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崩溃开始,杨广举全国之力,征讨辽东,无功而返,杨玄感叛变

[复制链接]
龙一品 发表于 2024-6-18 20:30:02|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征辽东,那个破碎在辽东的妄想

一征高句丽,隋炀帝妄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打仗前,隋炀帝对如何接受投降做了安排。
隋炀帝给每一路大军都配备了一位受降使者,称为慰抚使,慰抚使直接隶属于隋炀帝,不受所在部队大将节制。隋炀帝还规定如果高句丽人要投降,而将领不接受投降,受降使者可以节制大将,接受投降。
隋炀帝担心将领为立战功,不接受投降。所以,他要防止大将贪功冒进,影响他收降高句丽的进度。
这梦做得多好。老将段文振在去辽东的路上病重,临终前上表隋炀帝,忧心地劝说隋炀帝不要轻敌,要速战。他的上表主要说了以下内容:
第一,防备诈降。他们多狡诈,如果高句丽人口头上说投降,陛下不要轻信。
第二,一定要速速进军。雨季即将到来,万万不能耽搁时间。等到雨季到来,道阻且长,兵马、粮食都难以补充。
第三,攻其不备。希望陛下严勒诸军,星夜兼程,水陆齐发,火速进军。平壤是座孤城,我们出其不意,一定能将其拿下。平壤城破,其他的城市不攻自破。如果迟疑不决,又遭逢雨季,后勤补给无法跟上,高句丽强敌在前,他的附属靺鞨在后,大军腹背受敌,我们就危险了。
段文振的临终遗言,隋炀帝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在隋炀帝看来,高句丽都没隋朝的一个郡大,隋朝大军压境,小小的高句丽哪有道理不投降?
所以,他不是来打仗的,是来耀武扬威的。和他之前的巡游一样,多用人,多用东西,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总之,场面够大就行了。
大业八年(612)正月,隋朝大军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在涿郡集合完毕,号称二百万。后勤保障人员同时就位,是士兵数量的两倍。
隋炀帝举行了三场隆重的祭祀仪式,分别祭祀了宜社、上帝、马祖。
祭祀完毕,隋炀帝亲授节度,颁发各军将领的委任状,公布部队建制:大军分为左右两翼,各十二军,共二十四军。每军设置大将、亚将各一人。
骑兵分为四个团,每团四十队,每队一百人;步兵四个团,每团二十队,每队一百人;每个团设偏将一人。辎重散兵也分为四个团;军中设受降使者一人,承诏慰抚,不受大将节制。

隋炀帝选择打“明牌”。
他要求每个团的铠胄、缨绋、旗幡都使用不同颜色,方便区分,将士都要在衣服上缝制写有部队番号的军纪带。
连大军走的路线隋炀帝都公布了:左十二军出镂方、长岑、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菟、扶余、朝鲜、沃沮、乐浪等道;右十二军出黏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蹋顿、肃慎、碣石、带方、襄平等 道。出兵的方式为大摆一字长蛇阵。
隋军每天出发一军,相邻的两军之间间隔四十里,二十四路大军分二十四天出发;还有隋炀帝的天子六军(内、外、前、后、左、右六军),由十一卫禁军、三省六部九寺的官员组成。这六军出发又用了六天;还有辎重部队,也是每天出发一军。
正月初三,这支庞大的军队从涿郡出发,整整用了四十天,才出发完毕。二十四军,首尾相连,鼓角相闻,旌旗绵亘九百六十里,天子六军旌旗绵亘八十里。
《资治通鉴》的作者慨叹:“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隋炀帝要通过大军威慑,让高句丽主动投降。
所以,他不怕泄露番号,不怕泄露行军路线,不担心行军迟缓,不担心敌人有所准备,不担心段文振所说的雨季即将来临。

所以,军队里还有数量庞大的非作战人员。
隋场帝自己带着后宫妃嫔,还鼓励官员携带家属。大业七年(611)四月,朝廷抵达涿郡后,隋炀帝还给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分了房子,让大家都安心住下来。
西突厥处罗可汗、高昌王、伊吾吐屯设、吐谷浑太子和西域各国使者,隋炀帝全带到了涿郡。
军队里还有僧、尼、道士、女冠等宗教从业人员。还有乐队,这是为接受高句丽王投降做准备。
隋场帝要在观风行殿里再次大陈文物,高高地坐在御座上,仪仗旌旗威武地排列,各国元首、使者和文武百官在大殿内分宾主落座,后妃和官员眷属穿上礼服,佩戴金玉首饰,陪坐在大殿内。
高元,带着他的文武大臣,身着素衣,恭顺地捧着降书,跪拜大隋皇帝陛下,表示永远臣服。这历史性的一刻,必须让更多的人参与,让更多人看到,他要名垂青史,要超越秦皇汉武,要做最伟大的君主。
现在,他准备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了。

大业八年(612)三月十四日,隋朝大军抵达辽水(今辽河)西岸,与高句丽隔河对峙。
隋炀帝命宇文恺赶造三道浮桥,浮桥造好后,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主动请缨,率前锋渡河作战。麦铁杖非常英勇,率领士兵一直冲到距离对面河岸一丈开外的地方,突然停住了脚步,浮桥造得太急,短了一截,够不到河 岸。麦铁杖是个勇敢的战士,他跳入水中,试图从水中冲到岸上。高句丽的士兵居高临下,利用地形优势防守。隋军无法登陆,一拨接着一拨跳入水中,一拨接着一拨战死,鲜血染红了河水。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等皆战死。隋炀帝在辽水西岸目睹了这惨烈的一幕。
第一次渡辽水失败。
隋炀帝命少府监何稠把浮桥加长,用时两天,隋军再次渡河,隋军因人数优势取得胜利,杀死高句丽军一万多人,包围辽东城(今辽宁省辽阳市)。打辽东城,隋炀帝用的办法是吓唬。
一座方圆八里,城墙高十仞,插满旗帜的六合城,一夜之间拔地而起。隋炀帝又搬出观风行殿,坐在城里想象高句丽人惊讶、惶遽的样子。辽东城里的士兵看到六合城确实很惊讶。感叹了一番隋朝人确实厉害,整的东西挺大、挺好、挺邪乎。就是不能吃,不能喝,还不能攻城。没啥用!然后继续守城,没人投降。
但,隋炀帝还做着招降的美梦。

隋场帝下令:如果高句丽人投降,必须马上停止攻击,接纳安抚。
高句丽几次突围不成,婴城固守。隋军猛烈攻打,每当要攻陷时,高句丽军队就说:“我投降!”因为有隋炀帝的命令,隋军只好马上停止攻击,准备接纳安抚,同时飞快地回去报告隋炀帝。
因为隋炀帝还有一条命令:“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军队进退,各军将领不能自己做主,全部要把消息报告给隋炀帝,二十四路大军都直接归隋炀帝指挥,各军之间互不统属。
隋炀帝还说:朕是来吊民伐罪的,不是为了功名,各将领有可能无法领会我的深意,想轻兵掩袭,孤军独斗,立功邀赏,这是不行的。你们进军,要三路人马互相配合,要发动攻击时,必须让另两路大军知道,不能自己独自进军,以致失利败亡。
各军将领被捆住手脚,完全无法根据战场情况随机应变、指挥作战。大小行动都要等待隋炀帝的圣旨下达。

高句丽一举手,说我要投降,隋军就往后方送信,在那儿傻等。等隋炀帝的圣旨送到阵前,高句丽士兵又拿起武器顽强抵抗,和隋军殊死搏斗。如此再三,隋军士气全无,谁都不想再打了。
隋炀帝也非常生气。隋炀帝不是生气高句丽诈降,他认为是前线将士没有贯彻好他的招降政策,是他们把事情办坏了。
六月,隋炀帝亲自巡视辽东城南,观察城池形势。
隋场帝质问诸将:“你们自恃官高爵显,想要糊弄我吗?在都城的时候,你们就不愿意让我来,原来是怕我看到你们打败仗,怕看出你们的毛病来。今天,我就在这里,好好看看你们的所作所为,谁出了问题,我随时就砍掉谁的脑袋。你们今天怕死,不肯尽力,难道不怕我杀了你们?”
战役是他指挥的,错不是他的。他是最伟大的君主,他怎么可能出错呢?所以一定是将士们的问题。这就是隋炀帝的逻辑。

将领们惊慌失色,没人敢说话。
谁敢说话,就得参考高颎,参考贺若弼,参考张衡。老宰相高颎和元勋贺若弼不过是说了几句话,就人头落地。张衡是隋炀帝的嫡系亲信,就因为一个小妾举报,也被赐自尽。谁沾了“谤讪朝政”的边,谁就得死。
所以,诸将表面认错,心里骂娘,战场敷衍。
所以,辽东城久攻不下。
围攻辽东城的同时,隋炀帝还派出两路大军攻打高句丽首都平壤。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江淮水军从海上进军。来护儿从东莱郡(今山东省莱州市)横渡黄海,舳舻数百里,沿水(今大同江)逆流而上,在距离平壤六十里处,遭遇高句丽阻击部队。来护儿和部下勇猛作战,大破敌军。
来护儿要乘胜攻打平壤,副总管周法尚认为不应孤军深入、贸然攻城。来护儿不听,带精兵四万,乘胜追击,直扑平壤。

平壤的高句丽守军以逸待劳,设下了诱敌深入,瓮中捉鳖之计。
来护儿攻城,高句丽装不敌,来护儿部下追进城中,纵兵俘掠,不成战斗序列。高句丽伏兵看准时机,突然杀出,打得来护儿措手不及,狼狈逃窜,一直逃到大同江边。
周法尚在大同江边严阵以待,接应来护儿,高句丽才退军。
清点逃回来的士兵,四万精兵,只剩下几千人了。
来护儿带着残兵败将退到海浦(今大同江口)。
水军失败,陆军大军失去了接应。
陆路的隋军,共计三十万,分九路,由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检校右御卫虎贲郎将卫文昇等率领。九路隋军绕过辽东城,向平壤进军,计划在鸭绿江西岸会师,进攻平壤。

这条路线的起点在泸河(今辽宁省锦州市)镇、怀远(今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镇,目的地在平壤。士兵们需要从今天辽宁省西部的辽西丘陵,渡过辽河,走过辽东丘陵,渡过鸭绿江,继续往南走到今天的平壤附近。
这是一次远距离的长途奔袭。
人、马都得带上够吃一百天的粮食。士兵穿着甲胄,拿着枪槊,带着攻城器具,背着炊具,抬着帐篷等各种武器、辎重。每个战士的负重都在三石以上,实在是太重了!
士兵们靠偷偷扔粮食减轻负重。
隋炀帝又有圣旨了,他说:“遗弃米粟者斩!”
有圣旨也没用,在被斩之前,人都快累死了,士兵就在晚上宿营时,悄悄地在帐篷里挖坑,把粮食埋起来。
走到半路,士兵们的粮食就见底了。在鸭绿江边会师时,宇文述、于仲文等大将都深感忧虑,虽然于仲文在路上打了个大胜仗,但再往前走,就要深入高句丽腹地,后面没有补给,军中缺粮,这个仗根本没法打。
就在此时,高句丽宰相乙支文德渡过鸭绿江,投降来了。
乙支文德是诈降。

出征前隋炀帝曾秘密交代于仲文:“高元和乙支文德投降,马上擒拿,不能放走。”所以于仲文等大将主张抓住乙支文德,绝不能放虎归山。
尚书右丞刘士龙是军中的慰抚使,隋炀帝给他的任务是接受投降,宣慰安抚,所以他坚决反对囚禁乙支文德。
隋炀帝自己的命令互相打架。
慰抚使不受主帅节制,直接对皇帝负责,形同监军。大将和慰抚使意见相左,最后只能听慰抚使的。于仲文等眼看着乙支文德离开了大营。乙支文德刚离开,于仲文就后悔了,派人去追乙支文德,说有事商量,乙支文德不理他们,渡过鸭绿江回去了。
没抓到乙支文德,大军又缺粮。宇文述提议班师返回。于仲文则认为应该派精锐追击乙支文德。宇文述一心班师,不同意于仲文的提议。
于仲文说:“将军带着十万大兵,而不能破小贼,还有何颜面见陛下?仲文此行,已知会无功而返。为什么呀?古之良将能成功者,军中之事,都由一人统一领导,现在各自为政,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隋炀帝比较信任于仲文,之前有交代,遇到重大军情,各军一律听于仲文指挥。宇文述等只好依从于仲文,渡过鸭绿江追击乙支文德。
三十万大军掐着瘪肚子,过了鸭绿江。
过江之后仗打得出奇的顺利,宇文述一天之内七战皆胜。大军一路打到距离平壤城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乙支文德在隋军中,观察到隋军面有饥色,料定隋军缺粮,他伴装败北,一路引诱隋军到平壤城下。
乙支文德再次诈降,他说:“如果你们班师回去,高元就会去朝见隋朝天子。”宇文述等到现在也是后悔不已。
平壤城池坚固,城内存粮充足,在隋军补给充足的情况下攻打都很难。他们现在没有粮食,隋军连原地固守营寨都无力坚持,来护儿的水军也没有按预先约定的接应他们,他们也没有援军。
孤军深入,粮草断绝,前有坚城,后无援军。

乙支文德的提议如同救命良药,宇文述等把大军结成方阵撤退。隋军一撤,高句丽的军队就冲出平壤,从四面对隋军发起猛烈的攻击。宇文述等且战且退。
七月二十四日,隋军退到萨水(今清川江),隋军走到河水中间时,高句丽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这一次是绝杀。
高句丽军士气高涨,排山倒海地冲杀,殿后的左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隋军惊惧不已,四散奔逃,无法禁止。
将士们狂奔逃命,一日一夜跑了四百五十里,逃到鸭绿江边。将军王仁恭断后,率部击退高句丽军队,隋军得以渡过鸭绿江。来护儿得到陆军惨败的消息,率水军撤回了东莱。
渡过辽河的三十五万隋军,回到辽河以西的才两千七百人!
隋军,基本全军覆没!
隋炀帝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他居然铩羽而归?他想欣赏四夷酋长匍匐跪拜的场景,结果自己打了个大败仗。
辽河不是长江,高句丽不是陈朝,高元更不是陈叔宝。

灭陈顺利,是隋文帝君臣苦心筹谋、多年准备的结果。隋炀帝当时以皇子身份任行军元帅,实际指挥作战的是别人,上游是宰相高颎,下游是杨 素。高句丽是个倔强、顽强的国家。
面对隋朝大军的进攻,他们泰然自若,沉着应对,周密部署,以逸待劳,顽强反抗,勇猛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隋朝的军队转运极为艰难,隋朝的军队不擅长水战,出海作战是用劣势打别人的优势。
隋炀帝更没有为打硬仗做充分准备,满脑子个人英雄主义,妄想通过恐吓、威慑,不战而屈人 之兵。
顺风顺水的隋炀帝遭遇了登基以来第一次失败,惨重的失败,他根本无法接受这个打击。
大业八年(612)七月二十五日,隋炀帝带着沉重的心情从涿郡返程。
可怜那些为这场战争付出生命的士兵和民夫,却再也没法回家了。

二征辽东,功亏一篑

仅仅半年后,二征高句丽的旨意传遍全国。
这次征兵非常不顺利。
齐郡王薄、孟让,北海郭方预,清河张金称,平原郝孝德,河间格谦,渤海孙宣雅,聚众攻击官府,剽掠郡县,打劫地主,杀贪官污吏,杀地主豪强。大业九年(613)上半年,这些起义军规模小的有几万人,规模大的达到十几万人。
农民都起义了,到哪儿去征兵?官员一个个傻了眼。
隋炀帝的面子必须挽回。
隋场帝对侍臣说:“高丽(高句丽)小虏,竟然侮慢我大隋上国;我们拔海移山,都可以办到,何况一个小小的高丽。”
很多大臣反对隋炀帝再次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
左光禄大夫郭荣说:“周边失礼,是我们做臣下的应该处理的事情;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陛下何必屈万乘之尊,亲自去征讨一个小寇呢?”
太史令庾质也劝谏说:“陛下如果亲征,要花的钱就太多了。”
隋炀帝当然不听,如果派一个大将去,大将打败了高句丽,不是说明自己还不如一个将军吗?所以要挽回面子,必须得他亲自去。

隋炀帝也吸取了教训。这次隋炀帝终于把仗当仗打了。
二征高句丽,军中不再设置慰抚使。隋炀帝下令:“听以便宜从事。”
少了束缚,将士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
但是兵源的问题需要解决。
隋炀帝在府兵体系外,招募了一支军队,命名为骁果军。
骁果军不同于义务兵,他们是自愿参军,积极性高,战斗力强。
隋炀帝给骁果军的待遇也高,骁果军隶属于天子左右备身府,左右备身府专职负责保卫皇帝安全,所属士兵是皇帝的侍卫亲兵,地位非常高。参加骁果军,家中可以免除赋役。一时间富豪子弟、英雄豪杰争相应募。
大业九年(613)春天,隋炀帝第二次御驾亲征高句丽。
大军的主攻方向仍是平壤和辽东城。隋场帝率部队围攻辽东城。大将宇文述、来护儿海陆并进攻打平壤。

四月二十七日,隋炀帝渡过辽水(今辽河)。二十九日,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与上大将军杨义臣率军奔袭平壤。同时,左光禄大夫王仁恭出扶余道,进攻新城(今辽宁省抚顺市北)。
新城方向,高句丽派出数万兵马迎战,王仁恭率精锐骑兵一千破敌,高句丽退回新城,婴城固守。
平壤是高句丽的首都,是朝鲜半岛的核心城市。陆路宇文述率军东进,跨过鸭绿江,南下直奔平壤。海路来护儿统领水军,从东莱出发,跨海作战,直趋平壤。水陆并进,合围平壤。
辽东城,是第一次征高句丽时隋炀帝止步的地方。辽东城是辽东半岛的核心,位于今辽阳市区辽阳老城东北隅,在当时的高句丽地位仅次于平壤,城内有守军三万。隋炀帝率四十万大军围攻辽东城,亲自督战。
四十万对三万。
没想到,攻了将近一个月也没攻破辽东城。
隋军使用可飞楼、(冲车)、云梯、地道,从四面发起攻击,昼夜不停。高句丽守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随机应变。隋军攻打了二十多天,仍然没有进展,两军都有大批士兵阵亡。为什么打得这么艰难?

一是,隋军之前的主要对手突厥、吐谷浑等都是游牧民族,所以经历的野战多,攻城的战役少。高句丽是农耕民族,他们和隋军一样擅长筑城,熟知如何守城。
二是,当时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时代,他们的士兵久经锻炼,具有非常优秀的作战能力,指挥官也有着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是,辽东城的城池有两层城垣,两个门楼,非常高大坚固。
四是,攻打城池,受场地限制,隋军的人数优势一时无法发挥。
隋炀帝想出了一个办法。
隋炀帝命人赶制了一百多万条大布袋子,装上土,在辽东城城下往上堆,从城外平地开始堆起,一直垒到和城墙平齐,堆筑成一个宽三十步,最高高度和辽东城齐平的斜坡,并命名为鱼梁大道。
鱼梁大道建成,隋军顺着斜坡,可以直接登上辽东城城墙。

高句丽人不可能坐以待毙,他们居高临下攻击隋军。但是隋军人多呀!怎么也杀不完,高句丽士兵眼看着斜坡越堆越高。
还有八轮楼车。
隋炀帝命人打造了新的攻城设备,一种装有八个轮子的楼车。楼车的高度高出城墙,夹在鱼梁大道两侧,可以居高临下,用弓箭射击城墙上的守军。鱼梁大道和八轮楼车配合,辽东城定能拿下。
平壤方向,陆路大军已经抵达鸭绿江边,准备渡江作战。水军齐集东莱,随时准备渡海作战。
六月下旬,八轮楼车打造完毕,鱼梁大道也即将完工。辽东城内的守军,估计已经做好了英勇殉国的准备。
战争局势对隋军非常有利。隋炀帝挥毫写下了气势恢宏的《白马篇》: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山虚弓响彻,地迥角声长。
宛河推勇气,陇蜀擅威强。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英名欺卫霍,智策蔑平良。
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
集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
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
转斗平华地,追奔扫带方。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力彰。
会令千载后,流誉满旂常。
总攻的时间即将到来。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就在这时,杨玄感反了!
杨玄感时任礼部尚书,勋位上柱国,爵位楚国公,负责在黎阳(今河南省浚县)督运军粮,他扣下军粮,杀向东都洛阳。
运粮官造反,大军马上就会失去后勤保障,粮草难以为继,更遑论攻城略地了。
黎阳离洛阳非常近,杨玄感攻打洛阳,大军都在辽东战场,洛阳由隋炀帝的孙子杨侗留守,他能守住帝国的东都吗?
洛阳城内还住着文武大臣的家眷子弟,孩子们要是落到杨玄感手中,官员们还能全力效忠隋炀帝吗?
就在这时,隋炀帝的总参谋长投降了高句丽。
斛斯政,时任兵部侍郎,出自古鲜卑族斛斯部族,祖上都是武将,本人非常有才干,深受隋炀帝信任,这次东征,隋场帝让他掌管军机,他掌握着隋军的核心机密。
他为什么会投敌?
杨玄感起兵之前,让斛斯政帮忙伪造了两份文牒,调走了在辽东前线的两个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贵族之间互相帮忙非常正常,斛斯政也没想到杨玄感是要造反。

现在杨玄纵、杨万硕都逃走了。隋炀帝已经命人追查杨玄感党羽,事情很快就会败露,斛斯政只有死路一条,而且会死得很惨。他必须马上逃走,辽东距离东都实在太远,斛斯政没法越过千山万水投奔杨玄感。
所以,六月二十六日深夜,隋炀帝的兵部侍郎斛斯政亡奔高句丽。
运粮官造反,总参谋长投敌。
大业九年(613)六月二十八日二更,隋炀帝密诏所有东征将领到御帐中,宣布撤军。
一百万的军队,要迅速撤退,只能轻装简从,除了随身的武器,隋军什么也没带。
“军资、器械、攻具,积如丘山;营垒、帐幕、案堵不动,皆弃之而 去。”(《资治通鉴》卷182)
撤军的原因是高层才知道的机密,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无从知晓,隋军放弃马上就要被攻下的辽东城,狼狈撤退,各种谣言迅速传开,越传越离谱,士兵都被吓得恐惧不已,从撤退变成了逃命,队形也没了,建制也乱了,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突然,堆斜坡的隋军士兵全撤了,攻城的设备,各种武器,军需物资,粮草、帐篷全扔在那里。高句丽的守城将士以为隋军改变了战术,要引蛇出洞。他们紧闭城门,擂鼓鼓噪,就是不敢出城。
到第二天中午,高句丽才派人出城远远地侦查了一下,但还是不敢有所行动,他们仍然怀疑这是隋军的计策。
过了两天,高句丽将领才敢确信隋军真的撤退了。高句丽派兵马出城追击隋军。在隋军主力渡过辽河后,他们从后方消灭了隋军后方的几千老弱残 兵。隋军留下的装备、物资,就都成了高句丽的囊中之物。
二征高句丽的一切努力,就这样都付之东流。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