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过了30,这事千万别停

[复制链接]
龙一品 发表于 2024-6-18 07:37:29|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标题,你们猜到答案了吗?对,是我的好书分享。
读书和运动,对我来说是两件真正终生受益的事,也是投入了就会有产出的事。
尤其是30岁以后,每一次运动,每读一本书,都不仅仅让我感到有用,有收获,真好。更能让我感受到快乐、幸福和自由。
这半年来,在飞机舱里、在等人等车的时候 ,我都会揣一本看。看了几十本,总有那么几本会让人眼前一亮,反复品味,还意犹未尽的。
挑了其中的6本分享给大家,选择的标准是:不难读、有帮助、我喜欢!
前3本是给成人的,后3本是我给女儿选的,当然我这个几百个月的小孩看得也津津有味。
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给我反向种草,书单写起来可是大工程,请多多点赞鼓励我。
01
《不原谅也没关系》
你不必原谅,但必须释怀
点击图片购买,跟我一起阅读
如果要让我用一句话概括,那这本书就是“早一点读,人生就不用吃那么多苦!”的一本书。
只要翻上几页,你就会突然发现,自己被深深共情了!
不愧是资深心理治疗师写的书啊,真的是把人看透了。
被共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人们成长经历中非常普遍的,长期的、难以逃脱的,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心理创伤——CPTSD。
也许你听这个概念的时候还会想,这跟我有啥关系啊,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CPTSD。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是工作狂,为什么有的会社交恐惧,为什么有的人逃避现实只想沉迷游戏;
为什么有的人总在事后才反应过来,没有必要这么生气啊!但每次还是容易被一件小事触发了扳机;
为什么那些逃离了糟糕原生家庭的人,却在找伴侣的时候,还会不自觉地被父母型的伴侣吸引,跌入糟糕的婚姻,总是苦不堪言。
……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是工作狂,为什么有的会社交恐惧,为什么有的人逃避现实只想沉迷游戏;
为什么有的人总在事后才反应过来,没有必要这么生气啊!但每次还是容易被一件小事触发了扳机;
为什么那些逃离了糟糕原生家庭的人,却在找伴侣的时候,还会不自觉地被父母型的伴侣吸引,跌入糟糕的婚姻,总是苦不堪言。
……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者总反反复复在同一个问题上栽跟头,那一定要看看这本《不原谅也没关系》。
这本书已经被我反反复复翻烂了

它会帮你一步步剥开迷雾,找到问题的源头:原来那些我们摆脱不了的行为模式和脆弱时刻,其实是情绪闪回、是毒性羞耻感、是我们的防御模式……
是小时候在养育中受过的创伤,在我们脑海里安下了一个强制程序。
你所以为的自己身上的那些问题,其实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童年时的你,为求生存而发展出的“生存机制”。
既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那么我们就有希望,像后天习得一样,学习摆脱它。
关于疗愈,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系统,它会像一张文字地图,帮我们把藏在心里的怪兽一个一个找了出来,并教会我们正视它,面对它,解决它。
这本书的目录非常的长,就像是一个详尽的导览

既然讲到原生家庭了,那也不可避免的也会有争议。
书里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要学着摆脱对自己不公允的自责,转而指责父母糟糕的养育方式”,我第一次读到的时候,也是很困惑的。
心想,这合理吗?我们都是30、40岁,自己也当了爹妈的人了,总不能遇事还在怪原生家庭吧?
而当我进一步看到作者对CPTSD的复杂反应类型做的详细解释,才恍然大悟,其实我们许多父母也是带着创伤长大的!

人生是一条河,下游出了问题,和上游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要承认。
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父母也是在跌跌撞撞中摸索着如何做一个父亲、母亲。
就像这本书想要告诉你的,“这不是你的错”。
它让我开始理解,父母撞到了你,不是他的错的,他可能自己踩到石头滑到了,摔倒在你身上。
作者带我们了解原生家庭和童年创伤的目的,不是为了责怪或批判,而是疗愈与解脱。告诉你,这不是你的错,让你找到释放的出口,看到内心的小孩。
我们不应该去强求自己的父母,就像我们今天不强求自己做完美的妈妈一样;
但是我们也可以反过来告诉我们的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02
《最好的告别》
关于衰老和死亡,我们所需要知道的所有常识
点击图片购买,跟我一起阅读
一个六十岁的健康人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仅为一个二十岁年轻人的三分之一;
人年老的时候,脖颈的弧度会变差,吃东西就容易呛到,有时候哪怕吃得很小心也是如此;
老年人每年有12%的机会跌倒……而这对老年人是巨大的危险;而跌倒的原因很多,比如平衡能力差、服用多种药物和肌肉乏力都会加剧这个风险;
人老了大脑最先萎缩的是额叶和海马体,也就是说,记忆力、判断力、多任务处理能力都会开始降低,85岁以后,40%的人都患有老年痴呆。
……
一个六十岁的健康人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仅为一个二十岁年轻人的三分之一;
人年老的时候,脖颈的弧度会变差,吃东西就容易呛到,有时候哪怕吃得很小心也是如此;
老年人每年有12%的机会跌倒……而这对老年人是巨大的危险;而跌倒的原因很多,比如平衡能力差、服用多种药物和肌肉乏力都会加剧这个风险;
人老了大脑最先萎缩的是额叶和海马体,也就是说,记忆力、判断力、多任务处理能力都会开始降低,85岁以后,40%的人都患有老年痴呆。
……
来,我问问你,你离60岁还差几年,你的父母呢?他们几岁了?
我们知道孩子1个月是不能坐起来的,1岁以内几乎是不能说话的,2岁以内是不太能自己独立大小便的,但我们知道,我们的父母今年68岁、74岁、或者更大年纪时,能做什么做不到什么吗?
那我们自己呢,我们知道当我们自己60岁、65岁、70、80岁,我们会面临怎样的生活呢?

这几年我开始怕老,也从一直逃避承认自己的父母已经老了到慢慢正视现实,我想你们也是。
这本书给了我另外一个提醒:除了金钱,我们对衰老、死亡的常识可能更匮乏。
书名和副标题《关于衰老和死亡,我们所需要知道的所有常识》乍看确实挺扎心的,但我也真心觉得很实用。
它给出了一些建议,和目前养老行业的探索,比如:
如果不得不求助养老院,那什么样才是好的,能兼顾老人们安全和自由的养老院呢?
人老了、病了,最需要的除了活下去,还需要什么?
如果不得不求助养老院,那什么样才是好的,能兼顾老人们安全和自由的养老院呢?
人老了、病了,最需要的除了活下去,还需要什么?

衰老是那么可怕讨厌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前去学习它呢?
因为没有人能逃开变老这件事,而当我们读完了这本书也许会发现:
总归要变老,总有一天要面对死亡,逃避一定也不会让情况变好,倒是直面他们,会显得自己酷一些、聪明一点。
03
《一如既往》
那些永远不变的常识

这本书就很实用了,作者直接亮明观点,人要成功、要富有,要专注在不变的事情上。
世界上真有不变的东西?
有的。
比如人性,人自私、贪婪、恐惧、懒惰,这些都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还有人的价值观,经济周期,都遵循着固定的规律。
不论你是想转行、换工作、还是想选一些对的企业买股票做投资,死死认准这些不变的真理去做选择,大概率不会出错。

天下没有新鲜事,与其去预测未来、追新的趋势,盲目学习新东西,不如看看哪些是不变的。
书里开头举了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2009年(金融危机),有个叫吉姆的人问巴菲特:现在情况太糟了,经济要怎么从这种困境中恢复过来呢?
巴菲特反问了一个问题:你知道1962年最畅销的巧克力棒是什么吗?
不知道,吉姆说。
士力架。巴菲特答。
然后巴菲特再次问道:你知道今天最畅销的巧克力棒是什么吗?
还是士力架。巴菲特说。
2009年(金融危机),有个叫吉姆的人问巴菲特:现在情况太糟了,经济要怎么从这种困境中恢复过来呢?
巴菲特反问了一个问题:你知道1962年最畅销的巧克力棒是什么吗?
不知道,吉姆说。
士力架。巴菲特答。
然后巴菲特再次问道:你知道今天最畅销的巧克力棒是什么吗?
还是士力架。巴菲特说。
即使你不做投资决策也不打算重新找工作,对不变的道理了解得越多,对未知的事务就能更加坦然。
比如这几年大家最担心的“大环境不好了”怎么办?ChatGPT很火,自己是不是要被取代了,是不是会失业?
这本书会用事实告诉你,历史上重大的变革、创新往往发生在大变局之中或大变局之后。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职业消失,也有很多新职业产生,这个规律是不会变的。

另外,经济是个周期,大环境也不会一直不好下去。

我印象最深的是,书里提到的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历史,那是20世纪30年代,被美国人称为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有1/4的人口失业,市民只能排队领救济粮……
但在这个时期,美国工厂效率大提升,创新节奏加快,教育水平还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生产力最高、科技进步速度最快的10年。
大超市开始盛行,洗衣机、吸尘器、空调和冰箱越设计越好用,女性再也不需要在买肉的时候专门去肉铺,买菜还折去菜场,它们推动了女性就业、思想解放……
类似这样蕴含不变哲理的小故事,书里有23个,挺有意思的,既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读起来也很轻松。
04
《大女孩》
内心强大的“大”,梦想远大的“大”
点击图片购买,跟我一起阅读
《大女孩》讲述了一个女孩,因为“个头大”而受到偏见的故事。
但你一定想不到,最开始安利这本书给我的竟是团队里的男娃妈妈。
原话是“没想到当妈的年龄了,竟被一本绘本治愈了。”
小伙伴说,自己20岁了还会在大合照时,因为被同学们一起笑个子矮,偷偷跑到厕所里哭。
明明很生气,但根本不敢回击,她说。因为小时候经历了很多次,所以觉得无论说什么,别人只会说:
“你真开不起玩笑”;“这样就生气?你也太玻璃心了吧?”
所以当自己家小男孩尤爱穿粉色鞋子,背粉色书包上学时,她特别想支持,但心里还是忍不住打鼓“同学们会不会嘲笑他啊?”
没想到,那些自己都捋不清,害怕面对的问题,终于有一本书可以替她讲给孩子听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学生时期,都有过“因为这样那样的不同”,而被起外号的经历吧?
比如因为外貌、身体特征,被指指点点
比如因为爱好跟大部分人“不一样”,被说怪里怪气。
甚至,还有因为成绩好、爱学习,被认为臭显摆的。
比如因为外貌、身体特征,被指指点点
比如因为爱好跟大部分人“不一样”,被说怪里怪气。
甚至,还有因为成绩好、爱学习,被认为臭显摆的。
比如我啊,小时候也因为“你的额头真不好看”,而陷入自卑;
前不久,也仍然会因为小D的理想被嘲笑,而感到惴惴不安呢!
于是,在一个平静的下午,我和小D一起翻开了这本书。然后,心里也开始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故事里的“大女孩”带着孩子们亲历了一场因为“不同”而被人忽视、嘲笑甚至指责的情感经历。

主人公“大女孩”全书只说了一句话,剩下的都是场景刻画和旁白,但情绪感染力非常的强。
比如绘本中有几页,是一句旁白都没有的,但那种孤独、无助的情绪,几乎要从纸张里溢出来了!

说实话,看着这本书,真的好像第一次从这样视角,看到了心里的那个小孩,看到了小时候那个伤心无助的我。
伴随着一页一页的翻动,跟着绘本对小女孩心理变化的刻画,自己也在被逐渐治愈,“小时候如果我能看到这本书该多好啊!”

特别打动我的,也是这本书的“真实”,它不会因为所谓的“教育意义”,非要给绘本扣一个大圆满的结局。
到故事的最后,女孩终于撕开外界的偏见,把这些标签从身上摘了出来,并勇敢地回击“你们说的这些话,伤害到我了!”
大家的反应就很写实:很遗憾,外界照样不会理解你!或者甚至打着理解的幌子想要改造你!

但,有什么关系呢,大女孩骄傲地说,“他们仍然没有意识到,我有很多闪光点,我喜欢我现在的样子,我很棒!”

原来大女孩真正的“大”并不是指外表、体型,而是一颗强大的心脏。
这是一本帮助我们走进孩子内心,教会他们摆脱外界评价、学会自我肯定,进而爱上自己的书啊!
这不就是我们成年人天天挂在嘴上的“远离精神内耗”吗,口号终归是口号,是美好的愿望,但如果孩子跟着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走过一遭,那么,我相信他一定会真正地明白。
05
《地图》(人文版)
一封环游世界的邀请信
点击图片购买,跟我一起阅读
对大部头的书我是很挑剔的,尤其是这种又大又重的地板书。
编辑告诉我:这本书里面包含7200+人文科普知识点,横跨七大洲四大洋和66个国家……我心想,知识点这么密集,会不会看不进去?

但没想到收到之后,小D却挺喜欢。指着一个小点就能问上半天。
上面提到的7200+的知识点,其实就是七千多个小图标,没有太展开介绍。
另外,我发现最适合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是聊着看。
比如,我翻开中国这一页,和女儿一起看,你看,我们生活的国家它画在了上面,它为什么画了这些?
我们去了云南玩,那儿那么好,书里怎么没有画?
比如,我翻开中国这一页,和女儿一起看,你看,我们生活的国家它画在了上面,它为什么画了这些?
我们去了云南玩,那儿那么好,书里怎么没有画?

接下来,话题就不断冒出来了:
诶?这个也是我们国家的,为什么我之前都不知道?
诶?原来我喜欢的姆明,生活在这个国家?
小怪兽阿蒙是哪个国家的啊,是英国,那英国的图上为什么没有呢?
诶?这个也是我们国家的,为什么我之前都不知道?
诶?原来我喜欢的姆明,生活在这个国家?
小怪兽阿蒙是哪个国家的啊,是英国,那英国的图上为什么没有呢?

话题就像金鱼泡泡一样一个接一个……
一时半会是看不完的,而且,随着娃长大,知识储备会越来越多,再拿出来翻看,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有的孩子,会对比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鲨鱼、区分他们的长相;
有的致力于找出整本书里长得最可怕的蛇;
有个娃刚看了迷你特工队,问妈妈:迷你特工队的赛米、Max是哪个国家的?我想去看看。
谁也不知道,是哪个小小的知识点,会撬动他们的整个世界。但就是真的太大了……



06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
藏在孩子心里最深情的告白
点击图片购买,跟我一起阅读
这本,我同事一看书名就皱眉,说“是有多爱当妈啊,才会喜欢看这种书!”
哈哈哈,不是,这本书的魔力反而是——“把你变回小孩!”
像是轻轻敲开藏在心底深处的那扇门,拉着那个你已经忘掉的、曾经的小孩,走到你面前,跟你打招呼说“你好啊”的那种感觉。
你就发现,自己一下子能跟眼前这个,上天入地、时时刻刻让你头疼的娃共鸣了!
因为现在,我也是一个小孩了啊,小孩最懂小孩!
相信我,下次生气的时候就翻开这本书!

而且它特别适合亲子共读,读着这本书,两个人的电波就能立马搭上,“滋滋”共振~
比如,在《谁能卖给我一个妈妈》这封信里,孩子说:
“我决定去买十个妈妈,如果我惹一个生气,还有另一个妈妈来亲亲我,抱抱我,要是一个妈妈不在家,还有另一个妈妈陪我到公园玩耍。”

是不是,几乎每一个小孩都说过一样的话!
“要是有很多个妈妈该多好啊!”是啊,每一个妈妈,也都有过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很多个的时候。
而当这个孩子发现,竟然没有一家店有妈妈卖,心想,一定是妈妈很贵吧?
“要不,我今天先买一个妈妈的拥抱吧,明天再买妈妈的一个吻,后天……”有没有发现,其实孩子要的从来就不多!

作者木也的文字,非常的美,读起来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比如我最喜欢的《时间的皱纹》:
海浪是大海的皱纹,云朵是天空的皱纹,树干的裂纹是大树的皱纹,那妈妈的呢?妈妈的是花儿在脸上开出的一片片花瓣,花瓣里装着你阳光一样的笑,和小鱼一样小小的忧愁。

写得多好啊,看着忍不住眼眶都湿了!
与其说是书,它更像是,将孩子一沓一沓的信纸,细细收藏,然后用绸带小心翼翼系起来的珍贵礼物。
展开的每一页,都是一封信

每一页都装满了专属于小孩的心事,我在这本书里,重新成为了一个孩子,像孩子一样去感受爱,然后就会听见:
原来生活中那么多细细碎碎的小事里,都是一个孩子说不尽,和未说出口的爱啊。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书单了。
推荐一本好书,能让更多大朋友小朋友在阅读中体会到乐趣,可以说是我每次分享书单的快乐源泉!
冷饮、西瓜、好书为伴,才是夏天最畅快的样子。
正在团
👉阅读营开团 | 小学最重要的一门课,建议你这样轻松地去学!
大J叨叨叨
昨天的文章讲的是关于学区房的,评论区也很值得去看看哦。另外大家都在猜,到底是哪个城市在现场完全没问育儿问题呢?答案揭晓是深圳,你们猜对了吗。

还有不少云闺蜜问,现场不提问育儿,那在问什么啊?大家都在问我,关于搞钱、职场、自我提升和变美啊。
还有一位朋友问我,大J,如果哪一天公号没了,你会做什么?我当时就感觉,自己在面对上级经理或者投资人呢,哈哈。都是特别好的问题,也启发我思考了不少。
昨天刚说完收到关于我新书的好评,结果晚上又收到了,开心✌️

欢迎阅读我的新书
解锁思维模式,做个有能量的“自己”👇🏻
觉得文章有启发
记得点赞鼓励👇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