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说他们的牛能拉出黄金,四川人信了,结果被陕西人灭了国

[复制链接]
北京泥人 发表于 2024-6-9 19:44:27|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国的牛粪变成黄金了!
这个消息要放到今天,也许没几个人信,但在两千多年前的蜀国国王却相信了。变成黄金的牛粪让他心里发痒,并对此深信不疑。于是,派人不远千里地跑到秦国来求牛:“秦王啊,能不能把你们拉黄金粑粑的牛给我们一头!?”
当时秦国执政的据说是秦惠文王,前356年秦惠文王出生在栎阳王宫(今陕西渭南市富平县东南)。秦孝公迁都咸阳以后,被立为太子。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以太子身份继承国君之位。巩固权力之后,开始不断向外扩展领土。

在秦惠文王的履历里,至少发生过这样几件大事:
一、车裂商鞅
秦惠文王为太子时,一度触犯了禁条。当时正值有人反对新法,法令行不通。 商鞅说:“法令行不通在于宫室贵族的干扰。国君果真要实行法治,就要先从太子开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处罚他的师傅。”这样一来,法令便畅行无阻,秦国越治越好,但却得罪了太子。等到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登基,一想起当年受罚之事就很不高兴。加之这时商鞅威望极高,家家户户都知道商君之法, 就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说商鞅造反。于是,秦惠文王便派人抓捕商鞅,商鞅逃到封地起兵攻打郑县,兵败被杀,秦惠文王将商鞅的尸身车裂,并族灭其家,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东进攻魏
嬴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秦惠王八年(前330年),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破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南),魏以河西地予秦。秦惠王九年(前329年),秦军攻魏,取河东的汾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县)及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次年秦军乘胜攻魏,取魏蒲阳(今山西隰县)。魏国在秦军数次强大攻势之下,又被迫割让上郡15县(今陕西东北部地区)给秦。从此,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基地。
二、称王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25年),嬴驷效仿山东六国的做法,亦自称为王,改元为更元元年。
三、击败楚国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遣张仪自秦赴楚,阴行反间,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激怒楚怀王,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使秦军在丹阳(指今陕西、河南二省间丹江以北地区)大败楚军,得楚地汉中。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国、蜀国的威胁。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三、伐取义渠
义渠是匈奴的一个分支,是当时秦国在西北部最强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义渠占有今天的陕西北部、甘肃中北部和宁夏等地。义渠凭借骑兵特有的机动性对秦国的边境进行劫掠,甚至曾经侵入到秦国的洛河流域。正是义渠的巨大危害性和破坏性,才使公孙衍能够说动秦惠文王暂停攻魏而转为攻义渠。秦国对付义渠这些游牧民族的办法主要是烧荒,很有效果。游牧民族不敢靠近牧草被烧光的秦国边境,以避免大批马牛羊被饿死。
秦惠文王七年,义渠发生内乱,秦派庶长操趁其自相残杀,平定了义渠。义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秦惠王十一年(前327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义渠称臣。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前315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秦国在西北地区占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

在这几件大事中间,“石牛粪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演变成了后来的秦灭蜀国。在秦国还未统一六国前,应该说其国本身资源是十分匮乏的。秦惠文王虽然称了王,有了统一六国的雄心壮志,但做成这件事需要非常丰富的物质基础。于是,他便开始向周边的搜寻。据说,当他遥望蜀国时,一下子就愣住了,只见那里土地肥沃、粮食充足、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不由兴奋不已。
肥肉一块,但怎么吞到嘴里呢?秦惠文王为此绞尽脑汁。忽然于某一天,有人为他献出上了“石牛”妙计。如此,几天后,在秦国咸阳闹市区,人们发现突然冒出了五头大石牛,而且每天早上,大石牛屁股下都拉出现一些金子,四方的百姓闻迅前来哄抢。很快,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万,被遥远而又广泛地散布,也便有了派人前来讨牛。
让使者没有想至的是,秦惠文王不但答应了蜀国的请求,而且还扬言把五头大石牛全都送给蜀王,但因为路太不好走,秦国没法为蜀国送去,得蜀王派人自己来取货。同时,秦惠文王得知蜀王好色,还说要送蜀王五位美女,让蜀王派人取石牛时,一并送去。
蜀王一听乐了:“这算个啥事?”为啥不算啥呢呢?那就是虽然去秦国的路太不好走,但当时蜀国有五个大力士,力大无比,叫五丁力士。蜀王就叫他们去凿山开路,把美女和金牛拉回来。
五丁力士好不容易开出一条路,来到秦国,带着五位美女和金牛返回蜀国,但经过梓潼(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这个地方时,他们忽然看到一条大蛇正向一座山洞钻去。五丁力士中的一位,赶紧跑过去抓住蛇的尾巴,一个劲地往外拉,企图把蛇杀死,为民除害。但蛇很大,一个人拖不动,于是五个兄弟一起过来拖。
这时,蛇头已进入洞内,蛇尾巴正在洞口。五丁力士几人联手拖蛇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巨蛇才一点点地从山洞里被拖了出来,五丁力士十分高兴。但就在此时,妖风忽然作怪,只听到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大山崩塌下来,刹那间五丁力士和五个美女都被压死了,化为血泥,而也因此化为一道有五座山峰的大岭。

蜀国国王听这个消息,悲痛欲绝。但他是做梦都想得到那五位美女,她们可供他寻欢作乐。于是他亲自登临那道有五座山峰的大岭,厚颜无耻地悼念,并将大岭命名为五妇山 ,至于死了五丁力士,他却一点也不心疼。蜀国的人民对国王的行为十分不满,因为他们十分热爱这,也便称这五妇山为五丁山。
这个传说在我国古籍里多有记载,虽然细节略有不同,但传说大体方向一致。《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虵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虵,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意思是:秦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

《华阳国志·蜀志》所载,战国时秦惠文王总想夺取蜀国这个“天府之国”,苦于秦巴山区的险山峻岭阻隔,入川无路可走。有人献计,用五块大石头雕成五头大石牛,在牛尾部镂一洞,置金于洞中,在牛尾部藏有金豆,并声称此牛能屙金子,放置今称金牛峡的地方。秦惠王要把“粪金之牛”送给蜀王作礼物。蜀王昏庸,是一个贪心十足的家伙,于是蜀王派五丁力士劈山开岭,修筑栈道以运石牛入蜀。
另有传说称,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秦王诈,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曰:牛便金。许于蜀。蜀王贪,欲五牛。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王遣五丁开山迎牛。五牛归蜀,成都怒。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意思是:路虽然修通了,但秦国想打蜀国的想法,一直没有实施,后来,秦悉其(蜀王)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有穴见大蛇,为患。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 yè )蛇出洞。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
还有传言称,秦惠文王见古蜀第十二世开明王朝国力衰退,蜀王荒淫无道,便欲伐蜀,但苦于崇山阻隔,无路可通。大约秦惠王深知蜀人有崇信巫术鬼神的迷信传统,于是心生一计,请人凿刻了五个巨大的石牛,以赠送蜀王。秦王派人在石牛尼下放置黄金,每头牛还像模像样地安排了专门的饲养人员。蜀人一见之下,以为是天上神牛,能屙黄金。蜀王大喜,便派国中五个有移山倒海之力的著名大力士,开山辟路,一直将石牛拖回成都。
传说版本虽然有所不同,但秦惠文王设计的巧夺天工的骗局,至今仍留下许多遗迹。今天的成都市金牛区,传言即是当年蜀王苦等石牛拉金粑粑的地方。另外,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的宁强县境内,现在还保留着许许多多有关五丁开道故事的地名,如“石屙金”(又称石窝金,在沔宁交界宁强境东北)“金牛驿”(金牛驿又称大安驿,大安镇西有金牛驿村)“金牛峡”(位于宁强北宽川)。
金牛峡有天光一线,道路依山傍水,两岸奇峰如刀劈斧削,直插云宵。峡内峰回路转,每疑路绝,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明朝薜宣《金牛峡》诗中道:“巨峡三十里,天开几万年,泉飞林杪雨,云合管中天。”公路从峡内盘桓而上,其尽头便是五丁关——相传,五丁力士和五位美女化作五座山峰的地方。
登五丁关之巅,举目四望,群山尽在脚下,绿浪万顷,郁郁葱葱。山洼中白云生处,如飘渺的轻纱,朝霞暮霭,气象万千;丛林中,秋日枫叶似火,春天山桃如焰,红绿相映,如诗如画。金牛峡内谷深山雄,仄径盘云,幽涧涌喷雪,怪石嶙峋。而五丁关关上原竖有“五丁开关处”石碑一通,并有五丁庙,内祀壮士五丁。沿途苍崖上有许多摩崖石刻,记录着古关遥远悠久的历史。
至于梓潼位于绵阳市东北方,自古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的美称,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真实的历史是:春秋战国,梓潼属蜀国领地。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秋,惠文王遣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伐蜀。蜀王开明十二世负力亲率蜀军至苴地(含四川广元至陕西汉中一带)抗拒秦军。蜀王之弟葭萌背叛蜀国,倒戈附秦。蜀军战败,退至梓潼,与秦军再战。
蜀军大将五丁(弟兄五人)战死梓潼。蜀王负力率败军退至武阳(今四川省彭州市江口镇),为秦军杀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逢乡(今四川省彭州市白鹿乡),亦为秦军所杀。蜀王子率残部南逃,蜀国亡。梓潼即入于秦国版图。
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秦王朝开始在蜀地实行郡县制,置蜀郡,划蜀地为三十一县,梓潼县始置,隶属秦国蜀郡。看似无稽之谈的神话传说,会心的人总会从中读出一些隐匿的真实来。五丁开关和石牛粪金这两个传说至少有两个方面对后人有所启发:
其一,秦国为了越过秦岭、龙门山脉灭蜀,肯定是千方百计想要开通这条灭蜀之道;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修筑此道干难万险,此工程中大约发生过许多重大的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而最为严重的一次,可能就发生在传说中五丁掣蛇的梓潼境内。

龙门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是成都平原的西缘山脉,西为岷山和邛崃山,东为都江堰市和邛崃市。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是四川盆地区和川西高原山地区的分界线。同时又是中国第一级地貌区域分异中东西两大地貌单元的分界线,还是中国东西两大气候区、土壤生物区的分界线。
紧邻成都平原的龙门山脉,包括龙门山、茶坪山、九顶山等,山脉东坡是汉族分布区,西坡为羌族聚居地。呈北东―南西向。西南的大小凉山、大小相岭所涉及区域亦是广义的横断山脉范围,加上川西北由青海、甘肃两省延绵而来的巴颜喀拉山脉,构成了四川西部高海拔山区的拼图。

至于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破魏、赵、韩三国军于修鱼,斩首八万。暂时抵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但西方的义渠又发兵袭破秦军于李帛。在东西夹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时改变战略,于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
葭萌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当年,秦军由今陕西勉县西南行,过七盘关入四川境,经朝天驿走剑门关,遭阻,在葭萌关曾发生激战。七盘关又称棋盘关,位于川陕交界咽喉处(陕西宁强黄坝驿乡与四川广元转斗乡的分界线)的七盘岭上,号称西秦第一关。是四川连接秦岭以北的东北、华北、中原以及西北的唯一道路枢纽。与白水关、葭萌关、剑门关一起,被称为川北四大名关。

秦灭蜀后,再加上前312年秦得楚地汉中,就将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了一片,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秦惠文王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扩大了疆域,并在随后采用了张仪的连横之策,对六国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国的进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胜利,为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秦岭上的那条道——金牛古道。
金牛古道是因为“石牛粪金”而得名的,又叫石牛道,自古为中原通往西南的孔道。元朝以来,又通称蜀栈、南栈,由汉中西行过褒水,经勉县入山区至金堆铺交宁强界,经大安、烈金坝折南,过五丁关至宁强县城,再转西南,经牢固关、黄坝驿、七盘关入川界而达成都,约600公里。宁强县境内共长85公里,多属险峻山径。《雍大记》记述五丁峡(或称金牛峡、宽川峡)云:“连云叠嶂,壁立数百仞,幽邃逼窄,仅容一人一骑;乱石嵯峨,涧水湍急,为蜀道之最险。”

褒水即褒河,又有山河、乌龙江、黑龙江之称,元代一度称紫金河,明代称褒谷水。为长江支流汉江上游左岸较大支流,位于陕西西南,地跨宝鸡、汉中两地市的太白县、凤县、留坝县、勉县、汉中市汉台区5个县(市)。东西二源均出秦岭南麓,两源在江西营汇合后,过马道后叫褒河,最后于汉中市凤台区龙江镇(原梧凤乡)孤山村投入汉江。全长175.5公里。
金堆铺位于冷水河与汉江交汇处,距离勉县青羊驿3公里,距离宁强县大安镇10公里。阳安铁路自西向东横穿而过,108国道在这里转了一个S型的弯。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勉县板庙沟,宁强金堆铺和石窝金三个行政村。宁强人和勉县人在此交互杂居。
大安镇,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地处宁强县东部,汉水源头,东与勉县青羊驿镇接壤,南接铁锁关镇,西连代家坝镇,北靠略阳县接官亭镇和硖口驿镇。大安之名始于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因宋曾建大安军于此而得名。但大安镇建制历史很早,比明初始建的宁强卫(今宁强县城)还要早千年之久。自先秦凿通金牛道后,大安即为出入巴蜀之必经地。
烈金坝在陕西省宁强县北部、青泥沟入汉水处,属大安镇。因有“石牛粪金”之传说,称有人在此拾得金牛粪,以烈火炼金,遂得名。阳安铁路、川陕公路经此,为阳烈公路(阳平关至烈金坝公路)终点。
宁强县,位于汉中市西部,东邻勉县、南郑县,西接甘肃省康县、武都区,南与四川省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接壤,北与略阳县毗邻,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之美誉。

牢固关位于陕川交界处宁强县城西南十二公里处,为金牛古道之所经,襟陇带蜀,重峦叠嶂,古代为羌氐民族聚居地。
黄坝驿为乡,隶属于宁强县。位于宁强县南端,距县城17公里,紧邻四川广元市,宁棋高速公路(起于宁强县黄家院,终点位于陕川交界棋盘关附近的罗家坝,全长18公里),108国道横穿境内,属陕西“西南门户”。
另据当地史料显示,金牛道还另有一条线路:
从宁强县烈金坝西行经代家坝(隶属于宁强县。地处宁强县北部,嶓冢南麓,东与大安镇接壤,南与阳平关镇相连,西与巨亭镇毗邻,北邻巩家河镇)、阳平关、广坪河(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五马乡境内的谢家沟和钵罗峪梁,流经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陕西省宁强县、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朝夫大巴口右岸汇入嘉陵江,全河长103公里)至金山寺(村,属宁强县广坪镇)青岩子(界牌)入四川界,去白水(今名沙洲,镇,属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至昭化(区,隶属四川省广元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市中部)而与经宁强县城之路合。此道较坦缓,是南北朝以前秦蜀主要通道。
金牛古道在一个传说中被秦人突破,相传,天地初辟、洪荒初开的上古时代,古蜀地的四周便因崇山峻岭、高峡幽谷的阻塞,人烟稀少,与世隔绝。 当传说中的黄帝,以及尧、舜、禹相互禅递,随后代代相继至夏、商、周三朝,开辟了华夏文明的正脉源头的时候,古蜀文明也与之相伴,在这块封闭的土地上随光阴的流逝和世相的更迭潜滋暗长,并以神秘瑰丽的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遗址为证,形成了与中原文明性格迥异的古蜀文明。由传说中半人半神的人物蚕丛、柏灌(或作“柏濩”、“柏鹤”)和鱼凫所开创的古蜀王国,后又经历了杜宇、鳖灵两代蜀王的开疆拓土和安民治水,一举奠定了蜀国开明十一世王朝的漫长统治,直到后来秦惠文王灭蜀。
按说,古蜀王国从传说中的黄帝、颛顼时代,到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期,一直与中原文明暗通一线,但从后来的记载与地理环境上看,始终与北方相邻的秦国隔绝。从历史文献和地脉情形推测,由于秦岭天堑的阻隔,蜀地与中原早期的交往应该是从两北绕经白龙江、西汉水谷地,然后再辗转至甘肃一带,最后东下入中原腹地的。只是周人东迁,甘肃一带沦为戎人之地,这条命悬一线的通道就此断绝。
因此,东周以后,尤其是战国时期,秦、蜀两国之间想要取得实质意义上的联系,直接打通秦岭、龙门山脉的阻断,就显得势在必行了。然而,要想从正面打通秦、蜀之间的通道,在龙门山脉与秦岭天堑的绝壁沟壑间凿石筑路,其工程之艰险,耗费之巨大,在当今的人们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为此,两千多年来,这一过程始终被蒙上了一层神秘幕布,留下了充满神奇和荒诞色彩的传说。
今天,人们可以给二千多年前穿越巴山沟通秦蜀的金牛道这样一个大致的线路,即:它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 春秋战国时期,关中和蜀郡同称“天府之国”,两地人民相互交往的路线通称“蜀道”或“秦蜀栈道”,金牛道是秦蜀栈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斜谷即石头河谷。石头河,古称武功水、斜水,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一级支流,发源于太白县鳌山、太白山北麓,北出斜峪关,经眉县、岐山县入渭水。全长77.5公里。
褒斜谷系一地理范畴,亦有南谷、北谷之分,也即除某些时候用褒谷或斜谷统称褒斜,褒谷与斜谷并非涵盖整条褒斜谷,而各有其分野。
褒水和斜水(今石头河)均发源于秦岭深处的太白县,前者南流入汉水,后者北流入渭水,两者河谷统称“褒斜谷”,长约250千米,自古即为沟通秦岭南北的要道。褒谷和斜谷分野当即衙岭山(在今陕西眉县西南三十里,褒水出其南,斜水出其北,雍梁之间称为阻隘,俗谓之马鞍山),也即白寿彝于中国通史所谓“褒谷与斜谷隔秦岭相望”。
突破金牛古道的秦人,因此又得到另一个“天府之国”。这个“天府之国”不知道要比他们编造的那个“石牛粪金”实惠多少倍。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