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群英:双枪女将为何会揪住宋教仁就是一耳光

[复制链接]
李建华 发表于 2024-6-24 06:46:51|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群英:斗室自温酒,钧天维换风

很久以前我就知道,在中国有个中华百名女杰的排名,但即使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也没有找到这个名单,是不是因为其中有什么变故,或者是某些人员有所变动,反正我是一直查不到。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有个“中华百年八大女杰”的名单,即秋瑾、宋庆龄、何香凝、唐群英、向警予、蔡畅、邓颖超和帅孟奇;其中的后四位均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也是德高望重的中华女性的代表人物。

有意思的是,这八位中有三位都是湖南人,而排名第一的秋瑾是湖南的媳妇,还同第四名的唐群英,以及蔡畅的母亲,同时也是向警予婆婆的葛健豪一起,并称为“潇湘三女杰”,
更有趣的是,她们三人都生活在湖南衡山县的荷叶镇,这里是湘军大佬曾国藩的故乡,她们都跟曾家有着姻亲关系;唐群英的丈夫曾传纲是曾国藩的堂弟;秋瑾的丈夫王廷钧是曾国藩的表侄;葛健豪的堂叔葛信藩是曾国藩二弟曾国潢的女婿。

秋瑾自不用说,首屈一指的中华女杰第一人,而宋庆龄和何香凝,分别是孙中山和廖仲恺的夫人,位列前茅当之无愧;然而,唐群英是何人,我估计很多人是不太熟悉这个名字的。
唐群英,字希陶,号恭懿,湖南衡山人,父亲唐少垣曾参加过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为“振威将军”,唐群英是其三子四女中的第三女;若按唐氏大房排则居第八,故而人称“八姑奶奶”。

唐群英幼年便性格倔犟,4岁起就不让缠足,在她一次次的反抗下,最终父母妥协了,她也成为当时少有的天足女子。
她虽是女儿身,却早早就有男儿之志,从小就熟读《烈女传》、《木兰辞》、《精忠岳传》之类的作品,并且还自称“穆桂英”,带着一帮小孩玩宋、辽交战的游戏,活脱脱地就是一个未来的女中豪杰。

出生在这样的大户人家,唐群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能文善诗,15岁时曾写出“邻烟连雾起,山鸟放晴来”的诗句,被塾师称为“女中奇才”。
在席卷而来的西方进步思潮的冲击下,唐群英不仅具有传统的“家国情怀”,更是以争取妇女权益为己任,决心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女英雄。

斗室自温酒,钧天谁换风?
犹居沧浪里,誓作踏波雄。
这是她早年写的一首诗,名为《读大同书感怀》,仗剑长啸,豪情万丈,似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诗中所体现的壮怀激烈,为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远非一般女子可比,也是她“斩尽奴根死也瞑”的反抗意识的具体表现。

20岁时,唐群英嫁与曾国藩的堂弟曾传纲为妻,可没几年,夫君病逝,2岁的女儿夭折,女殇夫亡,人生悲痛莫过于此,时年方26岁的唐群英,人生陷入了至暗的时刻。
孤灯独影绣衾单,万缕哀思夜更寒;
壮志宜酬君忍逝,红颜不幸我偷安;
苍天有眼千山暗,大地无门一枕酸;
凤纸招魂难解恨,祈求驾鹤返人间。

这是她写的《悼夫》诗,可见她夫妻的感情是很深的;按照当时的习俗,她应该在婆家守节,侍奉公婆,婆家也要她做守节的贞妇烈女,然而,豪放的她却毅然选择“大归”,回到娘家过起了自由的生活。
正是在这一时间里,秋瑾嫁到了王家,同唐群英毗邻而居,二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遂成无话不谈的闺蜜;及秋瑾赴日后,来信赋诗邀请唐群英前往,唐群英欣然应允,回诗作答:

荷叶花开夏复秋,西风不识自登楼;
孤灯瘦影难成梦,冷月寒霜不胜愁;
易髻而冠谁解恨?如蚕作茧我何忧;
生为人杰岂无路,且许芳馨结伴游。
赴日后,她考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虽然她比秋瑾大六岁,却也成为秋瑾的同学,后转入成女高等学校师范科毕业。

留学期间,她结识了黄兴、刘揆一等湖南老乡,并加入了华兴会,成为该会唯一的女会员,在黄兴的引见下,她见到了孙中山,当时她便向孙中山提出了质疑。
“天下兴亡,匹夫固然有责,难道匹妇就没有责吗?救国救民,本不应该匹夫匹妇,天下兴亡,人皆有责!”

当同盟会成立时,华兴会集体转会,所以,她也成为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唐大姐”。
对此,孙中山无比兴奋地赞誉道:“革命首先是唤醒四万万同胞,女同胞觉醒的还很少,群英女士是第一个走进革命队伍里的女同胞,是榜样,是二万万女同胞的带头人。”

虽然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但黄兴等湘籍人士还是办有地域性极强的《洞庭波》,唐群英古文功底深厚,在首发刊上发表了她写的八首七绝,一时在革命党内广为传诵,深得孙中山和黄兴的赞许。
在日本期间,她积极参加同盟会的活动,学习弹药制造技术和暗杀技能,习武健身,为日后推翻清王朝做好准备。

得知秋瑾就义后,唐群英悲恸不已,决心如这位小妹一样,杀敌救国,死而后已,她不久后便动身回国,准备联络湖南的义士发动武装起义。临别时,孙中山感其大义,赠诗一首:
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
若返潇湘日,为我问陈癫。
前两句是面对即将赴险境的唐群英,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叮咛,后两句则是让她回湖南后,会合已在两湖之间开展活动的同盟会员陈荆,一起发动起义。

回国后的唐群英“执教鞭于赣宁诸省”,以办学为掩护,联络同盟会成员,先后在湘乡和湘潭县发动了两次起义,无奈规模太小,很快便失败了,再次流亡日本。
在日本期间,她投身于留日女学生运动,以“救国家之危亡”为宗旨,开展“与男子奋袂争先,共担义务”的女权运动,辛亥革命前期,她潜回国内向宋教仁的同盟会总部报到,组织了多个女子团体,准备同清王朝决一死战。

武昌起义爆发,她立即率队前往,组织了女子北伐队、女子后援会以及北伐军救济队,奔走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抢救伤员,她率领姐妹们募集军资,有力地支持了前方将士的士气。
在江、浙联军进攻南京时,唐群英率领由四百人组成的女子北伐队,同联军并肩战斗,由于谭人凤的招讨军久攻不下,她亲自挑选了八名女队员混入城内,里应外合,伺机将看守城门的清军干掉,她手持双枪,登城一呼,南京遂告光复。

“烽烟看四起,投袂自提兵”,唐群英的英勇实在是让人惊艳,“双枪女将唐群英”名震一时,在民国成立后的庆功会上,孙中山亲自接见了唐群英,赞誉她是“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并授予她“二等嘉禾勋章”,成为第一批被授勋的女开国功臣。
辛亥革命成功后,当然是革命党人扬眉吐气之时,但是,以唐群英为首了女革命党人却开心不起来,在宋教仁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取消了“男女平权”的条文,也就是从此不让女子参政议政了。

我至今弄不明白,作为革命党内思想最为开明的宋教仁,为何会特意删除男女平等的内容,当年,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回国后的斗争中,如秋瑾等一大批女子,前赴后继地勇赴死地,为民国的建立功勋卓著。
这些女性代表着中国半数的同胞,也是同他在一个战壕中并肩奋斗的战友,为何只轻轻地一笔,便将她们应有的权益抹煞,并从此不得干政,是何道理?

随着南京临时政府和参议院北迁,唐群英等参政代表也随后联合北上,继续要求参议院承认女子参政权,但毫无效果,于是,她率领一众女子冲进会场,一脚踢翻警卫,徒手砸碎玻璃,血流不止,现场大乱。
继而,在国民党召开成立大会时,当宋教仁在宣布政党纲领时,在听到依然没有“妇女平权”条文时,唐群英大怒,立即同沈佩贞等十数名妇女冲上台去,揪住宋教仁就是一耳光,其他人则一起上前围殴,林森还想出面拉架,却也遭到老拳伺候。

接着,唐群英和沈佩贞带一众女性闯进孙中山府邸,去找到孙中山讨说法,孙中山却也左右为难,一方面表示对妇女功绩的肯定,另一方面又说“爱莫能助”接下来更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不得要领的唐、沈二人悲愤之下,竟至“哭声震天”,但却毫无结果。
于是,唐群英率一众女子,在参议院静坐,绝食示威,她们只有一个要求,“把男女平等写进法律”,但是,依然无果。

次日,唐群英趁参议院开会之际,再次率一众女子强闯入内,她们砸烂门窗,武力对抗卫兵,恶言抵触,大肆咆哮,全国轰动,然而,以孙中山和宋教仁为首国民党高层始终不改初衷,再次拒绝了她们的诉求。
于是,唐群英立即组织“女子参政同盟会”,到会的有妇女代表两百余人,推选唐群英为主席,表示要继续革命,甚至要以“曾经组织之暗杀团及先锋队与彼等相见,以手枪炸弹对待之。”

为了安抚这些愤怒至极的女会员,孙中山致信道:“党纲删去男女平权之条,乃多数男人之公意,非少数可能挽回。”他劝唐群英,要先通过提倡教育、普及知识的方式来大力发展女子团体,然后再来与男子争权,而不是眼下依赖男子代为出力。
在力争多次无果的情况下,唐群英悲痛万分,怆然泪下,为维护大局,她只能先将此事放下,迅速与宋教仁和好如初,双方协调一致,共同对敌。
宋教仁遗像

听闻宋教仁遇刺,唐群英悲痛万分,“群英之痛,社会之忧”,她连夜写下《宋渔父先生并叙》,痛悼这位老乡、同志兼小弟的革命家:
维我宋公,天生英杰。衡山巍巍,历著奇节,江汉滔滔,益表高洁。当满季世,腥膻莫涤,志在澄清,拔帜易色。航海而东,学如不及,气迈风云,心存邦国……

她将悲痛深埋心中,决心继续不屈不挠地为反对独裁统治而斗争不息,为启迪妇女民智,她变卖了家产,大力办报兴学,以一己之力,先后办了五种女子刊物,建了十所女子学校和一个女子工艺厂,以“毋谓人智,多学则智;毋谓人强,自立即强”相号召,为以后争取妇女权益打好基础。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唐群英领导的妇女组织亦未能幸免,袁世凯悬赏一万大洋通缉唐群英,于是,她只好回到湖南老家避祸。

1924年,湖南推行立宪自治,唐群英在湖南再次成立女界联合会,她联合一众女性,重新为将“男女平等”写进法律而不懈地斗争。
最终,在她的努力下,《湖南省宪法》中,终于出现了“无论男女,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条款,这是中国宪法中首次出现这一划时代的句式,而这一年,唐群英已53岁了。

1926年6月,北伐军进入湖南,毛主席正好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他同唐群英在衡山女校见面,双方相谈甚欢,毛主席充分肯定了她,并邀请她去农民运动讲习所去讲课,唐群英欣然应允。
在唐群英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后,毛主席作了总结,他认为,唐群英的演讲深入浅出,讲的不仅是男女平等、平权问题,也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

“白果地方的女子们,结队拥入祠堂,一屁股坐下便吃酒,族尊老爷们只好听他们的便。”
这是毛主席在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 写了他看到的有关妇女运动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就是来自于唐群英在衡山白果开展妇女启蒙教育,并领导她们进行反封建抗争的真实事件。

在创办女学以及开展妇女自立教育的过程中,唐群英散尽家财,负债累累,致使她的生活拮据困难,并重病缠身;当她以前的老同盟会员们听说后,力邀她前往南京,挂了些如“国策顾问”一类的虚衔,领些薪水来治病,本是潇湘名媛,生活却过得如此艰难。
纷纷姊妹尽华裙,顾我何忧彻骨贫;
不见梅花亭外立,西风岭上好精神。

这是她在南京时写下的诗,名为《金陵访旧有感》,看着当年同她一起战斗的女同盟会员,有的混了一官半职,威风八面;有的成为阔太太,珠光宝气;有的变为官僚们的小三或花瓶,更有的堕落在青楼花巷,醉生梦死,混噩度日。
唐群英看着她们昔日的革命精神荡然无存,感触颇深,时光飞逝,沧海桑田,她不屑于步这些人的后尘,决心做一朵傲雪赛霜的梅花,遗世独立。

于是,不甘心与这些人为伍的她又回到了湖南,晚年的她身体孱弱却无钱医治,悲苦凄凉,一代湘上名媛、辛亥元勋,半年后在贫病交加中逝世,终年66岁。
唐群英,一位参与了同盟会创办全过程的女中豪杰,康克清说她是“一代女魂”;邓颖超称她为“女界英雄”;而孙中山更是盛赞她是“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作为国家钦定的“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性”,现在却极少有人了解她,悲乎,惜哉。

双枪登城头,三闹参议院,掌掴宋教仁,散财兴女学,她一生为女权运动奉献了一切,只为了心中的理想,那便是“男女平等”,今天,当全国的妇女们在享受这似乎是天然权力的时候,又岂能忘却唐群英。
以武制敌,以文铸魂,她一生挺立在时代的潮头,为了这《宪法》中看似平常的四个字,唐群英却为之奋斗了整整半个世纪,一直到了生命的终结,然而,即使妇女界最高层也认可她的功绩,人们却很少知道她的名字。

但我相信,“五千年来女权之曙光”的唐群英,她的名字,一定在近代中国优秀女性的丰碑上,熠熠生辉,光曜万世!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