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谭静、程芸:元杂剧英译文本叙录(一)

[复制链接]
buyidaifu 发表于 2024-6-23 23:20:0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部分:导言及英译剧本叙录
导 言
元杂剧最早的西文译本出现于十八世纪上半叶,即耶稣会传教士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的《赵氏孤儿》法文译本。

《马若瑟的文学世界》
那个时期的法国文学、文化在欧洲居于引领性地位,法语近乎欧洲知识界的通用语;随着大英帝国的强势崛起以及英语壮大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英译元杂剧逐渐成为西方社会了解中国古典戏曲最重要的载体。
今知第一部英译元杂剧,是1736年由英国出版商约翰·瓦茨(John Watts)出版的《赵氏孤儿》,此据马若瑟法译本转译而来,这样看来,英译元杂剧的历史已有280多年了。
可以说,英译(含在英译基础上的改编、改写等情况)元杂剧,既承载着西方对中国传统戏剧、古典文学的传播、接受、理解和阐释,也从一个特定角度,折射出西方汉学发展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早在19世纪下半叶,欧洲学者已经展开了对包括英译本在内的元杂剧西文译本的编目工作。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法国汉学家亨利·考狄(Henri Cordier,1849-1925)[1]的《西人论中国书目》(Bibliotheca Sinica,Dictionnaire Bibliographique des Ouvrages Relatifs à l’Empire Chinois),习称《考狄书目》。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考狄书目》,包括首版(1881年)、首版增补说明(1893-1895)、第二版(1902-1908)和第二版增补说明(1922-1924)等内容。[2]
该书著录了西方汉学自发轫初期直至1924年的众多论著,涵盖法文、英文、德文等主要语种的文献。其中,与元杂剧的英译本、研究著作和批评文章相关的文献,系于“语言与文学”(Langue et Littérature)下的“戏剧”(Théâtre)一类,但占比极少。

《西方汉学书目正续编》
1958年,美国华裔图书馆学家袁同礼(Yuan Tung-li,1895-1965)又在《考狄书目》的基础上,续编了1926-1957年间以西方语言发表的翻译和研究中国的书目,即《西方文献中的中国:续考狄中国书目》(China in Western Literature: A Continuation of Cordier’s Bibliotheca Sinica, 1958)[3],其中亦著录了少量英译元杂剧的文献。
20世纪中叶以来,不少美国和中国学者也开展了西方汉学书目的编制工作,元杂剧译本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
如美国学者戴维森(Martha Davidson)主编的《中国文学作品的英、法、德译文目录》(A List of Published Translatio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French, and German, Ann Abor: J. W. Edwards, 1952),收入1949年以前(含)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译作,“戏剧”(Drama)译作则著录至1947年,包括了中国近现代的话剧,但元杂剧译作的年限止于1936年。
又如,历史学家王尔敏(1927-)著有《中国文献西译书目》(台北商务印书馆,1975),收录1662-1973年间的文献3000多部,其中第四部分“文学”类下设有“戏剧”子类,著录多种元杂剧译本,但以法文和德文译本居多,英文译本的年限亦止于1936年。

《中国文献西译书目》
美国汉学家林理彰(Richard John Lynn)编著了《中国文学西文书目》(Chinese Literature: A Draft Bibliography in Western European Languages, 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1979),收录1978年以前(含)有关元杂剧译作或研究的部分文献。
王丽娜主编的《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学林出版社,1988)中,“戏曲部份”收入英、法、德、日、俄、拉丁语等诸多语种的中国戏曲译本书目及研究文献,元杂剧则是“戏曲部份”的主体。
王丽娜的著录,充分借鉴了西方汉学研究者的成果,是中文学界的元杂剧译本文献学和域外元杂剧研究史领域内的奠基性著述,从文献著录范围到编目体例,都有长远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
其后,中外都有研究者沿着前辈开辟的方向,继续搜罗、编目。如曼纽尔·洛佩斯(Manuel D. Lopez)主编的《中国戏剧:评论、批评和剧本的英译之注解书目索引》(Chinese Drama: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ommentary, Criticism and Play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Metuchen and London: The Scarecrow Press, Inc., 1991),设有“翻译剧作”的专章,著录了1990年以前出版的部分元杂剧英译本。
两位负有盛名的汉学家奚如谷(Stephen H. West,1944- )和伊维德(Wilt L. Idema,1944- )则合作撰写了《早期戏剧现代英译本部分剧目》(A Partial List of Modern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Early Drama)[4],著录1958-2005年出版的34部元杂剧,包括译者、译作名目及出版时间等信息。
中国学者陈剑光、毛一国编着有《新编中国文献西译书目(1900-2017)》(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其中“戏剧文学”元代部分的英译书目中,收录1900年至2017年的相关研究文献及元杂剧译作,这也是目前收录时段最近的目录。
近年来,以元杂剧英译本为主要著录对象的目录,则以都文伟(Wenwei Du)和李安光的专篇文献最引人注目。
都文伟《1741年以来中国戏剧英文译本目录》[5]和李安光《英语世界的元杂剧传播与研究系年表》[6],都是系年为序,但各有特点。

《百老汇的中国题材与中国戏曲》
都文伟《1741年以来中国戏剧英文译本目录》所收文献,涵盖中国戏剧的各类样式和形态、剧种,元杂剧译本混列其中,故须另行甄别,且所收文献仅覆盖至2001年。
李安光《英语世界的元杂剧传播与研究系年表》,著录了截止2012年的元杂剧译本,然而,其中一些文献其实与元杂剧无关,若要获得元杂剧英语译本、译文的信息,仍需研究者重新查阅原始书目和文献,并再次甄别。
其中,还有因失察而产生的讹误。如“1876,G. C. 斯坦特翻译无名氏的《黄鹤楼》(The Yellow Stork Tower)”一条,经查,实为同名京剧《黄鹤楼》的英译本;又如“1934,熊式一(S. I. Hsiung)把中国旧戏《王宝钏》改编为《宝钏夫人》(Lady Precious Stream)”一条,此处旧戏《王宝钏》亦为京剧剧目;再如“1895,乔治·亚当斯(George Adams)在《十九世纪》(The Nineteenth Century)上发表《中国戏曲》(The Chinese Drama)”一条,其中著录的元杂剧译介剧目,记载错误;此外,亦有译本遗漏情况,如2003年霍克思(David Hawkes)《柳毅传书》英译本就未见著录。

《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
总体而言,综合以上目录类文献,我们已经能够较全面地梳理出元杂剧英译本、英译者、出版地和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然而,无须讳言,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或缺陷,需要去补充,或纠正:
第一,既有的著录,其时效性放在今日,已有明显缺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