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语言的翅膀:童诗诵读课这样教

[复制链接]
indianjohn 发表于 2024-6-14 23:36:35|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点灯人飞翔计划
诵读,能够涵养孩子的语言与心性,给孩子带来诗意生活的无限可能。那么,如何上好一节诵读课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第六期点灯人飞翔计划·亲近母语培训师第一次教研活动中,刘晓琳老师和郭照清老师分享的诵读教学设计。
刘晓琳老师以童诗《需要什么》为例,按照导入-初读文本-深入诵读-熟读成诵,拓展延伸的教学范式,引领孩子感知文本、模仿创作。
郭照清老师以《小猫走路没有声音》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种诵读方式,带领孩子熟读成诵。
童诗《需要什么》教学设计
文 /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六小刘晓琳

教学目标
1.教学对象

三年级
2.教学目标

① 正确、流利诵读这首诗,把握节奏。
② 发现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上的秘密,并用诵读呈现结构的独特。
③ 引导孩子充分想象,并仿说写,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入
孩子们做一张桌子需要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需要什么》。

二、初读文本
先自由读,再齐读,最后指名读。
三、深入诵读
1. 读中发现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师生接读)一起读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二到五小节老师读第一行,第二行学生读。
读后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这首诗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好多词重复出现。
你们再仔细看看我们齐读的首尾节,还有什么发现呢?(首尾呼应)
2. 讨论:喜欢哪一个答案
开头说“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结尾说“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你更喜欢哪种说法呢?说一说。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 花样读:
开头、结尾齐读,中间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根据词语提示尝试背诵:桌子——木头——大树——种子——果实——花朵
2. 仿说:
做一个馒头,
需要面粉;
面粉从哪里来?
需要;
从哪里来?
需要;
从哪里来?
需要;
从哪里来?
需要;
做一个馒头,
需要。
3. 试着写一写:
书、本子、铅笔……
4. 仿说:拓展课外读贾尼•罗大里的作品:
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是贾尼•罗大里,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1970年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的获得者,作品深受孩子们追捧。课后读一读他的作品:《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

童诗《小猫走路没有声音》教学设计
文 / 西安煜星春藤小学 郭照清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文本

二、初读文本
1. 教师范读
通过范读让孩子们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2. 自由读
3. 分享发现
读完之后,问学生“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不同吗?”孩子们立刻想到了纷纷举手回答:
“小猫走路没有声音,小猫穿的鞋子是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这里一直重复。”
“每一小节包含上一小节的内容。”
“一直在不断地重复。”
结合孩子们的回答,及时地给予肯定,给予认可。
4. 师生齐读
三、深入诵读
1. 提问:“小猫走路为什么没有声音呢?”
我的问题刚一出口,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回答道:
“小猫穿的鞋子是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它很爱惜,走路很轻,所以没有声音。”小周同学第一个说出口。
“小猫的鞋子是小猫妈妈给它做的,妈妈做鞋子很辛苦,很不容易,小猫也爱它的妈妈,珍惜妈妈给的礼物,走路就轻轻的,没有声音”小婉动情地说着。
“小猫是懂事的孩子,它知道妈妈的辛苦付出,所以它走路轻轻的,爱护它的鞋子,不让妈妈担心。”
“小猫很幸福,有妈妈爱它,它也爱它的妈妈,穿着妈妈做的鞋子,走路就轻轻的,轻轻的,没有声音”。小叶带着她的动作,缓缓的、动听的声音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是那样美。
“我仿佛看到你就是幸福的小猫,穿着妈妈做的鞋子,轻轻的,轻轻地向我而来。”在夸奖中,小叶开心地笑了,其他同学也忍不住举手表示自己也想读。于是我们又一次齐读,这一次齐读,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带上了肢体动作。
2. 学生接读、齐读
接下来,我找了5人接读,这五个人都是刚才朗读中有自己的动作表演,朗读声音动听,而且表情丰富的孩子。配合着他们的动作,那一声声入情入境的朗读,让诗歌所要传递的情感在那一瞬间点燃了更多的人。
他们的朗读让所有的同学忍不住鼓掌,于是我立刻找拍手最热烈的小辛来点评,果然他很会点评,他说:“他们读得真好听,小猫很幸福有爱它的妈妈,我也想到了我的妈妈,我妈妈总是为我付出很多,还从不抱怨,她也很爱我。”
“你很幸福,从你的表达中,老师能感觉到,你有一个爱你的妈妈,你也很爱你的妈妈。”我适时地评价和肯定,其他小朋友也忍不住分享。
当情感升华到最浓时,我做小结,并动情地说出“孩子们,听着你们的表达,老师特别感动,每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你们身上的一针一线,你们吃的一粥一菜都是妈妈们精心挑选,用心准备的,她总是不要回报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愿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幸福。这个周末就是母亲节,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首诗,小猫的妈妈爱小猫,你们的妈妈也深深地爱着你们。”
四、拓展延伸
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亦一层层地递增,孩子们读着想到小猫妈妈对小猫的爱,也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爱,自己是那样的幸福。
孩子们纷纷发言,有很多想说的话,于是我把这些情感继续带着,诵读结束之后,找到孩子们让他们自己编排动作,融入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读。我用相机为孩子们记录下来,加入孩子们的质朴的分享,分享给家长。恰逢母亲节,没有比它更好的礼物。

武汉市东西湖区嘉禾园小学袁喻倩老师和柳州市文惠小学教育集团的黄菊蓉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做了精彩点评。
精彩点评
袁瑜倩老师
刘晓琳老师执教的《需要什么》,紧紧围绕着自己的教学目标依次地展开,从正确流利地诵读这首诗、把握诗的节奏,再到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去发现诗歌结构上的特点和修辞手法上的秘密,再到引导学生去仿说仿写,最后拓展阅读。罗大里的作品可谓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刘老师在不断地引领中带领孩子们去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好。
其中令我最为欣赏的是刘老师引导学生仿说仿写的这个环节。她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去仿说,做一个馒头需要什么?需要面粉,面粉从哪里来?面粉需要小麦,小麦从哪里来?需要什么?接着刘老师又让孩子们试着去写一写书、本子、铅笔,他们又分别需要什么?在这个仿说仿写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消化吸收并再创造的这样的过程。这首诗不太难,它的语言结构也很有特色,让学生去仿说仿写,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刘老师向学生推荐了作者的其他作品,它既能够让学生跳起来去摘果子,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同一作者的不同题材作品,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郭老师执教《小猫走路没有声音》,郭老师从班级的每日诵读到每月的主题诵读,再到亲子共读,我感觉诗歌已经成为他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融入了他的日常教学中。
在小猫走路没有声音这首诗的教学中,从老师示范读,引导学生理解读齐读,加上肢体动作入情入境读,然后关联自己的生活。还有从小猫的妈妈想到自己的妈妈,这种爱的迁移就让整首诗歌进行了一种升华。
而我们有心有爱的郭老师,她还用相机记录孩子们的诗歌诵读,将这份礼物送给家长。这种爱的流动从一本书流向了几十个家庭,让文字变得更加有意义。
精彩点评
黄菊蓉老师
听了两位老师的教学案例,我是深受启发的。非常感谢两位老师提供的如此优质的教学设计和内容。我想我在班级实践中也得到了一些灵感。
两篇教学案例都按照了《日有所诵》的教学范式进行。第一,激趣导入,激发孩子们的诵读兴趣;第二,初读文本,反复读,锻炼孩子诵读能力;第三,深入诵读,两位老师都有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深入地理解文本;第四,熟读成诵。还有就是拓展,刘老师是仿写拓展,郭老师的拓展是一种活动的延伸。这些对孩子们学习诵读都是非常好的。
另外,两位老师都是以启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读的目标为出发点,根据文本的特点来设计形式丰富多样的读,有自由读、老师范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读的过程,日有所诵,注重的就是诵的过程,用短短的15分钟,让孩子们感受这样的美好,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在深入诵读理解文本的环节,两位老师做得也特别好,给我的启发也很多。还有拓展环节,像刘老师的这个拓展,我觉得做得非常好,也给我很多的思考。另外,我觉得诵读的时候,教师的语言我可以减少一些,多让孩子去读和交流,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展示。
从刘晓琳老师和郭照清老师分享的教学案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教学设计灵感,更深刻理解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诚邀老师们,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诵读教学经验,让我们共同探讨,携手进步。【END】

点亮小星标 ★ 精彩不错过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