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突破“眼见”局限,窥见真实世界

[复制链接]
pdacn 发表于 2024-6-29 14:21:56|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突破“眼见”局限,窥见真实世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苏轼两部作品中的句子。材料一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事情不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单凭想象来推断其有无,行吗?苏轼通过亲身经历,启示后人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避免主观臆断,要具备求实精神。
材料二是苏轼创作的《题西林壁》,这是一首哲理诗,写出了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是因为“身在此山中”这一道理。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启示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两则材料分别强调了躬身入局实际调研与置身物外把握全局的重要性,意在引导考生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入乎其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又要出乎其外,把握全局。立意时,考生可从任意一方面切入论证,但最佳立意仍是二者兼顾,体现出考生的辩证思维。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躬身入局实际调研与置身物外把握全局的内涵,二者的辩证关系,各自的重要性,如何正确把握二者关系走向成功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躬身入局和置身物外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把握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关系”时,可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看待问题时,要置身物外,把握全局,多方见闻识全貌;探究真理时,要深入实际,切忌主观臆断,实践出真知;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对立统一,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姿态,铺就成功底色。
立意提示:
1.突破“眼见”局限,窥见真实世界。
2.多方见闻识全貌,不可臆断混视听。
3.躬身入局实际调研,置身物外把握全局。
4.全面看事物,慎重下结论。
【佳作赏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追求眼见为实,认为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是真实的。然而,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却提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疑问,引发了我对这一观念的深思。
回想起小时候,我曾跟随父母去参观一座著名的古刹。那时,我对佛教文化一无所知,只是被寺庙的雄伟建筑和香火旺盛所吸引。然而,当我看到一位虔诚的信徒在佛像前顶礼膜拜时,我心生疑惑:“他为何如此虔诚地信仰佛教?难道他真的相信佛祖能保佑他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了解到,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信徒们信仰佛教,并非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佛祖的存在,而是因为他们相信佛祖能给他们带来内心的安宁和力量。这种信仰,让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从而更好地生活。
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看清事物的真相,是因为我们身处其中,被片面的视角所局限。只有跳出圈子,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自己的主观臆断所困扰。例如,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可能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从而陷入自卑。然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将其视为一次成长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克服困难,提升自己。
同样,我们在评价他人时,也容易受到片面观点的影响。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全面否定他的优点。这种以偏概全的观念,不仅会让我们错过许多优秀的人才,还会伤害到他人的心灵。
那么,如何才能跳出局限,看待事物的真相呢?首先,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在面对问题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得到更全面的认知。其次,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在面对新鲜事物时,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要尝试接受和理解,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最后,我们要勇于自我反省。在面对挫折时,不要一味地责怪他人,而是要审视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成长。
总之,正如苏轼所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我们在看待问题时,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而要客观地去了解事物的真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走向成功。

【佳作赏析】:突破“眼见”局限,窥见真实世界
漫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被眼见为实的表象所迷惑,难以窥见事物的本质。正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所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能仅凭视觉和听觉来判断事物的真实面貌。而在《题西林壁》中,他又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则告诉我们,身处其中,往往难以看清事物的真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自己的主观意识和环境所限制,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比如,在评价一个人时,我们可能会受到他的外表、性格、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正如苏轼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不能仅凭表面现象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避免陷入“身在庐山不知山”的困境。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受限于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无法看到事物的全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正如苏轼所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陷入主观臆断的陷阱。比如,在评价一个产品时,我们可能会受到广告、口碑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客观地评价产品的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不被外界因素所左右。正如苏轼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不要轻易地对他人进行评判。正如苏轼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误解和冲突。
在追求真实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勇于质疑常规,挑战权威。正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言:“敢于挑战权威,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我们要敢于突破“眼见为实”的局限,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
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牢记苏轼的教诲,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追求客观真实。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价值。
让我们携手共进,突破“眼见”的局限,窥见真实的世界。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勇敢地去追求真理,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