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心血来潮的一项发明,我们至今仍在使用,影响着千千万万人

[复制链接]
tainesun 发表于 2024-6-7 07:03:31|来自:浙江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授元年,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号称“神都”。
按照历史纪年来说,此时的武周政权已经取代了李唐政权,说句不好听的话,大唐在武则天登基称帝之时已经亡了。
只不过武则天的武周存在时间太短,而她本身又是李家的儿媳妇,以至于在历史中并没有将武周王朝与李唐王朝彻底分割开来。

但这并不能否认武则天开创新王朝的丰功伟绩,能以女子之身登基称帝,打破男尊女卑的限制,此举本身就是一件奇迹。
武则天登基称帝在当时着实引起了轩然大波,可一切又水到渠成,至少在明面上没有站出来反对。
只是武则天动了男权主义的奶酪,这就注定在她的统治之下,会出现无数想要推翻她的人,尤其是被啪啪打脸的李唐宗室之人,他们更是做梦都想着将武则天拉下马。
武则天既然敢走出这一步,就意味着她不会对任何反对她的势力妥协,权力的美味,几乎没人愿意拱手相让,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选择的是大开杀戒。
由于武则天是抢了李唐的江山,她潜意识中一直认为,她的敌人就在李唐子孙之中,所以对李唐王室进行了超大规模的清洗,意图用血腥暴力的统治敲碎他们不安分守己的心。

既然对于李唐王室都如此,对于其他势力更不用说,随着武则天双手沾满鲜血增多,使得朝堂之上一片肃静,官员们为了自保而人人自危。
武则天需要忠于自己的官员,可是科举制度又带有浓重的考官偏袒色彩,该怎么防止官员以科举为途径而暗中结党?
武则天心血来潮发明的一项制度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发明我们至今仍在使用,影响着千千万万人。
科举制度

社会的发展,说白了就是人才所推动的,怎么选拔人才,这并不是武则天一个人所思考过的事情,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曾思考过。
先秦时期,出身决定一切,选拔人才的标准是看血缘关系,只要生得好,根本不用努力,便能成为人上人。

春秋战国之后,以血缘选拔人才的制度开始制约社会的发展,一些开明的统治者则开始不拘一格提拔民间有才能之士,而手段多以自荐为主。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选官制度则以军功爵制度为主,推举制度为辅,使得普通民众有了些许机会来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向人生巅峰。
汉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则发展成了察举制度魏晋南北朝则更进一步,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这些制度虽然也在逐步进步,但都有一个无法被克服的缺点,即过于主观,非常容易受到世家大户所把持。
想想也是,反正大家都是推举官员,谁不想着推举与自己亲近的人?
虽然有统治者意识到了这种制度的缺陷,严令不允许世家大族推举本族的族人为官,但是世家又不止一家,既然法令不让推举本族的人,那么这些世家就相互联合起来互推,推来推去,能当官的还是世家大户的人。

到了隋朝,这个要划重点,因为影响后世选官制度两千余年的科举制就出现在短暂的隋朝。
科举制度相比较之前的制度,着实能称得上是更加公正,更加有效,以公开考试的办法为国家选拔出来的人才自然更加优秀。
隋朝短暂而亡,唐朝则将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扬光大,到了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了寒门子弟走上仕途的最佳途径。
密封制度

在武则天之前,虽然科举制度让选官更加高效,但是这并不是说就杜绝了官员提拔自己人,因为当时科举考试非匿名制。

这也就是说,只要买通了批改试卷的官员,将自己人的名字递上去,那么接下来就坐等高分,毕竟官员在批改试卷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这卷子究竟是谁答的。
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这种非匿名的科举依然在延续,而反对武则天的人,自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嫡系。
武则天能当上皇帝决然不是巧合,她肃清了朝堂之后,便意图提拔一些真正能为自己服务的官员,而途径只能是在民间选拔。
科举制度虽然让民间的有才之士有了出头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就能被朝廷所重用。

武则天日思夜想,一次心血来潮想到了一项发明,那就是将试卷上的名字给密封上,不让批改试卷的官员看到考生的名字,这样就完美杜绝了官员为自己人打高分的情况。
于是,武则天就将试卷密封姓名的这一制度在科举考试推行,美其名曰:糊名制,很显然,此举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是选官制度上的巨大飞跃。
誊抄制度

武则天也因为这项发明,成功地笼络住了一大批寒门有才之士,这些人可不管江山姓李还是姓武,谁给他们饭碗,谁给他们荣华,谁给他们富贵,他们就为谁卖命。
当朝廷之中,自下而上大部分都是经过匿名科举制而选拔上来的人才时,武则天自然加强了统治,这也是为何虽然朝堂之上暗地里反对她的人很多,但她却能安稳坐在皇位上十多年的原因所在了。

仔细想想,不得不说,武则天的这一发明实在太妙了,时至如今依然我们依然在使用,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要用到密封试卷,着实影响着千千万万人。
或许很多人会说,现在高考密封的试卷可以用机器批改,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的主观因素,但是在古代可不是如此,批改试卷的官员完全对照字迹来给自己人打高分
其实这倒也是一个大问题,至少武则天没有想到这点,不过后来的宋真宗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正式设立了誊录院,这个机构的设置就是让其中的书吏负责誊抄考生的试卷。

当所有的考生将试卷上交之后,直接会被送到誊录院,书吏将所有的考生的试卷抄写之后,再交给评卷的官员评分。
这样一来,评卷的官员只能看到被抄写后试卷而不能看到考生真实的字迹,这样就杜绝了评卷官员以字迹来辩身份的现象,这则使得科举考试进一步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旧唐书》等。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