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我时常还会想起那个小男孩

[复制链接]
dle5374 发表于 2024-6-25 10:48:16|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刚踏入这个行业,成为一名医生时,也许认为这份工作需要的不过是谨慎的诊断、高超的技术以及关怀他人的善心。但你很快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面临着似乎永无休止、花样百出的障碍。”
——阿图·葛文德《医生的精进》
当你怀着一腔热血踏上行医路,面对繁重的诊疗工作,患者的存疑,精进技术的现实紧逼...
你是否无数次萌生了放弃从医的念头?
当你面对医学无法攻克的疾病,目睹着患者生命一点一点被吞噬,身为医者却束手无策...
你是否感到无助和自责,一个人曾偷偷地躲在角落默默流泪?
当你从死神手里成功抢夺回了生命的所有权,家属喜极而泣的连声感谢、四手叠握、不住鞠躬...
你是否觉得曾经工作中的挫折、委屈、崩溃,都不值一提?
01
我们多出汗,就是要让病人少出血
我是一名检验师,和医院其他岗位的兄弟姐妹相比,我的岗位“清冷”了许多,每天相伴左右的就是一屋子排列齐整的仪器。安静时,只听得到检验仪器风扇和传送带工作的规律声响。我也时常打趣自己,古有独卧青灯古佛旁,我是“只身检验镜下钻”,这一探头,竟也在检验岗位上俯身三十余年了。经常会有实习的小医生问我,祝老师,“这样的工作枯燥吗?”
枯燥吗?不尽然。千万别小看这一份检验结果单,这不是一张单薄的纸。
我记忆中,曾有这么一位小病人,孩子3岁多。当我审核完检验结果,点击发单后不到1个小时,门诊医生打来了电话,请我们再次复检这个孩子的血样。原因是检查报告单结果显示孩子的血小板很低,但门诊查体并未发现任何出血倾向,对照孩子在各家医院的检测结果,血小板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门诊医生对结果非常存疑。
血小板减少,家长听到后第一联想的就是孩子血液方面疾病,到底什么原因?是血样标本、仪器、采血时机或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在检验医学领域里,由于标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检验结果确实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
为了明确孩子血小板是真性减少还是假性减低,我立刻找出标本在另一台仪器进行复检,对血片进行重新阅片,并选择了扫描式阅全片。结果出来了,血小板的计数更低,血小板直方图提示有血小板聚集的可能,阅全片的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严重。

也就是说,随着血样标本放置时间越久,血小板计数越来越低,孩子在多家医院多次检查的血小板计数减少,这种情况可能和采集标本到检测时间长短有关。因此,综合分析孩子可能属于EDTA依赖血小板假性减低
我立刻联系门诊医生说明情况。没多久,年轻的家长抱着孩子跑到了检验窗口,我耐心地向家长解释了孩子在多家医院检测出血小板低的原因,家长紧张焦灼的情绪逐渐平缓。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我拿过血常规报告单在下方醒目的地方写下:“请务必注意!!!xxx宝宝可能存在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血常规检测时请避免使用EDTA抗凝!”再次提醒家长,下次复查血常规时,一定要记着把这张报告单拿给医生和采血的人看。
记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的余光不经扫到孩子颈部,孩子近期因频繁抽血产生的新旧交替的针眼及尚未完全吸收块状淤青,让人不经心里微微一颤。
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医生多出汗,就是要病人少出血”。后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出现存疑,质疑的时候,我的眼前都会浮现许多年前的那位孩子,还有她纤细脖颈处的一片青紫色。
02
初心与信念的印记
上个世纪90年代初, 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环境狭小,门诊区域仅设有一个采血窗口,每天都是排长队等候的家属。
记忆中,当时的血常规只需要检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分类,全部手工充池计数、比色、人工镜检。
在一个极其平常的工作日,一位看着就是农家人的老年人带着5岁的孙子走到窗口向我们工作人员哽咽倾诉,孙子得了一种不知名的病,跑了好多家医院,一直没能查出来,借的钱几乎都花光了。这个小男孩最终是否得到确诊,以及他们祖孙如何离去,我的记忆已然模糊。但我清楚地记得,小男孩在采血时,他那圆润、晶莹的眼睛看着我,轻轻地说:“阿姨,我不怕疼。”
在那个医疗技术落后的年代,面对诸多的疾病,我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我时常想,倘若今日再次遇到这位农家老大爷,凭借如今检验科的实力,作为西北地区首家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的专科儿童医院,配备了生化流水线、免疫流水线、血液/体液细胞流水线、质谱检测仪以及流式检测仪等一系列先进设备,现已开展检验项目多达400余项。他们的人生轨迹会发生转折吗?我想一定会的。
医院总是充斥着病痛、难过与焦虑,但也同样充满着重生、爱与希望。
正如特鲁多医生所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儿医官微”即日起,推出【抚心行动】专栏,力图通过儿童医院一个个真实故事的呈现
希望从医的你能从中得到一些慰藉和启发,在面对医学的不确定性时,能够始终以理性的科学逻辑审视自己,练就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正向的自我解惑能力,做一位有温度的医护人员。
希望身为普通人的你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医学并非万能的,也许未来也并非万能的",请接受它有些时候的无能为力。
最后,我们也呼吁广大医护人员积极分享自己在从医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投稿方式:
邮箱:etyyxck@163.com或儿医宣传群
排版:宣传科 侯晶晶| 审核:宣传科 高琦 杨馥羽
end
扫码关注
西安市儿童医院视频号
了解更多科普知识、就医资讯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