旁人世俗的眼光和犀利的言语,一生隐忍或许也是唯一的办法。
与其说朱安与鲁迅之间是互相扶持的夫妻关系,倒不如说她们更像是“冷漠的主人”与“殷勤的仆人”。
他们之间的结合,注定是失败的。

多希望朱安可以不出生在那个年代,这样她就能分辨出,她与鲁迅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那道思想鸿沟,是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逾越的;
这样她就能知道只有先爱自己,勇敢地打破陈规,对不合理的人和事勇敢说不,这样才能活出自己,赢得旁人的尊重;
这样她就能知道女人并不一定要依附于男人,没有男人的人生,也可以万般精彩。
遗憾的是,她生在了那个黑暗的年代,这是她的悲剧,更是那个年代的悲剧。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