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她的作品堪称青岛的“伴手礼”!作家阿占“作家的写作课”开讲,干货满满读

[复制链接]
hb163 发表于 2024-6-23 22:35:12|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小说是虚构的,但文学的故乡我没有虚构,山海相依的这座老城,我没有虚构。”6月21日,在信号山路25号,作家阿占主题在“作家的写作课”上以《我不需要虚构一个故乡》为主题开讲,阿占从写小说不是讲故事、白描与闲笔、做一个勇敢的跨界者以及“我不需要虚构一个故乡”等方向和大家分享。“作家的写作课”由青岛市作家协会、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半岛都市报联合主办,每月一讲,半岛都市报视频号、半岛V视、青岛市作家协会视频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

阿占:小说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讲故事
从散文集《乱房间》《私聊》《海货》《一打风花雪月》及《青岛蓝调》,到小说集《制琴记》《墨池记》、单行本《后海》,阿占的创作日臻圆熟,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引发业界关注。谈到最新的两部小说作品,阿占表示,“以前我们对好小说的评论经常是说,某某作家很会讲故事,我认为这样的评价相对肤浅,讲故事的话,能讲过民间话本吗?能讲过故事会吗?能讲过生活本身吗?”阿占认为,生活比“故事”要丰富、惨烈、动人多了,“小说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讲故事,但是必须要有故事,而且要有代表性、时代性、闯入人心的故事。可是如果仅仅是讲故事,就太遗憾了,因为小说是艺术。”阿占坦言自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一步步理解了“小说”,“一个好小说的搭建背景,杨志军老师在‘作家的写作课’第一节课中,就讲到背景发生在社区,小说总要有一个搭建的空间。现实的日常生活空间越真切,读者越有代入感。”
阿占的很多创作都来自日常生活,“人物是虚构的,事件也会有虚构、非虚构的延展,但空间我不需要虚构。”因为青岛本身就是一个有文化遗产的城市,一个有渔村、崇拜寄托场所存在的城市。“这都是我所理解的,现实主义的故乡。”当有了这样一个多变、不可复制、具有独特性的空间,写小说就会很过瘾,“经常会感到生命张力的存在感,追寻有了意义,也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世界,对人性有了更多体系的探索。”

读者:女儿去广州送她一本《蓝调3》

此次参与的文学爱好者也在现场和阿占进行互动。  喜欢创作的任林枫每次都会来“上课”,“阿占这次分享得特别具体,内容比较充实,不是纯理论,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尤其是对我这种想要学习写作的人来说。比如她讲到小说,会让我们知道怎么样去谋篇布局,如何去进行人物塑造,她可以说是毫无保留”。

在采访中,文学爱好者程伟表示,自己平常写一点随笔,特别喜欢阿占的散文。“阿占的散文作品可以说是青岛的‘伴手礼’”,女儿去广州工作,临走之前她就送给女儿一本阿占的《蓝调3》,“我很喜欢这本书,每一篇都特别打动我,女儿想家的时候看一看,记住青岛的美和浪漫。”
” 铁路文联的孙秉伟也是“作家的写作课”资深读者,“从杨志军、许晨、王干,到这次阿占,我的感触很深。阿占作为大海的女儿,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她对故土的这番爱恋、情愫,从她的文字中我们都能感受得到,她的作品应当是青岛的一张名片。”
本期“作家的写作课”由青岛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孙洁主持,在她看来,“阿占的分享和讲授是坦诚的,毫无保留的,如同她对故乡青岛的热爱,热烈真诚。阿占的创作是带有明显青岛印记的,在她的笔下,老城是生机勃发的,这里的人,不管是饺子店老板、啤酒屋老板,还是制琴师、摄影师,他们都是遵从本心的、松弛的活在当下。阿占强烈的纪实性和地域性叙事风格很好地将岛城历史人文景观以文学方式呈现出来,为岛城文坛增添了一抹亮色的色彩。”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