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孩子学画画只为了兴趣?99%的家长都错了

[复制链接]
KU123456789 发表于 2024-6-8 14:43:15|来自:北美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给孩子减负的声量越来越响。对于新一代的家长们来说,热血鸡娃不在是主流论调,佛系养娃好像更值得拥有。而在选择给孩子减负时,艺术课程则成了被“砍”的重灾区。家长给孩子报名艺术、美术课程,好像更多的是基于培养兴趣爱好,因此变得可有可无。但实际上,果真如此吗?
孩子应该从艺术学习中获得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为孩子选择正确的艺术教育呢?艺术教育真的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如果您在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艺术教育时感到了迷茫和困惑,那就一起来看看接下来的内容吧!

孩子学习艺术
家长容易产生的认知误区
如果说孩子小时候非常喜欢拿起笔来画画,经常一边涂涂画画一边“嘟嘟囔囔”的说话,那么很多家长朋友们就会认为孩子有艺术天赋或者喜欢画画,然后送他们去学习简笔画、水彩画或者创意美术,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画”,让画画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或者兴趣爱好。这里实则存在两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孩子小时候喜欢涂画是天性而不是天赋
涂涂画画是孩子们自然发展的过程和表达情感、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是他们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主动探索和操作环境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绘画是孩子理解和表达世界的一种自然方式,特别是在2-7岁的前运算阶段,孩子们常常通过符号性思维(如画画)来表达想法和情感。

涂鸦是儿童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他们通过无意图的线条和形状探索材料和动作的乐趣,这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如果错误的把它当成一种天赋,给予孩子太多“规则”的束缚和枷锁,反倒会过早的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于艺术进一步探索的原动力。因为喜欢涂涂画画就认为孩子拥有绘画天赋,并把他送去程式化的画画班学习并不可取。

◎误区二:把艺术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学习如何“画画”
如果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只是想让她学会怎么画,学习绘画的技术技巧。那么就会很容易导致这样的局面:孩子一开始非常喜欢自己画画,家长为他报名了绘画兴趣班,结果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就不喜欢画画了;或者孩子能画得很像、很细致,但在没有范画和参考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完成自我表达和创作

因为很多画画班只有对于技术技巧的学习,如果说课程内容过于强调技巧和规则,孩子就可能感到被束缚,失去通过艺术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兴趣和能力。艺术的领域是宽泛的,艺术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而绘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实,所有的技术技法都是为创作灵感服务的。在孩子小时候就被某种技法框定住了,反而会限制创造力的发展。

所以,孩子的艺术学习也应该是多元化、综合性的,好的艺术教育也往往能够提升孩子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如果您想在为孩子选择艺术课程的路上避坑,打破信息差,了解真正的艺术教育是什么样的。那么,TED演讲者、艺术教育家王丽娟老师的讲座推荐给大家,她将在现场为你讲述如何用艺术教育培养面向末来的孩子?
咨询/报名⬇️

好的艺术教育
能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
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的主要动机是“孩子对画画感兴趣”或者“孩子非常喜欢画画”,有这样的出发点还是很好的,毕竟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学画画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吗?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成为艺术家、画家,那么学习艺术是否能够培养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呢?

实际上有很多的研究和数据表明,艺术教育在提升孩子多方面能力上有着相当显著的作用。好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艺术技能,更是全面提升他们的学术、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相对功利的角度来说,美国教育研究和改善协会(AIR)的一项研究发现,参与艺术活动的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更高,并且更有可能完成高中和进入大学;
真正的艺术学习是需要孩子们进行观察、分析和创造,从而促进这些关键认知能力的发展,艺术教育中的“工作室思维”能够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社会情感发展也有着显著影响,包括提高自信心、同理心和合作能力等,这有助于他们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
教育家艾思纳(Elliot W. Eisner)在其著作《艺术与心智的创造》中指出,艺术教育让孩子学会用新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都非常有用。
根据美国艺术教育联盟(AAE)的报告,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更强的创造力、适应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除了一些学术研究和数据说明以外,我们还有一些孩子学习艺术多年的实际案例:
正在帕森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读书的若義同学在上大学前,有着七年的艺术学习经历。她觉得自己在艺术课程中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敢于创造的力量,有创作灵感和思路之后,不会惧怕因为要完成自己的想法而学习新技能,这是因为她一直在项目式的艺术课题中学习和创作,收获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能力。
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艺术直至高中毕业的语双,目前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艺术与计算机交叉专业。在谈到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课题时,她说自己上过的“哥德堡联动装置”,需要自己来设计一个又一个的机关,保证小球顺利的在装置中滚动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艺术设计与科学原理相结合的课程,帮助孩子在不同领域中获得成长。

学习艺术七年,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的棠棠这样形容自己的艺术学习经历。“每个项目都会先画脑图,然后把关键词扩散到不同的领域,生成新的灵感。在制作时还会发散材料的运用,过程也要画草图记录,最后还会分享自己的整个创作过程。现在很多大学生觉得做项目很困难、很害怕,但是在我小时候的艺术课堂上就在这么做了。
从三岁开始至初中毕业,学习艺术近十年的一铭最终考入清华大学的理工类专业,那艺术学习给他带来了哪些帮助呢?一铭妈妈认为创意的本质就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她观察到艺术学习带给一铭最大的价值。她说:“孩子以后不一定是要走艺术这条路,但想象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审美的提高等等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咨询同款艺术课程⬇️
艺术教育家丽娟老师
和她神奇的艺术学校
看完这几位孩子的真实案例,你还会认为学画画就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孩子上的艺术课程跟我们常见的绘画课程并不一样,它全面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情感表达等综合能力。

其实,这几位孩子都是「丽娟实验艺术创造力中心」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这所面向未来的艺术学校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共计开设了8家校区,家长群体中不乏名人和艺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比如:郝景芳、凯叔、三川玲,许多清北、央美的教授以及设计师、建筑师等等。
机构创始人丽娟老师是国内知名艺术教育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师从哥伦比亚大学著名艺术教育家朱迪·波顿教授。她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青少年儿童实验艺术的教育理念,在这二十多年里,一直带领着团队研创4-18岁艺术创造力课程体系

在丽娟的课程中,绝不是只有画画这一种艺术形式。概念设计、综合材料、实验戏剧、定格动画、石膏雕塑、机械装置等等,全都是孩子创作和表达的手段。还有近百种创作工具和千种艺术材料可供选择,孩子们将有万种创造的可能性

满墙的艺术材料和创作工具,像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学院教室一样的创作环境给予了孩子们物理上的自由空间,他们的奇思妙想能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不允许说自己/别人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不提供可以反复修改的橡皮,这些“丽娟法律”给予了孩子们心理上的自由空间,他们可以在这儿大胆创造并得到尊重和重视。

这里的艺术课程可能会令你大开眼界,比如:
在探索“纸”这一材质时,会让孩子们思考“让纸站起来”的十种方式;

在了解声音时,要对发声的方式进行各种实验,最后制作独特的发声装置;

在学习不同的颜色时,并没有直接的答案,孩子们会从光影、岩石、植物中寻找。

丽娟的艺术课程都采用项目式的学习方法,并将艺术课题进行多学科融合。让孩子们在实际的创造项目或者没有明确结果的实验性项目中进行自驱式地学习和创作,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形成能够学以致用的项目思维闭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4岁到18岁,每个年龄段的艺术课题设置都符合该年龄段孩子成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所以,整整三小时的艺术课程,孩子们能够完全沉浸于此。根本不存在坐不住的问题,更多孩子反而是不想离开教室!在丽娟,也没有考试考级,机构也不带孩子参加比赛,不用竞争的方式评判孩子的自我创作。

或许你见过这样小众又自由的艺术教育吗?文章篇幅有限,而丽娟还有超多的令人惊喜之处等你发现!这里的艺术课题是什么样的?孩子们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都收获了什么?……
丽娟实验艺术创造力中心的创始人丽娟老师将于6月15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喜玛拉雅美术馆3M层举行一次大型的艺术教育讲座。欢迎各位家长朋友们报名来到现场,深入了解艺术教育的底层逻辑!
识别海报二维码 咨询/报名⬇️

还有一则好消息发布:在丽娟实验艺术创造力中心上海浦东校区成立五周年之际,丽娟教育在上海的第二家校区浦西闵行校区也将于9月份正式开课啦!欢迎和期待更多的孩子们能够加入到这样的先锋艺术教育中,一起在艺术学习中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声明:根据相关法规需标注“广告”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