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末崇祯弄不到银子,而皇太极可以?

[复制链接]
caihong5577 发表于 2024-6-25 11:58:18|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俩人开源区别未必大,节流能力可就天壤之别了。
后来乾隆打准格尔初步失利要继续打时候,刘统勋就劝谏,说劳师远征太费钱了。乾隆表示,我爹当年跟准格尔打仗花了六千多万两,我这才花一千多万两,你就说我费钱?我就算再花一大笔也比老爹省!
至于用兵之费,雍正年间西北两路,费至五六千万。今自军兴以来,统计军需,才及一千七百余万。将来即更有多费,较之曩时,终属减省,亦何惜哉?
为啥抠门的雍正花这么多钱呢?因为打的是打败仗啊!而乾隆之前花一千多,因为也败了,只不过败的轻,后面直接大胜,花的反倒更少了。

打仗确实费钱,但费钱也分三六九等的。败仗要比胜仗费钱的多,惨败又要比普通败仗费钱的多。
一场败仗下来,旧城丢了,还得修新城防御吧。那么修旧城的钱就都打水漂了,修新城的钱一个子不能少还得出。
丢了多少马?多少盔甲?多少刀枪弓箭?多少大炮?这哪个不是海量银子堆出来的,都没了,还得买新的,甚至新的都买不到了,这是多少钱?
死的士兵多少得有抚恤吧。皇帝就算想不给,带兵的将领稍微靠谱点都得设法筹钱,否则以后就彻底没士气了,谁还敢给你打仗啊。
大量老兵死了,你得练新兵吧。新兵要想训练好有多费钱?大明还算军事能力可以的卢象升就感慨过,自己练好一个兵得一年时间。
而胜利者,这些钱就可以省下来很多,甚至还能赚钱。
夺了新城,肯定有大量缴获吧,正好用来赏赐和抚恤将士。
马匹、弓箭、盔甲这些,打赢之后缴获和回收加起来,很可能大于耗费,大炮这种更是纯缴获,最多就是费点火药钱而已。
老兵肯定也有战死,但如果俘虏投降的有经验士兵远多于战死老兵的话,这仗就还是良性发展。
更不用说新增的土地、人口是源源不断的聚宝盆了。

所以,虽然谁打仗都烧钱,但烧钱和烧钱不一样的。
皇太极时代,除了宁锦之战算亏本外,其他所有战争哪怕四城之战这种败仗单从财富上说都是赚的。甚至大部分战争都是收益巨大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以战养战模式,属于投入一点本钱,赚大量收益。所以清才能以关外苦寒之地这点体量,和大明对耗。
多尔衮时代,胜仗的稳定率略差点,因为统治全国所以很多开支也乱些,每次胜仗的缴获程度也不能一样。但整体来说依然绝大多数都是胜仗,而且硬仗都不多。这时候就算财政收入不好,但支出也是可控的。
崇祯时代,能勉强打好守城战的,都已经是难得名将了。绝大部分战争都是一边倒脆败,每一次脆败的背后都是大量财富、人口、粮食、器械、马匹的海量损失。这种损失再配上糟糕财政,才是最灾难的结果。
所以核心不是多尔衮比崇祯弄银子水平高,是花银子水平高,银子花出去能见效,就不会总重复花钱。而崇祯属于很多钱扔出去连个响都听不到,这实际费钱程度哪是多尔衮可比的。
清初财政情况也惨,只不过没有明末那么惨罢了。
(顺治六年)需用粮饷为数甚多,一岁所入不足当一岁所出。
方顺治八九年间,岁入额赋仅千四八百万,而诸兵饷岁需千三百万,加以官俸各费二百余万,计岁出千五百七十三万四千,出浮出入者八十七万五千有奇。至十三年以后,又增饷至二千万,嗣又增至二千四百万,时额赋所入,除存留项款外,仅一千九百六十万,缺饷额至四百万,而各项经费犹不与焉。国用之匮乏,盖视前代为独甚。
顺治十二年,入数比出数缺额二百五十六万有奇。
陆续又准兵部咨会,增添湖广等省祁阳等处兵马,并浙江、福建大兵粮草等项,约算增银一百九十余万,今共缺额四百四十余万两。
今因拨十三年兵饷,出数浮于入数,止拨十分之八,尚少十分之二,臣等日夜忧惧。
多尔衮和顺治的解决方法也不比崇祯高明,就是加派呗,三饷换个名字继续征。清朝自己写的《清世祖实录》里都有“以一二亩之地纳五六亩之粮”的记载。
以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为例,在被东江军和关宁军轮番抢劫过之后,耕地面积已经从万历年间的3800多顷下降到了3300多顷,但清朝还是严格按照《万历会计录》的标准征税,那500顷土地没人种也得交税。

河南人口和万历年间相比,只剩下了40%,但清朝收的丁银还是100%。
不仅正税一点不减,各种附加税还要增加,白银的“火耗”增加到了50%,每征米百石,还要多征50两银子的“官耗”。
再有就是扩大明朝的捐纳制度,主要是纳监生例、纳吏例、纳承差例三种。廪生捐银120两,增生捐银190两,附生捐银270两,青衣捐银300两,俊秀子弟捐银350两,可以取得监生资格。吏和承差都是官府的基层办事人员,也可以拿钱买编制。出售监生、胥吏、承差的编制,实际上都是把国家权力卖出去,但反正大清也管不了基层,不卖白不卖。
康熙为了打三藩,进一步扩大了捐纳范围,一为捐纳知县等实官,二为捐复原职,三为捐加级、纪录、旌奖,四为捐读书资格。光是卖知县,他就卖了二百多万两。这些县太爷上任之后,肯定是要把这些钱连本带利向老百姓收回来的,但是反正朝廷也没有直接向老百姓收这么多钱的能力,所以还是不卖白不卖。
但也有一些在明朝被“分封”出去的权力被收回了,比如说漕粮官收官解、发放易知由单,这些措施加强了官府对税收的管理。还有裁存为起,扩大地方税收解运中枢的比例。清朝刚刚占领江南时,江南的税收起存各半,清朝为了和南明作战,把那些原本存留供地方财政开销的钱都抽走了。
顺治九年,户部尚书车克曾经上疏反对过分压榨地方财政。
起运以供军旅之需,即有不给,尚可拨济于他藩,存留以供本地之用,一或不敷,万难乞贷于别省。且细查存留各款,不及枚举,其万万不容已者,如经制之有俸薪以养廉也,俸无所出,何以惩官之贪?衙役之有工食以劝力也,食无所资,何以禁吏之蠹?礼士藉有月粮,粮裁而学校皆沮气矣。赈贫恃有孤米,米去而茕独尽呼号矣。他如祭祀之行于春秋,考试之兼夫岁录,以及朝觐、表笺、乡饮、科贡诸费,自难节省。
顺治直接回复:“无庸再议。”

结果就是,吏书廪给银、快手工食银、府尹柴薪银、儒学斋夫工食银、心红纸张银、油烛银、上司伞扇银、修宅家伙银、吏书工食银、门子工食银、皂吏工食银、马快工食银、民壮工食银、灯夫工食银、看监禁子工食银、修理监仓银、轿伞扇夫工食银、库书工食银、仓书工食银、库子工食银、斗级工食银、铺兵工食银、典史俸薪银、书办工食银、马夫工食银、生员廪膳银、朔望行香纸烛银、乡饮酒礼银、科场器皿银、状元归第银、新中进士牌坊银、新中举人牌坊银、新中武进士花红银、新中武举人花红银、吹手工食银、火夫工食银、更夫工食银、膳夫工食银等等杂七杂八的地方官府开支都被大清朝廷给划拉走了,但地方衙门的办公人员也不能饿肚子啊,那就再去刮老百姓呗。
连康熙自己都说:“自三逆变乱之后,军需浩繁,遂将一切存留款项尽数解部,其留地方者,惟俸工等项必不可省之经费,又经节次裁减,为数甚少。此外则一丝一粒,无不陆续解送京师,虽有尾欠,部中必令起解。州县有司无纤毫余剩可以动支,因而挪移正项,此乃亏空之大根源也。”说是这么说,该搂钱照样搂。
康熙年间,为了打三藩还出了新招。
十五年丙辰,御史张维赤建言,军兴饷缺,人臣分谊,尤当急公,请案天下地丁钱粮,除生员田亩及民田照常征课外,凡缙绅本户钱粮,原额之外,加征十分之三,以助军需。
于是,在任、在籍乡绅及贡监诸生,不论已未出仕者,无不遍及。白银每两加额三钱,漕粮每石加征三斗。
往往有民田收入官户者,亦在加征之列,致有官不如民之叹。
而且清朝也不是完全不事生产,顺治对垦田也挺重视的,包括辽东地区,也不是一直搞封禁,是有鼓励垦田的措施的:“如有殷实人户,能开至二千亩以上者,照辽阳招民事例,量为录用。”“州县士民暨见任文武各官并闲废缙绅有能捐资开垦者请敕部,分别授职升用。”
因为全社会白银存量的增加,清朝扩大了赋税折银的范围,而且利用这一点进一步盘剥。比如说顺治十八年,江西省报告,当地大米的价格是每石四钱银子,而漕粮折银却要每石一两二钱。
大体来看,顺治和康熙没有想出任何超过崇祯的奇谋秘策,只不过是把许多崇祯想办但办不了的事给办成了。
首先,清朝有八旗作为军事支柱,崇祯没有,所以清朝如果在政策上折腾出什么问题来,大不了一屠了之,崇祯却没这个本事。清朝治下百姓照样起义,只不过起义之后没打赢。
其次,明朝的统治阶层在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的过程中损失惨重,藩王、勋贵、太监、厂卫几乎一扫而空,光李自成就“十蹶明王”,这使得这些人靠封建特权攫取的生产资料又回到了官府控制之下。

比如说清朝“清查废产”,就是变卖明朝藩王留下的土地,就是一笔巨大收入。虽然这些土地早就让李自成、张献忠他们给农民分了,但“贼”分的土地大清能认吗?没收回来再卖一遍。
最后,就是清朝和基层官绅胥吏的谈判能力大大加强。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都不可能的直接去管理农民,收税还要着落在基层的官绅胥吏身上。明朝末年,这些人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吃拿卡要,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庞大关系网,完全把持了基层,除非是自己打天下的马上皇帝,靠继承上位的皇帝没有军队和自己的官吏队伍,谁也弄不过他们。
而明末农民战争中,这个群体遭到了大洗牌。正当他们被农民军打得没辙,只能大呼闯军“掠我资,均我产”的时候,是清军入关“解放”了他们。江南奴仆解放运动、闽赣佃农减租永佃运动,都打得当地缙绅无计可施,最后靠着清军的兵力才镇压。而其中有骨头的人,在剃发令的时候都死了。
所以,崇祯没资格和这些人谈判,多尔衮、顺治有。崇祯要加强管理、清查田亩、清理积欠,只能查出个屁,但清朝就可以查。崇祯要和地方斗法,把财政向中枢集中,得费九牛二虎之力,顺治一句“无庸再议”就解决了。康熙敢直接对缙绅加派,崇祯要是敢这么干,直接歪脖子树。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