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登山情满,观海意溢——评《海观山下》的创意书写

[复制链接]
tdq6554 发表于 2024-6-25 06:35:3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王路成
小说是一个复杂的构造,由情节、人物、环境、细节、语言等多种要素构成,起支撑作用的是情节和人物。黄石作家吕永超新作《海观山下》是一部情节与人物双驱动型的长篇小说,其书写特色与当下创意写作领域小说创作的情节结构模型有不谋而合之处。
创意写作注重对小说写作过程的研究,美国作家杰里·克利弗提出“渴望、障碍、行动、结局”四元素情节结构模式和“情感、展示”两元素情节表达模式,《海观山下》正是这六元素模型的体现。

《海观山下》主人公的“三驾马车”
小说开篇,主人公门中一24岁,凭借娴熟的照相技术被海观山照相馆招工录用为工人,满怀着理想实现的渴望。但很快遇到了第一个障碍:转干受阻。假如人物没有渴望,故事情节便无法展开;假如没有障碍,就没有戏剧性的张力来推进情节的发展,作家吕永超显然深谙此道。
门中一渴望改变工人身份,这是一种戏剧性的渴望,是“除非这个局面有所改观,否则人物就无法继续容忍目前的生活”。门中一时常觉得有一种无边的哀怆淹没了他,他太渴望改变,太想获得身份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人物需要做一些事情(行动)才能克服障碍和实现渴望。门中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行动:学习自考课程,苦练人像和修整基本功,获得省级大奖;提升学历,参加企业管理专业大专班脱产学习三年;厚着脸皮接近鲁锦秋;与蒙面人搏斗,舍身护胶卷,赢得史建设信任……
当人物身处困境,想从中脱身,就会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使出浑身解数。杰里·克利弗说:“行动要具有戏剧性,要么针对难题展开直接进攻,要么针对难题展开积极防御。”门中一通过积极行动,赢来了可喜的结局——转干成功。这是第一个完整的“渴望、障碍、行动、结局”。而他转为干部身份后,逐渐不满足于普通干部,这又成了下一步情节发展的新的渴望。
吕永超不吝笔墨,花三章篇幅讲述门中一的转干过程,有其深刻用意。对人物来说,这是门中一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对情节来说,拥有戏剧性的冲突(渴望+障碍),人物采取戏剧性的行动,克服障碍,说明海观山故事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小说第四章,主人公的障碍接踵而至:新一轮经理承包责任制刚刚结束,竞聘要在三年之后,再过三年,门中一就40岁了,谁能帮助他呢?接下来,林中树、童秋花、巴小强、祝大妈等纷纷登场,在人情往来与官场文化的运作中,门中一成功地在海观山照相馆司职第一副经理。这是第二个完整的“渴望、障碍、行动、结局”。
“障碍”越多,人物的“行动”越激烈,情节张力越大,小说越精彩;反之,人物越安逸,小说越糟糕。作者在门中一当上第一副经理后,又为他设置了艺术总监之争、市容环境整治、高老头闹事、照相馆江北分店开业、鲇鱼墩照场开业、相纸价格调整、酒店用煤漏洞整改、客房改造等各种重大事件和问题。门中一果断采取措施,积极化解,表现了勇于改革创新的魄力和善良宽厚的精神品质。
杰里·克利弗把“渴望、障碍、行动”比喻成“故事的三驾马车”,在《海观山下》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创意写作倡导的这种模式的运行轨迹。

“海观山”与主人公的情感活动密切相关
小说创意写作中,情节表达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情感(读者和人物之间产生认同,融为一体,从而体验人物的感觉),一个是基本的技术,即展示(场景和对话)。《海观山下》镜头感强,多角度多方面展现了这种创意书写。
小说在展示门中一的情感活动时,多次提到海观山。第一次,门中一与孔德贤站在海观山山顶,感慨海观山“凭山观海”“江海大观”之寓意,孔德贤说,攀登山顶的脚力,生于欲穷千里目的壮心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门中一深受感触,坚信“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吕永超没有直接“讲述”门中一的情感变化,而是利用“展示”的创意写作技巧,利用人物之间的对话,营造场景,制造镜头感、现场感,把读者带入故事背景中,使读者身临其境,与人物产生共鸣。海观山此时已经不再是一个照相馆、一个酒店的名称,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强大的意志力。正如史建设所说:“你看看海观山吧,咆哮的江水总想把它冲垮。然而,千百年来,它用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克服一切困难。”
海观山不仅给了门中一直面困境的勇气和毅力,还在大是大非面前给了他启发。面对金老板金钱的诱惑,他心绪不宁,但“长江所具有的富有、宽厚、深邃、高远、充满活力,又那么年轻大美”感染了他,最终他听取了妻子张紫“不贪为宝”的故事,保持了廉洁、正直的本性。
当门中一面对王教授时,海观山代表格局和希望;当在辙湖放松,面对婚纱游船,海观山代表包容、理想和抱负,代表一种献身与包容精神。海观山与主人公的情感活动密切相关,海观山精神与人物性格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海观山下》中,“渴望、障碍、行动、结局、情感、展示”六元素得到了充分呈现和有效运用。这六元素模型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与方法,也负载着小说故事、文化、哲学意蕴等深层的内容与关系。
在作家审美创造的情感活动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海观山是作者的情感投射,寄寓着作者浓厚的情感。忆往昔,凭栏远眺,白帆点点;斜晖脉脉,江水悠悠。海观山承载着临江市人的青春和回忆,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未来的希望,正如作家在扉页上写的: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依然能发现希望的种子,并种出灿烂的花朵。
吕永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王路成,女,文学博士,黄石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来源:极目新闻)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