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甘肃花费47亿,只为维护一个不足0.9公顷的“小池塘”?值吗

[复制链接]
edison1007 发表于 2024-7-2 12:49:33|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肃敦煌的月牙泉有着“沙漠第一泉”的美称。比起其他在沙漠中逐步干涸消失的池塘,月牙泉的池水却从汉朝有记载以来就一直在沙漠中流淌。
虽然月牙泉只是个面积不足0.9公顷的小池塘,但是仅仅为了维护这一小方池塘千年不干,甘肃政府还曾拨了一笔高达47亿元的巨款去维护月牙泉。那么月牙泉的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花47亿就为了维护这方小池塘,真的值得吗?

月牙泉的历史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月牙泉”是一处旅游奇观,打破了沙漠中沙和水无法共处的刻板印象。在“月牙泉”的南岸不仅有生长茂盛的芦苇,还有流沙环绕在“月牙泉”周围。
但即使遇到了强风天气,“月牙泉”也不会被荒漠所掩埋,称得上是敦煌的一处奇观。

如果你来到敦煌,远远的便能看到在沙丘环抱中有一处形状弯弯的泉水,还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月牙泉”之所以取这一名字,是因为这个环抱在鸣沙山中的一湾清泉形状酷似玄月。
根据史书资料的记载,“月牙泉”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是一处游客络绎不绝的旅游胜地,有着十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传在唐代,“月牙泉”处不仅停有船舸,在泉水边还有庙宇矗立。在“月牙泉”的南岸,还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等一座座建筑,形成一处风景独特的建筑群,在各个殿宇中,还能看到上百尊彩塑,数百幅壁画等等,场面可以说是十分壮观了。

根据传说,当时的“月牙泉”灯火辉煌,泉水中倒映着亭台楼阁的影子,还有从庙宇中飘出的常年不停的香火,都让历代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赋诗一首。这些传说故事都为“月牙泉”增添了一抹传奇的色彩,让“月牙泉”更加令人神往。

“月牙泉”又叫做“药泉”。这一别名的由来和一个传说故事有关。相信大家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已经很熟悉了吧,据说当年唐僧一行人在去取经的路上经过了敦煌这个地方,由于已经经过了前面的长途跋涉,师徒四人包括白龙马都已经是精疲力竭的程度。但是到了敦煌这个荒漠之地,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加雪上加霜。

由于敦煌这一片区域到处都是无垠的沙漠,因此不仅没有人烟,连水源和食物都是十分奢侈的,白龙马都已经没撑住先死去了,而唐僧师徒几人也已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时,一直默默关注着他们的取经之路的观音菩萨及时显灵了,观音菩萨从自己的紫金瓶里洒出了一滴金水,一望无垠的沙漠里突然就冒出了一眼清泉,形状酷似月牙。

除此之外,在这处清泉中还有一种叫做“七星草”的植物,据传“七星草”有着十分神奇的功效,能够治百病。这眼泉水不仅为唐僧师徒带来了柳暗花明的希望,拯救了一行人的生命,这眼清泉也因此被留在了大漠孤烟中。
除了这个为“月牙泉”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故事之外,关于“月牙泉”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有几种接地气的说法和解释。

关于“月牙泉”的起源,第一种解释是“月牙泉”是古河道残留的湖泊。但由于党河后来经历了改道,导致古河道大面积被沙漠中的流沙所淹没,直接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月牙泉”之所以能幸存,与“月牙泉”的地势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月牙泉”的地势低洼,日积月累的便汇聚成了湖泊。同时因为地下潜流不断补给“月牙泉”,因此“月牙泉”的泉水才得以一直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第二种解释是从“风蚀湖”的地理学角度来认识“月牙泉”的形成原因的。这种解释认为,在这处荒漠上的原始风蚀洼地不断受到风蚀作用的影响,直到达到潜水面的深度的时候,便顺着地势形成了“月牙泉”。
但是为什么荒漠中的沙子不会将这处泉水淹没呢?这是因为在“月牙泉”四周的沙山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形状,因此从东面吹过来的风会将裹挟的沙子往山梁、沙面向上卷,自然而然沙子在地势地形的阻挡下便无法吹入“月牙泉”,这也使得“月牙泉”得以在荒漠中长存。

第三种解释认为“月牙泉”是在断层作用下,所天然形成的渗泉。具体展开来说,由于该处断层的上盘将地下含水层的水位太高了,因此下盘便下降到了潜水面附近,潜流便因此通出成了“月牙泉”这处景观。

最后一种解释认为“月牙泉”是人工打造出来的一湾泉水。之所以会认为“月牙泉”是人造泉水,是由于“月牙泉”的形状过于刻意,因此有人就认为人工痕迹过于明显,不像是大自然的杰作。除此之外,在古籍上关于这一处泉水还曾经有“沙井”的记载,因此这也让那些持“月牙泉”是人工修造的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关于“月牙泉”形成的原因以及与这处奇观有关的传说众说纷纭,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除了这些传说故事之外,关于“月牙泉”还有一处神奇的地方,便是它常年不干涸的泉水了。按理说在沙漠如此干燥的环境中,水资源是十分稀缺和难以保存的。但“月牙泉”的泉水在历史记载以来就一直流淌,十分神奇。

月牙泉永不干涸的泉水
根据历史记载,“月牙泉”的泉水不仅不干涸,而且还十分充裕。根据史书文献资料的记录,在清朝,“月牙泉”的泉水之丰甚至能够承载大船的运行。
不仅如此,在20世纪初的时候,还有人来“月牙泉”泉水边钓鱼、歇息,十分舒适。在内陆地区都未必能有如此充沛的水资源,在敦煌这沙漠之地竟有如此宝地,实在是令人诧异。

但是从史书资料和一些诗词歌赋中,我们都能想象的到“月牙泉”在当时是一副多么碧波荡漾、生物丰富的样子。直到1960年以前,“月牙泉”的泉水都还是十分富裕的,据传水深甚至达到过9米的极限值,面积也十分广阔。
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人们过度开发“月牙泉”附近的荒地,大量的抽水灌溉,导致周边的植被环境被严重破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比如水土流失,“月牙泉”的水位也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甚至出现了濒临干涸的危险情况。

据记载,在1985年的时候,“月牙泉”的泉水平均深度甚至只有0.7到0.8米左右,如果你在泉水边往池底望一望,甚至能看到泉水底部的石块,连曾经引以为傲的月牙形状,也因为泉水的枯竭而模糊了轮廓。这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着两千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月牙泉”难道要消失了吗?除了眼睁睁看着这湾明月的消失,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

为了解决“月牙泉”的泉水干涸的问题,敦煌市政府也紧急采取了补救行动。2011年,甘肃政府决定拨款47亿元来拯救“月牙泉”。如此一笔巨款,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轰动,大家都对这笔巨款如何使用十分感兴趣。一起往下看看当地政府是如何使用这笔拨款的吧!

首先,为了不让“月牙泉”的泉水继续枯竭下去,当地政府紧急禁止了附近抽地下水的项目,并且将土地重新退荒,从源头上先扼住情况的恶化。
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用这笔拨款引入了滴灌技术,目的是提高敦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如此,当地还新修了一些渗水场,目的是将水塘里的水渗透到地下,从而达到将“月牙泉”泉水的水位提高的效果。
这些渗水场也的确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因为“月牙泉”的面积并不大,但是这些渗水场却足足有一百多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在弥补“月牙泉”的水资源问题上简直是大巫见小巫,绰绰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渗水场的水资源来补给“月牙泉”,也有利于改变“月牙泉”以往的水源补给方式,让泉水的水质更加清澈。
当然也有人会提出质疑,花47亿元的巨款来补给“月牙泉”真的值得吗?其他方面不提,因为有了“月牙泉”这处著名的旅游景观,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十分之好。

不仅如此,“月牙泉”的生生不息也改善了该地区周围的生态环境,甚至长出了一片小绿洲,这在沙漠中可以说是十分珍贵的景观。因此综合以上各方面的改变,这笔拨款到底花的值不值,想必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