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世族命名文化探究

[复制链接]
冷白 发表于 2024-6-17 10:34:24|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文摘要:独特的姓名文化是六朝文化资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这一时期的姓名文化实际上前人已经有过相关论述,但是将命名文化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作品数量并不多。文章试图弥补这一漏洞,将从避讳、宗教对命名的影响以及家族对于子弟的命名期待等三个方面展现六朝家庭教育中多彩绚烂的命名文化,并找到其背后的相应支撑,从侧面展现出六朝的文化风俗。文章还尽量从深处挖掘出命名对于后人成长的意义,从而证明命名实际上是家庭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今人对子女命名重要性的认识,并希望能够把六朝命名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引入到当下的家庭教育中来,发挥它的效用。

关键词:六朝世族;命名文化;家庭教育
六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及其特殊的时期,在此期间,朝代更迭,战乱频仍,中央王朝的权力开始收缩,门阀世族则崭露头角,风光无限,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教育上都成为国家的中心,“王与马共天下”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在这个国家地位下降,家族地位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家大于国的背景下,六朝世族的文化资本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为何某些家族能够人才辈出,世代显耀,自然与其独具时代特点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文章试图把命名文化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将从避讳、宗教对命名的影响以及家族对于子弟的命名期待等三个方面展现六朝绚烂的命名文化,凸显命名在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一、六朝命名中的避讳文化
(一)命名避讳的传统
我国的避讳传统很早就出现了,最早的目的是为了远离鬼神,保护自己,和神巫文化密不可分。随着儒家思想的确立,避讳渐渐摆脱了早期的巫术色彩,成为宗法制度的附属品,为尊者讳,为帝王讳,为长者讳成为避讳的几大准则。为表对帝王和长辈的尊敬,小辈人的名字不能与长辈相同,臣民的名字不能与帝王相同,这是古人命名最早的原则之一。
(二)六朝命名避讳的特点
避讳分为避公讳和避家讳,公讳包括帝王圣贤,家讳则主要指家族内,尤其是直系长辈的名讳。我们在引言中提到,六朝时,家比国重,又十分重孝,所以,“五朝最严家讳,犯者必恶报之”,这种避讳既包括小辈对长辈姓名的避讳,也包括在任何其他方面都尽量不使用长者名讳,为此甚至不惜放弃某个触犯长者名讳的官职。“王遐为右将军,遐司马刘云父名遐,求解职事,许换官。”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而由于避讳会对语言的运用等造成不可避免的不良影响,六朝又在某种程度上遵从着“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
[2]
的现象,以此来减少因为避讳而对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六朝时期有些父子间名字往往又有一字相同。如为我们所熟知的前秦苻坚字永固,其子苻宏字永道,二人虽共用一个“永”字,但因为符合“二名不偏讳”(名字如果有两个字,只要两个字不同时出现,不算犯讳)的原则,所以类似的情况同样有很多。六朝避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依据各自的家风各有其特点。我们可以从下面一段对话中找到证据:“帝每朝?,接琛以旧恩。常犯武帝偏讳,帝敛容。琛从容曰:‘二名不偏讳。陛下不应讳“顺”。’上曰:‘各有家风。’”梁武帝以各有家风为由不顾“二名不偏讳”的古礼坚持让萧琛避讳,可见避讳风俗早已深入至各个世家大族,且各有特色。除此之外,六朝及以前的避讳传统对当时的命名产生了另一个影响:单名远远多于复名。为此我们可以举出如下几例: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诸如刘备、曹操、孙权、刘表、袁绍、袁术、张鲁等诸侯,关羽、赵云、张飞、黄忠、马超等蜀中五虎上将,周瑜、鲁肃、诸葛亮、
(三)六朝重视家讳的深层背景
此前已经提过,六朝时期,家重于国,家族地位的急剧提升使得时人十分尊重他们的祖先前辈。六朝重礼,只是方式不同于以往,六朝对于礼法的遵守比之言语更加体现在行动上。比如世说新语里记载过这样的故事:“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阮籍在目前过世后没有追随古礼守孝吃斋,而是酒肉并作,但这并不能证明阮籍不孝,相反,这之后的号哭吐血,既证明了阮籍是个性情中人,又能够代表孝道早已深入其内心之中,只是各自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六朝重孝还可以表现在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上,短短三百余年间的六朝在二十四孝中就独占八个,达到三分之一,这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巧合。通过这些证据,我们可以推断,六朝命名中的避讳现象与六朝重视孝道,尊重先人一定是紧密联系的。

二、六朝命名与宗教的关系
(一) 六朝与宗教
要论及宗教对于六朝时期命名的影响,就不得不提到宗教在六朝的发展情况。众所周知,自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到隋炀帝完成统一大业为止,中华大地上几乎从未停止过战乱:魏蜀吴三国争霸、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东晋的南北对峙和门阀之争、南北朝不同政权的对峙更迭……而这一切使得大一统的中央专制王朝不复存在,地方实力增强,门阀世族地位提升甚至足以和中央抗衡。朝廷无力做出再像秦皇汉武那样焚书坑儒或者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政策,而民间不堪疾苦的百姓甚至是部分世族成员也就不停地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寻求宗教的庇护,这之中不仅包括物质上的释放(僧道无须纳税),也包括精神上的解脱。以佛教和道教为代表的宗教因此得到迅速的发展,从五斗米道起家的天师道在民间和世族之中均有重大发展,尤其是一些世家大族受其影响特别严重,比较有名的如琅琊王氏、高平郗氏等等。琅琊王氏甚至达到了“世奉五斗米道的”地步。我们熟悉的黄巾起义、张鲁政权、孙恩卢寻起义等也皆与此相关。佛教更不必说,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就足以看出佛教在六朝的影响。

(二) 道教对六朝世族命名的影响
一般初学历史的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王羲之和王献之到底是什么关系”。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显得很幼稚,然而每个初学这段历史的人仍然总是问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我们意识中,父子二人的姓名往往不共用一字,往浅了说,容易让人引起误会,往深了说,是代表对长辈的尊重,说白了仍然是避讳。那么为何堂堂琅琊王氏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当我们翻开王氏族谱时,更惊人的事情出现了:不仅仅是王羲之和王献之,整个王氏前后几代人名字里都有一个“之”字。其实这就是道教对于六朝命名影响最有力的证据。为使其中关系更为为清楚,陈垣先生列出王家的部分族谱加以证明:“
羲之
、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桢之、静之、悦之”除了之子,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字作为道教的符号同样经常出现在六朝人的姓名之中,比如“道”字。“(晋)简文帝自道万,其子又名道生、道子。”对此类现象,陈寅恪先生总结道:“六朝人最重家讳,而‘之’‘道’等字则在不必之列,所以然之故虽不能详知,要是与宗教信仰有关……此类代表宗教信仰之字,父子兄弟皆可取以命名,而不能据以定世次也”“父子俱又以‘之’字命。由此可见,六朝时,道教对于世族命名的影响有多么重大。

(三) 佛教对六朝世族命名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的人名用字,除深受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的影响外,还受到外来宗教—佛教的深刻影响。”由于佛教盛行,不仅信佛的人名字会和佛教有关,普通人也会跟风,取一些佛教用语为名。
“北朝时人多有以神将为名者。魏北地王世子名钟葵。元叉本名夜叉,其弟罗本名罗刹。孝文时又有阉人高菩萨;尔朱荣子,一名叉罗,一名文殊。梁萧渊藻小名伽叶。隋时汉王谅反,其将有乔仲葵。隋末有贼帅宋金刚。唐武后时,岭南讨击使上二阉儿,一曰金刚,一曰力士,即高力士也。”
在世族之中,这种用佛教有关的文字用作名字的现象同样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名字中有一“僧”字,琅琊王氏、太原王氏等均有大量名中有一僧字的成员。吴兴沈氏中还有大量名字中有“法”字的子弟,此与“僧”字同理。其它世族虽然没有成批次的以“僧”为名的现象,但绝大多数都至少有一名成员以僧为名。佛教对于六朝世族命名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三、六朝世族的命名期待和寓意
(一)命名的寓意
中国人的姓名历来都是有寓意的,长辈为小辈取的名字时无一不体现着他们对于家族子弟殷切的期望和深沉的热爱。在命名寓意上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只是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会为子女选择不同类型的名字:农民家庭的名字在意义上往往表达得比较直接,但仍然蕴含着亲人的无限关爱,比如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农村孩子的小名往往以动物名字命名,比如“猫蛋”“狗剩”等等,但用这些父母的话说,名字越低贱,孩子也就越好养活,所以这样听起来粗俗的名字同样有着家族血缘的情感纽带在里面;而知识分子家庭的名字往往是朗朗上口而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六朝世族命名也是如此。值得研究的是,在世家大族,一个名字不仅仅能够体现着取名人对孩子以后人格、品质、前途等的期望,往往还代表着本家族内部的文化传统。具体而言,六朝世族的命名大概有着以下几类风格和文化内涵。
(二)清平淡泊的命名取向
翻开六朝世族的族谱,不难发现诸如“平”“和”“冲”“淡”一类的字眼比比皆是。太原孙氏孙盛的两个儿子孙放和孙潜,前者字齐庄,后者字齐由,表达了孙盛希望两个儿子像庄子和许由一样,悠然自得,与世无争。太原王氏王昶为王氏子弟取名,同样以谦逊玄静为宗旨。他自己的儿子两个儿子,一个名浑字玄冲,一个名深字道冲;两个侄子一个名默字处静,一个名沈字处道。“冲”有谦虚之意,“沈”可同“沉”,浑指浑厚、浑朴,深指深厚、亲密,皆同一理。此外像“允”“仲”“玄”“恬”“恢”“宏”等象征着谦虚,诚信,中庸、宽大等意义的字也经常出现在六朝世族成员额名字中,如琅琊王氏的就王允之、王仲之、王恢之、王宏之、王恬;太原王氏的王宏、王玄谟、王淡;陈郡谢氏的谢允、谢玄、谢庄、谢弘微、谢肃、谢渊、谢冲、谢安;兰陵萧氏的萧允、萧道清等等。六朝世族中这种命名风尚与六朝玄学的广泛流传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清平淡泊的命名去向的背后是玄学当道的六朝文化。
(三)敬孝祖宗的命名传统
六朝的命名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重礼重孝,不忘根本。彭城刘氏、兰陵萧氏均可作为这一传统的代表家族,如刘荣祖、刘兴祖、刘光祖、刘孙登、刘孙亮、刘孝先、刘孝威 ;萧敬宗、萧孝孙、萧景先、萧子显等。《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的两个儿子,“长曰思鲁,次曰敏楚,盖不忘本也”六朝人重孝重礼上文已经谈过,这种传统也部分转变为在长辈命名时对子弟能够敬重先人,光耀门楣的的期待。

(四)小结
六朝世族的命名寓意以及所反映的文化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由于篇幅和精力的原因,这里只是深入浅出,点到为止。但我们仍不难看出,命名已经作为家庭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六朝世族所重视。并且在清淡平和的主流命名原则之外,各家又有各家的风范。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在名之外,能够展示家族风貌的,还包括字。而字未必是出生时即取出,往往是入学或成年以后长辈才为小辈取字,这意味着名字的符号意义减弱,而文化意义则在增强 。当今时代虽然不比也不能够再如六朝一样把命名纳入到主流文化之中,然而通过命名期待和寓意教育和警示子女,把命名作为常规的家庭教育方式确实可以为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的今天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伊同 《五朝门第》 北京:中华书局 2005 年 7 月版
[2]《礼记·曲礼》
[3] 李延寿 《南史·萧思话传》附《萧琛传》
[4] 王泉根 《中国人姓名的奥秘二》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0 年版
[5] 刘义庆著;张万起,刘尚慈译注 《世说新语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 1998 年版
[6] 陈垣 《史讳举例》 北京:中华书局 2010 年版
[7] 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出编》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09 年版
[8] 赵翼 《廿二史劄记》
[9] 李延寿 《北史·列传·卷七十一》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