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5本高分烧脑神作

[复制链接]
hnlzc 发表于 2024-6-14 13:54:20|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知书难读,偏要读下去。好读的书大都是相似的,而难读的书各有各的难。
有时候,尝试挑战阅读难读的书,也是一种自我修行和进步,不管读不读得懂,都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思维和认知上的升华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5本高分烧脑神作。别眨眼,收藏好了开读吧!

1.《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一本完全关于未来的书,开启整整一代年轻人对人工智能的探索;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非小说类);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读过此书的人,一种是没读过的人。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是本1979年在美国出版的“神书”,一本杰出的科学普及名著,人们称它为“人工智能的《圣经》”。
这本科普作品通过对数学家哥德尔的数理逻辑、版画家艾舍尔的版画、音乐家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人工智能、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等理论。
为何这么难确定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呢?公众这种普遍的困惑多年来令作者相当沮丧。究竟这本书《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通常以其英文书名的首字母缩写词“GEB”相称——是都讲些关于什么的呢?
一句话GEB是一个非常个人的尝试,以阐明有生命的存在体能够从非生命的东西产生出来是怎么回事。什么是一个自我[self],一个自我怎么能够从就像石块或者水坑那样没有自我的东西产生出来?
GEB是通过慢慢地构建起一个类比来着手处理这些问题的, 先把非生命的分子比作无意义的符号,进而把那些自我(也可以叫作那些“我”或者那些“灵魂”——随你高兴,只要是把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区分开来的叫法)比作特定的回旋型的、折曲型的、类似漩涡的、有意义的模式,这些模式只在特定类型的无意义符号系统中生成。
2.《纯粹理性批判》:本书1781年出版时,同时代的人最初完全束手无策地面对这部著作。如果阅读是登山,那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定是座高山——海拔8800米那种。

康德在其生命的最后岁月,于一次谈话中曾说道:
我和我的作品早出现了一百年:一百年之后人们会越发理解我,然后将重新研究和承认我的著作!
海德格尔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阐释》中认为:
通过《纯粹理性批判》一直回溯到古代过往的哲学都被置于了一种新的亮光中,并且对于随后的时代来说,它又是一种新的哲学的整个问题(Problematik)的出发点。
那么,《纯粹理性批判》为什么难读?
康德的著作有一大特点,那就是行文晦涩,因为他不得不为了说明一个问题而反反复复地纠缠在一些词语的选择和使用上,虽然逻辑十分严密,但是表述非常繁琐,而且完全不可以断章取义地从书里摘录几个句子就说这是康德哲学所要表达的东西。
所以,《纯粹理性批判》到底讲了什么?
康德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要经过批判。批判什么呢?批判纯粹理性。然而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
在纯粹理性批判里面,康德提出了三个问题。他认为这是一切哲学,不管是思辨哲学还是实践哲学,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能够知道什么?这是认识论的问题,《纯粹理性批判》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它关系到知识的界限和范围。
第二个问题:我应当做什么?这是道德的问题。“应当”不是来自我们之外,而是建立在自由的意志之上的。
第三个问题:我可以希望什么?当我按照“应当”去做了的时候,我能希望什么?它要解决的是自然和道德之间的相互的统一,这种统一在自然一方就是人的幸福,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幸福。
3.《存在与时间》:感受来自哲学的暴击。西方哲学进路的一次重大转向。影响远远超越了哲学层面,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我以为以往读哲学,我都是在寻找来自哲学的慰藉。告诉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来接纳自己,如何面对自己逐渐滑向失败的人生。结果海德格尔告诉我,人不光要操心,因为操心,人还会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变成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存在。
我的天呐,真的,我只想平躺,不想去”是“。
真是猝不及防,哲学用它的扫堂腿放倒了我。
——豆瓣读友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
海德格尔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
熊伟先生曾在20世纪30年代初听过海德格尔讲课,他评价海德格尔的课堂:“总觉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人思,而且是诗意地思与诗意地说。”
《存在与时间》思想深奥,颇多费解之处,而且文字极为艰涩。陈嘉映老师翻译了中文版《存在与时间》,并且编著了《<存在与时间>读本》,译本与读本参照阅读,相信能大大促进中文读者对这本书的了解和理解。
4.《小逻辑》:催眠神器……神书,可以看一遍又一遍。代表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发展的高峰。思辨哲学的巅峰之作,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来源。

老人说 “脑子不用会生锈”,所以,阅读不能只找安逸的枕边书,也要 读磨脑子的书。磨脑子的书当然首选黑格尔《小逻辑》
黑格尔能让概念充满历史感和生命之火,跟他走一遭后, 心智跟被压路机压过的堤坝一样夯实
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掌握理念的普遍性和真形相。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对真理和正义的意识,通过对理念的掌握,才能取得实际存在。
追求真理的勇气,相信精神的力量,乃是哲学研究的第一条件。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那隐蔽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构成他的《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是黑格尔于最后十余年内随时留心增删,最足以代表他晚年成熟的逻辑系统的著作。它的好处在于把握住全系统的轮廓和重点,材料分配均匀,文字简奥紧凑,而意蕴深厚。初看似颇难解,及细加咀嚼,愈觉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
5.《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爱因斯坦亲自科普相对论——这本书是他对相对论所做的大众化解释。

人人谈论相对论,却未必都懂相对论,但又爱读相对论。
爱因斯坦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相对论诞生之初,只有少数人能够读懂爱因斯坦的理论。一百多年过去,许多物理实验和观测验证了相对论的准确性。相对论作为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当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这一。
爱因斯坦为了让这一深奥的科学理论为更多的人了解,写作了《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该书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面世以来流传整个世界。
本书旨在让那些从一般科学和哲学的角度对相对论有兴趣而又没有掌握理论物理的数学工具的读者能够尽可能确切地理解相对论。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对整个宇宙的一些思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思想史上精彩的科学理论。
本书尽管篇幅不长,读者仍须付出相当大的耐心和毅力。
愿读者阅读本书时能够度过一段启发思考的愉快时光!
每日一书
《中国秘密社会通史》

每日一词
《新华典故词典》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