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仅在格力电器任职?

[复制链接]
shower 发表于 2023-8-8 22:15:5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评价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仅在格力电器任职?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yomiko2004 发表于 2023-8-8 22:16: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这件事,再说董明珠这个人。
格力和珠海政府的恩恩怨怨一路走来回看,真的是惊心动魄。
但是,董明珠不再出任格力集团董事长,这件事真不能把锅简单甩给珠海政府。
因为这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共同发布的一份意见导致的。





关于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的通知

简单来说,董明珠女士要持股,要增持,故不能兼任格力集团的董事长。

这是国家级部门今年8月出的意见,并不是珠海政府为了搞她,说出就能出的东西。而且珠海和全国多家企业都在改,并非格力一家。


现在有种很不好的风气——看到一个好观点,就开始这一个观点过度解读。
一方面是因为媒体需要哗众取宠,另一方面是大众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
事实绝非如此,董明珠被免格力集团董事长的黑幕
再见,董明珠!铁娘子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利的巅峰,又为何被免职?
董明珠被免集团董事长的五大真相:这事应该不怪成龙
“董明珠没犯王石的错,却也摆脱不了王石的命运”
现在全网铺天盖地的这些内容和图片,基本脱胎于这个知乎回答。
董明珠为什么选择自己为格力代言?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我不是说这个答案不好,我只是想说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对董明珠有兴趣,而只是在消费董明珠这个符号。

再说董明珠。
媒体非常喜欢董明珠这样的名人,本身就有知名度,再加上性格突出,自然就能给大家很多新闻点。
就我看来,整个媒体都在把董明珠向两个方向塑造,一是前文所述之悲情创始人,二是自大鲁莽强势的传统业高管。
至于其他类型的董明珠,媒体的曝光和传播是非常少的。
为了有一个相对直接的感受(虽然还是媒体剪过的),我把近期所有董明珠的视频都看了。



先来一张董总和雷总的对话。董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说点客套场面话或更敌对的话。但是她没有,只是实事求是轻描淡写地说   “没什么的,很正常”。
就是看这段的时候,我觉得董明珠很直爽,活得很真,很自我。



再看这个,这个视频叫做 董明珠大骂员工“能不能给点饭给老子吃。”
当时的现场情况:大家要合影,员工把室内大灯关了,留了个投影仪做照明(如图)…这样怎么合影嘛。
董明珠气得骂员工“能不能给点饭给老子吃”。
但是结合上下文,这句话根本搭不上。
听了两遍发现其实说的是“能不能给点饭给脑子吃”……
这个算是报道出了偏差,你们要负责吧····


这是《我是创始人》最近一集。
比赛输了复盘,和搜狗的王小川吵业务。能感觉到董偏爱冲突,不做和事老的一面。同时这场业务的争吵很有技术,王小川说着说着就被董明珠带节奏了。

  • 首先指出王小川的方向上的大错误——复盘不是追责惩罚作检讨,而是要找原因保证改进。
  • 接着说小川作为队长,决策时候不能只看资深队员的判断,而应根据现状及时调整战术。
  • 最后主动承认自己对定价方案判断错误。以此立于不败之地。


著名的10亿赌约背后的事儿,董明珠谈和雷军的关系。
我也把《2014经济人物》的打赌现场、《人物》的雷军谈打赌内容都看了。
确实和董明珠说的一样,其实主要是媒体在搞噱头。
看经济人物现场的视频,也能感受到打赌现场的气氛其实很轻松的,就是个观念分歧。
雷军的想法: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力,爆炸性成长,先进生产力一定取代落后生产力。

董明珠的想法:任何一样商品,想要做大还是要根植工厂。格力先做工厂,然后找马云做互联网。小米会以互联网成长,格力也可以以互联网成长。
其实两方说的都很有道理。举个例子,董明珠说的“一个品牌要根植工厂才能走得更久更稳”,这一条华为手机已经在实践,华为手机现在做成什么样大家也知道,比小米强一点。







这是董明珠在《我是创始人》节目中在当服务员,穿了海底捞的制服。后面是因为有事先走,向国家质监局领导告别,快速鞠了个躬,不卑不亢。
注意看董明珠迎送小孩时候手的位置,还有“哎呀,怠慢了”这句话的运用,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待人接物是有相当水准的。而且做服务员,她心态放得很好,服务的姿态也很低调。
这是大家常见的董明珠的另一面。



最后来一张鲁豫采访董明珠节目中,鲁豫对董的评价。看了这么多视频,我觉得这个评价很精准。

董明珠是个不怎么端着,活得自我的人。对自己除了道德之外的公众形象,基本无所谓。
确实像鲁豫说的,她不惧怕和别人产生摩擦,我甚至认为反而她很enjoy这种冲突。
这就能理解她为什么经常会有新闻产生。
因为冲突是很有戏剧性的,媒体也最喜欢报道这种戏剧性。
和雷军思路上的冲突,打赌十亿
大骂员工,"能不能给点饭给老子吃”
批评股东,“没有哪个公司像格力一样对你们”
VS
董明珠和雷军亲切会晤,未来不排除合作可能性
董明珠:员工是我们的珍宝
格力召开股东会,业绩将稳步成长
这两组新闻,你觉得哪组新闻有人看。。?
也就是这样,董明珠的戏剧性的一面被越来越放大,通过媒体渠道传达到达大家的脑海里。。。

大家在媒体的宣传下,渐渐看很多社会人都是“单向度”的人,这些社会人不再是一个个立体鲜活的人,而蜕变成了一个个的脸谱。
把董明珠归为一个不服输有点冒失的传统高管阿姨
把陈光标归为一个爱作秀终于有点栽了的慈善家(可能假)。
把罗永浩归为屡战屡败爱折腾没有长性的中年前老师。
……
这不对。且不说人是多面的,而且人也是不断变化,思路会不断进化的。只看一个最单向的面,只会让自己也陷入单向思维中。而长期经历单向思维之后,自己会慢慢的丧失判断力,也会变成一个单向度的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lenapark 发表于 2023-8-8 22:17:2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军从前在金山是很抠的,因为其实在金山他也不是大股东,早期只是一个北京分公司总经理。1995年他做砸了金山的拳头产品“盘古组件”,很郁闷跑回家泡了半年CFido论坛。

当时丁磊和马化腾也在上面,只是他俩一个还在电信局没辞职,一个还在别人的公司当工程师。

半年之后金山又需要雷军了,雷军念了两句诗,“苟利金山生死矣,岂因盘古避趋之……”,就回去上班了。


1

所以早期雷军自己都不姓马,对自己的手下如何大方呢?他自己当劳模,就要求别人也当劳模,团队一直是很苦的。2007年王峰离开金山出来创业了,李学凌见了他就说,“哎呀,你怎么才出来啊”。

直到2011年,雷军当上了金山董事长,求伯君和张旋龙将所持金山投票权全权委托给他。后来金山和小米又两次增持,雷军才真正意义上成了金山的主人。


这才有了2013年,雷军给所有金山员工每人1000股,接近两万港币的事情。所以腾讯给全体员工发股票这件事,最近炒得很火,但是应该说是抄袭雷军的。


雷军后来在小米,分股票也是很大方的,有传闻说他一度还挺后悔,因为那时候小米太顺了,觉得股票分早了。今年应该不会这么想了,马云还没说后悔呢。


张旋龙这个人很值得说,首先他是张小龙的哥哥。是的,叫张小龙,但是不是微信的张小龙,重名而已。


其次,大家都知道雷军,一部分人知道求伯君,但是现在记得张旋龙的人很少了。其实他才是金山的创始人,在博士不如狗,硕士满地走的中关村,一个高中毕业的胡建人竟然先后当上了金山和方正两大民族软件公司的董事长。


当然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很值得说,就是他当年把金山50%的股份免费送给了技术天才求伯君,有了金山的第一次辉煌。


后来他又和求伯君一起把股份委托给雷军,有了第二次辉煌。

所以董明珠虽然嘴上和雷军整天你来我往,相互伤害,但是实际上应该是很羡慕雷军的,遇到了一个张旋龙。

董小姐表面上很风光,别人以为她就是格力,格力就是她,实际上她占有格力的股票不到1%。董明珠去年年薪 400 多万,年底分红也不过 6000 多万。


格力员工见了她要鼓掌,她自己当格力的代言人,甚至要格力手机把她的照片当做屏保,何苦呢?

依然敌不过珠海国资委一纸通知,就这样丢掉了格力集团董事长的位子。国资委是不会当张旋龙的,50%的股票分给你,开玩笑嘛!国有资产重大流失。至于投资3000万回报300亿,这是组织交给你的任务,你完成的很好,所以你是正处级领导干部。


两年前董明珠亲口吐槽过,“遇到困难国资委就说这属于你们的经营问题,自己去解决,遇到一些利益他们就手伸得很长”。


董明珠被免去职务,很多人怀疑是因为格力对新能源汽车公司银隆的拟增发收购案,其中一项面向格力员工的定向增发计划,将会让董明珠以9.37亿元的价格将自己持有的格力股份翻一番,但是仍然不到2%。


一个千亿上市公司的缔造者,为了增持这么点股票,大动干戈,又是拍桌子又是骂娘,最后还被撸掉了母公司董事长的职位。

我真是替董小姐不值啊!你说董小姐,你为什么不去乐视呢?

你看乐视多好,上个星期乐视上市公司一纸通知,要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增持公司股份,资金需要自己筹集,增持总金额不低于3亿人民币。



我想董小姐如果在乐视这样的一家公司,一定会很幸福的,不要说3个亿,30个亿马上给你弄来,如果自己多年的分红攒下来不够,管雷军借我相信雷军也是不会拒绝的。


还用得着贾跃亭今天可怜兮兮跑到香港去融资,钱什么的还没影,先发一个朋友圈,让同事赶紧扩散出去稳定军心。





我看军心很难稳定啊,上一次乐视股价跌成狗,就是因为贾跃亭去香港呆了半年,一直死活不肯回来。


一个手握1000亿现金储备的格力,和一个传闻欠了供应链十几亿的乐视,难道不应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但是很遗憾,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两家公司的创始人一个说自己衣服都不让请人洗,出去住10天酒店都舍不得,一个说自己一分钱不拿,全家8口人挤在不到200平米的房子里,是全球最穷的CEO。


“你说你最穷你就最穷?中关村和望京的十几万野生创业者答应吗”,老编辑一个内容创业的CEO,现在蹲在自己12平米不带空调的租住屋里写文章,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你们的怨念。

本文作者老编辑,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道消息(laodaoxx),同时见于知乎专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antsarmy 发表于 2023-8-8 22:17:3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年过后回头看,也许大家会看到,这就是格力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我确实希望这次我不会再一语成谶。

————————————
过4K赞,按照我的习惯,会对一些FAQ做出解答,附在原答案后面

因为我曾在另一个答案:
董明珠为什么选择自己为格力代言?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里面,分享过对格力及董明珠的一些了解,所从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起,就有很多人来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我确实是有义务回答这个问题的,以回馈那30多K为我点赞了的朋友。不过我回答的角度,主要是从实业从业者,企业治理角度来谈这个问题,至于说还有进来搅局的前海人寿(也就是宝万之争里面的“门口的野蛮人”),就不讨论了。

每个行业都是有天花板的,在市场的扩张期向稳定期转变的时候,行业规模天花板还会往下降,举个例子来说:你在一个100户人家的小村庄开一家汽车经销店,在过去的2年里,100户人家都买上了小轿车,增量市场让你赚的盆满钵满(每年50辆),可是,当市场饱和——每一家都开上小汽车——以后,你就只能靠5年甚至10年一换的存量替换市场,规模也就是每年10-20辆。请问,你打算怎么办?
过去的30年,中国几亿家庭中实现“家用电器化”,是中国家电制造业中崛起海尔、格力、美的三大家电业巨头,使它们从乡村小厂成为世界500强的宏大时代背景。然而,这个时代过去了。家电在中国家庭中的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是无可争辩的行业大趋势。千亿级别企业要想保持增长,乃至高速增长。求变,扩张,多元化将是不可避免的大课题。基业长青的巨无霸企业,都至少经历过两到三次产业多元化扩张,进入多个陌生的行业领域。IBM从一个做打孔机的企业起家,做过存储器,搞过个人电脑,大型机,现在转做信息咨询和解决方案,造军火核电医疗的GE最早是做灯泡的,丰田是做纺织机的起的家,它们成为今天的巨无霸,都经历过多次变革和进入新市场的勇敢尝试。我们经常嘲弄做香烟的要去造汽车,造空调要造手机。可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会发现这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我们很多人的第一个手机来自一个伐木的公司(诺基亚),现在为一个电脑公司造出的手机卖肾(苹果,尤其是当年苹果说要造手机的时候被嘲笑成什么样,还有多少人记得?),开着一家电池公司造的车(比亚迪),乘坐造大炮工厂做出来的电梯上楼(蒂森克虏伯)。
当然,变革并不总是成功,更大的可能性是失败,现在格力就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是求变还是求稳,是继续向前冲,还是维持现状,抵抗行业衰退。在她的前面,她的两个同行都已经做出了明确的选择,海尔在2009年收购了日本三洋之后,又在今年收购了通用电气GE的家用电器部门,海尔的战略明确——做家电,继续做家电,中国做完了就做外国。这是海尔自身的客观条件决定的,海尔本就是一个高度多元化(家电内部)的家电企业,产品线涵盖了黑白家电漫长产品线(不包含现在兴起的小家电),他的背后是传统家电大省——山东政府的全力支持,有太多后手资源可以调动,他们的战略不能脱离省情,只能因地制宜,去搞山东没有产业基础的行业,逆水行舟抛弃本土资源不是好主意。格力做的最好的是空调,产品线比竞争对手都短得多,格力今天的体量是得益于空调在家电里的高比重(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冰箱洗衣机但可能每个房间都要空调),及跨民用商用领域的两栖优势。继续做家电,格力的战略资源远逊于海尔。而格力的另一个老对手——美的,收购了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制造商库卡,进入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领域,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格力已经不能有更好的胜负手。
和一家餐厅做大了可以到处开分店不一样,餐饮市场对于某企业近乎是无限的。而对于格力这样的千亿级的企业来说,他们所要寻找的是方兴未艾的万亿级市场。这样的市场,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路线图里面已经给规划的很清楚了: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三、航空航天装备

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五、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七、电力装备

八、农业装备
九、新材料
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格力牌手机、格力钛酸锂电池,乃至格力电动车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这难道会比格力地铁、格力牌大飞机,人造卫星、登月火箭推进器,格力牌拖拉机,格力万吨轮,格力牌XXX兆伏超高压输电断路器,或者格力磁核共振仪更显得荒诞不经吗?这么想起来,格力牌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就顺眼多了?
格力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企业,想要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2025路线图)大行业背景,能够把握的唯二两个通路——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两个方向都遭受了重创。这才是董明珠在股东会上悲愤地说出“格力没有亏待你们”的原因。董明珠这样的企业家当然不会为别人没有给她鼓掌而发飙。她真正痛心疾首的是,没有鼓掌只是一个信号,这意味着中小股东不支持她通过收购银隆转入新能源行业轨道。
两个通道,一旦堵死。格力长远前途堪忧,格力现在还会继续赚钱,但格力就此失去伟大的可能,格力将永远是个“造空调的”,丧失实现优秀到卓越的跨越成为中国顶尖企业的战略转机。格力和美的缠斗20年,美的今天能玩动收购库卡的惊天跨国大并购(顺便说句,这也是我在知乎很早就预言中了的美的为什么要收购机器人制造商 Kuka,对其能带来怎样的影响?),而董以从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时间点前夕,试图将格力引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连一个小小的银隆都吞不下去,颓势已显,胜负已分。董明珠当场所说言下未表之意,是说:
“A股市场上这么多企业,都是来圈钱,来骗你们股民钱的,只有格力十几年来好好做企业,分红,回报股东,格力比他们有良心多了,现在是决定格力命运的时刻,你们现在不能信任格力一次,将来会为此后悔的。”
董小姐当然会悲愤,20年来,她一直自负在企业管理水平上超过美的一头(我可没有说我这么看),但是,美的一直对格力有一个巨大的先天的,核武器级别的战略优势。就是格力难以摆脱的DNA里的历史包袱,股权分散,股东不和,实际控制权不明,始终处于四方争夺中的战略主导权既牵扯大量精力,又阻碍走出漂亮的胜负手,美的从来没有这个“先天性心脏病",今天美的胜格力,就胜在无可争辩的清晰企业统治权。
一个企业在最高治理层面有两个天大的问题需要决策:1、战略大转型。2、继承人问题。两件事情,美的都轻松漂亮地赢了,而格力很无奈地输了。毕竟,朱江洪不在,光靠董女士一个人是控湖不了那么大的盘的。
在美的,无论多大的战略,多大的风险,多大的局,只要何享健点头,就能干。比如收购库卡这样的大计划,美的就不会也不需要左顾右盼,前怕狼后怕虎,不需要透露给太多人听,不需要去说服太多人。而在格力,想做件大事情,犹豫不定的有之,存心拖后腿的有之,打小算盘者有之,求稳求短期回报的有之,总之,要摆平说服的人实在太多太难。
选择一个好的继承人,何享健看中方洪波,这事情就能定,事实证明,何享健没有看错人。但在格力,一个继承者要能够镇服格力无数的重臣诸侯,又要能够带领格力持续发展,还能摆平中小股东,顶住国资委和大股东压力,这样的继承者从哪里来呢?又怎么过渡呢?在美的,何享健选择一个人,带10年就可以稳定交班。在格力,董明珠如果选择了一个人,那怎么如果格力集团及国资委推出另一个候选人抗衡,局面将会怎样?

关于董小姐,有一句霸气无比的说法:“董明珠走过的路草都不长”,这句评价的强横程度能秒杀无数现在网上类似“犯XX天威者,虽远必诛”,因为后者是空话,前者却是实在的评价。董明珠也自己也说,“我从不犯错”,这话并不是董明珠丧失了基本的谦虚与自知,恰恰证明了董明珠对自己处境的准确了解。董明珠不能犯错,也不能承认自己犯错,因为如果董明珠犯了错,就有无数人群起而攻之,承认自己会犯错,就会有无数人群起而与之争辩,格力的最高领导层就会陷入无尽的争论与内耗当中,而这噩梦恰恰是格力的竞争对手及其统帅——海尔之张瑞敏,美的之何享健从来不需要担心的。
这两句话,表面在说董明珠的强势,实际却点出了董明珠的艰难——一个真正强势的领导者,根本不需要那样的强势,因为强势的领导不是经常能辩论得赢,也不是在辩论中从不让步,一个强势的领导者是“根本没有人会去和他争辩”,一言定乾坤,足矣。

收购银隆失败,董明珠退出格力集团(再次说明和格力电器完全不是一码事)阵地,是两个意味深长的标志性事件,格力电器在战略转型和明确最高战略主导权归属两件重要事情上重大挫败,以后再推进战略转型和候选人安排将难上加难。这时点,很可能将成为格力由盛转衰,不进则退的转折点。这并不是说,没董明珠格力就不行,更不是说董明珠十全十美,而是说现下唯一有希望有资格『领导格力进行战略转型』的人选也没拿够信任票,那今后格力将更加群龙无首,进退失据。
有人说,”地球离开了谁就不转了么?”,地球当然不会离开谁就不转,但是一个企业、组织的领军人物往往关乎企业兴衰,关键决策左右这个组织的生死,却是历史所印证多次的事实。格力集团少一个董明珠,格力电器还是一样搞,只是,格力电器大概将永远(至少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一个”造空调的“,格力无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将是大概率事件。
无论如何,格力能走到今天已经是不易,最终的这个”棋差一着“的败局,因有朱老董小姐的合力坚守,已经推迟了十年。有句老话说的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如果不比,旁观者如果只看这一家兴了败了,看不出玄机,若能横向比较看看,估计要吓一跳。和格力与朱江洪董明珠有相同“先天性心脏病”的企业与企业家们相比,格力已经是幸甚,和那些已经烟消云散的企业相比,格力已经算兴旺发达,和那些身败名裂,含冤囹圄的企业家们相比。朱、董两位已经是“全身而退”。无论如何,格力“一次创业”算是辉煌成功的,现在未成功的,是“二次创业“,创业本来维艰,胜是侥幸,败是常态。
我给董小姐评价:
『筚路蓝缕,成就格力之优秀,困于大局,未能成就格力之卓越。图二次创业,再造共和,惜大业未竞,大勋未集。』
输总归是输,但输得不难看,话说回来,输得不难看,却也总是输了,不是么。
当然,我要澄清,我绝对不是鼓吹格力集团、格力电器股东包括国资委和董事会应该无条件信任董明珠,无条件放权董明珠,这是对“股东——董事会——经理人授权代理”的现代企业管理伦理原则的根本性背叛。然而,在格力的关键关头,公司管理层常年以来总是要面临前面有强大的对手,背后有要抢班夺权的大股东这种两线作战的局面,在关键时刻,总是因为没有战略主导权归属,导致各方面争论不休,无法统一意见,错失良机,确实使人扼腕痛惜。股东行权天经地义,企业大转型本是胜败难料,局中人无论做何种选择,于道义,于利弊,于情理,我们都无法过多指摘,有些因果,自从一切刚刚开始之时就已经种下。
中国三十多年企业史,足以印证邓公已经洞若观火,却因时代局限无法宣诸于口的一句话: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
春秋无义战,商场无黑白,人世江湖本就是如此复杂,许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并非一切局都有解,
弈棋千手,终不得不投子认负,不能简单地说说谁对谁错,谁优谁劣,只能说,局中人都做出了他们自己的选择。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
过了两千赞,对一些常见问题,做出一点回应:
1、如果收购价格合理,会有这么多人反对?明知不合理的,为什么不去制止呢?

我想请教一下,什么是“合理”的价格?如果大家看法不一样,以谁的“合理”为准?
按115欧元的收购报价,库卡的市盈率(PE)为48倍,而机器人四大家族中的另外三家5月18日的PE分别为:ABB(NYSE:ABB)15.44倍、发那科(Fanuc,TYO:6954)19.92倍、安川电机(Yaskawa,TYO:6506)15.09倍。拿下库卡,美的可谓不惜代价。
库卡的股东不是傻瓜,库卡能维持四大家族机器人企业2-3倍的PE溢价,就是等着中国买家来买,单纯从企业价值看,库卡本身当然不值那么多,但是作为“实现美的双智战略的关键战略资源”,这就一点也不贵了。美的为这个事情总共花了300亿,几乎多花了200亿,人家喊贵了么?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时候,沃尔沃前一年亏损差不多140个亿人民币,比吉利半年销售额还多,而且对方还要求将沃尔沃不破产,不裁员,不降低员工福利,承担所有债务,从一般角度来看,沃尔沃典型一个负资产。结果吉利还是勒紧裤腰带,花大价钱买了过来,人家嫌贵了么。
按照一般想法,这些买卖赔到家了。但是这两个收购案件都成功了。说到底,战略收购这种事,贵才正常,不贵才奇了怪了。因为你算的是人家账面资产,人家算的是你的希望与未来。我建议,收购估值这种事,还是让企业家自己去做,我们局外人看看热闹就好了。
2、为什么要增发而不是用自有资金。
一、收购银隆只是新能源(包括钛酸锂电池和新能源客车)战略的第一步,以后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而且迫在眉睫。战略收购这么花钱的事,谁都不会拿自己的运营资金去干,搞不好要资金链断裂出人命。能喊出用自有资金(美的收购库卡是用贷款的)做战略收购的,相当于说战争刚开始就把战略预备队投进去的军事外行,没必要讨论。


二、这样子大规模的战略转型,要求的是整个股东和管理团队,都要意见统一,人心齐态度坚定,最可怕的事情是战略投入搞到一半,突然间有些人退缩了,所有人都进退两难。所以,有些重大议题,尽可能要求大家先明确表态,不干现在就不开始,要干就干到底。比如:一个工厂投入工厂要改三期工程,工程干到二期了,突然有人觉得市场不好,盖出来也不挣钱,不往下投了,就地停工前面的钱打水漂有人不干,继续投钱赌一把也有人不干,大家谈不拢,进退两难,最后全面崩盘。
一般这种长周期,分步实施的决策,尽可能首先把不确定的决策放在前面,手上能稳定调动的资源只能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投入进去。战略投入今天直接被否决了,等于没投入就叫停,最坏丧失一个机会。可是如果用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开干,等到要继续大规模投入再被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否决,那就成了一口气没上来死在半路了。战略分歧和摇摆,多大的公司都能耗死。
三、为了增加股权集中度,防止重蹈万科的前车之鉴,但这个问题不完全是企业管理问题,而是二级市场和股权争夺问题,不做展开讨论。
3、格力做手机是不是不务正业?
格力做手机绝不是拍脑袋瞎折腾,而是有深刻的产业背景的,从20年前开始,业界愿景就是家居智能化,当年比尔盖茨的家据说能实现全智能家电,但耗资达到千万美元。而现在家电智能化的浪潮已经近在眼前,可以轻松走进千家万户,关键就是科技的进步解决了中央控制节点问题——手机,以及控制信号传输问题——wifi。
董小姐和雷军在很多场合针锋相对,当然不是嫉妒“雷布斯”的知名度,而是雷军携旗下小米手机和小米路由器加入美的阵营,是将来美的智能家电的重要板块,两方各在敌对阵营各为其主,针锋相对丝毫不稀奇。我这么说大家能理解了吧。

其次、格力手机不算是多元化,对于海尔、美的、格力三大巨头来说,手机都服务于原本的家用电器板块,是智能家电的重要环节,如果有一天,格力收购或者自己做无线路由器了,一点也不稀奇,千万不要说董小姐在瞎折腾。
搞新能源储能,或者新能源汽车,才是真正的多元化。
第三,格力做手机确实没做好——到目前为止。iphone第一代有人用过么?我用过,他确实有很酷很帅的地方,但是也确实是极其难用。在产品第一代,第二代就断言产品做烂了,为时尚早。


————————————————————
格力股东大会没有掌声 董明珠当场发飙:格力没有亏待你们
54亿收购GE家电 最终赢家真的是海尔吗?
格力收购银隆案 两项议案分开表决或无效
格力电器公告称收购珠海银隆方案未获整体通过 月底前披露新方案关键在个“比”字
bird034 发表于 2023-8-8 22:18:3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小姐,你有你付出过的辛劳。

但你和他们一样,成了健力宝。

董小姐,你的胳膊能把一切摧毁。
但拗不过政府,粗壮的腿。

董小姐,你还有场未定的胜负。
你是否还记得,和雷军打过赌注。

董小姐,权力的得失来去匆匆。
只因为你,始终不懂闷声。

所以那些都已经成了真的,董小姐
这是一个到处充满故事的大企业。

成为一只野狼,可她的周围全是猎枪。
这让我感到绝望,董小姐。

所以那些都已经成了真的,董小姐。
此时的你必须做出无可奈何的告别。

最近强势女性,
都不那么太平。
再见了呀,董小姐,

躁起来吧,董小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nankong2000 发表于 2023-8-8 22:19:2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一切口水答,以及人身攻击和吐槽。
声明立场,在我看来,董小姐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值得尊敬和佩服的。

  • 国资背景下的企业(抛开垄断行业),经营者没有一个不是带着镣铐在跳舞。是,不做就不会错,只要做,就会有人挑刺,说做的不好态度不好脾气不好长得太丑等等等等;不做当然不会错,稳稳当当也不少拿钱,还不操心有啥不好?至于企业,后面不还是有国家嘛;
  • 企业经营之艰难,打江山的路上的坑之多,资本环境之复杂,局外人未可知,却可以轻易的去从很表面的现象去判断一个人,去贴标签,这不仅无知,而且无情。前有王石的前车之鉴,格力后面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同时,企业规模巨大必然在管理上有更不可想象的难度,而资本市场的野蛮人正虎视眈眈。
可以说,危机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格力能做到这个水平,我非常之佩服董小姐。
别的能力不说,对于所做事情的执念和努力和坚毅,是我等望尘莫及。
这次的事情,很显然,是前段时间收购案带来的结果。
如果因此董小姐不能再做下去,我会觉得遗憾。但是也为她高兴,享福谁不会呢?
何苦来哉。
但又不免觉得可惜,难得这么一个人物,好想再看她风云数十年。
虎嗅前后写的非常详细,有兴趣可以看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TQzMjE1NjQwMQ==&mid=2655537543&idx=1&sn=a9c8f6c6a185ef5d42158ee1c18c31ac&chksm=66dfe61951a86f0ff8e255537da8b3477856766b3911c1be18419cbcbf3dee63c75acaa9b34e&mpshare=1&scene=2&srcid=1111R52iWsFinm3DOgEa7ohE&from=timeline#wechat_redirect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