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 临期食品折扣店是如何爆红的,如今「薅族」为什么不再热情购买?你是怎样看待「临期折扣店」的?

[复制链接]
twinsbbs 发表于 2023-8-9 21:19:42|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元一份的小龙坎牛腩火锅,3元一包的日本卡乐比薯片,曾几何时,在一二线城市的街头巷尾,临期食品折扣店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电商平台上,各种临期食品店也吸引了大量粉丝,很多“薅族”经常奔走相告,相互分享折扣信息。
然而,两年时间过去,临期食品赛道很多店家败下阵来。
近日,折扣店品牌繁荣集市母公司——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在与供应商的一场合同纠纷诉讼中表示,因业务已停顿,没有现金流,准备申请破产。此外,天眼查显示,嘣嘣喵科技陷入数十起与供应商的货款纠纷。不止繁荣集市,亦有其他的临期食品折扣集合店遭遇类似困境。
临期食品是如何爆红的?为何短短两年时间过后,临期食品就风云变幻了
两年过后从神坛跌落,连“薅族”都不爱临期食品了? | 南方周末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七笼猪 发表于 2023-8-9 21:20:12|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开始能买到依云矿泉水,
能买到法国进口的夹心饼干,
后来能买到母亲牌牛肉干,
再后来法国夹心饼干、母亲牛肉干都开始断货,
再后来就是一看包装很劣质的商品,充斥货架。

原来走进临期食品折扣店,都是满怀期待,
现在只能捏着鼻子,看看有啥宝贝。
挑一件外国货,结果买回家,撕开标签看看,
制造商:河南省郑州市***马家堡子村,
全都是以国内的装国外的。
edison1007 发表于 2023-8-9 21:20:59|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临期食品折扣店,卖的的确是临近过期的常见的大牌零食,平时买的话,比较贵,又舍不得,正好有这么一个打折抄底的机会,买完就回去吃,很划算。
可是火起来以后,开临期食品折扣店的人多了,拿货成本上升。
而且,本来就是临期食品,卖不掉就过期,损耗不小。
再加上消费者后来新鲜劲没了,有的临期食品店又开始卖的是一些小厂家生产的不知名食品,有点变味了。
vfi10863 发表于 2023-8-9 21:21:54|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消费者以为的临期食品:快过期的超低价的奥利奥,蒙牛,老干妈,百事
商家以为的临期食品:快过期的超低价的奥利奥,蒙牛,老干妈,百事
实际的临期食品:快过期的不低价的奥利奥,蒙牛;或者快过期低价的粤利粤,蒙午
……
小区附近曾经有家临期食品小店,开业周期1年,经营各类临期食品,主打便宜以及社区,开业初期在临街投放了很多传单广告,又在周边5公里范围社区投放大量传单折页,同时通过扫码领礼品的形式,建立个多个团购社群。
开业时的线上线下布局可谓是轰轰烈烈,为了进一步造势,请了几位身材一流的小网红在店前热舞,引来很多年轻消费者以及LSP驻足观看,进店选购,一时间风光无两。
店内的商品的确非常吸引人,以某品牌牛奶为例,商超价格约¥60元/箱,而在临期折扣店,价格仅¥30/箱,相当于打5折。
其他商品价格普遍在5折左右,对于已经被房子、婚姻、各类消费陷阱“洗劫”过多轮的年轻人而言,这个价格相当有吸引力。便宜又品质的商品,确实很香。
老板是一位85后的小哥,胖胖的身材,蜷在收银台处,他时常在玩手机,偶尔会在店内巡视,及时补货,有时候也会和消费者互动一番。
等消费了几次,和老板渐渐熟络才发现他的话痨属性。逮着一个人,他甚至能把自己底裤的颜色都和盘托出。
作为一位从事品牌策划营销的人士,我自然很感兴趣地攀谈,得以了解到老板的开业状况:
房租:付三押一,一次付3个月租金是24000元
品牌设计及开业营销:约20000元,定制品牌LOGO,各种文案、营销物料,海报宣传等设计
店面装修:30000元,主要是简单的硬装以及商品货架,消防等,门头广告架制作
采购费:约50000元,各类食品的采购备货
其他费用约:3000元,赠品、试吃、抽奖礼品、开业兼职人员等
整体费用约13W元。每个月盈利情况未知,但看老板每次乐呵地跟顾客互动,甚至吹牛逼,就知道情况还不错,比上班收入高。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大概3个月,等开业的热潮褪去,问题慢慢浮出水面。
过去在店内,我喜欢买一些临期牛奶、面包以及零食,距离过期平均3个月左右,清一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口感基本和商超售卖的一样。
那时候每周末都会去店里淘一次,几乎成为了固定的消费习惯。店内顾客主要是年轻人,偶尔有一些老年人会买便宜的鸡蛋和牛奶。
差不多3个月后,消费过程中,逐渐发现那些很受欢迎的大品牌产品,货架陈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没听说过的品牌,甚至如粤利粤这样的山寨品牌逐渐增多。
起初老板通知是因进货商的备货不足,会加紧补货,后来一直拿不到货,店内要么断货,要么就用其他品牌代替,如果继续维持品牌货源,得加钱!
不论店铺老板还是消费者,均是奔着低价而来,若进价提高导致的商品价格提高,那么店铺将不再有吸引力,毕竟这类属性的产品,决定了顾客忠于的是价格,而非产品品牌本身。
最终,在成本控制的要求下,店老板选择了大量其他小品牌的商品,以及少量大品牌商品撑场面,且而大品牌的商品也在悄悄涨价。
以我喜欢的某可乐为例,原本2L可乐价格,最低可以4元/瓶买到,超市则需要6.5元/瓶,而调整价格后,最终居然涨到了6.8元/瓶,已经超过了一般商超的价格,与其他小品牌的便宜商品摆在一起,则显得更贵了。
老板也很无奈,为了店面活下去,他选择了让众多不知名的小品牌进店,悄悄占领了货架。
消费者对于临期食品会有一个价格锚点,一般能接受的是原价格的4-8折,若高于这个折扣,便没有了购买理由,所以店内的知名品牌不再具有吸引力,而不知名的小品牌,虽然价格便宜,但本质上不具备消费必要及客户粘性,消费者属于可买可不买的选择。基于开业时的甜头以及如今现状的心理落差,导致店内购买的人越来越少,利润也越来越低。
入冬后,天气寒冷,大家猫在家里不外出,偶尔我去店内,选购食品的10多分钟里,很少看到其他客户。配合寒冷的天气,就更加萧瑟了。
再坚持了1年后,某天路过看到店已“人去楼空”,与此同时玻璃门上是一张大大的转让贴纸。群内老板发了一条声明,感谢大家的支持,因为实在亏不起了,只好转让,老板又回去上班了。
临期食品不再受青睐,总结起来就是其唯一的优势——高质低价,已经越来越少;与此同时,高价低质,以及山寨的评价越来越多。
sunj 发表于 2023-8-9 21:22:10|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天眼妹加班的时候,每次晚上到便利店里都会看到一些价格低至1折的面包,因为临近保质期,所以商家会把这些面包低价出售。
其实这种现象在平日里也非常普遍,而且不仅是面包,像零食、饮料、生鲜...总之只要是临期的食品,价格一般都会比平时便宜很多。
天眼妹甚至看到过原价十几块钱一瓶的依云水,被商家以五毛钱的价格出售。


在电商平台搜索“临期”我们可以发现,相关店铺数量众多,各种低价食品应有尽有。


甚至豆瓣上还有专门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大家在里面互相种草,分享买临期食品的心得。



他们倡导“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因而省钱、实惠自然成了大家选择临期食品的理由。
其实所谓临期食品,是指保质期临近到期的食品,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类食品的安全性,但其实临期食品属于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符合安全食品的范围。
按照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食品保质期临界”标准,临期食品一共可以分为6种。




图片来源:北京市工商局

一般而言,不同食品的临界期限也会不同,比如保质期一年或更长的糖果、饼干等,保质期前45天左右为临界期;而保质期在一年以下的方便面、牛奶等,在保质期前20天为食品临界期。
其实不管是线下的超市、便利店,还是线上的食品店,都不可避免会在仓储、运输上耽搁时间,有些食品可能一不小心就拖成了“临期”。
不过即便临期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但你可能也难以想象其市场到底能有多广。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556亿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11000亿元。
而《2020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进口食品金额已经高达908.1亿美元。
粗略估算,如果按照5%的沉淀库存计算,临期食品市场也超过了八百亿。


虽然看似不太起眼,但是大额的销售流水、高利润率和高复购率,都让这个曾经的小众生意逐渐变得热门。
不少资本也盯上了“临期食品”市场,纷纷入局,天眼查信息显示,以“日期越近越便宜”为卖点的电商平台“好食期”,2015、2018年接连获得阿里巴巴两轮融资,其中最近一轮融资超亿元。



图片来源:天眼查

还有将校园作为首要落地场景的微信小程序“善食者联盟”等也在开拓临期食品市场。
可见,关于临期食品的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临期食品”的灰色地带

虽然临期食品行业日趋火爆,但不得不说目前该行业也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就是关于临期食品的安全问题,之前就有消费者投诉称自己买的饼干出现长毛变质的情况,还有消费者在点评中写到,收到的临期巧克力和蔓越莓都已发霉,却被商家拒绝退货。因为许多网售临期食品的商家都标注了“不支持7天退货”字样。
而且在“期限”的压力下,临期食品中是否存在修改生产日期的情况,也让人存疑。即便很多临期食品供货商都对此否认,但随着行业的扩张,难免商家也变得鱼龙混杂。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9年7月,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就查处了一家修改食品保质期再销售的进口商,涉案金额达百万。


其次,一般临期食品的种类限制较大,货源也不够稳定。很多热销产品都不能保证随时供应,有时候消费者还得加钱才能买到,这就不如去买正价食品了。
另外我国有些品牌对供货商有区域保护政策,即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供货商供货,不允许跨区域卖货,而这也是导致临期食品货源不稳定的很大原因。
天眼妹还从@豹变 了解到,一些临期食品囤货商甚至会自己去国外注册一些品牌生产零食,再冒充进口食品来卖。
更有甚者,将部分边角料产品也当做临期食品,价格上却和正常商品差不多。


这些行业内的“灰色地带”也让不少消费者从早期的热情,到如今逐渐恢复理智,毕竟省钱是好,但身体健康也同样重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hymqe 发表于 2023-8-9 21:22:41|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经营时货品种类还是热门商品的临期品,后来就是一些不知名产品的仓底货,久而久之就没人买了。
零售的核心要义是低成本,从而带来低价。临期食品店没什么模式创新,低价不可持续,客流量、回头客很少,租金贵、产品种类不全,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有。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