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龙:“醉美”语文路上 品味教学之乐 | 身边好老师

[复制链接]
magic886 发表于 2024-6-25 12:39:28|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工作十年的张龙在他的专著《在路上》一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人生就像一幅山水画。在这幅画中,有浓淡、深浅、高低、起伏、明暗等种种色调与伏笔。我希望自己的人生画卷是这样的:以梦想作布局,以挑战作笔锋,以责任作意境,以感恩作色调。不求自己的人生多么精彩,但求一份沉淀的感悟!”
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崔峦眼中,作为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校长的张龙早已完成了由“术师”到“明师”再到“名师”的嬗变,但他的行囊里依然装着“梦想、挚爱、实践、勤学、反思”这五件宝。借由这些“宝贝”,张龙继续不断领略语文教学之美,沉醉在追寻教育真谛的道路上。

张 龙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校长、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教育感悟
学生不是我的实验品,我要用自己厚实、有质感的人生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不能让一堂课就这么飘过去了”
张龙的履历很亮眼:19岁参加工作,27岁获得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31岁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37岁成为特级教师……然而谁能想到,在进入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日坛校区工作的第二年,他就遭遇了“下岗危机”。
因为缺乏带班经验,张龙受到了家长们的质疑,“凭什么拿我的孩子当实验品”更是给了他迎头痛击。在调离到另一个校区前,时任校长的苏国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小伙子,光有热情和爱心来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短暂的迷茫后,一心就想当好老师的张龙给自己下了“死命令”:每晚十一二点,是备课钻研教材专用时间;每周做一节校级公开课;每学期至少看3本教育教学专著。经过持续地学习、实践、反思,“下岗魔咒”很快被打破,他的自信心开始升腾。

2006年,张龙开始在“与龙共舞”的博客中,记录每一天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与名师互动交流。“写着写着就摸索出教育规律来了,写着写着内心就丰盈了。”张龙说,他要感谢这次挫折,否则不会有如此触及心灵地思考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
重新回到日坛校区后的一天,张龙读到了《教学勇气》一书中的一段话,大意是医生和律师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工作,几乎不会犯太大错误,但是唯独老师一个人在一间教室里一待就是40分钟,他是否尽职尽责,没人看得见。
这段话引发了张龙的深思:“如何不让一堂40分钟的课就这么飘过去了,需要的是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此,做一名科研型教师开启了张龙的进阶之路,他在研究中提出了“长文短教、关联阅读、发散联系、质疑设问、辩证思考”等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构建了“想象画面、划分画面、质疑画面、关联画面、梳理画面”等诗词教学结构化五步法。
“长文短教”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深学,张龙以课文《最后一头战象》为例,带领学生用概括和拟小标题的方式,体会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受到张龙的影响,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语文教学主任宋俊颖后来也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运用相关的思维训练策略,帮助学生完成高效的课堂学习。对此,北京市朝阳区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室教研员张瑾评价张龙:“他站位非常高,看得非常远,能够捕捉到语文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群人一起走会走得更远”
和张龙认识二十年,张龙对语文教学的敬畏和深爱不仅给张瑾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徒弟”——日坛校区的田杨意和双花园校区的刘爽两位老师。
2013年,刚工作一年多的田杨意要承担一节区级公开课,讲授《狼牙山五壮士》。300人的听课规模让他压力倍增,需要寻求“师父”帮忙。张龙开出的“处方”要求田杨意做到全文背诵、课后的作业题至少从三个角度回答、反复熟悉教学设计、最少试讲三遍。
“‘师父’虽然在各种细节上要求很严,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做示范,贴心地询问我的裉节儿在哪里,甚至耐心地传授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给我,这是非常难得的。”如今已是北京市骨干教师的田杨意也当起了年轻教师的“师父”,但提起自己的“师父”张龙,他依然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同样是北京市骨干教师的刘爽,对“师父”张龙的感激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要是没有他,我的成长真的没有这么快,我是被别人羡慕着的人。”原来,张龙要求刘爽必须定期写反思,每写完一篇要及时发给自己看。在“师父”的每一次点评和分析中,刘爽渐渐“摸”到了语文教学的脉,她撰写的教学案例也多次获奖。现在,刘爽把从“师父”这里学到的东西,也无私地传递给了自己的“徒弟”。
除了“师徒”间的传帮带,在远洋小学,张龙开展了以“小学语文思维课堂策略研究”为主题的课题研讨活动,帮助更多的老师实现专业成长。学校六年级语文老师杨佳琳记得,依照课程标准中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五大思维类型,张龙带领参与课题的骨干青年教师又细化成20个思维小类,每人选择其中一类,从概念到作用再到思维的路径及思维评价,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每位老师进行课堂实践及微课录制。“通过理论及实践的研究,每位老师都归纳出了不同思维的路径及实施策略,为构建思维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老师们也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杨佳琳说。

每当区里有其他教师需要做示范课或者参加北京市的相关比赛时,张龙也会在张瑾的邀请下参与到幕后工作中,对于这些没名没利又耗费时间的任务,张瑾由衷地认为“他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而在张龙眼中,一群人在一起才能走得更远。
“好老师是学生前行路上的一道光”
成为学生的知己是张龙的梦想,这个梦想依托责任和爱逐渐变为现实。
今年9月即将赴墨尔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李攸,在小学阶段贪玩、成绩不太好。“时隔十年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每天下午放学后,张老师就把我和几个自律性差的同学留下来,单独辅导我们学习。第二天上课时,还要专门留出一些问题让我们回答。”李攸说,平时只能考七八十分的他,在半年后的期末统考中一下子考到了94分。惊喜过后,这个曾经与自信无缘的小男孩进入初中后竞选语文课代表,高中阶段更是将语文作为优势学科。

在某知名公司担任动画执行制片人的罗少婕印象最深的是张龙讲授的《顶碗少年》一课。在老师的带领下,罗少婕“亲历”了青年作家的心路历程:作品要被无数人挑选、点评,内心充斥着对自己创作的不安、对文学前途的迷惘。但在去大世界观看杂技演出的经历,却坚定了她的文学追求。那天,表演顶碗杂技的少年经历三次表演失败,即使观众起哄仍坚毅地站在台上,努力地完成一次自己满意的表演,最后他成功了。
多年之后,当罗少婕“重现”作者当年的经历,就会想起顶碗少年那坚毅的目光。而在艺术道路上,她也看到许多优秀的同行者露出这样的目光。“我想在他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一定也遇到了像张龙老师一样的老师。”罗少婕感慨地说。
被张龙点燃“心灯”的还有远洋小学数学教师王欣的女儿。王欣说,女儿已经上高二了,但对于六七年前张龙老师讲授的《生命,生命》一课,至今不仅能全文背诵,而且文中传递出的奋斗不息、迎难而上的精神特质至今依然影响着她:“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精益求精、知识渊博、平易近人……”这是今年即将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刘蓓蓓和正在远洋小学六年级就读的梁宸宇、贾哲皓、张杨祐琦共同给出的张龙老师的画像。在他们眼里,当张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像一道光,会照亮和温暖前行的路。
文字:凌月云
编辑:苏珊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