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息肉最大的风险是——癌变

[复制链接]
周亮 发表于 2024-6-5 19:41:4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位朋友的先生唐某,因患胆囊癌去世了,才40岁,距离发现癌症不到8个月。胆囊癌不是突然发生的,只是突然被发现的,绝大多数从胆囊良性疾病发展过来。

了解胆囊癌

胆囊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直至70岁以后才有所下降,并可能发生在30岁以下人群。
其恶性程度高,早期往往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时常为进展期,因此预后极差,80%的患者生存时间不到1年。故大家需要了解哪些疾病是胆囊癌的癌前状态,并且知道如何管理这些疾病,这对于预防胆囊癌非常重要。
胆囊癌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消瘦、黄疸,和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的症状相似。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患者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其症状主要由结石引起。

哪些良性胆囊疾病可能发展为胆囊癌

01 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胆囊癌的癌前状态之一。其发生机制与结石引起的慢性炎症刺激所致的慢性胆囊炎有关。如上海地区胆囊癌的发生逐年上升,胆囊结石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胆汁中过饱和胆固醇导致的胆结石。

结石所致的慢性炎症或其他细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胆囊炎也是胆囊癌的癌前状态。
大约有80%胆囊癌患者同时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在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时,有0.5%-2%的患者被意外发现胆囊癌。
02 胆囊息肉样变(PLG)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行彩超发现的所有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统称。我国成人体检中,PLG的超声检出率为4.2%-6.9%。临床常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在超声检查中多被诊断为: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大小是癌变的危险因素。有学者研究发现,息肉≥10mm者恶变率增高,5mm以内息肉很少发现癌变。
03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
二者并存增加了癌变的风险。如果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囊息肉,结石反复对息肉造成摩擦损伤,有可能引起息肉表面癌变。
发现胆囊癌前疾病,该怎么办?

01 定期复查彩超
高分辨率超声是鉴别诊断胆囊结石、息肉和早期胆囊癌的重要检查方法。每半年复查彩超,判断有无胆囊癌危险因素,包括胆囊萎缩、充满型结石、瓷化胆囊、胆囊壁增厚(≥3mm)、胆囊肿瘤性息肉等。

02 胆囊切除术
一般情况下不做预防性切除。但是,在下述情况下可以考虑行胆囊切除术。
结石体积较大和胆囊壁钙化
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当中结石体积越大,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也越大,一般建议直径大于2cm者,需行预防性的胆囊切除术以预防癌变。
另外,腹部平片上胆囊壁有钙化的(或称瓷化胆囊),其恶变率更高,所以应及时切除胆囊。
结石合并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一旦发生胆囊结石的并发症,诸如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以及急性胆管炎等时,容易诱发糖尿病的危重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其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另外由于中晚期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给手术带来很大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有胆囊结石,应当在糖尿病控制时,尽早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
较大的胆囊息肉样变(PLG)
PLG(包括:胆囊息肉)的大小是胆囊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的共识是最大径>10mm的PLG应行胆囊切除术。
对于最大径<10mm的PLG,应密切随访,每半年复查一次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当出现临床症状或合并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年龄>50岁、6个月内PLG增大超过2mm、胆囊壁增厚>3mm等)时,应及时行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
不论结石或息肉多大,只要二者合并存在,均建议手术。
总结
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息肉,建议每半年定期复查彩超,关注有无相关症状及危险因素;及时就医肝胆外科,有必要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即可阻断预后极差的胆囊癌。
『本期指导专家』

朱耿隆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2015年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获临床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2008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从事肝胆外科多年,擅长肝胆胰脾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现任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肝胆胰分会委员、珠海市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珠海市普通外科质量控制中心秘书。先后获得珠海市科技局基金及广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科研基金。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