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面对李自成兵临城下的威胁,首先想到的竟然是此人!

[复制链接]
lfpjh 发表于 2024-6-10 11:43:48|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44年春,屡战屡败的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然后立马挥师东征。闯军所到之处,明军皆望风而逃,开关迎接,除宁武关守将周遇吉外,几乎毫无抵抗;宣府、大同、太原、雁门等九边重镇传檄而定,昌平、遵化等也相继沦陷。不到两个月时间,闯军已经抵达北京城下,形式万分危及。此时,崇祯皇帝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魏忠贤,大名鼎鼎的魏公公!

其实,在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的前一年,崇祯皇帝便已给魏忠贤平反,恢复其名誉,官职,并追赐!太监曹化淳趁机说到:“若是魏公公在,形势不至于此。”崇祯亦是泪流满面,想起其哥哥天启皇帝临终前给他的遗言,即重用魏忠贤,大事与之商议,此人可以做决断等!在正史里,魏忠贤绝对是罪大恶极,黑暗统治的形象代表,所谓阉党误国,宦官专权是也!那么,崇祯皇帝为何还要给魏忠贤平反呢,李自成大军抵达北京时,他为何再一次想起魏公公呢?这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自从唐宋盛行科举考试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便有了跻身政治,参与国政的机会。这帮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士大夫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力不断的膨胀,到明朝时便形成所谓的“文官集团”,这是制约皇权的重要力量。如何处理文官集团问题,成为大明历朝历代帝王最为头疼的棘手大事。

洪武十三年(1680年),朱元璋以“胡惟庸”案为借口,下令废除文官集团的领袖——丞相,并告诫后世子孙永远不得复立,这就是“祖训”!虽然没了丞相,但文官集团并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他们反而相互抱团,形成朋党。为此,朱元璋不久便有所重视宦官的作用,将其作为制衡文官集团的工具;朱棣上台后更是大力使用宦官,宣宗皇帝甚至还让宦官学习文化知识。此后,宦官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专制皇权的重要工具!

使用宦官处理朝政,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汉唐便是教训。但宦官既然能够长期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这必定有他的积极因素,也就是抗衡文官集团,实现权力天平的稳定。崇祯上台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在文官集团的支持下,他立马解决魏忠贤,其党羽也几乎被连根拔起,其所颁布的政策也全部废除。表面看来,这着实是一片新气象,大有明君只作风,但所带来的后果却是相当严重!

其一、文官集团没了制约,皇帝十分被动。魏忠贤虽说为人心狠手辣,但也只是针对文官集团,尤其是对东林党下手更狠,杨涟下狱就是表现之一。有魏公公在,文官集团相对比较老实,处理事情时也得小心翼翼,否则难免祸及自身。魏忠贤下台后,文官集团兴风作浪,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这在迁都问题上就能够看得出。

其二、农民负担加重,激起民变。魏忠贤虽然贪财,但他从不向农民动手,反而经常减免赋税,为此很多人都为他建立生祠。魏忠贤下台后,在文官集团的怂恿下,崇祯皇帝下令废除商业税(魏忠贤强制推行),永不摊派。如此一来,所有的赋税负担全部落到农民身上,这自然会激起民变,动摇大明的根基!天启年间,民变几乎没有,而崇祯时却越来越激烈,原因就在此!

其三、皇权集团再无敢做决断之人。宦官是专制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皇帝的臂膀,只可限制,但不能消灭。崇祯皇帝优柔寡断,缺乏成为大帝所需的魄力,而魏忠贤正好可以弥补他的不足!例如,李闯大军进逼北京时,崇祯皇帝让大臣捐献粮食,军饷,但个个都哭穷,不出一分一厘;对此,崇祯也是无可奈何。若是魏忠贤在的话,各种严刑峻法和特务手段都会派上用场,大臣不捐也得捐,否则随便网络罪名,满门抄斩。

综上所述,崇祯为何会在局势万分危急之时给魏忠贤平反,甚至想到其兄长的遗言,原因就在于乱世当头,专制皇权需要魏忠贤这种手段凶狠之人!而崇祯解决了魏忠贤,也就给自己掘开了坟墓,再也无路可退!此时,崇祯追悔莫及!
您的关注、转载、分享、收藏是“纵横国史”创作的力量,您的评论、交流和指正是“纵横国史”进步的推力。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