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考研究】2024届名校模拟诗歌鉴赏教考关联类精选

[复制链接]
蛋蛋小林 发表于 2024-6-8 15:12:59|来自:北美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辽宁省名校联盟3月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汉宫春·梅
晁冲之
满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①此词为晁冲之送别王仲甫时所作,王仲甫因词忤宣仁太后而被逐。②玉堂:指豪家的宅第。古乐府《相逢行古辞》:“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通过雪压霜欺、东君不惜、燕子不来等描绘了萧瑟冷落的梅花生长环境,愈显梅花潇洒出尘。
B.下片首句化用宋代诗人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意在衬托出“玉堂”中梅花的风流。
C.“空自忆”“风流”二句收束全篇,以人格化手法,赞美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D.全词写景清丽,情意真挚,抒情婉曲,风格疏淡隽永,舒缓纡徐;深微细腻,为咏梅词的上乘之作。
16.本词与李白的《蜀道难》均为送别诗(词),但情感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答案】
15.B(“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句是反问句,是说那些华丽的堂宇比不上这江边梅花所处的茅屋疏篱的环境,意在凸显野外江边梅花的不慕富贵,品格高洁,并非玉堂中的梅花。)
16.①本词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劝勉友人即使不被人理解,依旧要保持超尘脱俗、旷达洒脱的高洁品质; ②李诗则是担忧朋友入蜀道路的艰险,表达仕途坎坷,人间之路难行的感叹。
二、【八省八校T8联考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 15~16 题。
夜坐(其二)
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①席,髫年②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③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④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注】①周史:原谓周朝的史官,老子李聃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②髫(tiáo)年:幼童时期。③拜将成仙:拜将,这里指韩信得到登坛拜将的殊荣;成仙,这里暗指张良在功成名就后,转而追求神仙修炼之术。④禅关: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严苛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种种清规戒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一睨人材海内空”与诗人的《已亥杂诗》中“万马齐喑究可哀”异曲同工,都表现了人才不得重用的悲哀。
B.“壮岁”“髫年”两句先言壮年再言幼年,颠倒时序,强调自己之所以身居类似老子的高位,得益于早年葆有的魏晋风骨。
C.颈联巧借典故,表达自己虽有超出韩信居功拜将、张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负,此刻只能将才华寄托在诗文之中。
D.本诗抒情兼以议事,刚柔并济,兼融壮怀与哀怨;语言精练又意蕴丰富,如“惜”“外”“万一”等词就值得反复咀嚼。
16.这首诗和庄子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砉然”这一象声词,但在文中的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6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骑,砉然向然,奏刀砉然,莫不中音。
【答案】
15.B(幼年有魏晋之风,壮年不得志)
16.①庄子用“砉然”描述庖丁解牛之初,牛的皮肉筋骨轻快分离的声音,以合乎音乐的美妙节奏来表现庖丁技艺的纯熟。②本诗用“砉然”描述突破束缚的声音,表现渴望打破社会束缚、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愿望。③本诗中“砉然”在结构上照应首联“沉沉心事”,引出下文“美人如玉剑如虹”。
三、【新疆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大雪与客登极目亭
叶梦得
翩跹飞舞半空来。晓风催。巧萦回。野旷天遥,回望兴悠哉。欲问玉京【注】知远近,试携手,上高台。
云涛无际卷崔嵬。敛浮埃。照琼瑰。点缀林花,真个是多才。说与化工留妙手,休尽放,一时开。
【注】玉京: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处。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催”“巧”二字分别赋予晓风和雪花人的动作和特质,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B.“回望兴悠哉”写词人回望大雪兴致悠然,其中“兴悠”二字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C.面对天地之间雪花飞舞的景象,词人大胆想象自己与客人携手登上高台成仙而去。
D.词的上片主要写雪落的情态,下片则集中描写雪景,同时又寄寓个人情怀于其中。
16.本词尾句“一时开”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一句都有“一时”一词,两者在含义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C(“词人大胆想象自己与客人携手登上高台成仙而去”错)
16.本词中“一时”意思是一会儿。形容时间短暂,侧重表达词人对雪花的喜爱。苏轼词中的“一时”意思是一个时期。侧重表达词人对特定三国时期英雄人物周瑜的仰慕。
四、【东莞市八校联考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5~16小题。
点绛唇·桃源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章惇被起用为相,大肆打击元祐旧党。秦观接连被贬杭州、处州、郴州等地。这首词可能作于词人被贬郴州之时。据传郴州以北有桃花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醉漾”一句中的“醉”字一语双关,既指词人喝醉酒,也指词人陶醉于眼前美景。
B.“烟水”两句勾勒出一幅壮阔而迷蒙的黄昏景象,“茫茫”“千里”给人天涯漂泊之感。
C.“山无数”“烟水茫茫”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致使词人“无计花间住”。
D.“乱红”句运用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花纷纷飘落的唯美画面,烘托出凄凉的氛围。
16.这首词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写了“桃源”,但抒发的情感有同更有异。请结合两首诗歌对其情感的异同进行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 C(“这致使词人‘无计花间住’”错,词人“无计花间住”原因还有“尘缘相误”。)
16.(1)相同点:两者都借“世外桃源”(1分)这一意象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1分)。
(2)不同点:①秦观因个人屡遭贬谪而产生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分),因而本词还蕴含了词人欲归而不得归的迷茫和悲哀(1分)。 ②《桃花源记》则通过描绘一个与现实的污浊黑暗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1分),来表现作者对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理想生活的追求(1分)。
五、【河北沧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登南楼
郑起
客中重上倚层台,天阔云收八面开。
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
诸营种柳①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
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②。
【注】①诸营种柳:典出《晋书·陶侃传》,陶侃曾经督促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于己门,侃后见而追责,施惶怖谢罪。后以“诸营种柳”喻军纪严明。②兴亡不必问寒灰:是说历史变迁不尽靠古迹来证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重上”与题目中“再登”相呼应,“客中”表明作者漂泊他乡的身份及特殊心境。
B.“天阔”句写作者登楼所见,天空广阔,晓云尽散,环顾八方都无所阻挡,境界极为开阔。
C.颔联紧承首联写景,自上而下,大雁在岳阳的秋晨中飞过,浪涛流经巴峡从西边滚滚涌来。
D.“老子”一句展现了作者睥睨天下的豪情,写出了作者对今后无数次登楼纵观天下的设想。
16.面对外敌入侵,本诗与苏洵的《六国论》都对统治者提出了建议。两者的建议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5. D(此句并非展现作者的豪情与对今后登楼的设想,而是面对大好河山即将沦陷,作者对今后将无缘登楼的悲慨)
16.(1)《六国论》中苏洵提醒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不要被敌国积久的威势胁迫。 (2)郑起提醒统治者要任用良将,做到军纪严明。 (3)郑起还提醒统治者只需打造雄壮的江山,不必纠结曾有过怎样不堪的历史。
六、【重庆市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调研卷(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
望夫台
苏轼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
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
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空伶俜.
[注]本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冬,此前诗人回四川眉山葬母,守丧甫毕,便在朝廷的催促下与苏辙、苏洵经长江南行返京。作者曾在《望夫台》题下自注:“在忠州南数十里。”《郡国志》载:“昔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山望之,久乃化为石。”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开门见山,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随江流宛转在船上远望望夫石所见到的情景。
B.千百年来望夫石前船去船来,忙忙碌碌,都未曾因为望夫石而停驻,这让诗人倍觉伤感。
C.众多沿江而下的过客就如浮萍一般,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其中也蕴含诗人的身世之感。
D.诗歌尾联想象山月升起,清冷的月光照在望夫石上,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表达空间。
16.诗歌末句的“空”字和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的“空”字意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C(“沿江而下”错,从颔联“船去船来”可知,此处的“过客”应理解为“沿江往来”。)
16.①意思不同。王诗“空”字意为空旷,本诗“空”字意为徒然、白白地。 ②意境不同。王诗“空”字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意境,本诗“空”字营造出的是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 ③情感不同。王诗“空”字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恬淡安逸,蕴藏着诗人超然物外、归隐恬适的情怀;本诗“空”字传递出诗人对“望夫石”的同情,暗含诗人丧母的哀痛和对母亲的思念。
七、【辽宁辽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欧阳修①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②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③漏声衢鼓④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注]①词人时任参知政事。②九门:都城城门,此处代指京城。③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④衢鼓:街上的更鼓。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以轻快之笔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喜人场面,下阕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的景象与年华易老之叹。
B.“暖日迟迟花袅袅”句中“迟迟”形容阳光温暖,白昼日长;“袅袅”形容花枝摇曳、香气散发之状。
C.“花不能言惟解笑”这句将花当作人来写,花儿不会说话,任人品评,而绽开的花瓣恰似美人的笑靥。
D.“长安城里人先老”与“花开未老人年少”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
16.“车马九门来扰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都运用了叠词。请分别简要分析两者的表达效果。
【答案】
15. D (“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错误。根据该词上下阕,应是官场生活种种不自由令人未老先衰。)
16. ①“车马九门来扰扰”中“扰扰”运用叠词,写京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纷纷扰扰,充满了为名利奔波的人;词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涌动的名利之争的厌恶。 ②“寻寻觅觅”运用叠词,写词人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能找点什么来慰藉自己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
八、【内蒙古包头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算山①
陆龟蒙②
水绕苍山固护来,当时盘踞实雄才。
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
五十八年争虎视,三千馀骑骋龙媒③
何如今日家天下,阊阖④门临万国开。
【注]①算山:位于今浙江宁波附近。②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③龙媒:骏马。④阊阖: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朝廷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算山一带险固的地理形势,接着回顾三国时期的孙权借此有利地势割据一方的史实,
B.颔联叙述周瑜用计谋大败曹军的史实,“清宵定”与“白昼灰”对举,表现了曹军覆灭之快。
C.颈联承接上联,写东吴政权从三千骑起家、延续五十八年的历史,为结尾抒发感慨作铺垫。
D.尾联卒章显志,通过对唐王朝藩镇割据“家天下”的讽喻,委婉地表达了对动荡时局的忧思。
16.本诗与李白《蜀道难》都有对山川险固的描写,请分析这两首诗相关描写的意图有何不同?
【答案】
15. D(没有“讽喻”“忧思”,应是表达“ 期盼唐王朝再次出现万国来朝的繁荣局面”。)
16.相同点:两诗写险固山川,都意在表明其有军事意义,可据险而守。(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不同点:①陆诗的描写意在引出历史上在此盘踞的孙吴政权;李诗的意图有警醒当朝统治者提防有野心的军阀割据作乱。②李诗写山川之险还为了突出蜀道艰险难行,表达对奇险自然的赞叹,提醒友人早日还乡;陆诗无此意图。(4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九、【山东菏泽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
(南宋)黄公度
后乐先忧记饱观,兹楼今始得凭栏。
吐吞五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
黄帝乐声喧广宙①,湘君山影浸晴澜。
江山何独助张说②,收拾清晖上笔端。
【注】①传说黄帝南巡时在洞庭湖之野演奏《咸池》之乐,广施教化于百姓。②张说:唐朝宰相,诗文兼擅,有“大手笔”之称,曾任岳州刺史,期间建造岳阳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引用范仲淹的名言,不仅点出自己登岳阳楼的缘由,也隐含着这首诗的主题。
B.颔联描绘出洞庭湖吞吐五江之水,融入日月星三光的壮阔景色,呈现出高远辽阔的境界。
C.颈联展开联想,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历史文化的厚重以及山光水色之美。
D.“收拾清晖上笔端”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写作才华的自信,也暗含对张说的轻视。
16.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吟咏岳阳楼的佳作,但两诗抒发的感情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D.(“暗含对张说的轻视”表述不当)
16.同:都赞美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都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如杜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黄诗“后乐先忧记饱观”。
异:①杜诗表达了漂泊天涯的不幸遭遇,抒发凄苦忧伤之情,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②黄诗表达出对国家强盛和时局清明的渴盼,流露出自信与豪情,如“黄帝乐声喧广宙”“收拾清晖上笔端”。
十、【江西抚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朝中措·夜来听雪晓来看
朱敦儒
夜来听雪晓来看。惊失却尘寰。摇撼琼林玉树,心疑身是仙官。
乘风缥缈,凌空径去,不怕高寒。却被孤鸿相劝,何如且在人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夜里听风吹雪,晨起看雪,“惊”字从侧面写出雪势之大之广。
B.白雪皑皑,树林一片银装素裹,置身其中,词人恍若自己已是仙人。
C.词人欲御风逐雪,离开尘世,却被孤鸿哀鸣声拉回到苦闷的现实中。
D.本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显得真切而自然,令人心驰神往。
16.同是咏雪之作,本词与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所写雪景的特点及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5.C(“回到苦闷的现实中”错)
16.(1)本词侧重表现雪的洁白如玉,纤尘不染,冰雪世界寄托了词人对纯洁美好的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2)《沁园春·雪》侧重描绘的北方雪景广袤无垠,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表达出对中国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展望。
十一、【山西省部分学校3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①
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②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注】①柳宗元初贬永州,住龙兴寺,曾与和尚交往,探讨佛理。其中重巽和尚与柳宗元交往颇深。组诗《巽公院五咏》即作于此时,《芙蓉亭》是第四首。②佛教语。“色即是空”的略语,谓一切事物皆由因缘所生,虚幻不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三至六句围绕“嘉木”一词,从香气、色彩、姿态等角度正面描写芙蓉花的美好形象。
B.“潇洒”两句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芙蓉花异于常人的潇洒形象。
C.“尝闻”两句中的“色空”一词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花颜色多变,又指世间事物虚幻不实。
D.“留连”两句写诗人流连于芙蓉亭美景,清明的月色和远处的钟声增添了诗歌的禅意。
16.本诗和《涉江采芙蓉》都描写了芙蓉花,请简要分析其不同的作用。(6分)
【答案】
15.B(“对比”“异于常人”有误。)
16.(1)本诗中,芙蓉是诗歌描写的对象和主体,诗歌通过描写芙蓉花的美好形象,来表现诗人对芙蓉花的喜爱之情和对佛法的感悟。 (2)《涉江采芙蓉》中描写芙蓉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雅洁的形象,诗中赠送芙蓉的行为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十二、【广西壮族自治区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①
李白
吾家青萍②剑,操割③有馀闲。
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
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
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注】①李凝,李白族弟,单父主簿,兼代宋城主簿。本诗作于李白送李凝赴任宋城主簿时。②青萍,古宝剑名。③操割,即操刀割锦。春秋时,郑人子皮想让没有经验的尹何管理自己的采邑,子产对子皮说:“小孩子还不会操刀,就让他去剁肉,他一定会先伤到自己,把贵重的锦缎交给没裁过衣服的人去裁割,他一定会毁了锦缎。”后以此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用“青萍剑”比喻族弟的才能,表示他有足够的才干和能力来胜任新的职务。
B.七、八两句写贤士豪杰为李凝追送饯行,一直送到栖霞山,这为后面四句做好铺垫。
C.九、十两句写一群人在散发芬芳香气的花园中斗酒,将原本就欢乐的心情推向高潮。
D.最后两句写诗人和送行的人群一起开怀畅饮,醉得无法上马离去,可见其为人豪爽。
16.本诗有“此去何时还”之问,《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有“别君去兮何时还”之问,二者所问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C(“将原本就欢乐的心情推向高潮”错,“斗酒开离颜”的意思是人们用酒来排解离别的惆怅。)
16.①内容:本诗问的是李凝去宋城之后何时再回单父;《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问自己与诸君离别何时再见。(2分)
②情感:本诗表达了李白对李凝的不舍之情,也体现出对亲情的重视;(2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用自己打算远离尘嚣到名山求仙学道来回答问题,暗示了与诸君难以再会的结果,流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洒脱不羁的情怀。(2分)
十三、【云南昆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①
姚合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
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勖,时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地。②太府: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
B.姚勖一行人溯罨溪而上,不只为了入山采茶,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
C.“芳新”“幽嫩”代指树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
D.尾联想象太府官员为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
16.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这两句在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B(“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有误。根据注释和首句“采茶溪路好”可知,姚勖一行人入山的主要目的是采茶,而非探寻春山胜景。)
16.①“试尝应酒醒”一句中,“试尝”指鉴定茶的品质,品质好方可封装进贡,表现了姚勖对采茶进贡一事的慎重细心;“应酒醒”为诗人的揣测,意在说明茶叶品质优良。
②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用戏玩烹茶表现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含蓄表达了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无奈。
十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讽五首(其五)
李贺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①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②,披书案将朽。
【注】①璺:音wèn,器物上的裂纹。这里指山石上的裂缝。②张仲蔚,东汉隐士,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而穷困不堪,所居之处蓬蒿没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山石,突出的却是秋水澄明、秋草枯黄的景物特征,色调明丽。
B.第三句以一个“侵”字写野竹香味渗入衣袖,使静态的竹林富有了动态美。
C.三、四句写竹,以下四句写月,视线由低到高,调动多种感官,变化莫测。
D.“案将朽”三字极沉痛,诗人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书案将朽却一事无成。
16.“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与《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案】
15.A
16. 相同点: (1)都具有诡异怪特的风格。两首诗都以奇幻而变化多姿的想象,渲染了迷蒙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觉和情绪,表现出鲜明的创作风格。 (2)都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佳句。前者“凄凉”和“泣”既是写景也是诗人心境的反应;后者既是写箜篌的乐音,也是写李凭弹箜篌带给诗人复杂多变的主观感受。
不同点:(1)前者实写诗人山中所见之景;后者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写箜篌的乐音之美妙多变,感染力强。 (2)前者调动视觉和听觉等,以动(声)衬静;后者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出发,展现箜篌的独特音效。
十五、【南京市高考一轮模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道山诸丈置酒饮饯秀野园以诗谢别
程公许
去国飘然一障①乘,都门祖帐集华簪。
黄梅未雨热如沸,白葛当风凉满襟。
江国颇堪千里寄,蓬山遥想五云② 深。
论思禁闼③ 须公等,肯念交盟数寄音。
【注】① 一障:宋代指府、州、军长官。② 五云:指皇帝所在地。③ 禁闼:宫廷门户,亦指宫廷、朝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离别饯行的场景,诗人以诗谢别,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B.首句中“飘然”一词,写出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到外地任职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C.“黄梅未雨”,天气闷热,但诗人穿着轻便的“白葛”,面对着风,感受到凉意。
D.“江国”与“蓬山”都代指边远之地,与“去国”相照应,暗示诗人将远离朝廷。
16.《屈原列传》中写“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存君兴国”“三致志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15. (3 分)B
16. (6 分)①诗人想象在遥远的“江国”“蓬山”,仍千里寄情 ,思念朝廷和君王;②诗人希望在自己离 开京城后友人能为国献计献策 、尽忠尽责;③诗人恳请友人将来能多多告知朝廷讯息 , 以解自己对国家的忧思。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