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父母的自律,是克制纠正孩子的欲望

[复制链接]
〖龙少爷〗 发表于 2024-6-23 23:33:10|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酱说:
父母要给予孩子自己纠错的空间,孩子才能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人生。
全文3197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
编辑丨人民酱
作者:Seven 来源:女儿派(ID: nverpai)
前几天,闺蜜打电话跟我诉苦。
她儿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
都说孩子习惯要从小建立,因此她最近格外重视培养儿子的学习习惯。
儿子每天做作业,她就坐在他后面不断地纠正他的坐姿,提醒他不要频繁地修改错字。
一旦儿子走神了,闺蜜就在旁边催促,让他不要东张西望。
写完作业她还要亲自检查一遍,然后告诉他数学题可以做更快一点,准确率更高一点;字迹要写得更整齐、端正、漂亮一点……
结果,最近儿子变得蔫蔫的,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
她们母子关系本来不错,可儿子最近对她爱搭不理的。
听完之后,我忍不住叹了口气,反问闺蜜:
假如你的领导给你分配了一个任务,你尽可能地把它做好,但领导在你旁边监视纠错,你会不会很生气很崩溃?
闺蜜一时语塞。
是啊,没有人喜欢被不停地否定和纠正,孩子也不例外。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你就不停地纠正他、再纠正他。
经常纠正孩子
会让孩子陷入内耗
之前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叫“糟糕的家庭,总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事情有多小呢?
就是哪怕鞋子放的位置不对,吃饭掉了一块肉,衣服上弄了污渍、默写错了一个字……
父母都要挑孩子毛病,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
话题引起不少网友共鸣:
“小时候吃饭不小心掉了几粒米,妈妈就会说我浪费粮食;厕所忘了关灯,妈妈又会指责我半天。导致每次在家我都格外小心谨慎,生怕做错了什么。
没来得及收拾房间,在他们嘴里就成了:你这都住成猪窝了,一个大姑娘这么邋遢,将来没人要你。
一直以来特别敏感、自卑。”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塞德兹博士说过:
“人如同塑造陶瓷一样,小时候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想起之前一位心理学家分享的真实案例:
3岁时,公园里孩子一路狂奔摔倒了,正一脸痛苦时,父母赶过来:“我说什么来着,慢点跑慢点跑,你不听,又摔跤了吧?”
5岁时, 孩子吃饭不小心把饺子掉在衣服上,正不知所措时,父母围过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刚穿的新衣服又弄脏了!”
7岁时, 孩子上学时忘了带作业,到了学校才想起来,母亲站在学校门口冷嘲热讽:“叫你昨晚不收拾,这回长记性了吧!”
10岁时,孩子想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足球队,却遭到父母的拒绝:“踢足球多浪费时间呀,你要不报名诗朗诵兴趣小组吧……”
结果12岁那年,孩子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父母一脸不可思议:“怎么会这样?我们明明没做什么呀!”
其实,他们做的最多的事,就是不停地给孩子纠错,给他灌输貌似正确的建议。
因为过度的纠正,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父母的高要求、高期待、高压力。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心力交瘁、如履薄冰,陷入深深的内耗无法自拔。

经常纠正孩子
会剥夺孩子的自信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曾讲述过一件让她很懊悔的事:
上大学时,她曾去一位亲戚家玩。
亲戚三岁的儿子很聪明,他自告奋勇想给尹建莉讲一个童话故事。
但孩子毕竟太小了,尽管很努力,但很多地方依旧词不达意或者情节颠倒。
尹建莉一边听一边忍不住地纠正他,结果一个故事没讲完,孩子就大哭起来。
尹建莉起初还莫名其妙,以为孩子身体不舒服。
事后才知道,是自己不断地“纠错”,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一个总被纠正的孩子,内心会充满挫败感,他不敢再大步往前走,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博主@神奇妈妈木小暖分享了一段经历。
朋友聚会时,一位朋友说自己14岁的儿子性格有很大的问题——做事畏手畏脚,没有一点主见。
博主还没来得及问为什么,孩子回来了。
满头大汗的孩子坐下来,刚想拿起妈妈的冰镇柠檬水喝一口,妈妈立马怒气冲冲地喊道:
“说了多少次了,出汗后不能喝凉的,你怎么一点记不住?”
吃饭的过程中,朋友也一直抓着儿子的缺点不放:
一会儿说孩子坐得不端正;一会儿说孩子只顾着埋头吃,真没有礼貌;一会儿又嫌弃孩子这么大人了,吃饭夹菜还能掉……
短短一个小时,她的注意力一直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在各种事情上挑毛病,纠正孩子。
眼看着刚才还活力满满的孩子,在妈妈的挑刺中头越来越低,话越来越少。
博主恍然大悟,这样不断被挑错、打击的孩子,怎么可能变得自信大方,有主见?
心理学家约翰·霍特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指出:
“我们应当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纠正错误,让他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出能力和自信。”
孩子的成长,是在不断试错和摸索中走向成熟的。
若是父母的眼睛里,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瑕疵,只会剥夺孩子走向独立的机会,更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他一蹶不振。

父母最顶级的自律
是克制纠正孩子的欲望
听过一个故事:
有两位新婚妻子,第一位妻子,老公一开始下厨,她总是忍不住上手,各种指导和纠正。
搞得老公总是不知所措,再后来老公成了“君子”,他说,君子远庖厨。
而另一位妻子呢,老公不管做成什么样,她总是对老公的厨艺大加赞扬,偶尔给出小建议。
结果老公在厨房越干越欢,厨艺也越来越好。
其实,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纠正、不干涉,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与探索欲。
曾以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入职华为的“天才少年”张霁这样谈起自己的父母:
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决定,父母都会放手让他自己做主。
平常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尽可能地给他机会去思考,选择;给他空间去试错、探索。
正是因为张霁的父母“佛系”,才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越来越有主见。
大学四年期间,当别人还在混日子,不知前路茫茫的时候,张霁在大一刚开学不久,就制定了未来四年的规划。
美国明尼苏打大学儿童发展学院院长达30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重要的并非是灌输了多少知识,给了多少指导。
而在于帮他们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品质,如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重要的并非是灌输了多少知识,给了多少指导。
而在于帮他们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品质,如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
而这些品质的形成,恰恰需要的是放手、是试错、是练习、是承担。
父母最顶级的自律,就是克制纠正孩子的欲望。
吸取了曾经的经验,尹建莉后来在养育女儿圆圆时,就开始克制自己纠正孩子的欲望:
女儿小时候经常打了碗、尿了床、往墙上乱画,甚至搞一些有意的恶作剧,她都一笑而过。
即使造成了一些损失,她也不会责怪孩子。
女儿上小学后,开始喜欢看一些“闲书”,她也不阻挠。
等到女儿小学毕业时,已经读完了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还有《简·爱》《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郑渊洁系列童话故事等。
平常孩子学习,她就在一边安静阅读、陪伴左右,从不会打扰到她,
在尹建莉的培养下,女儿圆圆16岁就考入清华,高出录取分数线22分,高考语文成绩更是高达140分。
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纠正孩子的一个“小毛病”,挑出一个错别字,而是渗透孩子内心的那股力量。
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挑剔,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去探索和体验,才能托起孩子的自信,助他乘风破浪,展翅飞翔。

很喜欢《孩子你慢慢来》中的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教育本来是一段荆棘满地的长路。
如果替孩子屏蔽掉了所有困难,其实也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为人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不急于纠正孩子,允许孩子试错。
*来源: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也许你会喜欢
【收藏】“同学不跟我玩怎么办?”当儿子担心被孤立,这位妈妈给出了我见过最温暖的回答
【社交】中国式父母社交:逢人必谈孩子,孩子等于面子
【方法】孩子的自律、上进从哪里来?看完这篇方法都有了
【真实】硕士妈妈吐槽孩子是学渣上热搜:以后健康快乐就好
【羡慕】一招就让孩子“戒掉”手机,全网妈妈都“慕了”
添加教育助理个人微信号(dangyang002)为好友,备注您孩子的年龄或自己的身份,我们将把您加入到相应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福利。
欢迎关注人民家庭教育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