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探险家眼中的哈密,西陲锁钥镇咽喉,万里绝塞客心愁

[复制链接]
爱你的人是我 发表于 2024-6-12 15:06:14|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门碛远度伊州,无数田畦望里收。天作雪山隔南北,西陲锁钥镇咽喉。——(清)祁韵士《哈密》

骆驼聊新疆,就是不一样。
哈密曾有“伊吾庐”(西汉)、“宜禾”(东汉)、“西伊州”(唐)、“伊州”(唐)、“伊吾郡”(唐)等各种不同称谓,直到南宋,蒙宪宗始称“哈密力”这个名字。哈密自古都是进出新疆的东大门,而星星峡就属于哈密,所以西域探险家们进出新疆东边的必经之地,往小了说是星星峡,往大了说就是哈密,那么他们当时眼中的哈密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普尔热瓦尔斯基,是第一个行经哈密的西域探险家,他曾说哈密绿洲是“由几条天山流下的溪水灌溉的土地”。杜勃罗文在《普尔热瓦尔斯基传》中曾经提到,普尔热瓦尔斯基认为,哈密地区既是军事上的“咽喉要地”,在贸易上的地位也很举足轻重。

西域大盗斯坦因,因为要从新疆去敦煌盗宝,所以也要经过哈密地区,他被此地“特殊地形”所吸引,因为此地“历史上如大月氏、匈奴、嚈哒、突厥,以及蒙古人的先后几次向西大迁徙都要经过此地”,他无疑也是认识到了,哈密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其实哈密作为新疆的东大门,很早人们就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清朝流放西域的祁韵士曾写有《哈密》一诗,“玉门碛远度伊州,无数田畦望里收。天作雪山隔南北,西陲锁钥镇咽喉。”盛赞哈密为西域锁钥。而西方探险界的前辈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哈密)这个地区位于两个荒原之间”,两边皆是荒原,这个绿洲无疑是旅人往来补给的重要节点。在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只要是经过哈密的人,都能很容易的,亲身体会到哈密的重要性。

哈密作为进出新疆的关口,其实也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生出乡愁的位置节点。三位修女(参看:骆驼聊新疆之《戈壁沙漠》铿锵三人行和修女《西北边荒布道记》)旅经哈密,虽然道心坚定,但面对这个东西分界的焦点,也曾生出“猛烈地乡愁贯穿我心”的感觉。

1908年,年轻的日本小和尚,未来的西域著名探险家橘瑞超,"长时间饱经沙漠'后,来到哈密,顿时感觉“这时候兴奋愉快的心情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而久经沙漠考验的西域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到了哈密后,心情也会产生波动,情绪比平时也会变得敏感。“如果不想尽一切办法前进,我们就可能一事无成的返回南京。”而从新疆离开,再次经过哈密时,他开始如释重负,《亚洲腹地探险八年》里的文字,也变得轻松起来“沙漠像平静的大海一样向四面八方伸展”。

所以哈密对于西域探险家来说,既是地理上不可忽略的地理结点,也是他们最为敏感的心理节点。走进哈密意味着探险的开始,等待他们的是吞噬生命的沙漠戈壁,还是能带来荣耀和希望的遗址绿洲都是未知数,由不得他们不忐忑和紧张。而走出哈密,基本上可以确定,冒险已经结束,无论收获如何,人只要还在,那么希望就在。

正常情况下,人在最紧张或者最放松的时候,往往会想到家乡,而哈密地区,就是探险家们情绪转换的节点,所以他们身在此处,放眼望去“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难免会产生“旅思徒漂梗,归期为及瓜”之感。所以骆驼就用西陲锁钥镇咽喉,万里绝塞客心愁。来概括西域探险家眼中的哈密。

参考文献:《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橘瑞超西行记》《亚洲腹地探险八年》等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