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青少年预防霸凌需要家校社共育

[复制链接]
asdfasd 发表于 2024-6-16 18:16:48|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晓边


2024年6月14日晚上,一堂网课“中小学生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家校社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吸引了全国约440万人关注,16万家长教师分享,165万次点赞。
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讲教授,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自己在40年的高校教学生涯中获得的全新感受:“AI和网络时代改变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方式,万千大众正努力适应与发展学习型社会生活。感谢恩施州的利川、建始、巴东、宣恩、鹤峰五个县市教育局邀请我分享教育叙事。大山里的孩子们定能健康成长,面向华夏和世界发展生涯,建设美丽家园!”(网课回看:https://wwjtp.xetlk.com/sl/4ei5z6 )
恩施州地处鄂西山区,教育部门历来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身心保护工作。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团队专家积极支持各地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促进项目活动。我与大山里人的发展与教育有缘。抗日战争时期,我的父母随西南联中、中华大学西迁逃难到重庆,在那里学习和成家,父母的抗战歌声与为民众服务的安家昌国梦想一直贮存我心中。我到大山里为高考生作心理辅导报告已30多年了,曾接受利川市委邀请,在“清江源大讲堂”为全市干部分享“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应对心理压力”的专题报告。前一周,我还接受利川市委组织部邀请,为大山里的青年干部培训(参见:借智“候鸟” 助力利川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郑晓边来利讲学,湖北日报客户端2024.6.5.),给市委党校图书室捐书,看望利川一中的师生和市老年大学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学员们,到利川凉雾乡60公社去感受知青的蹉跎岁月和当代家园的青山绿水与龙船调……今日为青少年儿童和家长教师开设的网课讲座,是代际科教工作者不忘初心、科教为民、促进家园幸福力的持续实践。
今日网课讲座之所以反响热烈和人气爆棚,不仅仅反映当代恩施地区教育管理者的睿智,更显示出西部地区民族文化风俗和重科教、强身心的民需民愿。讲座中我分享了三大内容:安全教育的意义,帮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亲子互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是安全教育、预防霸凌与暴力的最重要举措。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习自我保护方法,远离危险,建立良好的应急心态。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责任,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培养孩子的三好习惯,是促进孩子安全健康、学会自我保护的心理教育目标:一是学习习惯,要勇于创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二是做事习惯,要遵守规则(遵纪守法、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三是做人习惯,要拥有爱心(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早期的霸凌与暴力行为若不阻止,会发展至违法犯罪。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表现是反复发生持久性的反社会行为,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违法行为是指那些情节轻微、危害小、不能定为犯罪的行为,如逃学、偷窃、打斗、离家出走、少年期性淫乱行为等;犯罪行为是指抢劫、凶杀和强奸等犯罪行为。少年违法犯罪多由儿童时期开始,在少年期反社会行为充分发展(参见:郑晓边主编:心灵回归-违法犯罪心理访谈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违法犯罪的诱因包括:青少年面临各种身心矛盾冲突;家庭学校社区的环境缺陷,同伴的不良交往,坏人教唆;违法犯罪青少年具有一定的心理行为特征:喜欢模仿与接受不良榜样暗示,沉迷帮派纠合,未形成守法心理结构,不能抵制犯罪的诱惑与胁迫,缺乏自制力以及精神发育不全、人格障碍和精神神经疾病等。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干预,强调预防为主。要实施家庭预防,通过良好的家庭教养,使儿童顺利地进入社会化过程。3岁时让孩子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3-6岁时逐步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任务,6-14岁时逐步掌握社会行为的规范。父母要言传身教,加强自身修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园、学校与社区的预防工作也很重要。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还可进行多种行为治疗,如认知治疗、家庭治疗、社会学习等。除了对个体患儿加强治疗外,还要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只有创设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健康的环境,才能更有效根治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
我认为,采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关注亲子互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是防微杜渐的智慧举措。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在践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父母一二三教育法”:一个目标,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两个根本,抓好习惯与人品;三个半小时,亲子共读、运动、交流(参见:党波涛等: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读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
我为家长和教师建议,采用“五心十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信心(信我必胜、信念合理);细心(细心严谨、细致得法);宽心(宽慰情绪、宽养身心);耐心(耐受挫折、耐久动力);知心(知己知彼、知书达理)。(参见:郑晓边:五心十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搜狐教育》2018.1.30.)
促进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家-校-社-医”同舟共济。2024年5月11日,“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儿童青少年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公益活动在西安启动(中国教育电视台2024-05-11)。我的感慨是:“十多年前我曾到西安服务高考心理辅导,与学生和家长促膝相谈,去富平淡村感受伟人的家教家风。今日我终于看到,一批有胆识和责任心的专家学者与教师、管理者、企业家云集西安,开启跨学科的教育事业。当代太平盛世的中国学生发展曙光已经到来,关心下一代需要人人参与,咱们再次开启新航程,继续同舟共济。
我的格言:学有法则灵,情有诉则乐,行有志则远,心有望则福。


图片摘自:巴东县光明小学家校同上安全课,湖北日报客户端2024.6.16.
作者: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委会荣誉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青少年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智库专家成员,国家精品课程《学校心理辅导》主讲教授。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