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清朝大臣“尸谏”,让皇帝重用林则徐禁烟,后来怎样了?

[复制链接]
longxx888 发表于 2024-6-29 14:36:09|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尸谏典故由来
1842年,清朝大臣王鼎留下千字遗疏,以自己的尸身劝谏道光帝,让他重新启用林则徐进行禁烟活动。
史称:尸谏。
春秋时期,一个叫史鰌的卫国大夫为规劝国君:重用贤良的蘧伯玉,让不贤良的迷子瑕退出朝廷,卫灵公不听。
于是他在自己即将要死的时候,对儿子说:
“我死前没能劝解国君成功,我不应该拥有葬礼,死后你把我的尸身放在北堂上吧。”
卫灵公来奔丧,看到史鰌的尸身竟然放在北堂,觉得很奇怪,便问他的儿子是咋回事。
他的儿子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听完后大受震动:
“我错了,马上照办。”
把事情办好后,让史鰌的儿子把史鰌的尸身移到正堂,直到丧礼结束之后,卫灵公才离开。
这就是史鰌尸谏的典故。
无独有偶,在中国清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个忠贞爱国的大臣,他的名字叫王鼎,他效法史鰌尸谏,以自己的头颅用来保护和举荐良才。

史鰌尸谏
“主战派”和“主和派”
王鼎清末陕西蒲城人,从小家境贫寒,但很努力学习,非常有气节。
早年参加京都礼部的考试,有一个叫王杰的同族人,想资助他,被他拒绝了,王杰赞叹他:看这孩子的的品德,以后长大了,肯定比我更有出息。
果然,到了嘉庆元年,王鼎就一路高歌猛进:中了进士,成为了翰林院编修,后来升迁成为内阁学士,任工部侍郎。
嘉庆帝对他的品德和学识赞叹不已,经常给他密旨“往各省查办事件”。
道光帝继位以后,因为王鼎在办理刑部案件、治水、平叛和盐政等等方面都功劳显著,就授予他军机大臣一职,专门辅佐皇帝处理军机要事,发布命令。
道光八年,他又升官了,加封太保,还把他的画像挂在了紫光阁,后又升为东阁大学士。
不过,当时的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盛,很多西方国家都十分眼红。
从道光初年开始,英国殖民者通过走私和贿赂清朝官员,把鸦片源源不断地卖到中国,至了道光十五年的时候,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全国抽鸦片的人高达200万人以上了。
王鼎知道情况后痛心疾首,正在此时,以湖广总督林则徐和鸿胪寺卿黄爵滋为代表的“主战派”,主张禁绝鸦片,扫除烟患;还建议朝廷整顿海防,训练精锐之师,用武力反击侵略者。
最开始,道光十分信任林则徐,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让他去广州禁烟。
到广州后,林则徐态度强硬,他公开喊话: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
就在林以雷霆手段在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侵略者派遣了一支强大的英军舰队抵达天津大沽口,对清朝示威。
道光皇帝害怕了,于是派遣以军机大臣穆彰阿和直隶总督崎善代表的“主和派”,赶紧赶往天津,和英国殖民者谈判。
因崎善对林则徐有私怨,于是诬陷林则徐,回复道光皇帝说:英国只对林则徐一人不满意,只要朝廷处理了林则徐,一切都不是问题。

王鼎和林则徐铜像
苦谏不成
林则徐十分气愤,连续上了两道奏折,提倡制造火炮和舰船,以此来抵抗英国殖民者的侵略。道光皇帝已被英国舰队吓破了胆,不仅驳回了他的奏折,还下令将他革职查办。
接着,下令让琦善和奕山主持广州军务。谁曾想,英国殖民者根本不给俩人面子,谈判谈不拢以后,英国就往广东虎门炮台发动进攻,最后逼得清军不得不签订不合理的条约,还扯白旗投降告终。
当时正在河南治理黄河的王鼎听闻这个消息怒火中烧,他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奏折,痛骂琦善和奕山等人摇尾乞怜,既损国威,又丧国权,说他们这样卖国求荣的行径就是社稷之贼,请求道光皇帝严惩不贷。
可是道光帝不仅不听忠告,反而再降旨让林则徐去戍守边疆伊犁。
王鼎一看,心塞不已,但又无能为力,于是奏请皇帝,以林则徐懂水利为由,让他过来协助自己一起治理河道。
道光皇帝准了,于是原本要被押往伊犁的林则徐改道河南,“将功赎罪”。
王鼎和林则徐两人,在河南促膝长谈,对于时局俩人义愤填膺,王鼎安慰林则徐:“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还举荐你。”
等到河道作业竣工的时候,王鼎又再次向道光皇帝,让道光皇帝委派林则徐为河督,但因为有奸人从中挑唆,道光下令林则徐前往伊犁,跟之前一样:戍守边疆。
俩人没法,只能挥泪而别。
收尾工作完毕之后,王鼎就回京了,皇帝知道他已经年事已高,而且身体一直不好,就让他暂缓回京行程,但是王鼎没有听。
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他就奏请朝廷重新任用林则徐,在堂上,他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但是道光皇帝仍然听不进去,“主和派”代表穆彰阿更是公然挑衅:林则徐不看录用。
俩人一言不合就开始吵架,王鼎气得大骂,他是秦桧严嵩之流。
道光皇帝看王鼎这“冥顽不灵”的样子,大怒,拂袖而去。
王鼎连忙跟上,继续谏言:
“皇上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老臣知而不言,无以对先皇!”
“皇上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老臣知而不言,无以对先皇!”
道光皇帝不胜其烦,于是只得降旨,让他:在家养病,不用上朝。

林则徐
“尸谏”始末
王鼎眼看事情已经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了,气得茶饭不思,想起“史鰌尸谏”的典故,于是决定用自己的尸身,让道光帝醒悟,重新启用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
从那天起,他闭门谢客,开始书写千字遗疏,他请求道光帝把奸臣除掉,以谢天下;重新重用林则徐,以慰民意。
交代好自己的后事之后,他就自缢于圆明园官邸,享年75岁。
但是,让人感到悲哀的事,他用自己生命书写的遗书,落在了时任穆彰阿同党,时任军机处章京陈孚恩的手里,被他扣留了。
在王鼎死谏的第81天,清廷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至于道光帝知不知道王鼎“尸谏”的真相,史书没有记载,但道光帝还是给了他死后尊荣:“追赠太保,谥文恪,入祀贤良祠”。
而这件事情的当事人林则徐知道真相的时候,悲痛万分,写下了《哭故相王文恪公》诗二首。
他写道:
卫史遗言成永撼,晋卿祈死岂初心。
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
卫史遗言成永撼,晋卿祈死岂初心。
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
回顾王鼎的一生,他忠于朝廷,忠于道义,虽然手段极端,但他这种为了国家大业甘愿牺牲自己,忠贞致身的精神,确实令人感动。
就像曹雪芹所说:“有昏君,才有死谏之臣”。
这样的人如果在任何明君当政的朝代,肯定会做出更大的政绩,青史留名,得以善终。
可惜处在的却是那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时代,这样刚烈的他,才有了这样悲惨的结局。
(信息来源:《清史稿》;《清朝野史大观》;1985年《人物》期刊《以头颅护贤才的王鼎》)

王鼎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