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 宝藏海派文人陆澹安:走近他,走近一部海派文化史

[复制链接]
有你才美丽 发表于 2024-6-12 18:32:03|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于1894年的海派文化名人陆澹安先生,长期居住在虹口。他淡泊明志,涉猎诸子经史、书法碑刻、古体小说创作等传统文化领域,以及侦探小说、弹词改编、戏曲创作、电影创作等市民文化领地,打通了新旧、古今、中西、雅俗的文化界定,为海派文化滥觞作出重要贡献,也是较早尝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标志性人物。
2024年适逢陆澹安诞辰130周年,为了纪念他的文学艺术成就及对中国文艺事业做出的贡献,《澹远乐安——纪念陆澹安诞辰130周年文献展》于日前在朱屺瞻艺术馆开幕。同期,由陆澹安之孙、书法金石家陆康主编的《海上文人陆澹安》新书也举行了首发。如今,就让我们通过吉光片羽,走近这位宝藏海派文人,重新发现上海以及海派文化的嬗变,发现中国的现代性进程。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古今中西 雅俗共赏 海派文化的鲜活缩影
文_邢建榕
《海上文人陆澹安》,以家住溧阳路、心醉笔墨间分为上下两编,从生平、交谊、论学、说文、谈艺等不同视角展示了陆澹安这位海派文坛多面手的一生。
陆澹安教、编、导、研、写俱能,兴趣爱好广泛,小说新剧、诗词歌赋、书法篆刻、文虎征射,似乎无所不通,而且成果斐然。除在教育界执教多年外,同时兼任多家书局、报刊和通讯社编辑记者,还和友人一起创办了中华电影公司、中华电影学校和新华电影公司等。1915 年,他22岁时便加入了著名的南社。
近代上海,游乐场、影戏、无线电等多种娱乐形式流行,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日趋多样化,甚至变得更为日常和家常,陆澹安以己之长,如鱼得水,成为俗文学创作的一员干将,是上海都市化进程和自身文化张力的体现。他喜欢观看美国警匪悬疑电影,便将观影体验译写为“影戏小说”,在报纸上连载或出版;作为一位资深评弹爱好者,又对现代城市气质有着相当把握,由他改写的《啼笑因缘》《秋海棠》弹词,首次以现代小说题材作为改编对象,在市民群体中引起巨大反响,风行一时。

这些现象,足以反映上海都市文化生态的开放包容性,也可以看出像陆澹安这样的文人,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在当年的上海如鱼得水,所谓海纳百川、大气谦和,其实由来有自。
《海上文人陆澹安》“交谊”中,选入了和陆澹安书信往来的三十人,不仅有通俗文学圈的好友,还有学术圈的同道,如朱大可、陈汝衡、聂绀弩、何满子、赵景深等人,显见陆澹安交游之广阔,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界均有很大影响。
前不久,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慕琴生涯:丁悚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文献艺术展》,内容丰富,有不少难得一见的当年美术界人士活动照片,颇能想见当年的文坛风骚。陆澹安与丁悚同为民国海上文化圈闻人,在本书中也收录有他们的来往信札,比起以漫画家出名的丁悚偏向视觉艺术的方面,陆澹安则以通俗文学创作而享誉沪上。

陆澹安 《九件衣弹词》手稿
苏锡常扬人文底蕴深厚、生活相对富足,陆澹安和许多文人大多来自这一地区。江南文化流淌于骨子里的基因,养成相似的名士习气、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这是他们能够诗酒唱和、鸿雁往还的基础。因此,他们具有共同或相似的交往圈、话语权和交流话题,即使没有亲缘关系,在当年的上海,乡缘和地缘也是他们维系关系、拓展人脉的纽带,形成了一个自然而然、自得其乐的文化生态圈。陆澹安与他的朋友们活跃的社会文化活动,可看作研究当年海派文化的重要楔子。
1949年后,他勤于笔耕,硕果累累,将以前积累的资料、稿件,重新予以整理修订,如《汉碑通假异体例释》《诸子末议》《隶释补正》《隶续补正》《古剧备检》《小说词语汇释》等,都是在那段时间完成出版的。1954年,陆澹安出版《水浒研究》,改编了大量传统小说为白话读本,如唐宋传奇、元曲故事、聊斋故事等,既保持原著精华,也适当进行增删改写,使其更适合当时的阅读语境。

陆澹安少年起即喜观戏、听说书、赏评弹,成名后与诸多艺人交往密切,为他们创作和改编剧本。他后来多次说过,“我对于小说和戏曲特别有兴趣”;在《戏曲词语汇释》序言中说,“我也是个爱好戏曲的人,对于杂剧、传奇等等,曾经仔细阅读,仔细研究”;又在《元曲故事》前言中说,“我也因为对元曲特别感兴趣”,因此承担了元曲故事的改写任务。其中如《李逵负荆》《杀狗劝夫》《潇湘夜雨》《陈州粜米》《渔樵记》等,都是他从元曲故事中改写的,其他类似的还有许多。
《海上文人陆澹安》是探路之作。本书收录的档案资料,最早的一份是1905年,最晚的则是1980年,基本涵盖了陆澹安的一生,但仅是陆澹安留存资料的一小部分,余量丰富,尚待进一步整理问世。
(节选自作者为《海上文人陆澹安》一书序言,标题为编者加)
“好白相”的陆澹安 丰满了海派文化的血肉
文_沈嘉禄
陆澹安是一个身跨新旧两个时代的文化人,他会写小说、写弹词、翻译外国小说、研究中国小说和戏曲,他还会自编字帖教孙子辈写毛笔字。

1964年12月24日,陆澹安应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之请,写下自己的简历和著述情况
生活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新旧嬗变的魔都,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上海诞生了许多有趣有情有文化品味和文化自觉的知识分子,但今天我们回顾那个时代,首先要看这个人是否“好白相”。
“好白相”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与上海城市文明最贴的褒义词。鲁迅来到上海,就变得越来越“好白相”,他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对青年作家给予慈父般的关怀,以及在文章里体现出来的那种犀利文风和机巧的谋略,就是十分“好白相”的。
陆澹安和他的朋友圈里的文人,则是另一种“好白相”,属于另一种生活方式和话语体系,但是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先进价值观的守卫者和践行者,也是西方文化的摆渡人。鲁迅撑起了上海的骨骼,陆澹安和他的“朋友圈”则丰满了上海的血肉。
展览内容十分丰富,一楼至三楼,都展陈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包括陆澹安的书法作品、手稿、信札凡140件,都是陆澹安的文孙陆康先生花几十年心血整理、分类、汇编而成的,许多文献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还有更多的著作手稿及档案还来不及出版。

我在观展时发现了几个细节:第一,陆澹安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农历六月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咸瓜街寓所。大东门外咸瓜街在我家附近,所以倍感亲切。二十年来,这条街昔日卖咸货的小马路已经天翻地覆了,陆澹安的出生地再也找不到了,那里的楼盘卖到20万元一平方米。陆澹安想象力再丰富,也想不到吧。第二,陆澹安肄业于民立中学。民立中学是上海名校,中西兼顾,除一些传统课程如历史、国文、经学、论说外,英文、几何、算学、物理都是必修课,中西文化兼收并蓄,对陆澹安后来从事的文化活动颇有影响。第三,1915年陆澹安考入江南学院法科,他后来写作“李飞侦探案”侦探小说系列,与其就读的法律专业有很大关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也是近代唯一真正读过大学法科的侦探小说家。第四,陆澹安在上海教育界执教多年,同时兼任多家书局、报刊和通讯社编辑记者,还和友人一起创办了中华电影公司、中华电影学校和新华电影公司等。第五,1915年他加入由柳亚子举旗的南社才22岁。第六,展览中还展出了陆澹安先生一生中最后一篇文章,那是写于1980年3月1日的《戏曲词语汇释》的序言,二十多天后的3月27日,陆澹安先生溘然去世,享年87岁。

据陆康先生说:陆澹安先生于1980年离世,两年后,他的大伯陆仁浩代表陆氏后人将4000余件陆澹安的书籍和信札捐赠给了山东大学古籍理事研究所。余下的文献资料同样浩繁,都由陆康保管,便于整理研究。
(节选自作者《陆澹安,文坛不死鸟的生存智慧》,标题为编者加)
康忆澹安二三事
文_王路 □=作者 ■=陆康
□:陆先生,我之前在您主编的《陆澹安文存》出版后一些评论家的文章中看到,说是我们现在其实对陆澹安先生著作的价值都低估了,这些年您都在做祖父的手稿整理及出版,对此,您是怎样看的?
■:其实也不好这么说的,我祖父陆澹安的《小说词语汇释》和《戏曲词语汇释》自出版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的必备书目。而且,我祖父这个人,澹安,澹安,真的是很淡,且得安的。一生也不争什么,所谓“无营斯澹,能忍则安”也是他人生的信条,他老年的时候总和我说一句话,“求太平呀”。这句话听着随便,却是有着他一生活着的哲学。

1977年,陆澹安完成《戏曲作家简史》初稿
□:但他却又是在年轻时做出了轰轰烈烈一番事业的。作家小宝有一句话说得俏皮:(陆澹安)除了写鸳鸯蝴蝶派小说,还编报纸,编杂志,编书,拍电影,开电影公司,当教授,写过十余种长篇弹词,是中国早期侦探小说的重要作家。当年他的名片可以印上两页,身份复杂,差不多相当于当下的王中军加郭敬明加易中天。后来却又写出了像《小说词语汇释》、《戏曲词语汇释》这样严谨的学术著作,放在现在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了。
■:我祖父的一生确实充满传奇色彩。我爷爷的父亲,在苏州东山做生意,后来到上海这个“冒险家的乐园”做小本经营,没有什么财富留给祖父。我奶奶是19岁嫁给我祖父的,当时我祖父刚从民立中学毕业,考进了北大,他非常高兴。但是没几天,太公就把祖父叫进房间,意思就是说,家里没什么钱,如果他去了北京,不但不能赚钱,还要花钱,况且才结婚,还是留在上海更合适——祖父后来告诉我,当时他大哭一场,却也终得放弃死心。这才进入了学校,做了教师。他其实一直是在中文方面有才华的,但是刚进学校,年轻,“一个没有胡子的人没资格教国学的”,所以只能教算术。

陆澹安“无营斯澹 能忍自安”手书墨迹,既暗合名字,又解读人生
□:有一个问题一直很好奇,陆先生您祖父有八个子女,都没有继承祖父的志向,而您是长孙,则成了一名篆刻家,您当时是怎么开始学习篆刻的呢?
■:我祖父祖母共有8个子女,的确如你所说,都没有学文的。而我呢,小时候也写过字,那个时候经常看到有人来求爷爷写字,就挺羡慕的,别人都对他很尊敬,所以我6岁的时候就跟着祖父学写字。
我祖父一直有个观念,就是人要有“一技傍身”。后来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去福州路古籍书店逛店买书,偶尔看到一本印谱,觉得特别好看。回去就和祖父说了我要学篆刻。祖父和我说,他认识三个篆刻家朋友,叫我去看,喜欢谁的篆刻,就跟谁拜师。那三个人,分别是单晓天、陈巨来、钱瘦铁。我那时候最喜欢陈巨来,觉得漂亮;钱瘦铁呢,是吴昌硕的学生,他的印我一直到30多岁才慢慢开始理解。于是我就拜陈巨来为师学刻字,那年是16岁。

陆澹安 《落花流水》小说手稿
□:您给祖父曾刻了一方章:“幸翁”。“幸翁”这个说法是很耐人寻味的。幸运吗?人的一生其实很难说怎样才是幸运的,但是人如果能承认自己“幸运”,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很懂得感恩,心很平静。在这个方面,祖父对您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吧?
■:说一个故事给你听。小时候我们一个大家庭一起住在溧阳路,当时屋子外面有个院子,我稍微大一点时就喜欢在有客人来时抢着去开门。门一打开,我就会和祖父通报——当时年纪小,也不知道怎么称呼客人,就会说:“白胡子公公来了”——这个客人的白胡子比较醒目;此外还有“黑胡子公公”啦,“歪嘴公公”啦,此外还有一个常客,叫“若瓢和尚”,他是吉祥寺的主持,吉祥寺就在河南路天潼路口,现在拆了。不晓得为什么,年幼的我看到这个若瓢和尚总有些害怕,可能因为他的黑衣服和镂空的布鞋(和尚的布鞋脚趾处通常镂空——记者注),总觉得这个人好像有武功似的。晚上若瓢和尚走了,我就偷偷地问爷爷,为什么这个若瓢和尚穿了这么一双奇怪的鞋子。祖父轻咪了一口白酒(祖父每日晚饭时习惯喝一小杯白酒,从不过量),说,“那就叫低头见空呀!”我那个时候才5、6岁,却也知道了震撼。祖父不嫌我小,我常常跪在小板凳上,听他教我很多的人情世故,他说人的一生一世哪有不被人骂,不被人冤枉的,可是如果太介意就好比街上被疯狗咬了一口,难道一定要去咬回来吗?所以在我后来的人生中,如果有人轻看我,侮辱我,我就想,他是在练我的器量呢,我可不能中计。祖父讲:“胃口要好。”胃口,这个词语在吴语中是有双层含义的,所以我的忍耐功夫也是一流。
图:资料图片、朱屺瞻艺术馆
编辑:杨延超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