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预热(六)| 唐铮:口述史与新闻实践的分野与交融

[复制链接]
侧面 发表于 2024-7-1 08:43:07|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授课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
唐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有十余年媒体经验,多次获得亚洲卓越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北京新闻奖、先进新闻工作者、优秀教学奖等荣誉。累计发表数十篇论文,多篇被新华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目前正在主持“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人才口述史”项目。
口述史作为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从2004年起我作为记者主持和参加了不少深度报道,2021年底承接了“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人才口述史”的课题,2023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和新闻学院分别进行了采访。来自实践和学术界的比较和经历,让我对于口述史和新闻深度采访之间的分野和交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因研究需要做部分口述史收集工作,在这里我主要想通过新闻实践、口述史实践、两者的分野和交融、两者的承继和扬弃这四个方面来交流我的认识。




能动的在场:融合背景下的职业权威性——对近百位中国媒体从业者的深度访谈
文章来源:唐铮《国际新闻界》2019年第6期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98位中国媒体从业者的深度访谈,考察了他们对职业认同感(vocational identity)这一概念的在地理解(local perception),结合媒介融合背景下职业环境和社会认知对媒体从业者造成的冲击,考察当代媒体从业者如何理解及建构他们在职业认同感中的职业权威性。一方面,在技术特征凸显的媒介融合环境下,媒体从业者原本的"把关人"强势地位被打破,"中央厨房"的模式使得媒体从业者独立自主的个性化身份模糊,进一步成为社会化大生产机器中的特定环节,并在行业剧烈动荡的背景下面对职业认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媒体从业者通过对群体职业认知的想象与渴望,在时代背景下呼唤更加清晰、固定的职业身份,以此来面对行业变动下的模糊和焦虑。在此背景下,当代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权威性通过组织认同、社会认同和群体认同等职业认同感来实现初层级建构,"能动的在场"则成为保持和巩固职业权威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媒介融合;职业权威性;媒体从业者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报名(点击下方海报链接)
为深入推进口述史学科建设,提升口述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特举办“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本期研修班将邀请国内口述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内容涵盖口述史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前沿理论讲座、经典案例分析、实地参访与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本期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

往期精彩回顾
新浪新闻中心 | 用口述历史讲述重庆广告40年历程
张昕|口述历史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研究专论】蒋蕾:《口述历史访谈与新闻采访的异同》
END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