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名师点评2024全国高考作文试题(2)新课标 II 卷

[复制链接]
cdra 发表于 2024-6-9 11:02:30|来自:北美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徐铭莲重庆市江北区高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析】
本题是一道形式新颖的读写共生的新材料作文。其命题方式延续了去年开创的读写融合方式,其材料起源为本套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这一招“乾坤大挪移”,加上较之去年而言的张力,使本题具有以下两大特征:
一、导引青年勇探未知之精神
1.高品质的文本,带来高硬度的精神钙质
本题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创新、崇尚科学、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其材料起源为本套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I对未知太空的探索行动。在时事热点的大背景下,在通讯稿、纪实文字和平实而深情款款的序文中,让“保持好奇”“探索未知”“永不止步”等科学精神来提升学生的精神钙质硬度,实现“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2.未知之境是不确定的,但价值追求是明确的
本题以“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一句,实现了国家的太空探索、个体的终身成长、人类的永恒演进之间的同频共振。考生回溯自己或他人是否具有探索未知的历程,也是对探索未知之境的使命担当,更是新时代高中生对潮流召唤做出的价值选择。那么,考生作文的差距,就不仅是语言表达水平高低,更是阅读视野、认知水平、思想境界之差别。因此,该命题具有服务于选拔创新人才的功能。
3.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抵达,就是能量的不断爆棚
这是一道能量感十足的作文题。它不仅体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勇毅品质,启示考生对所有人(包括自身)都存有的探索未知世界的事例和精神的挖掘。这将坚定青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也将激励青年在创新创造的底色上探索更多的未知天地。
二、创造丰厚且步步聚焦之情境
本题情境丰厚且步步聚焦,引导学生准确审题、高远立意。正如膏腴之地方可孕育丰硕的果实,它为考生提供了极好的思考土壤。
情境一:现代文阅读I的探月行。考生在做完现代文阅读I后,该材料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情境场域。置身其中的考生,自然能从一千多字的阅读材料中找到自己的视角、吸取场域的滋养、触发写作的灵感。
情境二:太空之探的递进历程。该作文题并未停留在引用阅读文本,而是将材料收缩在探月的递进历程上:“嫦娥四号”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这段由命题者概括的材料语,对考生而言,是第二重情境。它让考生能将目光集中于历程的递进之线,也为抵达的动态的“未知之境”张本。
情境三:每一个人对未知之境的不断抵达。该作文题在最后呈现了核心:“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命题者将对象延展为每一个人,将材料的核心聚焦到“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考生需锚定 “未知之境”“抵达”“不断”等概念:“未知之境”是尚未被人类完全了解、探索或掌握的现象、领域或知识,它可能伴随迷茫、恐惧、自我怀疑等困境;“抵达”意味着付诸行动且行动有结果;“不断抵达”表明抵达在迭代,即上一个未知的终点会变为下一个未知的起点,表明探索永有挑战,永无止境。考生在面、线、点这三重情境下,深入思考“不断抵达未知之境”是什么,为什么要不断抵达未知之境,怎么抵达,定有佳作。
总之,考生可在试题的立意指向和情境导引下,洞察自己或他人的体验,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洞见。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