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健康|端午挂艾不仅有满满的仪式感,还有助于健康

[复制链接]
cnesprit 发表于 2024-6-7 19:01:04|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段时间,端午挂艾草冲上了热搜,成为年轻人过端午节营造仪式感与氛围感的方法之一。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以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今年,有些年轻人会选择自己动手制作新式艾草门挂。在新媒体平台上,有博主分享了制作教程,还附上了详细的材料清单,不少网友在评论区接龙“交作业”,展示自己制作的艾草门挂。
端午节悬挂艾草,不仅有满满的仪式感和氛围感,更重要的是艾叶独特的药用作用,能帮我们的身体祛除秽邪,更加健康。
01
端午节挂艾草的讲究
端午正值仲夏,阳气最为旺盛,艾草纯阳之性,此时吸收天地之阳,是一年中药性最高的时候。因此,采于端午午时前的艾草自然是上乘之品。在挂艾草的过程中,民间还有一些讲究。
挂鲜不挂干
新鲜的艾草,叶片饱满,色泽鲜绿,其内含的挥发性香油更加丰富,能够释放出浓烈的芳香气味,这种气味不仅可以有效地驱逐害虫,还能为家中带来一丝清新的气息。相反,干枯的艾草,其挥发的油分已经大大减少,香味也几乎散尽,因此挂起来就失去了原本的功效。
挂倒不挂顺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挂艾草时,会按照艾草的长势,以根部朝下的方式来挂在门口两侧,这种悬挂方式不正确。按照传统,在挂艾草时,要根部朝上,叶尖朝下,这样做一是为了让艾草和菖蒲更好地释放出芳香气味;二是为了独特的寓意,在古人看来,将艾草的根部朝上,顶端朝下,斜挂在门楣或大门两侧,就像一把利剑,能够将邪恶和疾病阻挡在门外。

一个月后取下
艾草挂上后,哪个时间点取下比较好呢?根据民间的传统,“一月后取下”是比较合适的时间点。也就是说,在端午节过去一个月后,可以将艾草取下。这是因为经过一个月的悬挂,艾草的香味已经基本消失,其驱邪的作用也随之减弱。
除了上面提到的疾病以外,吸烟还和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和结肠息肉、结肠癌有密切关系。有研究显示,吸烟会加速肝病转化为肝硬化、肝癌。
02
内服艾叶效果更佳
艾草外用悬挂可以辟邪,但内服时药用效果更佳。
艾叶性温,味辛、苦,入肝、脾、肾经,可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外用还可祛湿止痒,是妇科安胎、温经止血的要药,尤宜于下焦虚寒、寒湿证,为调经之妙品。《名医别录》评艾叶“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本草新编》云“艾叶祛寒气而温湿痹,安疼痛而暖胎元。胎漏可止,胎动可安,月经可调,子宫可孕,且灸经穴,可愈百病”,可见古人对艾叶有十分高的评价。
温经止血
艾叶常用于治疗出血证。下焦虚寒,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可单用本药,或配阿胶、芍药、干地黄等温经散寒,养血止血,如胶艾汤;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多种出血证,常配生地、生荷叶、生柏叶等清热凉血药,如四生丸。
散寒调经
艾叶作为妇科常用的一味好药,常用来治疗小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小腹冷痛,产后受凉腹痛,可用本品炒热熨敷脐腹;治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及白带清稀等证,常配吴茱萸、肉桂、当归等散寒止痛,养血调经之品,如艾附暖宫丸;治下焦虚寒,冲任不固,血不养胎所致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与阿胶、芍药、当归等同用,以温经止血,养血安胎。
祛湿止痒
艾叶也是皮肤科常用的一味药,可用治湿疹、疥癣、皮肤瘙痒,既可单味外用,也可与黄柏、花椒等煎水熏洗。
此外,艾叶还是艾灸的材料,可将艾叶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放置时间长的陈艾,没有了生艾叶的燥烈之性,作用更为温和,所以古人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门诊里经常有这样的患者,一摸他们的手就觉得十分冰凉,到了夏天,空调、冷饮袭来,四肢冰冷更加严重,建议这类患者可以用艾叶、花椒、生姜煮水泡脚,来散寒、增强身体的阳气。
食疗方推荐
艾叶红枣煮鸡蛋
材料:艾叶10g,红枣3颗,生姜3片,鸡蛋1个,红糖适量。(1人份)
做法:鸡蛋用水煮熟后去壳,再放入锅中,加上洗净的艾叶、红枣、生姜,水开后煮15—20分钟,最后加入红糖即可。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
适合人群:体质虚寒者,常见月经不调,经期痛经,崩漏下血,面色㿠白,疲倦乏力,舌淡,苔白,脉沉。
使用注意:艾叶适用于虚寒、阳气不足、寒湿所犯者,对于阴虚火旺和湿热内盛的人不宜使用。


  • 保胃健康|降雨频繁湿气重,喝好这2杯芳香化湿茶
  • 保胃健康|要想今夏不“伤心”,就吃这5种红色食物
  • 保胃健康|吸烟伤肺还伤胃,多喝这道茶有助于清肺热、泻胃火!

保胃健康|降雨频繁湿气重,喝好这2杯芳香化湿茶
保胃健康|要想今夏不“伤心”,就吃这5种红色食物
保胃健康|吸烟伤肺还伤胃,多喝这道茶有助于清肺热、泻胃火!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特需门诊)
周五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特需门诊 )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梁氏脾胃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张靓雯
责任编辑:陈佳佳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