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桂——到底是谁放的暗箭害我

[复制链接]
yaner 发表于 2024-6-14 14:17:59|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宁远大捷到己巳之变,袁崇焕仿佛就像坐过山车一般,命运大起大落,可是在乙巳之变当中,还有一位名将,一生防卫辽东,宁锦破敌,保卫京师,但是他的死却成为了一个谜,有人说是因为崇祯促战,被活活逼死的,也有人说是他看见后金一位王爷出阵窥探明军,于是下城追击,中伏而死,最后一种说法是在他和后金的血战中,被自己人,袁崇焕部射中五箭,箭疮迸裂而死,这个人到底是谁?他就是满桂。
满桂,生于1594年,宣府人,就是今天的河北宣化,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满桂是从关外来的蒙古人,满桂可以说是直工直令的武将,从小就练习骑射,入伍后,先后任总旗、百户、守备,到了万历四十七年,逐渐崭露头角,历任游击、参将等职,到了天启四年,拜总兵衔,也是宁远之战与宁锦之战中,明军主要将领之一,并且功勋卓著,只可惜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中,满桂在保卫京师,最后不幸壮烈殉国,大明追赠满桂为少师,荫封他的子孙为世袭锦衣佥事,每一代递升三级。

至于满桂到底是汉人还是蒙古人,一直没有定论,令狐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咱们看,他的家在今天的河北宣化县,宣化的位置正处在河北与内蒙古的交界地带,在明朝时期,宣化是蒙古人与中原汉人相互来往的重镇,有一些蒙古人很早就迁居与此,与汉人杂居,所以满桂大概率可能是有着蒙族血统的大明臣民。
满桂的晋升之路可以说走的相当扎实,凭借过人的骑射本领,一身武功,从底层的士兵,一步一步地积累军功,慢慢地爬上去,坐到总兵,所以说,满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冲锋上阵,与对手硬拼之人,如果没有扎实的武功和惊人的胆略,他根本就活不到成为将军的那一天,其实从参将到总兵,在明末那个时期,都免不了要受人提携,满桂的升迁也得益于一个人,他就是孙承宗,有一年,孙承宗来边关巡视,身形彪悍的满桂引起了老孙的注意,于是就把他叫过来聊了几句,谁知道老孙发现这人很有军事才能,值得大用。所以在孙承宗奉旨镇守山海关的时候,立即任命满桂为山海关的副总兵。
满桂调任山海关副总兵后,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蓟辽督师袁崇焕,相传满桂刚遇到袁崇焕时,还曾和他发生冲突,因为袁崇焕当时不过就是山海关的监军,所谓监军,没有实际的统兵权,只是代表朝廷来监察部队的纪律的人员,加上袁崇焕本身又是个文官,所以满桂很不把他放在眼里,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好说,但是满桂和袁崇焕之间有矛盾确实是存在的。

宁远之战,赵率教曾派了少量部队前来救援,可等到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赵率教却一分不少,袁崇焕不仅帮着赵率教说话,还攻击满桂不合众意、不听调遣,说满桂不听自己的建议,独自出城野战,斩获首级,“袁崇焕疏言赵满二镇不和,万一如前之欲出战则必战,欲不堵门则必不堵门,欲不移炮入城,则必不移炮入城,臣何惜以身命为彼徇如封疆大事”;咱来对比满桂的自述,“六年正月,敌攻宁远三昼夜,臣督率将士战守,斩级二百六十余颗,火炮打死者不可胜数。随蒙经督二臣题叙及兵部题覆升荫,诬蔑不情,臣所不能受者也。”所以在宁远出城野战的是满桂,人家首级为证,所以抢功加打小报告让满桂很不爽,所以这也让满、袁二人从一开始积怨就很深。
一个广东来的三甲进士,在风雨飘摇的时候,被派去了辽东,袁崇焕,来自广东的文官,大家不要忽略,他的这个身份很重要,这说明他去辽东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你看袁崇焕身边,同事或者手下,满桂,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毛文龙,这些人都是大学士,帝师孙承宗留下来的遗产,是他把这些人聚拢成型,而袁崇焕不过就是在那个位置上,指挥他们而已,所以说满桂和袁崇焕的关系,就像在公司里一点一滴干起来的副经理和空降下来的经理的关系是一样的。

咱再说袁崇焕的战术,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讨论无数遍了,今天咱们再梳理一遍,袁崇焕的平辽方略,其实并不新鲜,几千年前就有了,建州那个地方,撑死可以养三万常备军。但凡超过这个数,经济会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只要困个三五年,时不时的去骚扰一下,自然就可以平定,就像唐朝最后灭高丽一样,所以令狐一直认为长城最大的作用不是所谓防守,而是经济封锁,袁崇焕怎么说也是读书人,肯定懂得这一点。
袁崇焕这套方略理论上可行,可实际上,这个战略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穷,那时明朝的各大防线就像个筛子一样,所以除了费钱修一堆没啥用的土木工程,作用微乎其微,其实这也就是眼高手低的表现。至于炮击努尔哈赤,那是明朝武器代差的胜利,不算是袁崇焕方略的胜利。
满桂再傻也能看出来这些问题,但他为什么不说,因为袁崇焕那一句“五年平辽”的口号,已经给崇祯画了一个大饼,圣恩正浓,所以在天启时期私密议和的袁崇焕并没有被惩处,而且他还成了当时次辅钱龙锡的心腹,那些得罪袁崇焕的,哪一个有好结果?王在晋,王之臣,加上被杀的毛文龙,袁崇焕地位如日中天,满桂哪里敢说话?

而且袁崇焕脱离上级,擅自做主可不是一次两次,当初辽东巡抚与蓟辽总督不商量就独断,前次袁崇焕擅自吊唁议和,他说与王之臣商量过,结果被王之臣当场戳穿,撒谎成性,独断专行,宁锦之战爆发,袁崇焕信誓旦旦的“一城援一城,一节顶一节”完全成了笑话,兵部尚书王之臣和辽东镇守太监刘应坤的联合指派下,满桂一万精锐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可是来了一万人,袁崇焕还要扣下八千,再掺水两千,一万人还能打一打,四千人怎么打?接下来,老上级王之臣调走,至于东江镇的毛文龙调不走,那就矫诏杀害,可是被说通敌的毛文龙死后三个月,就爆发了己巳之变,所谓的五年平辽,一年多就差点被平到了北京三环,满桂领兵五千勤王,据守德胜门,面对后金,只有满桂奋勇向前攻击,没想到却有人在背后放暗箭。
《崇祯实录》中记载,“桂前被流矢,视之,皆袁军矢也。崇焕按不动,物论藉藉,是日清兵移营而南”;《明季北略》中记载,“俄桂中流矢五,三中体,二中甲,拔视,乃袁兵字号。桂初疑清将反间,伪为袁号耳。及敌骑稍远,细审,果为袁兵所射,大惊,入奏。”;《国榷》中记载,“桂前被流矢,视之,皆袁军矢也。崇焕固自任灭敌,一旦胡骑充斥,惟死战庶足赎,而值敌辄避去,或谓其贻粮刍食品。物论藉藉,是日敌移营而南。”
可见满桂中箭的说法,不止一家提到,这些作者总不会在一起商量吧,所以可信度应该很高,而对于崇祯来说,当时的明军比较能打仗的大将,赵率教,毛文龙,满桂,袁崇焕先搞窝里斗,政治谋杀,杀了一个;再指挥失当,让赵率教在自家国土上行军被伏击,折损一个;难道现在再让他继续搞没一个?别的人对他或许是陷害,或许是不理解,但作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居然“不惮以最恶毒的猜测来揣度袁崇焕”,说明什么?要么说他做人太失败了,要么是他确实有问题,加上袁崇焕也确实有前科劣迹,他能矫诏杀东江总兵毛文龙,自然也就可以暗箭射杀大同总兵满桂。

巴顿曾说过,“一个将军最好的归属就是在最后一场战争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放到满桂身上感觉很合适,他最好的归属是死在杀敌的路上,身为武将,为抵御外敌,而为国捐躯,明知不能战而战,明知必败而赴死,那一刻,他就是英雄,只可惜满桂虽是战死沙场,却是倒在了一场谈不上惨烈的防御战中,其实这个结局在战争时期实在是很普通的结局,只可惜,很多人讨论明末历史的时候,却会把满桂忽略,直接当成背景。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