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流离辗转始终未弃的两本书

[复制链接]
李建华 发表于 2024-6-14 02:27:37|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遥

我读高尔基的《童年》时,已经18岁了。那年我从柳州回到北京,分配到国有企业当了名建筑工人,彼时正值国企下岗潮,前途未卜,自身忐忑难安之际,唯有逛旧书摊自娱。
工厂门口的旧书摊,上面罗列之书,泰半来自废品收购站,却也颇多可读。高尔基的《童年》和格鲁兹杰夫的《高尔基传》就来自这里。《童年》是高尔基名作,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高尔基传》是时代出版社1951年版,昔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流散出来的藏书,两本书皆和高尔基有关,遂被摊主放在一起,只要三块钱。文学青年如我,知晓高尔基,却没有读过《童年》。买回两本书,躲在宿舍里读书自遣。
两书都是繁体字,这对我而言并非问题,幼时生活在农村,村里流传的古典小说和话本,繁体字印刷居多,读这样的书并无什么压力,可《童年》的阅读,对我委实太不友好。扉页上写着“给我的儿子”,却不能以童书视之,掩卷后那种虐心之感,让我异常惊愕和不安,愤怒、屈辱和同情,诸般情绪让当时不知未来命运走向的我,在宿舍床上难过得辗转反侧。
《童年》是小说,但它是自传体式的“真实”小说,开篇就是父亲的死亡和母亲的生产,生死在一刹那奔袭目前,让我无法自持。如此震撼的开头,重重击倒了我。这种痛感在很多年后回忆起来,仍然难以忘怀。若仅仅是小说,可能我还不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可是《童年》旁边还有格鲁兹杰夫的《高尔基传》,传记的开篇在讲述高尔基幼年生活时,使用的注释和内容同时来自于《童年》。真实的力量,超越了小说虚构的文本,让我不知所措。
当时我已开始写作,在报章发表些伤春悲秋的“豆腐块”,为赋新词强说愁,关于文字给予人的力量,其实还一无所知。也正是那一刻,我从《童年》体会到文学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投射。《童年》仅仅是主人公阿列克塞的童年吗?不止!残忍暴戾的外祖父,讲述他年轻时在伏尔加河上当纤夫的过往,露出了真诚而又兴奋的表情,他的童年也曾经生活在阳光下。还有和阿列克塞要好的小茨冈的童年,一个弃婴在命运的缝隙间长大,却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他们都是孤儿,在艰难生活和复杂社会中拥有不同的童年苦难。这种真实的苦难,进一步形成精神世界的苦难,奔向不同的人生命运。外祖母是阿列克塞的光芒,也正因有了外祖母,阿列克塞才没有被黑暗的力量吞噬,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并始终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属于光明。阿列克塞在苦难里的探索和对光明的向往,其实正是高尔基本人在现代哲学和社会进步中的探索,践行着他的理想主义和人道观念。
高尔基把生动的文学语言称为“浮雕”,也正是通过《童年》,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造型能力,阿列克塞父亲下葬的时候,外祖母问他:“你为什么不哭啊?应当哭一场!”
“我不想哭。”阿列克塞说。
“不想哭,那就不要哭好了。”她悄悄地说。
阿列克塞看到棺材上跳下两只小青蛙,往穴壁上爬,却被土块沉沉打落了下去,他在马车上问外祖母:“青蛙还能爬上来吗?”外祖母回答他:“爬不上来了。”无一字说悲,却处处是悲,沉郁的细节力量让我20多年来始终难以忘却。
《高尔基传》的翻译者朱笄,这是不熟悉的名字,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是翻译家孙绳武先生的笔名。孙先生常用笔名“孙玮”,鲜有人知晓他曾译过《高尔基传》。格鲁兹杰夫是高尔基传记研究的最早专家之一,他作为和高尔基同时代的研究者,与高尔基关系密切,也因此拥有很多第一手资料。毋庸置疑,这本书有着它的历史局限性,不过这本老旧书,今日摆放在我桌上时,依然品相完好,散发着旧书特有的铅与墨浸染过的书香,这本书极为珍贵地收录了11幅插图,纸质发亮,平滑如镜。
《童年》无论在哪个时代阅读,都不过时,历史是永恒的过去,而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文学展示的真实力量足以穿越时空。人类的困境古今相同。高尔基从《童年》走向《在人间》,走入《我的大学》,而在那一年,我离开国有工厂,重新参加高考,去读大学,此后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两本书随我流离辗转,始终未弃。我将它们藏在书架的一个角落里,精心保护,因其在我迷惘的时候告诉我,人生当然有很多苦难,但终会有光明。
(作者为作家,武侠文化研究者)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