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蒋介石亲自为他祝寿并搀扶的结拜兄弟,为何被称为“国府怀刀”

[复制链接]
danssion 发表于 2024-6-9 11:01:28|来自:北美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群:政坛不倒翁,国府一怀刀

在民国历史上,有个名词出现的概率是很高的,这便是政学系,自民国初年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到处都有着政学系的身影,是这段时间中影响很大的一个主要政治派别,而张群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在蒋介石集团中,主要起支撑作用的有三大派别,一是陈家兄弟的CC系,主要控制的是党政、组织、宣传等;二是黄埔系,这是以黄埔军人为底色的军事和特务集团,如戴笠、胡宗南、康泽等;再有就是这政学系了。
周恩来与张群合影

相对于其他派系而言,这政学系是一个非常松散的派系,简言之,就是一帮学者型官僚,以自己的专业学识和行政才干的从政之人,他们“由政助学,引学辅政”,尚清流不尚党谋,说穿了,就是由一群知识分子构成的行政官僚,有点秘书帮的意味。
政学系历史悠久,早在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时,因规定只效忠个人,加上按手印等类似帮会的作派,引起很多老革命党人的不满,遂拒绝加入,他们拥立黄兴,成立了“欧事研究会”,成员有李根源、李烈钧、张耀曾、谷钟秀等一大批民国元老。

袁世凯死后,他们正式成立了政学会,以研究政务,实行改进为宗旨,及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这些人南下广州,可他们是反对北伐,主张和谈,倡导联省自治。
他们是非常国会中的主和派的政治代表,这个派别在1923年,随着旧国会的解散而消逝。
及蒋介石上位后,他的两个把兄弟黄郛和张群,为他推荐了首席智囊杨永泰,并拉拢了熊式辉、吴铁城、王宠慧、翁文灏等一众大佬,他们是紧密围绕在蒋介石周围的政府要员,所以,被人称为新政学系。

相对于以前的政学系,新政学系除了有传承外,还有着明显的特征,他们的文化导向都偏向儒家传统;思想上又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主张分权主义的议会政治;最重要的是,他们基本上都在国民政府的要害部门担任一把手。
表面上看,他们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纲领,然而,他们是具有精英属性的一个松散型团体,皆是各个领域内的专业人才,内心以王者师自居,体制内则是王者臣,比如黄郛,连国民党都不加入,却是自陈其美死后,蒋介石最为敬重的把兄弟。
张群过百岁生日时接受亲朋好友的道贺

新政学系最辉煌之时是1933年至1936年,自杨永泰担任蒋介石南昌行营秘书长,熊世辉任办公室主任,在这一时期中,蒋介石遵循杨永泰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剿共纲领,将红军逼上了长征之路,但随着杨永泰被暗杀,新政学系日渐式微
自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政学系随之也土崩瓦解,去台湾的人并不多,作为原来各个领域的中央大员,全部都被闲置,只有张群一人,始终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是政学系硕果仅存的唯一,堪称奇迹。
张群和夫人马育英

那么这张群是何方神圣,为何能成为民国政府中几十年的不倒翁?
张群,四川华阳人,即今成都人,字岳军,比蒋介石小2岁,1908年, 他们同船东渡,进日本振武学校炮兵科学习,同年加入同盟会,经黄郛介绍,还加入了“铁血丈夫团”,当陈其美招蒋介石来上海助其一臂之力时,张群也一起来到上海。
左起:黄郛、蒋介石、戴季陶、张群、居正

上海起义成功后,陈其美为上海都督,黄郛任沪军二师师长,蒋介石任二师五团团长,张群则任师参谋,此时,他与二人义结金兰,是蒋介石为数不多的非江浙人士的结拜兄弟。
作为小弟,张群对蒋介石是相当佩服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见贤思齐”,他是蒋介石的死忠,随着蒋介石的起起伏伏,他一直是坚定地同蒋介石站在一起。
日本求学时期的张群和蒋介石

当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时,他陪着一起回到奉化,又一起前往日本,说服了宋老太君,使得蒋介石顺利迎娶了宋美龄,为蒋介石在政治上添加了起到决定作用的砝码。
张群能说会道,具有非凡的外交才能,他是个多面手,很多领域都有他的一席之地,他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于军事、于政治、于学术、于政务,皆能独当一面,他当过上海市长、湖北省主席、外交部长、行政院长,甚至还当过同济校长。
蒋介石与张群

正是因为他多方面的才能,蒋介石对他是特别的重视,将很多棘手之事交由张群处理,而张群也总不会让蒋介石失望,把事情办理得妥妥贴贴,大得蒋介石的赏识。
作为政学系的骨干人物,张群以自己的地位和学识,为蒋介石招揽了大批的精英人才,使得新政学系与蒋介石形成默契的配合,通过他竭力协调,力尽辅佐之能事,理顺了各方人士同中央的横向关系。
张学良(右二)在沈阳宣誓就任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后,与张群(右一)、吴铁城(左二)

他无往不利,游说张学良易帜、中原大战时入关援蒋,拉拢石友三等军阀反水等等,都出自张群的手笔。以至于被称为“糨糊”和“胶水专员”。
至于让各地方军阀服从中央等这些事,张群出力甚多,效果也最好,也正是如此,抗战时期,他被蒋介石任命为四川省主席,不但使得原来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四川成为抗战的大后方,更是使得四川游离于中央之外的历史成为过去。
1930年,张群一家合影

张群办事极有分寸,他对蒋介石极为恭敬,从不逆鳞造次,奉命唯谨,从令如流,一口一个大哥地侍候着,所以,有人讽刺他连如夫人都不是,只配当蒋介石的侍女,对此,他也一笑而过,不以为然。
而他对下也是恭谦有加,与人为善,极为低调,从不颐指气使,人缘是相当的好,那些真正的大人物们,却也不敢小瞧他半分,暗地里都称他是蒋介石的怀刀。

在1948年底中共颁发的43名战犯中,张群位列第11位,这排位也真对得起张群,够靠前的,当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给自己留下了两条退路。
一是派陈诚去经营台湾,以备最后的落脚之地,二是让张群担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准备在西南建立根据地,以川康云贵四省为基地,作最后的挣扎。
卢汉派省政府委员杨文清去做张群的工作,但张群坚决不参加起义。

不过,这些都不可能挽回颓势,张群还被云南的卢汉给扣留了,好在他平常人缘不错,在他的一番说服下,卢汉并没有太为难他,竟然将他放走了。
听闻放走张群后,周恩来感到很遗憾,曾埋怨说,“卢汉未与我们商量,就放了张群,如果不放,我们可以当做筹码与张学良交换。” 由此可见张群在蒋介石眼中的地位,更能看到我党对少帅西安事变的感恩之情。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张群跟着蒋介石溃退到台湾后,仍然是鞠躬尽瘁,当有记者问他,“你追随蒋先生最久, 和他关系最好;大陆失陷, 你是否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对此,张群笑着回答说,“我只是个厨子, 主人喜欢吃什么菜, 我做什么菜。”这个比喻很贴切,真实地道出了他与蒋介石的关系。
蒋介石亲自搀扶张群入座

张群一生无绯闻,1912年10月,张群在上海与马育英结婚后,一生循规蹈矩,私德极好,1961年10月,张群和马育英举行结婚50周年的金婚仪式,蒋介石亲自搀扶张群入座,这在他主政后的日子中,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在台湾的民国高官中,长寿之人很多,陈立夫、薛岳、孙元良、张学良等人,都活到了百岁以上,宋美龄更是活到了106岁,而张群同他们一样,也活到了102岁。
张群一家合影

张群曾说:“我对政治是迟钝的,但我对我的生命,充满了认真。”他很注重养生,还将自己的心得编辑成册,出了一本《谈修养》的书,一不小心还大火了一把,成了畅销书作家。
除了这部书外,离开政界后的张群开始了笔耕,他写了《中日关系与美国》、《我与日本七十年》等著作,全面详尽地叙述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与日本交往的经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观张群的一生,自从认准了蒋介石后,一直是紧紧地跟随,从无二心,他虽然不是带兵的军事将才,却是一位如张仪和苏秦般的人物,在苍云白狗的乱世中纵横捭阖,可以说,无论是蒋介石先期的崛起还是后期的艰难,张群的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容小觑的。
他虽然是新政学系领袖般的人物,但这是建立在对蒋介石绝对服从的立场上的,在此基础上,他表面上看似不党不派,然而,却是以自己的影响力,将各个领域的人才,团结在蒋介石的周围,这也是他能成为民国不倒翁最根本的原因。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