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对陈佩斯的评价比赵本山更高?

[复制链接]
leadall 发表于 2023-8-10 19:17:1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样是演小品的,很多人对陈佩斯评价比较高?这是为什么呢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兰色的风 发表于 2023-8-10 19:17:4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总有人拿赵本山和陈佩斯一较高下,看看谁的喜剧水平更高,谁更有资格被称为喜剧大师。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相声演员洛桑也被拉进来,就好像洛桑的水平和影响力已经和赵陈二人接近。




客观来说,无论是当年的艺术水平,还有艺术生命的长度,洛桑都没有办法和赵本山、陈佩斯二人平起平坐。如果一定要拉一个相声演员进来,那还不如放入郭德纲,起码还能够有些说道。




抛开洛桑,只说赵本山和陈佩斯。
其实关于这两人的水平高低,争议也一直非常大。在赵本山如日中天的时候,称两人都水平极高的说法更多,而当2013年之后赵本山逐渐淡出舞台,陈佩斯在网络上的形象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大,俨然成为国内水平最高的喜剧大师。尤其这段时间,陈佩斯又与央视和解,作为重要导师参加了《喜剧大师班》。从节目名字来看,陈佩斯似乎无疑就是喜剧大师本人了。



陈佩斯言行胜于作品
对此我倒有不同看法。
我认为这些年民间对于陈佩斯的肯定甚至崇拜,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言行,而非喜剧作品本身。这几年陈佩斯关于获奖这件事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很广。
记者问他为什么没有获过奖,陈佩斯说,我是一个干净的人。这句话给很多网友注入了正义的力量,就好像仅凭这一句话陈佩斯就可以荣登喜剧大师的宝座。




然而,这并不充分。对于陈佩斯的人品,我也不怎么怀疑,而且对他多年前的众多小品作品,我也有深厚的感情。然而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喜剧大师,不仅要凭好感,还要凭他的作品。




陈佩斯的表演曾经带给国人那么多欢乐,一方面他作品中幽默的东西少,滑稽的东西多,不能说滑稽就是不对,但比起幽默还是要略差一些;另一方面,陈佩斯这些年的作品多是舞台喜剧,一个剧场一个剧场地演,影响力其实是不及他那些经典小品的,我相信把陈佩斯判定为喜剧大师的人,其实并没有仔细看过他这些舞台作品。



赵本山作品并不“低人一等”
反观赵本山。
一直以来,赵本山被扣的大帽子就是作品俗气,而且展现出农民的劣根性或者狡猾。赵本山当然不擅长演绎都市题材,但不能说他扮演的多是农民,他的作品就有多么不值一提。相反,他很多经典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间智慧和幽默自成体系,不能说作品表现的是底层农民,它的喜剧性也跟着“低人一等”。




赵本山的很多经典小品,从内容到表演,都属于上乘之作。赵本山接受采访,说不了陈佩斯那样的“大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喜剧表演,就没有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赵本山更能当喜剧大师
关于赵本山的争议一直都存在,自从几年前他基本告别春晚告别舞台,这样的声音就“理直气壮”地更多了起来。尤其与义正辞严的陈佩斯相比,很多人也转而支持起后者来。




对我而言,陈佩斯和赵本山我都很喜欢,对于他们的很多经典小品几乎都能背诵台词。然而如果做一个比较,两人中选出一位喜剧大师,我个人认为赵本山还是在陈佩斯之上。这与赵本山本人目前还吃不吃香没有关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南京电信 发表于 2023-8-10 19:18:1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出场比较少吧?
在中国,一般是谁红就灭谁的,赵本山连同他的弟子们火遍大江南北,春晚霸占了喜剧节目近二十年。这样的人要是没问题那就是有问题了。
Brian 发表于 2023-8-10 19:18:2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手痒,这个题不写不舒服,因为两位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喜剧大师。
先说结论,赵本山和陈佩斯都是天分非常高的喜剧演员,出身都算很低。两人受到的评价差异,和两人的出身,坎坷,自身能力特点有很大关系。我认为陈佩斯的境界要高一些,主要在于他和赵本山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1.出身
也许有人觉得陈佩斯出身高,起点高,因为他父亲是演艺界著名人士陈强,但事实上,陈佩斯决心走艺术路线的时候,中国还处于文革阶段,他爹陈强还没平反,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因此他极力反对陈佩斯继续搞艺术,要求他去踏实做一个工人,因为工人阶级在政治上风险最小。幸好陈佩斯没有听他爹的话,偷偷摸摸去考,即使如此,前几次考试都因为这个出身,没有被录取。1973年,陈强的老相识,老战友,著名演员田华告诉陈佩斯八一厂要招演员,陈佩斯又去试,凭借自己的天分和一点运气,考上了八一厂,陈强知道后还叹了口气。都知道陈佩斯的名字来源于他爹陈强为了纪念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演出,那么他哥陈布达在做啥?他哥当时就很听话,做了工人。所以陈佩斯虽然有个著名演员的老爹,但可以说起步基本没沾光,反而吃了不少苦。进了八一厂,和老茂他们成了哥们,陈佩斯也一样跑龙套,演配角。老茂红的比陈佩斯早,一部《牧马人》让朱时茂拿了不少奖,也上了《大众电影》和《电影画报》的封面,那会陈小二只有羡慕的份。没办法,老茂长得帅,浓眉大眼,是那个年代的审美取向,正面人物。所以后来陈佩斯一句“没想到你老茂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才那么有笑果。陈佩斯在八一厂跑了7年龙套,直到1980年才和父亲陈强一起演了《瞧这一家子》,演儿子,戏份不多,不算出彩,但也中规中矩。


1983年他继续和父亲一起演了《夕照街》,这部电影已经有新气象,对于“游手好闲的待业青年”不再是一味抨击,留出了角色的一些闪光点,符合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变化。陈佩斯因为这部电影,察觉到了文艺市场的风向,高大全的人物恐怕不再吃香了,偏市井,偏人性本色的角色会更流行,所以决定和父亲继续这个父子喜剧系列,在中国电影上留下了经典的“二子”系列喜剧。以上内容是我早年看陈佩斯拍《少爷的磨难》时,他接受《大众电影》采访时的自述。
反观赵本山,他其实起步更艰难,更坎坷。他的奋斗历史大家都看的不少了,跟着瞎子二叔颠沛流离什么的,不多说。所以走到如今的地步,他的天分绝对不亚于陈佩斯,甚至可以说还要高一些。因为他没有经过系统舞台训练,没有陈佩斯在八一厂那么好的环境,有那么多老前辈,老艺术家在身边耳濡目染。他的师傅就是舞台,就是观众,可以说本山大叔是自学成才的,他对人物的喜剧特点把握的特别准,夸张但不过火,舞台分寸感好,反应也特别快,舞台表演是他最大的依仗。这是老赵多年的二人转和小品生涯积累下来的优势,但其实也是他的短处,有些短板一旦落下了,以后想要再补上来就很难。老赵在这十年来,其实一直都在吃这个暗亏。
从这个角度说,陈佩斯的起点不高,但基础非常扎实,而且受到的是系统的舞台戏剧训练,对于剧本,人物,表演,对白,形体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特点,并用自己的理解,特别精准的表达出来。比如虽然他是小眼睛,加上秃头,看上去很滑稽,不像好人,但一眯缝起来,眼睛反而成了面部最突出的地方,他也很善于利用这个特点,把角色的内心演绎的活灵活现。在小品中曾经对此有过专门的表现,就是《警察与小偷》中“你怎么老是不从眼睛中间看人”。相对来说,赵本山的表演更夸张,舞台效果更好,对人物的把握不亚于陈佩斯。两人其实不相上下。
2.坎坷
陈佩斯和赵本山两个人的成长轨迹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都在于小品带给他们的巨大荣光。陈佩斯和朱时茂在84年春晚上首开小品表演先河,给大众带来了这一结合舞台表演和语言艺术的综艺模式。两人也因此受益良多,至今被人念念不忘。但差异在于,陈佩斯并不以小品作为他表演的主业,依旧将精力主要投在电影上,特别是剧本的创作,从来都是亲自操刀。那些年,陈佩斯的父子喜剧系列非常红火,堪称在冯小刚之前,中国的国民喜剧电影。直到90年代《顽主》出现,葛优逐渐崛起之前,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经典小人物形象,就是那个秃头,小眼,一脸贼笑的陈小二。即使到了90年代,《少爷的磨难》、《太后吉祥》等喜剧电影依旧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作品。


我印象中陈佩斯喜剧电影只有《好汉三条半》表现不好。陈佩斯将其归结于院线不给排片和票房瞒报,但我觉得那片子是真的不行,剧情,人物,道具都只能算半成品,有失陈佩斯的风范。拍电影之余,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小品也是春晚的保留节目,《卖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都是至今不过时的佳作。与赵本山的小品不同,陈佩斯的小品都是他与朱时茂,还有自己的老婆一起创作,剧本都是几个人一起磨出来的,有很强的戏剧表演属性,而非小品(事实上陈佩斯一直认为小品就是戏剧的简化,而非相声的表演版)。尤其是《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充分调用了戏剧中的多种情境和冲突手法,对人性和体制有讽刺,也保留了基本的正面属性,实属难得。经常看戏剧的朋友,如果看过《一仆二主》、《钦差大臣》,就会发现这两部作品对陈佩斯小品的巨大影响。这也是陈佩斯后来转型话剧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懂戏剧理论,精通舞台和影视表演,坚持剧本创作,这是陈佩斯在这近十年磨难中获得的最大成长。直到他被央视封杀,放弃电影转型话剧之前,他都是中国电影最好的喜剧艺术大师。幸好,他还有舞台。
转战话剧之后,陈佩斯继续发挥自己能编能导能演的优势,从剧本到舞台一把抓,加上自身地位和本事的确够,压得住场,一部《托儿》彻底让他翻了身。我至今记得当年在北京公演,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其实刚开始陈佩斯心里特紧张,还悄悄送了一些赠票给北京的高校,生怕场子人少太难看,我就是拿的赠票)。票房现在看起来并不多,上千万,但2001年的北京,话剧能拿到上千万的票房,那是神话。这些年陈佩斯虽然不上电视,他的喜剧仅限于剧院舞台,流传不广,但看过的人都承认,他的喜剧水准非常高,远比一般的小品要强太多。尽管赵本山也有出色的二人转舞台表演,但在喜剧表演上,还是要逊色一些。


赵本山的开头也很艰难,被姜昆发掘到春晚之前,赵本山早年的小品也相当精彩,他善于从东北农村生活中发掘笑料,围绕典型的职业、人物和情节展开故事,符合北方城乡的喜剧文化环境。但即使上了春晚,他当时也不能算大咖。就算陈佩斯朱时茂退出春晚舞台,赵丽蓉为核心的小品依旧压本山大叔一头。当年春晚之前的采访中,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小品,肯定比不过我妈(当时大部分春晚小品演员都管赵老太太叫妈)”。赵丽蓉老太太的辈分,表演水平,台风当时都是最高的,尽管本山大叔的小品其实也很好,比如《相亲》,《牛大叔提干》,不过比赵老太太还是略微差一点。直到赵老太太仙逝之后,黄宏和宋丹丹分开,春晚舞台基本就再也没有能和本山大叔掰腕子的人。老赵也抓住这个机会,逐步丰富自己的团队。春晚小品上他拉来宋丹丹,组成“山丹丹”组合,奉献了著名的“白云黑土”系列。创作上他找到了非常重要的三个帮手,何庆魁,范伟和高秀敏(排名分先后),帮他奠定了春晚小品和电视喜剧的王者地位
何庆魁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在曲艺创作上的天分非常高,这个人生活坎坷,但自幼爱好传统曲艺,吸取东北民间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的喜剧模式。无论是小品还是电视剧,在合作的那段期间,何庆魁都是赵本山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弥补了老赵在文化水平和创作上的短板。大忽悠三部曲,白云黑土,《刘老根》都是他们联手的杰作。范伟和高秀敏是两个优秀的配角,就如同朱时茂浓眉大眼却永远牺牲自己,为陈佩斯捧哏一样,范伟和高秀敏用他们自己偏朴实,偏愚笨的特色表演,反衬出老赵的机灵和反应。老赵在后来的搭档中,只有刘能接近范伟的部分特色,但赶不上。


这三人的出现给了老赵特别大的助力,他在小品、二人转舞台和电视剧上的创作和表演省了很多心,所以才有精力去操心好多演艺圈以外的事情。诸如推广刘老根大舞台,搞辽足,和政界商界人物密切交往,以及扩充团队,培养弟子。如果范伟和何庆魁不走,高秀敏不死,老赵这三个搭档还在,他集中精力在喜剧表演上,或许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失去这三个人之后,再加上宋丹丹退出,他的小品就变成了独角戏,除了推出小沈阳那一次还有些水准,其他时间都是勉力为之。老赵自己也承认这些问题,我记得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后来就是为了带接班人,不能不上。
除了小品之外,老赵也涉足电影电视剧,他的电视剧我看的不多,也就是《刘老根系列》、《乡村爱情故事》,剧作和表演都很优秀,可以算东北民间喜剧代表作。他的电影我看的也不多,除了在《荆轲刺秦王》、《有话好好说》里打酱油的表演之外,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落叶归根》(《一代宗师》不是喜剧角色,虽然老赵也演的很出色但这里不说了),那个背着亡故于外地的老乡尸体回家乡的农民故事。



老赵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个有时代典型意义的故事内核,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了中国农民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不得不背井离乡的辛酸和哀愁,即使后半截略生硬,但仍旧算是“含着泪的微笑”,是喜剧的最高境界。值得一提的是,与陈佩斯的电影一向自编自导自演不同,老赵的电影和电视,他只负责表演,在喜剧创作上,他虽然有发言权,但不能算有决策权。这是老赵最大的短板,他文化水准不够,当接触到真正的喜剧创作时,他底气就不够了,失去了优秀的创作和表演搭档,又没人能顶上,妨碍了他后期在喜剧艺术上的进一步提升。这是他后来在喜剧上的评价不如陈佩斯的最大原因。尽管老赵后来竭力弥补这个短板,但无奈他的摊子太大,操心的事情太多,毕竟那么多人指着他吃饭呢,舞台之外的事情耗费了他太大精力。不像陈佩斯能够将心思全部集中在创作和表演上,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3.表演体系
前面零零碎碎说了不少陈佩斯和赵本山在艺术创作上的差异,这里集中评价一下。两人在喜剧艺术上有相似之处,都非常注重人物特色和核心冲突,但陈佩斯是自己操刀剧本创作,除了人物和冲突之外,对于故事结构,舞台节奏等戏剧文本研究的特别深。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通常一个剧本,创作期长达半年左右,反复讨论和推翻,一点点积累。最终表现出来的,只是创作意图的30%左右,剩余的70%都作为细节沉淀在剧本中。这些细节功夫虽然不显眼,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剧情冲突的内在逻辑有极大帮助,能够体现人物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举个例子,《警察与小偷》中,警察与小偷对话,关于监狱生活和劳动的一些细节,没有过多表现,除了有些内容敏感不适于表现之外,也因为与剧情主线关系不大。但这些细节强化了对话中两人身份差异的内在冲突,同样是在说劳动,说津贴,说生活,警察和小偷说的是一个话题,却因为两人身份的不同,构成了奇妙的冲突,而这种压根不搭的对话,却又在表面的掩饰下恰到好处,形成误读,带来巨大的喜剧效果。


这种玩结构的喜剧效果,本山大叔的作品中很少见,记忆中《牛大叔提干》有过类似的做法,但不够精妙。陈佩斯非常精擅这个冲突手法,例如在《太后吉祥》中,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与微服出宫看病的太后,也有一段类似的设计,两人对话,说身体不舒服的原因,一个其实在说怀孕,一个误以为说是绝症,加上二人的身份表里冲突,形成绝佳的喜剧效果。最终郎中说“老太太都这个岁数了还能怀孩子,这是天大的喜事儿啊”,把包袱抖了,好像两人终于不再各说各话,终于聊到了一个意思,却形成了更大的戏剧冲突——守寡多年的太后怎么能怀孕呢?郎中说这是喜事,却是个大悲剧,太后当然不能要这个孩子,郎中肯定也会被灭口。后面的冲突被进一步拉高。这是陈佩斯喜剧之所以出色的原因,就是喜剧创作上的结构和节奏把握,功夫下的非常深,不依靠语言本身搞笑,而依靠对话和情节推进形成的戏剧冲突。陈佩斯虽然外形也很滑稽,但他通常只利用这个外形强化“配角”、“非主流”、“小人物”的身份定位,确定滑稽的戏剧风格,但不拿外形做大文章。其实他不是不能,《主角与配角》就是玩身份和外形的梗,“看看你这个鼻子嘴巴眉毛眼睛,几百年才出一个,不演配角简直浪费”。但这种拿外貌、身份说段子的玩法,陈佩斯不爱玩,他更钟爱戏剧本身的冲突
相比之下,本山大叔的喜剧,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摆脱这种拿身份外貌开玩笑的模式,这是他被人诟病最多的地方。我认为这样做其实无可厚非,不涉及到什么歧视残疾人外地人的事情,因为本山大叔的艺术底线还是有的。但在喜剧表演上,这个做法不上档次。不是依靠故事,而是依靠语言和容貌来造成喜剧效果,可以扩展的余地太有限。其实赵本山的小品和电影电视中,强调故事冲突本身的作品也有,例如《相亲》、《牛大叔提干》、《三鞭子》(这个主旋律作品并未达到创作意图)、白云黑土系列等,但老赵受制于自身创作能力的短板,以及整个团队过于偏重东北二人转特色,不重语言而重冲突的作品越来越少,毕竟二人转舞台表演,语言包袱,外貌冲突都最浅显,最容易理解,见效快。看二人转谁愿意动脑子琢磨冲突,都是哈哈一笑了事。过于追求剧场效果,让赵本山的喜剧团队停留在二人转层面,无法走向更高的喜剧舞台模式,后来甚至越来越多的靠荤段子撑场面。这些做法是容易引起笑声,但容易的事情做多了,难的事情谁还愿意花心思。我觉得,何庆魁和范伟后来离开老赵,抛开利益冲突不说,在创作理念上的这种冲突,其实也是重要原因。过于拘泥与语言、外貌和人物身份,这是赵本山喜剧艺术的特色,也是限制他喜剧艺术上升的大问题。
所以,陈佩斯的喜剧是偏重于戏剧故事本身,而赵本山的喜剧偏重于语言和现场表演。陈佩斯的喜剧,即使换人换地域,哪怕换一种语言表演,只要演员水平够,翻译得当,一样能有良好的喜剧效果。而赵本山的喜剧,别说换到南方,换语言,哪怕就是换个人,不是老赵自己上阵,恐怕就完全变味。老赵这些年一直退不下来,原因也就在于此,他的喜剧,核心价值在他本人身上,很难退居幕后,而陈佩斯的喜剧,他本人的表演是加分项,即使他不上台,换别人,换地方,换语种也可以流传。这是喜剧艺术层面上,陈佩斯受到的评价要高于赵本山的重要原因。



一不小心已经写了这么多了,就不再多废话。我本身是外行,只是因为对这两位喜剧大师的喜爱,忍不住不自量力评价几句。都是个人观点,未必正确,有同好的话可以商讨。但如果是戏剧和表演之外的争执,恕我就不接了。说谁谁谁反体制,谁谁谁抱大腿,这个得不出什么有效结论,来扯这个,抱歉我可能会拉黑,先声明。我这里只想谈喜剧艺术,不想多扯别的。水准可以有高下,但对这两位我同样尊重。
最后,厚着脸皮做一个硬广。陈佩斯的大道文化在2015年岁末,奉献一出经典喜剧《戏台》,之前庆祝北京喜剧院开张曾经演过一轮,这一轮首演在12月31日,北京喜剧院。我买了1月3日的票。有同好的话不妨一同前往,给陈佩斯的喜剧添一把火,支持他一下。谢谢。(应该没人说我给陈佩斯做营销吧,我脸有那么大么?)

=========================关于《戏台》的分割线=================

补充一下,不断有人私信问我演出行程和买票的事情,我咨询了一下,结果如下:
12月31日-1月3日是《戏台》羊年在北京的最后一场,结束后有一轮全国八地巡演:
1月8-9日,南京-保利大剧院;
1月12-13日,郑州-河南艺术中心;
1月16-17日,宁波-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
1月19日,温州-温州大剧院;
1月22-24日,深圳-保利剧院;
1月26日,惠州-惠州文化艺术中心;
1月30-31日,重庆-重庆大剧院;
2月4-5日,上海-保利大剧院;
春节后2月12-14日,天津-天津大剧院。
除天津暂没开票,其他均已开票,大麦网有售。
(16年上下半年也有《戏台》在京演出和京外巡演的计划…… 想掌握第一手演出信息优惠票务及陈佩斯喜剧公开课等信息请关注“大道文化”官方微博微信……)



以上内容,本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taihom 发表于 2023-8-10 19:18:3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的尺度跟文艺作品的束缚是个由松到紧的过程,陈在尺度较宽的时候退下来了,留下了不少好作品,而赵一直坚持留下来,随着尺度的逐渐收紧,作品自然越来越难看,不仅是小品,相声电影电视在过去的十五年都是呈总体质量下降偶有难得佳作的趋势
这种艺术生涯当然会让人觉得他都是烂作品,早期的优秀佳作也都被人忘了,我小学初中时候老赵连电影作品都极其优秀,有好几部非常厉害的经典,至今在豆瓣都是高分,而知乎上只懂追流行的笨蛋们一致认为老赵是个烂演员,加上后期必不可免的对当局的谄媚,自然黑声一片
至于赵本人身不由己的卷入政治漩涡,在国内达到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都不得不这样,赵不过是站错队了而已
有人疑问尺度和管控为什么会对文艺作品创作有影响,很简单,创作需要
Ryun 发表于 2023-8-10 19:19:3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原因是,陈佩斯的故事曲线太漂亮。
他出身不好,但不耽误底子好,肯用心,肯下功夫,拨乱反正后,恰逢人才枯竭而他父子二人又不乏旧友故交,自然有一番成就。而央视的无赖行径,无意间成全了他的激流勇退,在最光辉的时刻,因为毅然决然的挑战不公,挑战权威而退了下来,对他的艺术生命是场灾难,但是对他的形象是一场升华。他躲过了观众的腻烦,躲过了刻板偏见,狗仔们都还没长大,观众还尊重德艺双馨。
再出现的时候,他已经成了智者,成了散仙。他专注表演,符合了追求匠人精神的潮流,他最毛躁懵懂的时光已经不在,每一言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又兼具锋利圆滑。贫富程度正好,曝光程度适中。或哭或笑都成了符号,最好的年华都已过去,只是在专心做事,又有什么人能说什么。

相对而言赵大爷,这人生曲线就难看了。
同样出道时同样有本事,有机遇,能说话会做人。只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多年不打鱼还舍不得那张网。君不见,春晚这块混沌之地,多少笑星折戟沉沙。赵大爷一路挺过这么多关,早已是廉颇老矣,却越发不知进退。春晚的后台里他的权威权限是越来越大,相对应的,社会这舞台是条条框框人情网,背负的越来越多。
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届春晚,你当是他真心想上,还是这老腰后面,默默感受着一股股来自各个方向的力量。
弟子一个一个纳头便拜,是声势荣耀,也是一张张要活吃饭的嘴。要拯救二人转,要振兴东北笑星届……
赵大爷一路太顺,直到今天才发现狗仔已经都成了各有各主的恶狼,徒弟大多也都是越发管不住的猢狲,勾肩搭背喝大酒的兄弟朋友,船一翻,九点九分。连个浪花都没有,这才开始了怀疑人生。

据说廉颇流落楚国的时候曾说:我是不是作大了,这直升机能退不?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