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黄埔去:回忆父亲陈修和

[复制链接]
leon30802002 发表于 2024-6-15 11:51:40|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国民党历史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我的父亲陈修和有幸加入了这个大事件中,能够成为一名黄埔学生是他一生的骄傲,既帮助他成就了而后的事业,也启发了他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和判断,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黄埔军校的建立
回顾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历史,首先要指出的是,这是那个时代国民党人对中国未来作出的重大选择:用武力统一中国。百年之前,即上世纪20年代,辛亥革命成功十年之后,中国的政治处于多中心的状态,北京的中央政府与军阀割据的地方势力分庭抗礼,孙自己也只能依靠广东军阀在广州小有势力。当时的出路有两条:或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即谋求各省自治,自订宪法,而后制定联省宪法,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或是用武力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共和国。湖南曾制定湖南省宪法,尝试联省自治的想法,广东军阀陈炯明也是这一想法的积极拥护者,但不久这一想法趋于沉寂,联邦制的想法偃旗息鼓,但是如何对待地方势力始终是民国的一大问题。后一种想法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他认为必须用武力打垮军阀的势力,统一中国,建设以三民主义为基础的共和国,这一想法得到了国民党人的拥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需要建立自己的军事武装,为此他需要经费、武器、人才、基地等。他过去依靠的力量,如军阀、华侨、外国友人,甚至西方政府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意愿,苏联成为唯一的选择。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他看到另一种希望,他愿意效法苏联,学习苏联革命的成功经验,接受苏联的帮助,改组国民党,造就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以党领政。同时建立一支有别于北洋部队的革命军,不必再依靠军阀的势力。
1921年共产国际派马林到中国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1923年孙与苏联外长越飞达成《孙文越飞宣言》标志着“联俄容共”时代的到来。1923年孙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务和军事,代表团由四人组成,其中有蒋介石和两位共产党人(张太雷和沈定一)。1924年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立“联俄、联共(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确认了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十名共产党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并有数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如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代理部长毛泽东),形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局面。会议对开办军官学校,创立党军也作出了决议。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又称“孙文学说”。该学说是他1905年在英国流亡时,借鉴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制度,又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综合而成。1924年1月到8月间,孙中山在广州,用演讲的方式,每星期一次,一共16次,系统地介绍三民主义。当年孙将三民主义写入黄埔军校训词,确立为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