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考后,那些被困在“玻璃板”里的孩子

[复制链接]
北京泥人 发表于 2024-6-25 12:14:52|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高考刚刚结束,我就在网上刷到一些学子发帖,称自己高考失利了,原以为“轻舟已过万重山”,没想到是“乌蒙山连着山外山”。
每年都有人吐槽“高考难”,但是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一则印度高考报道,突然很庆幸中国孩子的处境。
每年,印度大约有1000万左右的考生,但是被口碑好的印度高校录取概率不到2%
而根据数据统计,去年中国“211”大学录取率过5%

图源 | pexels
对于印度考生来说,高考并不是一场考试,是持续数月的漫长“季节”。
每年3月,印度的考生开始填报志愿,准备参加4-6月的考试。
比如,选择理科的学生,需要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科目,每科考试的时长是3小时。
虽然考生可以参加多次考试,但是很多人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常常奔波各地“全国巡考”,最多参加二十次以上。
更悲催的是,考生过五关、斩六将后,也未必能读到心仪的大学。
他们还要再参加一轮各个大学组织的单招考试

图源 | pexels
这样层层刷下来也不剩几个人了,说印度高考是“地狱”难度一点也不为过。
面对如此残酷的竞争,底层的孩子只能努力再努力,源源不断刷题。
长此以往,以印度为代表的亚裔孩子,在国际上被扣上了“标准化”的帽子。
对于这种现象,美国麻省州立大学严文蕃教授曾在IEIC大会上以韩国的一部纪录片《Homo Academicus》为例作了解释。
影片中,哈佛大学的四名学霸去往世界各国和地区游历学习,包括中国、法国、印度、以色列、日本、南美、韩国、乌干达等。
其中,印度、韩国、中国的孩子令人印象最为深刻。
印度的孩子从早上6点一直学习到凌晨1点,拥有超强的背诵能力。父母就算食不果腹,也要把孩子送去读书,这是底层人民摆脱贫穷的唯一途径。
韩国的教育手段是参加补习班+做高难度试题。每到夜里,灯火通明的不是餐馆,也不是夜店,而是鳞次栉比的补习班,学到后半夜习以为常。

图源 | 纪录片
中国学生在纪录片里的表现则是一天学习12个小时,海量刷题,周末无休。
长期的模式化培养,让这些亚裔学生走出校园后,面临工作上的“玻璃天花板”效应。
“亚裔学生毕业后都去到哪里了?十年、二十年后从事着什么职业?”
严教授提出,所谓‘玻璃板’,是看不见、冲不破的障碍,尽管他们自身成就都很高,但是在工作中晋升到一定级别后,可能就上不去了。
比如,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可以成为一名卓越的技术人员,但是成为领导者、高管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
这也提醒着我们,流水线式的教育方式,可能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发展受阻,也会导致在申请欧美高校的时候遭遇“不公对待”。
常青藤学校录取的GPA成绩几乎都是4.0,而这些亚裔学生几乎可以拿到满分。
但是学校会认为这些学生“标准性”太强,虽然足够聪明,但是缺乏个人特色,从而有意降低他们的录取率。
由此可见,不是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呢?
6月22日·上海站
远播国际特色学校咨询会
美国麻省州立大学终身教授严文蕃
亲临现场分享
《出国留学趋势解析和应对策略》

专注国际教育17年的👇

  • 中考后,大批中产家庭被打回原形...
  • 2024魔都国际学校学费汇总,“中产读书不返贫”全靠它!
  • 美国突发AI禁令!中国留学生的STEM路被斩断了?
  • 港大“保录”爆雷!200名学生面临失学风险,引发港校联合声明:打假到底!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