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大地——山西五台山之行‖田诗贵(四川)

[复制链接]
meiya121 发表于 2024-6-23 01:39:03|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是去年我们去到了河南少林寺,少林寺属三教合一宗教寺庙,因少林武术而驰名天下,它的历史久远,建筑相对集中。来到五台山我们看到了与少林寺不一样的景象,五台山系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也是中华十大名山之列,世界文化遗产之地,AAAAA级旅游胜地。五台山地势地貌奇特,四围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遮掩,有如垒土之台,五台山由此而得名。
据说从高空俯瞰,整个五台山就是一朵莲花状,中间的一大片平缓开阔地段是花心,四周的五座山峰是花瓣。五峰各得其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柱月峰,南为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相传莲花台为观音菩萨宝座,大自然是神奇的,五台山有自然形成的佛缘奇景,实为天缘地合,也许就是佛的旨意。具有史记载,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传入五台山,尔后历朝历代在此广建寺庙,除了位于莲花中心之地建有多座寺庙殿堂,四周五峰之上皆建有寺庙,最盛之时仅僧侣就达三千之众。但五台山历史上也曾遭遇不幸,唐德宗元年为发展经济废佛,遣散众僧,折毁寺庙。再后来又慢慢得以恢复,据说现在整个五台山有寺庙建筑二百四十多间,除去莲花中心的建筑,其余都分散在五座山峰平台之上。

也难怪初次到五台山的人们,第一感觉是五台山没有少林寺深邃神秘,壮观弘大,河南少林寺建筑相对集中,加之名扬天下的少林武术更让其声名远播,独享盛誉。如果没有了解五台山的特殊地形地貌;佛教文化发展渗透历程;以及它在数千年漫长的时空间所占据的地位,对中国及世界佛学的影响和贡献;以及它的厚重历史,可能你即使踏上这片净土,也会扫兴而归。记得去年在嵩山少林发了一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刚好有一位好友当时就在五台山,他打电话对我说;”他们几个朋友自驾游到了五台山,觉得五台山没有少林寺有看点,不好玩,还是准备到少林寺去看看。
就像我们一行人,如果没有导游阿乐的一路讲解,現场介绍,没有那些历史渊源和传说故事,我们能看到的不过是几座寺庙,几座山头而已,我们一样会感到茫然乏味,不知所以。佛学的博大精深,岂是凡夫俗子能够轻易悟彻的。那不仅仅是一大教派,一门学问,一种信仰和境界,它同时也是世界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佛教的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意思是对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与人为善也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推崇和传承的处事哲学之一,善行善举为做人的本质,是人间正道。从道德的层面而言,也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由此,尽管我们不是佛教信仰者,不懂佛学,但我们必须了解它,学习它,尊重它。

跟随导游的脚步,我们接连走过了好几座寺庙,阿乐的讲解很专业、很到位,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有如此娴熟的业内知识和敬业的精神,我从心底佩服。通过阿乐,我们开始对五台山有了重新的认识,这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棵树木,每一尊塑像,甚至于每一块砖和石头都有它的故事和历史。最让人铭记于心的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年轻时美貌聪慧,才智过人,曾有业内外来心怀叵测之徒想用计抢走她,好在没有得逞。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居住的地方,是真正的文殊菩萨发祥之地。文殊菩萨在此地的名望和影响之大,如果不是亲临实地,你是想象不到的。凡来五台山的人们,没有不拜文殊菩萨的,人世间谁不养儿育女,谁不希望子孙后代智慧聪明,功成名就。与外地其它寺庙不同的是五台山所有寺庙都有文殊菩萨的位置和塑像。从古代的各级科举考试,人才选拔,不管是乡试、县试、会试、殿试和院试等,到今天这个信仰自由的世代,大凡应考之人,或本人亲临,或亲人替代,大多都要来五台山拜佛,祈祷文殊菩萨保佑学业有成,金榜题名。我之所见,佛地说佛,其实求佛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心灵慰籍和希望的寄托,望子成才,人间正道,何乐而不为。自然无穷大,佛法亦无边,有心在、意在,也有希望所在。

记得我们去五台山是四月中旬,不算旅游旺季,也不是节假日,但依然车流不断,人山人海。因大孙女今年高考,我也是带着使命和意愿而来到五台山的,根据导游的指点安排,一行人在几座寺庙一一拜佛祈祷,在大殿前功德随缘处表示了诚意。大约上午十点左右,导游带大家来到了又一座规模较大的寺庙,阿乐说:“这里是五台山文殊菩萨主殿,先前为什么没带大家来,是因为这里人太多,就是排队等候至少也要两个小时以上。为了不耽误行程和大家的时间,我们走了其它几个地方,五台山殿殿都有文殊菩萨,大家拜了都一样哈,心诚则灵嘛。”听了阿乐的解释,大家都非常理解,起眼一看,面前的大坝子内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好在前来拜望文殊菩萨的人们有序地排列。我粗略数了一下一共有十五排,每列三十多人,我们很庆幸导游的正确决策,没有让我们长时间等待。听导游讲,这个时节来五台山的人不算最多,再过一段时间才是高峰,我知道,这就是五台山的人脉和佛缘,也是它的名望和灵气所致。
历朝历代,春秋四季,到五台山拜佛的信徒从未间断过,拜佛之人也从不分等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求官求学、求职求财皆随其缘。听阿乐说:当年中央苏区在延安战斗十三年后准备迁往西柏坡,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曾在五台山住过一晚,来到圣地之处,毛泽东也去求得一签,五台山主持为其解签时只说了四个数字,“八三四一”。是否真实,无文字求证,但在五台山,导游带我们去了中央苏区几位领导曾经住过的地方。

在一座新建成不久的寺庙前,阿乐说:“这座寺庙是一个企业老板捐资修建的,这其中的故事与五台山有关。原来这位老板最初做生意也有了一些资金积累和名气,但不知何故,后来就老是不顺,做什么亏什么,直到血本无归,在人生最低谷,走投无路的时候曾有过轻生念头。尔后他听说五台山的菩萨很灵,他报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五台山,他在菩萨面前发誓说:‘如果我今后的企业能起死回生,挣到了钱,我一定在五台山新建一座寺庙。’后来他靠着自己心存的那一份念想,当然更主要的是靠他的勤奋和意志力,加上香港回归,改革开放年代带来的良好机遇,他成功了,也同时兑现了他的承诺。人世间的世事渊源是难以自圆其说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在佛的面前发誓,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遇和胆识,我们只能随缘而已。
五台山不仅是一座山的代言,它是天地自然的杰作,是佛的圣地,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融合。今生有此机会亲临,实属不易,来了,也算了却一桩心愿而已。
作者自我介绍:田诗贵,退休教师,平武县、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本人退休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相关文学网络平台和报刊纸媒发表多篇诗歌散文作品,已出版《平武民俗故事》、新诗集《人生---那一路风景》、散文集《远行的路》。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