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项飙:悬浮的人,如何扎根?

[复制链接]
猫猫去偷欢 发表于 2024-6-24 05:32:21|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 | 项飙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如何理解内卷、躺平、频繁跳槽,以及“快发快移”等现象?
著名人类学家项飙,用一个词击穿本质:“悬浮”。
悬浮时代,现代人的生活,仿佛是飞速流转的漩涡,每个人都马不停蹄从一个点奔向另一个点,奔跑的过程中也带着对生活的期待和不安。
悬浮的人如何扎根?分享项飙老师在博雅小学堂的课程《人生困惑40讲:项飙谈流动》的一讲。
项飙老师不仅实地调查,更有深层次的社会分析。尤为难得的是,这位世界级大学者,说话的风格,其实是诚恳、直接的,不会用行话把人绕进去,就用大白话把道理说清楚,真是一种通透的思想风度。推荐阅读。
01
焦虑面前,人人平等
我有一句话叫,焦虑面前人人平等
在中国,如果你要拿关于收入或者是财产的统计来看,中国显然是一个在大分化的社会。用社会学家的话讲,是阶层分化、阶层固化的社会。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各个阶层的心态,它的心智结构、它的认知、它的娱乐方式、它通用的话语,有的时候是高度一致的。所以这是一个很吊诡的现象,就是高度分化的客观生活状态和高度一致的这个主观意识,是并存的
之所以有高度一致的主观感知,一个很重要原因的就是焦虑问题。特别是这个焦虑是成为一种不断的焦虑,它不是一个可以解决的焦虑。
为什么是这样?像“早发早移”的这批群体,作为移民,他们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去逃离他现在不满意的东西。但是他要蹦向哪一个目的地?什么是他满意的东西,他并不清楚的。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你永远是在一种否定的状况下去定义自己行为的意义,那必然会永远在一个焦虑的过程当中

换句话说,辛勤工作是为了“发”,是为了“移”,这一切的逻辑链条都是否定性的。这个状态,我把它叫做“悬浮”,它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心态
02
悬浮状态
不直接面对当下,总想迈向未来
最早意识到“悬浮”概念,是1994 年我在珠江三角洲做农民工调查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农民工很少在一个工厂打工超过一年。所以近些年有人提说农民工打工短工化的现象,其实这个一直存在,至少从 90 年代初就存在。
然后我问那些20来岁左右的农民工,你为什么不在一个工厂工作时间长一点?其实农民工这样不断跳,他在经济上损失是蛮大的,因为工厂会克扣他的工资。同时如果他工作超过一年的话,有些工厂也会给长期服务奖,得到额外的奖励。
那他为什么会这样不断跳槽?原因让我非常惊讶。因为非常简单,有的时候是他跟他的工头有矛盾,有时候是因为他和他同宿舍的工友吵架了,有时候就是因为他感到单调、枯燥,因为每天就干一样的活儿,所以他就想用跳槽这个方式来解决。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农民工,他们超速的、高度的流动,其实是试图用流动来解决当时面临的一个问题
但是我们知道他这样不断流动显然是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本身的,所以他流来流去这些问题永远存在。
然后你问他,你为什么不坐下来想一想怎么样去解决宿舍内部的工人之间的关系?您为什么不跟其他工友商量一下怎么样跟经理更好沟通?咱们也不谈说要成立工会这些层次上更加正式性的行动。然后农民工说,他觉得那个可能会浪费时间,与其花那个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当时的问题,还不如赶快跳槽,尽量多尽量快地攒钱,然后攒完钱他就再也不用当农民工了。但是我们知道大部分或者说是绝大部分的农民工,这么多年下来,他一直还在做农民工,做了 20 年、 30 年,一直到他做不下去为止。所以那种说,与其花时间面对我当时的具体问题,还不如我攒够钱,然后跳出我这个生存状态,不能说自欺欺人,但它只是一个非常大的假设。
所以我脑子里当时想到的一个意象,就是“悬浮”。大家都在高速流动,非常勤快,非常辛苦,非常努力,但他不断高速流动,并不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工作,而正是因为他不喜欢甚至痛恨这个工作。
所以在这里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说,他失去了那一份耐心,失去了那一份意志,来直接面对当时那个很具体的问题。为什么这个工作他不喜欢?为什么那个工作环境不好?有没有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做一点改变?他要做出的选择不是改变,而是赶快地逃离那个具体的场景,然后想象着哪一天他可以彻底逃离他的那种身份。
所以“悬浮”一个很本质的特征,就是说对当下的一种悬置不直接面对当下,总是想迈向未来。当下存在的意义,不过是他迈向未来的一个台阶,所以你越快地跨越过当下越好。
所以你要他停下来,反思当下的一些问题,当下本身有什么意义,这对他来说,都是浪费时间,只是让自己苦恼,所以明智的选择就成了“不问”。
我们原来有句话叫做,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我觉得这句话解释了中国社会一个总体比较有意思,但是也令人疑惑、令人担忧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每个人好像是充满了能量,大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我们的社会的变化基本上是非常缓慢甚至是停滞的。
03
中国特色的“悬浮”
这个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我们认真想一下,我们的社会的生活方式似乎变化很快,社会组织似乎变化很快,是什么推进的?基本上是因为技术变迁。这个变化过程是其实是很难预测的,是一个比较随机的过程。
所以我们社会生活的变化,其实越来越被外在的物质技术变化而推动,而社会本身不再成为变化我们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的一个推动力。
所以我提出“悬浮状态”这个概念,是希望解释,为什么一方面每个人会有那么强大的精进能动力,但另外一方面,在集体上,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公共组织方式,基本上很少有反思
很少有人坐下来说,今天我们社区的基本垃圾处理方式可不可以改一改?或者说这个小学的教育方式难道不可以改一改吗?很多人都会成天抱怨,觉得不合理,但是要停下来做过多的反思,会觉得就是浪费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赶快在既定的条件下积累最多的资源,然后往前冲。这就是我所说的这个悬浮状态。
当然,“早发早移”,可以说是一个在物理上给我们具体化了的一个悬浮状态。就是他要逃离,但是不知道去哪里,然后去了之后,他还是悬在空中。在社会意义上落在这个嵌入地,但不是在生命意义上嵌入到流出地。
这个悬浮状态,我觉得它是具有全球性,特别在城市里的中产,现在在发达国家,在其他的转型国家,比方说拉美,再甚至在一些不发达国家,这可能都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但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点是什么?就是中国比较低收入阶层,也面临着这样的高度悬浮的心态。这是要回到我们改革开放的特殊历程。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我们不能忘记,它是国家主导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国家主导下的社会经济意味着,每个人所占有的资源基本上是比较平等的,同时也意味着每个人在思想意识上有很强烈的平等主义诉求,每个人觉得他应该跟别人一样。
然后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到了 92 年之后,这个私有化的进程更加深入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把 10 亿人,大家都拥有差不多资源的人,同时推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竞争里面。这么多人同时要捞到第一桶金,要同时完成他的原始积累,所有的人都害怕会被落在后头,所有人都想比别人快一步或者半步。
在这个情况下,你停下来问,确实是有点傻,所以大家都要一起往前冲。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经济的增长这样奇迹般的快。你想一想, 10 亿人一条心都往前冲。
所以这个悬浮状态里面,也让我们反思,就是平等和不平等之间的一个辩证关系。我们起点的平等主义,其实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这种平等的起点,当它突然转化为市场经济之后,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作为依托,大家都觉得必须通过市场上竞争才能获得基本的资源,才能够保证有一个体面生活的时候,这种原来的平等也会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焦虑
所以今后我觉得,从个体上讲,可以想想,是不是可以慢下来,可以多想一想当下。想想你今天做的事情本身有什么意义。不要想说,诶,我今天做的事情对我明天做别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因为如果不从此刻开始的话,你可能永远达不到彼岸。那个彼岸其实只是你说给自己听的一个谎言,然后劝说自己能够咬牙把今天不喜欢做的事情做下去。
从更宏观的制度设计上看,一个更加安全的、有保障的体制和社会环境,可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使大家能够慢下来,能够更加从容体会生活。


所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悬浮概念都能够帮助我们去反思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也去考虑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变革时代深度人文课
《人生困惑40讲》
顶尖学者线上开讲
以学术思维破解时代焦虑
流动 工作 留学 爱情 疾病 游戏
扫码继续收听👇🏻
查看详情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