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同代者”的反转人生

[复制链接]
woomoo 发表于 2024-7-3 11:54:09|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平原(左)与朱立芳参观位于江门新会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
寻访岭南近代文化名人⑤
梁启超篇
2023年11月11日下午3点半。
天津刚刚下过一场小雪。河北区民族路46号,岭南文化探寻者、广东财经大学讲师朱立芳从广州来到天津的梁启超纪念馆。梁启超雕塑右侧的寓所被改建为“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主题展厅,展陈着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巴黎和会等展品。最后一间展室陈列着梁启超家庭教育故事。
梁启超的子女常被称为“一门九子三院士”。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馆长徐燕卿说,他们有个共同特点,无论在海外取得多高成就,学成后无一例外回来报效国家。“梁家家风的核心,就是爱国和报国”。
朱立芳说,在那个时代,梁启超以难能可贵的先觉和勇气,为近代中国注入一股清流,为万千后觉者踏平前行之路。
今天我们重新面对梁启超。
“我们在管窥历史的同时,也是在窥探自我”。
舍弃旧学,秀才为师
“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
1890年,广州,农历八月的一天。
梁启超跟学海堂书院的同学陈千秋前往云衢书屋。旧址在广州城隍庙附近的云衢书屋是康有为的祖宅。陈千秋向梁启超推荐康有为,“其学乃为吾与子所未梦及,吾与子今得师矣”。
17岁的梁启超已是举人,而康有为只是秀才。他自认为对时兴的训沽词章学颇有所知,故而沾沾自喜。
早上8点前后见面,晚上8点左右才告退。
“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在《三十自述》里,梁启超写道。
这天晚上,梁启超彻夜难眠。
新会少年刚春闱落榜。跟父亲返粤途中,在上海书市,他第一次买到徐继畬编著的《瀛寰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康有为的一席话仿佛冷水浇背,“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
第二天,梁启超又跑去拜见康有为,请教为学的方针。康有为讲了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还谈了史学西学的梗概。
梁启超毅然决定舍弃旧学,拜康有为为师。
2023年12月25日。岭南文化探寻者、广东财经大学讲师朱立芳来到中山四路的长兴里。
上午10点,她走进这条短短的、嘈杂的小街。长兴里3号是邱氏书室。三进院落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天井式院落里种着罗汉松和三角梅,中院种有两棵玉兰树。再往里,就是康有为讲学的课堂。
院落东北角,是著名雕塑家潘鹤的《康有为与梁启超》雕像。两人一坐一站。康有为身穿长袍,抚摸着一叠书。梁启超身穿西装,目视远方。
1891年初,陈千秋、梁启超请康有为在长兴学舍开馆教学。
万木学长,公车上书
“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1892年,梁启超携新婚妻子回家乡茶坑村办婚礼。
2023年11月3日,从江门新会向南行,约二三十公里。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探宝觅踪2》学术顾问陈平原和朱立芳来到茶坑村。从县城到村口,大路两旁是水网鱼塘、沃野田畴、石板巷和青砖房。
茶坑村是“启超故里,陈皮之乡”。秋季是晒柑皮的时节。村庄弥漫着清香,陈皮店随处可见。
从村口沿水泥路前行数百米。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广场正中便是梁启超立像:他一手叉腰,一手紧握书卷,与凤山之巅的凌云塔遥遥相对。正对立像,左侧是故居、怡堂书室、回廊陈列室。右侧是纪念馆。馆内是梁启超生平事迹展览。
陈平原教授说,梁启超是幸运的。“他刚好出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广东是出人才的时候”。“尤其是珠江西岸这几座城市。西学首先从这里登陆。这个地方的人得风气之先。有才华的人就有可能顺应时势作出贡献”。
回到广州后,梁启超成为万木草堂的学长。
1895年,他的万木草堂学习生活结束了。他跟康有为赴京参加会试。
甲午战争,中国败了。考试期间,中日代表正在日本马关和谈。
《马关条约》原文条款传到北京,康有为让梁启超鼓动各省举人上折拒和议。梁启超领衔出现在都察院代奏的88名广东举人上书名单中。18省举子一千两三百人参与集会。5月2日,请拒和、迁都、变法的万言书投递都察院。
“公车上书”没能改变结果,却开启了新的时代。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里写道:“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变法通议,废除八股
“以为去千年愚民之弊,为维新第一大事也”
1896年4月,23岁的梁启超离京抵沪。
他的朋友汪康年想办份报刊。“时务报”报馆在上海英租界四马路石路,今上海福州路福建路口。最初的经费来自于强学会解散后的余款和黄遵宪捐助的1000元。汪康年负责发行和筹款。梁启超承担编务工作,也是报纸主笔。
8月9日,《时务报》正式出刊。杂志栏目有“论说”“谕旨恭录”“奏折录要”“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
梁启超的两篇论说,如《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刊发在最显眼的位置。
到1898年8月8日停刊,《时务报》共出69期。
因后期,梁启超与汪康年发生矛盾,特别是他1897年11月转往湖南长沙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第55期后便再没有他的文章了。在《时务报》,梁启超共发表了60多篇文章。
2023年11月4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探宝觅踪2》学术顾问夏晓虹告诉朱立芳说,梁启超在《时务报》最著名的文章就是表达维新派变法思想的系列政论文《变法通议》,引起轰动。
梁启超成为舆论界骄子,声名鹊起。
1898年初春,梁启超在湘得病,返沪就医。
前一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赴北京,写了《应诏统筹全局折》(即《上清帝第六书》),提出变法维新的施政纲领。光绪皇帝认真阅读了《应诏统筹全局折》,以及康有为进呈的《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
4月12日,梁启超协助康有为在京成立保国会。
据梁启超记载,二品高官及数百举人出席了在粤东会馆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议定《保国会章程》三十条,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5月,梁启超和百余名举人联名上书,请废八股取士制度。光绪下诏:从下次科举开始,乡会试及童岁科各试,一律改试策论。梁启超酌酒相庆,“以为去千年愚民之弊,为维新第一大事也”。
维新百日,海外流亡
“守此松筠涉严冬,坐待春回终当有东风”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
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上《保荐人才折》,奏荐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和梁启超。7月3日,光绪召见梁启超,让他进呈《变法通议》,赏六品衔,筹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
9月21日,慈禧从颐和园还宫发布上谕“训政”。光绪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1898年9月21日11点,步军统领崇礼亲率300缇骑,包围玄武门外米市胡同南海会馆:“工部候补主事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屡经被人参奏,着革职,并其弟康广仁,均着步军统领衙门,拿交刑部,按律治罪”。
梁启超与谭嗣同正对坐榻上,谋划大事。听到消息,谭嗣同只求一死。但他劝梁启超去日本使馆避难,找伊藤博文救助康有为。
在《我的七十年》回忆录中,时任日本外交官林权助写道,梁启超在纸上写下请求:“如果我也被捕,最迟在三天内也将被杀。我的生命早就准备献给祖国,毫无可惜。请解皇帝之幽闭,使玉体安全,并救康有为氏。”
林权助劝他三思,躲到日本公使馆来。9月22日下午,梁启超剪掉辫子、换上西装。他和日本驻天津领事馆领事郑永昌乘火车前往天津。9月25日,梁启超乘快马号小艇由海河驶向塘沽,登上大岛号军舰。
9月28日,上谕命将康广仁,政变后抗疏、请慈禧“撤帘归政”的御史杨深秀,以及军机四卿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6人即刻处斩。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记载,被拿办下狱、革职监禁、遣戍议处的维新志士共22人。
10月11日下午,大岛号驶离塘沽港,前往日本。
在大海上,梁启超写下了著名的诗歌《去国行》:
“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守此松筠涉严冬,坐待春回终当有东风”。
“舆论骄子”,“天纵文豪”
十年一页,最是辉煌灿烂
25岁的梁启超开始14年的海外流亡生涯。
1898年冬,梁启超在横滨创办《清议报》,并视该报为一生的骄傲。
1899年春,康有为离开日本后,梁启超与孙中山来往密切。
在香港的康有为命梁启超前往美国,发展保皇会、募集款项,为即将到来的勤王运动做准备。夏威夷是梁启超赴美的第一站。孙中山写信给哥哥孙眉以及兴中会骨干,叮嘱他们将梁启超视作同志。
在友人的送别中,梁启超登上香港丸号。
两年后,1901年6月,梁启超由澳洲返回日本。
这年冬天,《清议报》停刊。第二年2月8日,梁启超主编的新杂志《新民丛报》在横滨山下町152号诞生。前期的《新民丛报》是维新急进派的舆论阵地;后期,《新民丛报》变成保皇派、立宪派的舆论阵地。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1月,该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同改良派论战。两年多的论战,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观点争执涉及两大问题:一是目标,未来的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政体为最合适。二是手段,即采取怎样的途径去实现目的。这场论战,使人们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外国列强的贪婪,改良的道路不可行,革命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这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成为全民大教育,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1907年《新民丛报》刊文,称通过论战,革命派组织越来越严密,革命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从《清议报》到《新民丛报》停刊,历时近十年。这是“舆论骄子”“宣传界执牛耳者”“天纵文豪”梁启超最辉煌、最灿烂的一页。
维新革命,保皇立宪
“有些人会说他多变,但不会说他不真诚”
2023年11月4日,新会梁启超纪念馆。
夏晓虹教授对朱立芳说,《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的时事评论背后,有梁启超的学术理念作为支撑。
“它不只影响官员和上层社会。它进一步地影响整个知识阶层。”夏教授表示,政论性的《新民说》,学术性成分也加强了。《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在学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为中国的学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梁启超和他所代表的改良派投身到宪政运动中。
他的政治思想从维新到革命,从革命到保皇,又从保皇到立宪。
“从晚清到民国,没有哪条路是绝对正确的。没有哪种思想哪种答案是大家公认的。在摸索的过程,很难说哪条路是对的、哪条路是错的。它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试错、不断调整的过程。”陈平原教授表示。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有的人试一次两次,就退场了。
梁启超是顺应时势,不断做各种调整,希望与时俱进,并循着历史轨迹走得最远的人。时代变化太快了。梁启超不得不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
“但每次调整,基本都根源于他自己的思考,源于他当时的学术立场,跟整个历史潮流和大势相呼应。有些人会说他多变,但不会说他不真诚,梁启超真诚地寻找对应时代的方案,并不断调整、不断变化,没有大的失落。”
1911年10月10日晚7时许,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
10月30日,清廷下诏罪己,接受立宪条件。在开放党禁的上谕中,赦免了戊戌政变以来的所有政治犯。
遭通缉13年的梁启超可以名正言顺地回国了。
讨袁讨张,反对复辟
“居虎口中,直道危言,大声疾呼”
1912年10月归国后,梁启超择居天津。1915年1月,梁启超发表《吾今后所以报国者》一文。
经过反思,他承认自己只是“理论的政谈家”,而非“实行的政务家”。他宣布将脱离政坛,退回理论界。
此时,袁世凯加快了复辟的步伐。
8月23日,杨度任理事长的筹安会发表宣言。同年抛出《君宪救国论》。
在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梁启超说,一定要和袁世凯斗争到底。
9月3日,他在《京报》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走向“反袁讨袁”,揭开护国战争序幕。文章发表后,当日《京报》售罄无余。
蔡锷将军在《盾鼻集·序》中写道:
“帝制议兴,九宇晦盲。吾新会先生居虎口中,直道危言,大声疾呼。于是已死之人心,乃振荡而昭苏。先生所言,全国人人所欲言,全国人人所不敢言,抑非先生言之,固不足以动天下也。”
1916年3月17日,护国军全线发起总攻。
6月6日,当了83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绝望地死去。
1917年,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矛盾加剧。张勋领5000“辫子兵”进京。7月1日,他通电全国恢复大清帝国。梁启超随即发表《反对复辟之通电》。他同段祺瑞在天津马厂誓师。
作为总司令部聘任参赞,他代表段祺瑞发布《代段祺瑞讨伐张勋复辟通电》。7月12日,张勋逃往荷兰使馆。
段祺瑞再度组阁,梁启超当上了财政总长。但段祺瑞拒不恢复旧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月19日,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11月15日,段祺瑞宣布辞职。
11月18日,梁启超呈请辞去财政总长职务。“复任以来,竭智尽力”,“虽规划略具,而实行维艰。”
外争国权,脱离政坛
再三叮嘱,警告中国代表万不可签字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巴黎和会即将开幕。梁启超准备欧游。一方面开拓眼界,增长学问,一方面向世界申述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动身前,他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外交宴会上,对日本代理公使芳泽谦吉谈到山东问题时说:“我们自对德宣战后,中德条约废止。日本在山东继承德国权利之说,当然没有了根据。”
芳泽提出异议。梁启超毫不客气:“中日亲善的口头禅已讲了好些年,我以为要亲善就今日是个机会。我很盼日本当局要了解中国国民心理,不然,恐怕往后连这点口头禅也拉倒了。”
但日本获得英法等国的支持,中国外交失败。
梁启超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再三叮嘱,警告中国代表万不可签字。5月4日,北京3000多学生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
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023年11月11日,清晨。天津刚下过一场小雪。
避居天津的梁启超建了两栋洋楼。如今,寓所被改建为“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主题展厅。12个展室,展陈着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巴黎和会等主题展。
陈平原教授说:“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人有才华,愿意努力,取得成绩。成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茶坑村一个小小的读书人,最后变成这么一个大人物,很大程度是时代造就的。”
1920年3月,梁启超回到国内,信守脱离政坛诺言,潜心学术研究,以兴办教育、培养新人为职责。这年冬天,他受聘清华学校,讲学题目是“国学小史”。开始只准备讲10次,但最后讲了50多次,讲稿厚达一尺。
淬厉采补,中国新民
“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2023年12月12日,清华大学。
寻访梁启超足迹的朱立芳遇上北京冬天的第一场雪。
“清华大学与梁启超渊源很深。”陈平原教授说。“1914年,梁启超在这里作题为《君子》的演讲。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由此而来。”
夏晓虹教授表示,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一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是把它们直接丢掉啊。”夏教授说,梁启超认为,对于传统文化要经过提纯、经过改造。
在他的思想脉络里,采补和淬厉是延续下来的。
他希望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传统文化,然后把二者相融合,变成一个新的文化系统。这才是梁启超最后要达到的目的。
“梁启超晚年在清华讲国学讲传统文化,也是有这样的考虑。”
2023年,为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
展览分为“民族:文字收功,神州革命”“新民:古今内外,去塞求通”“国学:独立之国,学问独立”“余事:先辈遗墨,书艺复兴”4个单元。
1925年9月1日,清华国学研究院与大学部同时开学。
9月9日前后,梁启超到清华就职,出任清华研究院国学门的导师,和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人一起在这里教书育人。他自己掏钱,租住在北院教员宿舍2号,有四间半房子。梁启超开设的课程有:“中国文化史”“儒家哲学”“读书示例”“历史研究法”“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
他一面指导研究生,一面编写讲义,给学生上课。
1929年1月19日午后2时,梁启超逝世。
临终前,他的案头还放着《辛稼轩年谱》和《中国文化史》两本未竟之作。
对话
陈平原:中国百年来最可爱的人物形象
南都:为什么那么多人对梁启超感兴趣?
陈平原:有的人可敬、有的人可畏、有的人可爱。有的人可敬、可畏、可爱之外还能亲近。梁启超就是这种可以亲近的人。人类历史上,比如中国文学史上、中国文明史上,有些人你可以不断跟他对话。在这中间,他不仅是你的导师,也是你的朋友。梁启超就是这样的人。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文人,那么多诗人,那么多学者。有几个人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大家都能喜欢的?我相信有一天,梁启超会承担这样的角色。今天,跟梁家有关系的各种故事和话题很多,比如林徽因的故事。所有这些话题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中国百年来最可爱的人物形象。
南都:如何评价梁启超在思想启蒙上所起的作用?
夏晓虹:晚清的思想启蒙,我把它理解为,当时的精英知识分子传播自己变革社会的理想,并影响下层社会,使整个社会的基础发生变革的过程。启蒙的内容,用梁启超的说法来概括的话,就是他所提倡的国民常识。这是晚清思想启蒙家,是梁启超一生,尤其流亡以后,一直在做的工作。前期,他更多借助报刊来启蒙大众,灌输现代国家或是现代国民的理念。后期,他主要是通过教育,通过在大学传授知识来影响社会、影响未来的知识者。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启蒙是他做得最多且最有效的工作。
南都:教育方面,梁启超最重要的精神遗产是什么?
陈平原:1914年他在清华作演讲,题为《君子》,是以《周易》的说法来阐述“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后来成为清华的校训。清华国学院的创立,最主要的功能是想从清华学校向清华大学过渡。它是中国最早的几个研究机构或者说研究生教育机构之一。它的功能虽是以国学为中心或者说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但其实,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在一个西式学堂里面渗透进中国传统的文化以及教育的精神。1927年,梁启超在《北海谈话记》里面说:“这是一个新的组织,新的形式,但我希望在里面加入旧的精神。”这个旧的精神最最重要的就是不仅研究学问而且修养人格,也就是他讲的那个“君子”。以“君子”作为现代大学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清华国学院以及梁启超留下来的最重要的教育方面的精神遗产。
岭南近代文化名人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
岭南文化探寻者
陈平原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著名学者。《探宝觅踪2》学术顾问。
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探宝觅踪2》学术顾问。
朱立芳 广东财经大学讲师,短视频博主青椒姐姐。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三十自述》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戊戌六君子传》)梁启超
《新民说》梁启超
《梁启超家书》梁启超
《阅读梁启超》夏晓虹
《梁启超年谱长编》丁文江 赵丰田
《梁启超传》李平 杨柏岭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许知远
《梁启超:亡命(1898-1903)》许知远
《辛亥往事:震动中国的小人物大事件》经盛鸿
《我的七十年》林权助
下期精彩预告
戊戌政变失败后,梁启超意识到文化变革的重要性。
1922年,梁启超在一篇关于《美术与生活》的演讲中,谈到了生活与趣味与美术与美的关系问题。因关注新民问题,梁启超强调美术在体现“真善美”中所起的作用。他对接古今、化合中西持开放态度,蕴含着“求变”“求新”的文艺观。岭南画的始创者高剑父等人,均曾留学日本,都曾受到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和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影响,锐意改革中国画。他们融中西绘画之长于一炉,提倡师法自然,重视写生,注重笔法,以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
本周五,请收看《探宝觅踪2:寻访岭南文化名人》第6篇:《广州人高剑父的1892-1932——一代宗师的悲情逆袭路》。
《探宝觅踪2——寻访岭南近代文化名人》
本期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蓓蕾 伊凯文 龙飞 徐杰
本期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徐杰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