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是穷死的吗?赋税超康乾盛世10倍,百姓也被搜刮干净,钱呢

[复制链接]
exf8415 发表于 2024-6-1 19:48:55|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秦的庄子是这样描述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他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觉得庄子未免有些过于理想化,这种生活哪里是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
老百姓所祈求的幸福生活不过是,有钱娶老婆,有能力养儿子,再有三间茅屋,缸有米碗有肉足矣。用现在一句话说,叫“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要小瞧这三句话,放在商周秦汉晋,唐宋元明清任何一个朝代,这就是盛世的标准。
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地驶向前方,明天永远都比昨天好,这已经成为人类的普遍认知。所以,封建社会从东周确立以来,一直延续到清朝结束,物质生活必然是后面的朝代比前面的朝代更好。
康乾盛世有多“盛”
清朝中期,华夏民族迎来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的盛世。康熙雍正乾隆爷仨共同努力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西方人曾经对清朝盛世表现出无比的崇敬,他们称清朝为“High Qing”。
康乾盛世到底“盛”在哪里?在农耕经济主导的封建社会,人口永远是衡量国富民强的唯一标准,康乾盛世到乾隆时期,清朝人口突破一亿。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间,清朝人口出现几何式增长势头,在耕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超过3亿。此时,欧洲的全部人口不到2亿。
因为人口数量多,所以社会生产水平高。康乾盛世期间,清朝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人类的30%,每年财政收入维持在2000到3000万两,国库储备稳定在7000万两左右。
清朝是怎么穷死的
乾隆皇帝驾崩后,嘉庆皇帝在位期间基本延续着康乾旧制。道光皇帝继位后,清朝的赋税开始暴涨。1850年清朝国库收入是4000万两,相比以前翻了一番。再到光绪皇帝时,1887年的赋税是8578万两。宣统皇帝元年(1909年)达到2.63亿的赋税顶峰。
三年后,1912年,大清亡了……
历史学家做过研究,指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清朝,最后是穷死的”。那么,它到底“穷在哪”呢?
享国296年的清朝,虽然占据人口多,面积大等诸多优势,但有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从公元1644年,女真入关建立大清后,历任皇帝都为地方各种“反清复明”的活动深感头疼。1795年苗民起义,1796年白莲教起义,1813年天理教起义等等。虽然清朝前中期地方起义不断,但没有伤及到清朝的根基。
直到鸦片战争开始后,清朝闭关锁国的策略失效。过去清朝皇帝自以为是天朝上国,拒绝与西方人贸易合作。西方人经过工业革命后,造出各种先进的武器,直接把坚船利炮顶到清朝的“脑门”。从此,清朝的国门大开,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各种战败赔偿更是把清朝的家底彻底掏空。
直到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朝再也无力依靠赋税来维持日常开支。因为洪秀全从金田出发,由南往北一路打到南京。南京是明清两朝重要的税收来源,再加上清朝对南方多地失去掌控,造成清朝的赋税遭到毁灭性打击。
皇帝不差饥饿兵。清朝人眼中,洋人只是想勒索点钱财和土地,洪秀全是想要满清贵族的命,所以对洪秀全的态度必须要武力镇压。兵家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时的清朝手里没有钱,它只好依靠汉人的地方武装力量,即地方团练武装,也就是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
朝廷虽然不能给予团练武装足额的经费,但也要适当地作出表示。走投无路的咸丰皇帝,只好想出“厘金”的昏招。
清朝建立初期,满清曾向天下诏令说“永不加赋”。咸丰皇帝迫于形势压力,顾不得祖宗遗训,开始向全国征收厘金来充实国库。
所谓厘金,也叫“厘捐”“厘金税”,它的初始税率为一厘,由活厘和板厘两部分组成。活厘是对货物销售所征收的税,板厘是对土地田产所征的税。
刚开始,老百姓对厘金税收勉强能够接受。随着清朝的各种支出逐年扩大。征收厘金的税率和频次也在增加,厘金最高时达到20%,并且实行“一卡一厘”。
所谓“一卡一厘”,就是指每通过一次关卡便要征收一次厘金。为了更大限度地搜刮百姓的裤兜,清朝无限制增加关卡点。扬州与淮安300里的路程,共设有八道关卡,最狠的是苏州到昆山50里的路程,中间设有四处关卡。那些依靠倒卖货物赚钱的商人百姓,走不到目的地,已经被官府盘剥殆尽。
结语
厘金是清朝走投无路的选择,它确实给清朝带来赋税的裂变增长,为大厦将倾的晚清续命四十多年,最终清朝也死在厘金。对老百姓进行长期的残酷盘剥,有的人家穷到什么程度,全家人只有一条裤子。
滑稽的是,大清朝把搜刮来的钱,没有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工业化道路,对内镇压各种起义,对外签订一摞又一摞的不平等条约,大把的钱财和土地分予外国“友人”。
所以,穷死的清朝,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