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巅峰,隋炀帝的雄心壮志,西征击败吐谷浑,打通西域通道

[复制链接]
wmywind 发表于 2024-6-18 20:27:26|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致命驴友隋炀帝,用脚步丈量西域

隋炀帝是一个驴友,致命的那种。

东到洛阳,南到江都,北到突厥,西到西域。帝国的东西南北都在他的行程计划里。东、南、北都去过了,现在要往西走了。
他对西部充满了好奇。
隋炀帝听说吐谷浑在青海高原放牧的波斯马能生龙驹,一日可行千里,他就放了两千匹雌马去求龙种,尽管一匹龙驹也没看到,他仍然非常开心。他还招募行人(使者),派他们远赴中亚、波斯等地了解风土人情。
西域,狭义上指从甘肃玉门关、阳关往西,直到葱岭(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地区,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主体。广义的西域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中亚、西亚乃至南亚。
西域是他下一个旅行目的地。去西域旅行,却不能说走就走。
洛阳、江都都在自家地盘上,想去就去;东突厥的启民可汗,是大隋一手扶持起来的,串门还是比較方便的;西域不一样,然这块地方曾被汉武帝征服,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但汉朝衰落后,中原政权逐渐丧失了对丝绸之路的掌控。

现在大隋和西域之间隔着两大障碍:吐谷浑、西突厥。
隋炀帝决定打!
先看西突厥。
东突厥和西突厥本是一家,虽然他们一直处于分家另过的状态。东突厥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内蒙古高原,西突厥的势力范围在天山南北和中亚地区。
西突厥的现任可汗是处罗可汗,他生性残暴,刻薄寡恩,苛敛诸部,因此内部不稳。
大臣裴矩打探到一条非常有价值的消息,处罗可汗非常孝顺,而他的母亲向夫人现在就在隋朝的都城大兴城。
处罗可汗的母亲向夫人是中原人,在处罗可汗父亲去世后,依据习俗嫁给了处罗可汗的叔叔婆实特勤可汗。
开皇二十年(600),隋朝打突厥的时候,向夫人和婆实特勤都投降了隋朝,他们到大兴城朝觐,因突厥内乱,留在鸿胪寺居住。处罗可汗治国无方,但是对母亲非常孝顺,他非常思念母亲。隋朝决定利用向夫人,招降处罗可汗。
大业四年(608),隋炀帝派崔君肃出使西突厥,宣读大隋天子诏书。崔君肃要求处罗可汗跪接诏书,处罗可汗是西突厥大可汗,又没战败,根本没有理由下跪。

崔君肃说:“突厥本是一个国家,分裂成东、西两个,每年都打仗,打了几十年,谁也灭不了谁。东突厥的启民可汗率百万之众,卑躬折节,臣服于大隋天子,是什么缘故呢?
就是因为恨你呀!他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消灭你,所以臣服隋朝要和隋朝借兵,好消灭处罗可汗你。大隋的满朝文武都认为应当帮助启民可汗,天子也应允了他的请求,已经定好日子准备派兵攻打你了。
可汗的母亲向夫人得到消息,害怕你的国家被剿灭,从早到晚守在大隋皇宫门口,匍匐在地上谢罪,哭泣着向天子哀求,让我们派使者招降可汗,说可汗一定会接受招抚,归顺大隋。天子怜惜向夫人慈母之心,才派我到这里来。现在可汗如此倨慢,可见向夫人是在讴骗天子,天子一定会处死她,让她伏尸都市,再把首级送到可汗这里。
天子将发大隋之兵,资助启民可汗剿灭你,那可汗你的国家恐怕就要灭亡了。何必因为面子,不肯行两拜之礼,绝慈母之命,惜一语称臣,使社稷化为废墟呢?”

两层意思:你不跪下接受招抚,天子会处死你的母亲,还帮你兄弟打死你。反之,你接受招抚,跪拜两下,不过就是个面子问题,没什么损失。
处罗可汗流着眼泪跪接诏书,西突厥归附大隋,不再阻挠隋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另一个障碍吐谷浑,是个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的国家。
吐谷浑本来是个人名。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期,慕容部的一个首领吐谷浑带着族人西迁到河西地区,建立国家。后来他的孙子叶延,以祖父的名字为族名和国号,组建吐谷浑族、吐谷浑国。
吐谷浑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甘肃省南部、青海省、四川省西北地区,向西到达塔里木盆地以东。
当时,吐谷浑的可汗是慕容伏允,伏允的可贺敦是隋朝的宗室女光化公主,可汗的儿子也在隋朝当人质,吐谷浑也会派遣使者到隋朝朝贡。吐谷浑表面上恭顺、友好,背地里售卖隋朝的情报给西突厥,从中渔利。

一个到隋朝请罪的民族成为打败吐谷浑的关键。
铁勒,草原民族,所处的位置非常尴尬,位于当时的新疆东部,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腹背受敌。他们一时冲动骚扰了隋朝的敦煌,回去越想越害怕,本来和东、西突厥的关系就糟糕,万一隋朝也攻打他们,他们不是等着被“包饺子”吗?铁勒的可汗派人到隋朝请罪,请求大隋天子原谅他的过 失。
隋朝当即派裴矩出使铁勒,告诉他们,原谅你可以,但是你得帮我们打西突厥。否则,我们大隋就要打你们。打别人,还是被打?
铁勒可汗选择打吐谷浑,戴罪立功。
大业四年(608),铁勒从且末(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出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措手不及,被打得落荒而逃,一直逃到了吐谷浑国土边缘的西平(今青海省西宁市)。
吐谷浑可汗想,我们和隋朝表面是友好的,向隋朝求援吧!他哪知道隋朝和铁勒之间的约定啊!这一下羊入虎口,隋炀帝派大将宇文述率领大军前去接应。

等吐谷浑可汗看到隋朝的接应部队,就知道完了。之前都是他们忽悠大隋,这次让大隋给忽悠了。吐谷浑可汗带着人马掉头往西就跑,宇文述率军追击,攻下曼头、赤水两座城池,斩首三千余级,俘虏吐谷浑王公贵族二百人,男女百姓四千人。
这一战,隋朝得到了“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的领土。隋炀帝设置州、县、镇、戍,把一些罪行较轻的罪犯迁徙到这里,戍边屯垦。
大业五年(609)五月初九,隋场帝亲率兵马到达拔延山(今青海省化隆县马场山)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震慑吐谷浑残部。
五月二十日,隋炀帝派出十几万大军对吐谷浑进行围剿。吐谷浑十万多人投降,败走的残余势力暂时无力构成威胁。对吐谷浑的战争中,左屯卫大将军张定和、左光禄大夫梁默战死沙场。
隋炀帝没有班师回朝,他要把青海和河西走廊连接起来。他要用脚步丈 量西域。
祁连山脉,自西北至东南走向,绵延两千平方公里,海拔高达四千至六千米,终年积雪,仅在夏天积雪融化时有几条山谷可以通过。
隋炀帝选择了大斗拔谷。

汉朝时,霍去病就是通过大斗拔谷直捣匈奴单于老巢,大败匈奴。这条路非常艰险。
大斗拔谷,就是今天的扁都峡,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地势险要,两侧峭壁摩天,中间河流波浪汹涌。道路狭窄处,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山谷中天气变化也难以预料。
隋炀帝一行进入山谷后,天色昏暗,刮着寒风,还下起了霰,霰是不透明的小冰粒。隋炀帝一行不是几十人的探险团队,带着充足的探险装备。他带着十几万大军,还有后宫女眷。
帐篷不足,严重缺乏必要的保暖装备。大军露宿山中,极端的地理环境下,遇到极端的天气,士兵冻死了一半以上。
走到张掖,跟在队伍中的乐平公主也一病不起,溘然长逝。乐平公主是隋场帝的长姐、隋文帝长女、周宣帝皇后、周静帝的嫡母杨丽华。隋文帝就是从杨丽华手中篡得了北周的江山,建立了大隋。杨丽华也从北周太后变成了隋朝的乐平公主。从太后到公主,她的一生是传奇,更是悲剧。

经过损失惨重的跋涉,隋炀帝一行终于抵达张掖。
大臣裴矩为隋炀帝到张掖后的行程,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裴矩:请看我的欧亚大陆调研报告

再次凿通西域,必须提到一个人:裴矩。
裴矩和长孙晟都是隋朝出色的外交家。但到隋炀帝时期,裴矩的风头逐渐盖过了长孙晟。
裴矩(548—627),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出身河东裴氏西眷房。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子。
裴矩本是北齐人,北周灭北齐时,裴矩进入北周,在时任定州总管的杨坚(隋文帝)手下做记室,后以母忧去职。
裴矩在襁褓中就父母双亡,是由伯父裴让之抚养长大。他自幼好学。伯父点拨他说:“以你的才智,成为才士很容易,但想要当官,还要多留心现实事物。”裴矩很听话,开始留心人情世事。

《隋书》评价裴矩“颇爱文藻,有 智数”。有才华,有智商,通人情,对时局敏感,裴矩的仕途非常顺利。隋文帝任北周丞相时,派使者紧急召裴矩到京城,参相府记室事。隋文帝接受北周禅让后,任命裴矩为给事郎。伐陈时,裴矩为元帅府记室,攻破丹阳时,晋王杨广命裴矩和宰相高颎收取陈国图籍。
裴矩是能打胜仗的文官。
第二年,隋文帝派裴矩巡行岭南。出发前,江南高智慧、汪文进等相聚作乱的消息传回京城。去岭南的路已经阻断,隋文帝想等平定江南叛乱后,再打发裴矩上路。
没想到,裴矩主动请求速速启程,他认为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早点出发安抚岭南,他不能退缩。裴矩义无反顾地出发了。在路上,裴矩勉强召集到几千老弱残兵。
到了岭南,发现岭南也造反了!
岭南王仲宣叛军围困广州,还派部将周师举围困东衡州。裴矩是个文官,看他担任过的官名就能知道:定州总管府记室,相府记室。
“记”用的是笔杆子,叛军手里拿的是枪杆子。

一般的文官肯定选择原地固守,等待救援。他和太守、刺史这类官员也不一样,一地长官有守土之责,裴矩是代表朝廷巡视的文官,平叛的事情已经另派其他大将负责,他掉头就跑,朝廷也不会追究。
但裴矩没有退缩,他决定和大将军鹿愿共解东衡州之围。
裴矩带着三千残兵击破叛军在大庾岭的营寨,叛军被裴矩逼人的气势吓到,撤走了围困东衡州的兵马,退到原长岭。
裴矩又带着这三千残兵杀到原长岭,再破叛军,斩杀叛军大将周师举,一路打到南海,从南海进军,援助广州。
叛军首领王仲宣闻讯大惊,溃散离去。
冼夫人也派孙子冯盎统兵和隋军一起讨伐王仲宣,叛乱很快平定。
裴矩在冼夫人的陪同下,巡抚岭南二十余州,部落首领随同归顺,裴矩承制任命州中渠帅为刺史、县令,岭南平定。

隋文帝对高颎、杨素说:“韦洸将二万兵,不能早度岭,朕每患其兵少。裴矩以三千敝卒,径至南康。有臣若此,朕亦何忧!”
裴矩因功,拜开府,赐爵闻喜县公,帛二千段。升为民部侍郎,不久又升迁内史侍郎(中书侍郎),后转任吏部侍郎。
隋朝设计除掉大义公主时,裴矩请求出使突厥,成功游说都蓝可汗杀掉了大义公主。突厥对名节不是很重视,但大义公主毕竟是都蓝可汗的妻子,做这件事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还需要智慧和口才。
裴矩智勇双全,敢于冒险,正是隋炀帝欣赏的类型。
突厥衰落后,隋与西域关系密切起来。隋炀帝派裴矩到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监管西域胡商和中原商人之间的贸易。裴矩知道隋炀帝有意经略西域,他到达张掖后除管理贸易,维护稳定外,工作重心放在了打探西域各国的情况上。

裴矩利用管理互市的便利条件,主动和胡商交流,从中了解西域各国情况,如国名、位置、山川地理情况、人口户数、百姓姓氏、风俗习惯、物产状况、国人长相、国家元首姓名、国王和百姓的服饰仪形等等。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裴矩都问了哪些问题:
×××,我问你,你的国家在哪里?从你的国到这里,路上都要路过哪里?爬了什么山?过了什么河?山山水水都好过吗?路上有没有强盗打劫的?路过的国家都有哪些个?你们和那些国家关系还好吗?你的国家有多少人?百姓日子过得都好吗?吃什么?穿什么?媳妇可以娶几个?你的国王叫什么?国王长得英俊吗?国王兄弟有几个?他们兄弟吵架吗?·
裴矩最后写成了一本书:《西域图记》。
《西域图记》不是一本简单的旅行手册,它记载了西域四十四个城邦国家的山川、地貌、特产、人口,配有详尽的地图。

地图绘制的范围几乎横贯了整个欧亚大陆,东起敦煌,西至西海(今地中海),长达两万里。内容涵盖各国的方位和远近、山川地貌、关隘要冲。裴矩还详细绘制了从敦煌通往西域的三条主要道路:
北路,伊吾道。
从敦煌走伊吾(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沿天山山脉北路,过西突厥王庭,经东罗马帝国,到达地中海。
中路,高昌道。
从敦煌奔高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沿天山山脉南路,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经过康国、安国等地(今乌兹别克斯坦),穿过波斯王国,经过波斯湾,到达地中海。
南路,鄯善道。
从敦煌到鄯善(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走塔里木盆地南缘,到达南亚印度河流域,再经海路抵达地中海。
这三条路太令人眼熟了,因为它就是丝绸之路。

《西域图记》是古代中西交通的重要文献,可惜书已散失,只有序文保存在《隋书·裴矩传》中。
裴矩在序文的结尾处写道:“以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泛濛汜而扬旌,越昆仑而跃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但突厥、吐谷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今并因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圣情含养,泽及普天,服而抚之,务存安辑。故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蕃即从,浑、厥可灭。混一戎夏,其在兹乎!不有所记,无以表威化之远也。”
这里主要说了四点内容:
一是我们国家的实力,现在越过大漠、翻过昆仑山易如反掌;
二是西域各国都对我们大隋翘首以盼,都愿意成为我们的藩属国,我们派个使者,他们就会归附;
三是无法和他们建立联系是因为西突厥和吐谷浑挡在中间;
四是统一西戎和华夏的时机已经到来。
据《资治通鉴》记载,隋煖帝看完裴矩的上表后“慨然慕秦皇、汉武之 功”。

隋炀帝提拔裴矩为黄门侍郎,派他到张掖招降西域诸国。
大业二年(606),西域十多个国家的使节齐聚张掖。
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北巡时,高昌和伊吾的使者也赶到榆林觐见隋炀帝,献上贡品。大业四年(608),西突厥处罗可汗归附大隋。
大业五年(609),隋朝大败吐谷浑,在其故地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炀帝还亲自带领大军走过祁连山脉,来到张掖。
裴矩等在张掖,向隋炀帝展示了辉煌的外交成果。
大业五年(609)六月十七日,燕支山下。
有数量空前的群众演员:燕支山周围几十里,全是百姓,他们穿着盛装,骑马乘车,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连道路都被阻塞了。
有阵容强大的欢迎团队:西域二十七个国家首脑和使者,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佩戴着金玉首饰,恭敬地站在路边,迎接大隋皇帝御驾。

有万众欢腾的现场氛围:燕支山下,焚香奏乐,锣鼓喧天,笙歌鼎沸,礼乐齐鸣,各族百姓,载歌载舞。
随着隋炀帝的出场,现场沸腾起来,欢声雷动,拜见大隋帝国皇帝陛 下。欢迎仪式结束后,隋炀帝又在观风行殿,组织各国君主、使臣参观各类文物。
随后,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高昌王魏伯雅、伊吾吐屯设等二十余国君主和使臣。宴会上隋帝国的音乐家演奏九部乐,文艺工作者表演鱼龙百戏。隋朝的强盛,百姓的富庶,民间的技艺,使得西域各国君主、使者啧啧称奇。
这是一次成功的展示,是一次高质量、高水平的展示。
中国之盛,全方位地展示在西域各国面前。
这次西巡开通了从青海进入新疆鄯善、且末的新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和原来的丝绸之路并行,畅通了隋朝和西域的往来。

隋朝在吐谷浑故地设置西海(今青海省都兰县东,青海湖以西)、河源(今青海省共和县西)、鄯善(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且末(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西南)四郡,发罪人戍守,设立军镇,大开屯田,保护通往西域的商道。四郡的设立,把整个青海和新疆的东部都纳入了大隋的版图。
这是青海全境首次全部纳入中原政权版图。
伊吾吐屯设献西域数千里之地。
隋炀帝一路向西,走到了玉门关,这是中国古代皇帝向西到达的最远的 地方。
其他朝代“春风不度玉门关”。
隋炀帝则是“万乘西出玉门关”。
《西域图记》所描绘的地方,都在隋炀帝的心里。
隋炀帝还想走得更远。
从大业元年到大业七年,隋朝先后征服了西南的林邑、东北的契丹、西北的吐谷浑,招抚了西突厥,西域的交通重新打通。东征流求,宣慰南海诸国。周边小国纷纷称臣纳贡。

大业五年(609),隋朝共有一百九十个郡,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八百九十万户,疆域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数据来源于《资治通鉴》卷181。)
隋朝,达到鼎盛。
隋炀帝的大业,也达到了鼎盛。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