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心肌炎诊断有了新标准!中国成人心肌炎诊治指南

[复制链接]
fly8.za.net 发表于 2024-6-25 11:15:31|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中国成人心肌炎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指南指出,心肌炎是指由某种感染源和(或)其他病因引起的心肌炎性疾病,伴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和(或)非缺血性坏死。
全球心肌炎的发病率约10~22例/10万,中国统计数据尚缺如。
依据病理学、病因学以及细胞学,可对心肌炎进行不同分类,比如急、慢性心肌炎,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心肌炎,淋巴细胞性、嗜酸性粒细胞性、巨细胞性心肌炎。
对于心肌炎的诊断,指南建议,对同时具有表1中临床症状和体征、新出现的心电图改变(①②③中任何一项)、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脏超声或磁共振提示心脏功能和结物异常(①②中任何一项),在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其他原因心肌疾病后,临床上可诊断心肌炎。
表1 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
项目 内容
(1) 临床症状及体征 在感染(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后1~3 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重度乏力、胸闷、胸痛、心悸、 晕厥、下肢水肿;心脏扩大、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等
(2) 新出现的心电图改变 ①新发窦性停搏、一度至三度房室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 ②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 心室扑动或颤动。 ③两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01 mV或ST 段异常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
(3) 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肌肌钙蛋白升高,伴或不伴CK-MB 升高
(4)UCG、CMR 提示心脏功能和结构异常①不能解释的左心室和(或)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异常:全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或局部心室壁运动异常,伴或不伴心室扩大、室壁厚度增加、心包积液、心腔内血栓形成。 ②必须满足至少 1 项能够敏感检测心肌水肿的 T2 相关序列(T2 加权成像或 T2 mapping 图谱)以及 至少 1 项能够反映心肌损伤及纤维化的 T1 相关序列(心肌钆延迟增强成像,T1 mapping 图谱,细胞外容积分数) 同时阳性

注:UCG:超声心动图;CMR:心脏磁共振成像;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炎诊断流程见下图:

图1急性心肌炎诊断流程图
心内膜活检诊断心肌炎金标准
心内膜活检是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是临床诊断心肌炎的无创“金标准”。
对于心肌肌钙蛋白阳性的患者,上述二者一致性较好,指南建议行心内膜活检前首先完善磁共振检查,但是磁共振不能取代心内膜活检在诊断心肌炎中的地位。
另外,磁共振的晚期钆增强(LGE)技术对心肌炎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预测准确性高于心肌肌钙蛋白、CRP等指标,建议在急性心肌炎恢复期后一年复查磁共振。
心内膜活检的适应证如下:
(1) 接受了包括磁共振在内的无创检查仍不能确诊的患者。
(2)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
(4)心脏移植术后怀疑免疫过度激活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心肌病患者。
(5)慢性活动性心肌炎或慢性炎症性心肌病患者。
相关注意事项如下:
在发病后2~4周内心内膜活检 对急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较高;
活检未检测到病毒核酸,也不能完全排除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
对于病程长或症状严重或持续高水平心肌肌钙蛋白患者,活检评估是否存在持续的心肌炎症是必要的;
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标志,染色阳性应予以免疫抑制治疗,心肌CD3、CD4染色阳性提示是免疫过度激活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心肌病。
30天内发病为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是发病在30 d内的心肌炎,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发热、咽痛、腹泻等病史,常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肌钙蛋白对诊断心肌损伤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心肌肌钙蛋白水平正常不能完全排除急性心肌炎的可能。对于疑似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建议检测BNP和NT-proBNP。
急性心肌炎患者的预后差异大,近50%的患者可完全恢复,25%可能迁延成慢性心肌炎,也有部分因病情恶化死亡。
发病≥30天有症状为慢性活动性心肌炎
慢性活动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诊断30 d以上临床症状持续存在;
心电图可正常/异常;
心肌肌钙蛋白升高,BNP/NT-proBNP正常/升高;
心脏超声提示心室轻度扩大,左心室收缩活动正常/轻度下降,50%<左心室射血分数<55%;
磁共振表现如T2WI:左心室前壁、侧壁及下壁见条线状低信号;
LGE:左心室壁多发延迟强化,心肌中层及外膜下分布为主等。心内膜组织切片上可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及心肌细胞损伤。
慢性稳定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诊断30 d以上无明显临床症状、心肌肌钙蛋白正常,BNP/NT-proBNP正常/轻度升高;其余影像学表现参照慢性活动性心肌炎。心内膜组织切片上仍可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但无心肌细胞损伤。
慢性炎症性心肌病
心肌炎诊断30 d以上符合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诊断标准。心内膜组织切片上仅可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

图2慢性心肌炎诊断流程图
心肌营养药物证据不充分
心肌炎治疗原则是减轻或控制心肌炎症,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和心衰,并针对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改善预后。
所有诊断为急性心肌炎的患者,都应收入院观察治疗至少48 h。
对于轻症患者,即血液动力学稳定、心功能正常、无心律失常患者,在症状稳定、心肌肌钙蛋白开始下降后可以出院,2~4周后随访。
症状较为明显、考虑应用曲美他嗪为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动性心肌炎患者的辅助治疗(Ⅱ a,B),用法为35 mg bid 曲美他嗪缓释片或 20 mg tid 曲美他嗪平片;建议持续使用至患者症状缓解。
对于慢性稳定性心肌炎、慢性炎症性心肌病患者,曲美他嗪的有效性证据不充分,可基于患者症状考虑应用至患者症状缓解(Ⅱ b,C)。
推荐辅酶Q10与曲美他嗪联合,用于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动性心肌炎患者的辅助治疗。用法为:辅酶 Q10 胶囊 20 mg tid;建议持续使用至患者症状缓解(Ⅱ b,B)。
对于慢性稳定性心肌炎、慢性炎症性心肌病患者,辅酶Q10的有效性证据不充分,可基于患者症状考虑应用至患者症状缓解(Ⅱ b,C)。
限制重体力活动
对于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动性心肌炎的患者,无论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职业(运动员或非运动员),无论何种病因导致,均建议3~6 个月内限制剧烈体育运动,不参加重体力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及剧烈波动(Ⅲ,C)。
根据症状,3~6 个月后评估病情,完善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标志物、UCG、CMR、动态心电图等;如各项指标正常,CMR 检查未发现新的炎症浸润或心肌纤维化程度加重,动态心电图未出现频发或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可以考虑开始运动甚至竞技性运动(Ⅰ,C);如上述指标有异常,则继续进行运动限制建议,根据症状,3~6 个月后再次评估。
对于磁共振、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显示有残留心肌瘢痕、心功能不全、频发或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各类心肌炎患者,不建议从事剧烈体育运动、参加重体力活动(Ⅲ,C)。
对于上述影像学及功能学评估阴性的慢性稳定性心肌炎、慢性炎症性心肌病患者,可正常参与各项运动及活动,但需考虑定期评估上述指标,至少每年一次(Ⅱ b,C)。
重症患者的治疗
1.机械循环支持
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或心原性休克的暴发性心肌炎,应尽早给予机械循环支持等生命支持治疗(Ⅰ,C)。
发现低血压、心率增快等休克早期表现即优先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若仍不能得到充分循环恢复应联合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 ( Ⅱ a,C)。
当患者起病即表现循环严重障碍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时,建议立即启用ECMO联合 IABP 治疗(Ⅰ,A)。
除了IABP和ECMO两种机械循环辅助支持技术外,近年来将经皮介入微轴流泵(如Impella系统)单用或联合 IABP/VA-ECMO 能缩短支持时间,改善心功能不全的长期预后(Ⅱ a,C)。便携式体外循环系统作为双心室辅助系统,亦有助于暴发性心肌炎的循环支持(Ⅱ a,C)。
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窘迫、呼吸频率快或呼吸抑制时,无论是否合并血氧饱和度降低,即刻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Ⅰ,C),严密监测治疗反应,如临床症状无改善、血氧饱和度持续降低,必要时改为有创机械通气(Ⅰ,C)。
2.免疫治疗
推荐患者应尽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随访期间根据患者症状、心功能、心肌肌钙蛋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磁共振或心肌活检显示的心肌炎症和水肿程度、对药物的耐受程度考虑停药和调整治疗(Ⅰ,A)。
推荐入院后尽早开始丙种球蛋白每天10~20 g静脉输注,使用 3~5 d 后减半至 5~10 g 持续应用3~5 d,总量约 2 g/kg(Ⅰ,A)。
3. 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抗病毒药物均为非特异性的,效果不确定,所以暂不作特别推荐(Ⅲ,C)。
4. 血管活性药物
不使用血管活性药(Ⅲ,C)。但是在不具备机械循环支持条件时可短暂使用,使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0~65 mmHg,保证重要脏器最低灌注,为尽快转诊到有机械循环支持条件的中心创造条件 (Ⅰ,A)。
5. 正性肌力药物
急性期不推荐使用正性肌力药物(Ⅲ,C),在恢复期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Ⅱ a,C)。
对于单独使用ECMO机械循环支持的患者,左西孟旦的应用可增加ECMO设备撤机的成功率(Ⅱ a,C)。
洋地黄类药物建议必要时可谨慎使用以控制快速性心室率(Ⅱ b,C)。
6. 肾脏替代治疗
对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可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Ⅰ,C)。
7.免疫吸附治疗
对于炎症因子持续升高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Ⅱ a,B)。
病毒性心肌炎
建议早期应用干扰素-β抗病毒治疗(Ⅱa,C)。
针对不同的病毒感染,建议咨询感染科专家制定针对性的抗病毒策略(Ⅱ a,C)。
黄芪制剂具有一定作用,其口服颗粒以及注射液两种剂型的积极作用都得到了系统评价的证实和支持,其与牛磺酸联用效果更佳,可以配合西药作为常规辅助治疗(Ⅱ a,C)。
丹红、参麦等单药及银翘散、生脉散等方剂可以尝试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辅助治疗(Ⅱ b,C)。
中药党参、葛根等具有降低心肌炎血浆炎性因子表达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可用于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治疗(Ⅱ a,C)。
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病毒性心肌炎,不建议糖皮质激素冲击及免疫球蛋白治疗(Ⅲ,C)。
单纯免疫介导的急性心肌炎和慢性炎症性心肌病
此型心肌炎的治疗依从相关系统性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当心肌炎是相关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发表现时(Ⅱ a,C)。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心肌炎死亡率很高,一旦确诊,应首先尽快停用ICI治疗(Ⅰ,C);其次,静脉注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Ⅰ,C)。
如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可考虑加用麦考酚酯、英夫利昔单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阿巴西普(Ⅰ,C)。
如果病情进展、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心脏传导异常,则立即转移到监护病房,予机械循环呼吸支持,并尽早评估心脏移植指征。
嗜酸性粒细胞性心肌炎(EM)
治疗方面应迅速查明和处理病因(Ⅱ a,C)。特别是在过敏相关的嗜酸性粒细胞性心肌炎,建议立即停用有害物质(Ⅰ,C),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Ⅱ a,C)。
阿苯达唑(0.8 g qd) 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犬弓形虫感染相关嗜酸性粒细胞性心肌炎(Ⅱ a,C);伊马替尼用于骨髓增生性变异型高嗜酸性综合征(Ⅱ a,C)。
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可考虑用于治疗嗜酸性肉芽肿病伴多血管炎和HES相关的 EM(Ⅱ a,C)。
巨细胞性心肌炎(GCM)
巨细胞性心肌炎常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或心原性休克和室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阻滞。
暴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首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Ⅰ,C);上述治疗基础上,建议联合环孢素或他克莫司治疗。
环孢素起始量150~300 μg/L 治疗3 个月,随后减量为 100~150 μg/L至12个月,通常维持 >2 年,目标血浆水平为 80~100 ng/L(Ⅱ a,C)。
或他克莫司起始量10~15 μg/L 治疗6个月,随后减量为 5~10 μg/L至12个月。在后期维持治疗阶段,可根据是否存在复发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综合考虑减量(环孢素 75~100 μg/L,他克莫司 5~10 μg/L)(Ⅱ a,C)。
对于上述方案反应不佳者,可联合应用吗替麦考酚酯1.5~2.0 mg/kg/d或硫唑嘌呤1.0~2.0g/kg/d治疗(Ⅱ a,C)。
心脏结节病心肌炎
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Ⅱ a,C),并结合评估治疗反应确定糖皮质激素个体化用药的最佳剂量。
甲氨蝶呤常作为二线药物用于难治性病例或糖皮质激素不耐受患者(Ⅱ b,C)。
其他用于心脏结节病的治疗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英夫利昔单抗等(Ⅱ b,C)。
SARS-CoV-2 感染疫苗相关心肌炎
通常发生在第二次接种疫苗后的几天内,并以胸痛为最常见症状,少数表现为暴发性心肌炎。
对此尚未建立特异性治疗策略。除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外,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秋水仙碱也是有效的。
来源: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分会. 中国成人心肌炎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6): 521-536.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01.005【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