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护理印迹】用专业和爱心护航生命——孙红

[复制链接]
调皮 发表于 2024-6-5 20:44:44|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孙红/
曾任北京协和医院ICU护士长,急诊科、外科、保健医疗部总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妇儿党总支书记,组织处(统战处)处长。现任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护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杂志社《急危重症护理杂志》副主编,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曾获得2003年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英雄护士健康天使”和中国科协“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2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护士分层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2015年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敬佑生命2016荣耀医者公益评选“美丽天使”奖、2017年北京护理学会第一届“首都优秀护理工作者”和中华护理学会首批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 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一等奖(《基于实证的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建设与成效》)、202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践行“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务谋病者之福利”的南丁格尔誓言
我1981年高中毕业进入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学习护理专业,1983年护校毕业后很荣幸被分配到刚刚在国内创建的ICU工作,加入中国重症医学发展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也开启了我平凡的人生之路。在重症临床护理岗位上坚守的20年是我不断成长历练的重要阶段,是我增长知识和技能,磨练意志、锤炼品格、向前辈学习的关键时期。每天都争取护理最危重的患者,让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提高。用10年的脚踏实地,成为一名重症护理领域的优秀护士。又用第二个十年的辛苦付出,壮大了协和医院的ICU护理团队。做护士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抗压力,我怀孕3个月时曾被谵妄的重症患者踢到肚子,但依然坚持工作,怀着7个月的身孕照样搬运重症患者。在1996年的院校“岗位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青年岗位能手”。
ICU被形容为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的生命是最脆弱的,也被誉为生命的最后一站。ICU的每一天,都要上演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与死神之间的拉锯战。所以,ICU的护士要求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更多的奉献精神。参与了1985年中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的救治,1994年第一次跟随陈德昌教授远赴海南接回机械通气且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危重患者,以及2000年协和医院第一例活体肝移植患者的护理。

1987年元旦值班(左1孙红)
百花齐放香满园。作为护士长,我深知只有团队成员共同努力才能让团队走得更远。对待工作严格要求,对待患者心细如发,对待护士鼓励并善于倾听,知人善任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为其创造成长的机会和条件。我带领着ICU护理团队,在重症抢救、监护技术和疑难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中不断探索并得到公众和社会的认可,1996年被授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号”的殊荣。十年后,2006年作为总护士长带领的急诊科护理团队再次被授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号”的殊荣。
在平凡的人生之路上留下熠熠生辉的足印
我在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引领和教育下,在组织的关心帮助下,在老师前辈的扶持和培养下,使我得到锻炼、进步和成长。当党和国家需要时,我总是要求自己必须站出来、冲上去,并要努力完成任务,这样才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无愧于护士这个值得尊敬的职业。我努力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之路上留下熠熠生辉的足印,从2003年的抗击非典到2015年的援藏,再到2020年的新冠援鄂,我都很荣幸地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奉献和大爱。
勇于担当,临危不惧,SARS“零感染”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是中国所有医务人员的梦魇,我是第一批被派往一线筹建中国医学科学院SARS病房。从下达任务到出发只有10分钟的时间,当时只给爱人打了一个电话,没敢多说,但其实心里挺乱的,不知道这一去将要面对什么,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回来……没敢给父母打电话怕他们担心。当时情况紧急,疫情蔓延迅速,上级领导要求把某个医院的门诊楼临时改建为SARS病房,第3天必须接收SARS病人。从空空的门诊楼改建成为设备齐全、流程合理、有60张床的SARS抢救隔离病房,这份辛苦、困难和压力是我工作20年中从未遇到过的。筹建团队细致分工,责任到人,我主要负责仪器设备准备,从无到有,小到一个污物桶、口罩、手套、防护服,大到一台呼吸机,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多得超乎想象。由于人力有限,我们既要制定SARS护理的工作常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又要跟队友一起搬床、搬运氧气桶等,体力脑力完全透支。我们几乎三天两夜没休息,拼尽全力为SARS患者救治工作做最完善的准备。直至第三天晚上8点收治了第一批北京确诊的SARS病人,我和队员们的内心才踏实下来。

2003年SARS重症病房中(左2孙红)
两周后,我又被领导调去中日友好医院筹建北京市重症SARS病房,重点收治北京市各医院感染的医护人员及其他SARS重症患者。这个ICU,将成为SARS患者的最后一站。开放的气道、频繁的吸痰,我们将直接与患者的传染物和分泌物接触,吸痰、口腔护理、喂饭、擦拭大小便、两个小时翻一次身……一切工作我都亲力而为,率先示范。因为我深知护理团队里有普通病房的护士,他们几乎没有护理过如此危重的患者,我深知护理危重患者我最有经验,我必须做团队的主心骨。同时安排专人对于每一位进入污染区的医护人员的防护逐一检查确认,必须保护好整个团队每一位队员的安全,我每天都会提醒自己在防护方面必须严格严格再严格,绝不能放松……最终,我们的护理团队无一人被感染。
把爱的情怀播撒在雪域高原
2015年,中组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启动,虽然家里有8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但我作为护理部副主任还是主动报名首批援藏一年。

2015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房质控督导(左1孙红)
针对西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管理水平偏低的问题,我深入病房科室,充分调研,多看多听多想,与当地医院护理管理者共同积极推行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规范抢救药品、普药管理,护理质控项目整合,质控检查模式调整等一系列措施,大幅提升了当地的护理管理水平。
针对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了细致的计划,涉及管理、专科、护理骨干、临床师资、科研等各方面,开展临床教学讲座和师资培训,推广教学新方法。积极推动西藏自治区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帮助自治区医院申报了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并获得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的审批。组织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护理科研专家开展了“西藏拉萨护理科研培训”活动。共惠及拉萨市区6家医院护理人员及我院全体护理人员共计160余人次。受培训班激励,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护理人员成功申报院级护理科研3项,科技厅项目1项。
我还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到藏区指导工作,多次前往林芝、昌都、日喀则等医院开展等级评审及讲课,赴日喀则地震灾区安置点开展义诊服务活动。虽然路途遥远颠簸、生活条件艰苦、气候寒冷恶劣,但我仍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专业素质,圆满完成了援藏的各项工作。
一年援藏,终生难忘。能够把我三十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分享给西藏护理同仁,是我此生的幸事。至今我院“组团式”援藏已经第九批了,相信我们带去的丰富管理经验和前沿的护理思维已经为受援医院的护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必将为西藏的护理事业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最危险时白衣天使亮出了翅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已经离开护理部担任妇儿党总支书记的我,临危受命,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三批国家医疗队队长驰援武汉,再一次冲在了第一线。在护理部吴欣娟主任的牵头下执笔并组织起草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相关文件提供了基础蓝本;并通过网络视频授课解读规范,毫无保留地与全国护理同仁分享协和护理经验,为全国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提供借鉴。
带领护士长们根据工作量动态排班,安排护士们适时轮休,优化工作流程、组织专业培训,使团队始终保持良好战斗力。
院感防控是ICU 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同护理核心团队改革排班模式,每个班次固定人员负责环境消毒,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关心关爱队员,要求各组组长主动了解队员需求,扎实做好各类物资保障等事宜。作为协和医疗队第六临时党支部书记,结合疫情特点组织针对性党课学习,经常与党员、积极分子谈心,并鼓励年轻的队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020年援鄂新冠重症病房
寄语
希望护士朋友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服务群众,做一名懂专业、有热情、充满爱的健康守护者。愿你们工作自豪、生活美好、幸福永相伴!期待你们超越前辈,展开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孙红
来源:北京护理学会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